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 92教育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第一节教育的认识教育概念: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对“教育”定义的理解:首先描述了“教育”的“实践特性”,即“教育”这个概念首先指称的是某一类型的实践活动,而不是纯粹的理念或在某种理念支配下的一套规则。其次,这个定义把“教育”看做是耦合的过程:一方面是“个体的社会化”,另一方面是“社会的个性化”。再次,这个定义强调了教育活动的“动力性”,即教育活动要在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过程中起到一种“促进”或“加速”的作用最后,该定义强调“教育”行为发生的社会背景,强调“教育”与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之间的联系,从而说明教育活动的社会性、历史性和文化特征。教育要素: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教育的形态(一)非制度化的教育与制度化的教育非制度化:指那些没有能够形成相对独立教育形式的教育制度化:是从非制度化的教育中演化而来的,是指撞门的教育人员、机构以及与性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形态(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三)农业社会的教育、工业社会的教育与信息社会的教育第二节教育的历史发展一、教育的起源(一)教育的神话起源说(二)教育的生物起源说(三)教育的心理起源说(四)教育的劳动起源说二、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一)农业社会的教育特征:1.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2.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和强化3.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二)工业社会的教育特征:1.现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2.教育与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教育的生产性日益突出3.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4.教育的复杂程度和理论自觉性都有越来越高,教育研究在推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三)信息社会的教育特征:1.学校将发生一系列变革2.教育的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全面的理解3.教育的国际化与教育的本土化趋势都非常明显4.教育的终身化合全民化理念成为指导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原始教育,指教育产生的最初阶段,或者说原始社会最初阶段的教育。特点:1.教育不是专门的社会活动。2.教育的社会性与无阶级性。3.教育内容和形式贫乏而简单。4.教育以口耳相传和模仿为主要手段。古代教育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两个阶段。特点:1、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执教人员。2、鲜明的阶级性和严格的等级性。3、教育与生产实践对立,鄙视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轻视生产知识的传授。4、教育方法上崇尚书本,呆读死记,强迫体罚,棍棒纪律。5、个别施教或集体个别施教是教育的基本形式。现代教育是以适应社会生产需要为主体的多层次的教育体制。特点:1、教育与生产劳动由分离逐步走向结合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2、学校教育的普及性。3、学校教育制度日趋完善。4、创立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实行班级授课制。5、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不断更新,教育内容逐渐科学化现代教育发展趋势1、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正由理想走向实践。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成为现代教育规律之一。3、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4、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携手并进。5、教育普及制度化,教育形式多样化。6、终身教育成为现代教育中的一个富有生命力和感召力的教育思潮。7、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各国教育的共同追求。)第三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学记》——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1)、1623年,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2)、1632年,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3)、1803年,康德的《康德论教育》。•(4)、1806年,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赫尔巴特(J.F.Herbart,1776—1841)•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他的著作是《普通教育学》(1806)。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教师中心教材中心(社会间接经验为中心)课堂中心1、实验教育学2、文化教育学3、实用主义教育学4、马克思主义教育学5、批判教育学1、实验教育学用自然科学实验法研究儿童发展及其与教育的关系的理论.梅伊曼的《实验教育学纲要》和拉伊的《实验教育学》2、文化教育学代表人物:狄尔泰《关于普遍妥当的教育学的可能》;斯普朗格的《教育与文化》;利特的《职业陶冶、专业教育、人的陶冶》3、实用主义教育学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杜威,代表性著作《民主主义与教育》(DemocracyandEducation,1916)、《经验与教育》(ExperienceandEducation,1938)。基本观点:•第一,教育即生活,教育的过程与生活的过程是合一的,而不是为将来的某种生活做准备的;•第二,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继续不断的增长,除此之外教育不应该有其他目的;•第三,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学生在其中要学习现实社会中所要求的基本态度、技能和知识;•第四,课程组织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中心;•第五,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而非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只是学生成长的帮助者,而非领导者;•第六,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评价:•杜威认识到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社会之间的联系,把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相结合;•他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突出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活动发现知识,获得直接经验,突出学生直接经验对其学习和发展的影响。•不足之处在于在一定程度上忽视系统知识的学习,忽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杜威是“现代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儿童中心•个人直接经验为中心•活动中心4、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第一,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第二,教育起源于社会性生产劳动,劳动方式和性质的变化必然引起教育形式和内容的改变;•第三,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使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第四,现代教育与现代大生产劳动的结合不仅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惟一方法。•第五,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相互制约。