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2019年四川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共党史专业模拟题(内部资料)
—2—第一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思想条件(简答):(1)新文化运动;(2)五四运动;(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2.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简答):(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3)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3.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简答):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即“建立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1)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冲破本本主义的教条,冲破欧洲革命经验的框框,冲破左”和“右的束缚,灵活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创造性开辟的符合中情的革命道路。(2)这条革命道路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4.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理论的内容(简答):毛泽东提出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指在中国共产党—2—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配合。(1)武装斗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进行土地革命,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的址有力的工具;(2)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才能最广泛的动员和组织农民群众参加武装斗争,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3)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战略阵地,是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的基础和依托。(4)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是有机的统一体。(5)全面抗战爆发后,毛泽东在一系列论述中分析了抗日战争的形势,提出要坚持抗日战争的领导权,仍然必须执行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的战略方针仍然要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并指出这是夺取抗战全面胜利乃至中国革命最终胜利的必由之路。—2—5.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简答)(1)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最后的胜利。(2)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暴力革命的学说,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人民革命斗争提供了重要经验。(3)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6.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简答)中国共产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成为全国人民的新希望。(1)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日益成熟完善。(2)中国共产党从各方面加强队伍建设。(3)中国共承担注重加强根据地建设。7.第一次失败与转向以八·七”会议为转折点。(重点)“八七”会议的主要内容:(1)坚决指出和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比较彻底地认识到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的重要性,统一了全党的思想和步伐,从而开始了党独立。(2)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血腥恐怖统治的总方针,并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的主要任