•第六,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5、批判教育学•时间:20世纪70年代之后•代表人物:鲍尔斯与金蒂斯的《资本主义美国的学校教育》;布厄迪尔的《教育、社会和文化的再生产》;阿普尔的《教育与权力》;吉鲁的《批判教育学、国家与文化斗争》•主要观点:现代教育学学科发展的特点•第一,教育学的发展总是受到具体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条件的制约,反映着具体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要求。•第二,在教育学的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国家形成了不同的教育学传统和风格,后来的教育学发展可以批评这个传统,但是却不能绕过这个传统。•第三,教育学的发展得益于不同教育学派之间的相互批评和借鉴,没有不同教育学派之间的理论争鸣,就没有现代教育学的发展。当代教育学的状况1、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2、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3、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4、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5、教育学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理论第四节教育学的价值•一、超越日常教育经验•二、科学解释教育问题•三、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1.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领悟教育的真谛•2.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拓展教育工作者的视野•3.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4.提高教育实践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5.为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第二章教育功能第一节教育功能的概述教育功能定义: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教育功能的表现:对内表现为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对外表现为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教育功能的类型(一)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个体功能: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是教育活动的内部结构决定,本体功能、固有功能。社会功能: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衍生功能、工具功能。(二)从作用的方向看,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有助于、有碍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消极影响和作用(三)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显性教育功能:是依照教育目的、任务和脚趾,教育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相符的结果隐性教育功能:是非预期的且具有较大隐藏性的功能。(四)多维度的复合分类1、教育的中介转化地位(1)教育能有目的、有选择、有规范地把社会发展对人的发展的要求转化为人的素质,把人的素质提高到社会发展所要求的水平上,从而实现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相互促进、相互转化。(2)教育处于中介转化地位,由此引发了教育与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两个基本关系,产生了对教育的两个基本要求,也就是两条教育基本规律:一是教育必须适应和促进社会发展;二是教育必须适应和促进人的发展。2、教育活动的客观依据教育活动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与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有着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构成了教育活动的两个客观依据,也构成了教育基本规律的客观依据3、人是教育的基本着眼点第二节教育的个体功能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正向功能1.个体发展的含义:个体发展通常指个体从出生到成人期身心有规律的变化过程。包括:身体的发展和心理的发展2.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环境(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发展起一定的促进或制约作用。教育对个体的发展起主导作用。个体发展是主客观统一作用的结果。教育对个体发展的正向功能表现为促进个体社会的功能和促进个性化的功能个体具有社会性和个性(一)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个体学习所在社会的生活方式,将社会所期望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内化,获得社会生活必需的知识、技能,以适应社会需要的过程。学校教育通过以下实现个体社会化:1、教育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的社会化2、教育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3、教育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发展个性是教育长期追求的目标个性是人性在个体上的具体表现。它既反映人性的共同性,也反映其差别性(二)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个性是个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独特性个性化是个体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独特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过程。所以,个性化是一个尊重差异性的求异过程学校教育实现个体个性化:1、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2、教育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3、教育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二、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个体谋生功能:只通过教育,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职业知识技能,为他们谋生创造条件个体享用功能:受教育过程需要满足的过程三、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第一,过重的学业负担、惟“智”是举的做法,严重摧残了学生的身心健康;第二,现存学校的管理模式,只能教学生学会顺从,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创造性的培养第三,教育的功利性驶教育丧失了对生命的关怀第三节教育的社会功能一、教育对社会发展的正向功能(一)教育对人口的正向功能1.人口对教育的影响人口数量对教育的影响人口增长率影响教育发展的规模与结构人口增长率影响教育的质量2、人口的质量影响教育的质量人口质量是指人口的身体素质,文化修养和道德水平直接方面,入学者已有的水平对教育质量的影响间接方面,年长一代的人口质量影响新生一代的人口质量,从而影响以新生一代为对象的学校教育质量。教育对人口的作用1、教育可以控制人口的数量2、教育可以提高人口素质3、教育可以完善人口结构4、教育可以促进人口合理流动(二)教育对文化的正向影响1.教育的文化保存功能2.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3.教育的文化融合功能4.教育的文化创造功能(三)教育对经济的正向功能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主要表现在:1、教育通过提高国民的人力资本,促进国民收入和经济的增长(1)普通教育提高民族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潜能(2)职业和专业教育直接生产劳动能力,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人力的支持2、教育通过生产科学技术,促进经济的发展(1)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教育是一种高效的扩大的再生产(3)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四)教育对政治的正向功能1、教育通过培养合格的公民和政治人才为政
本文标题:92教育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754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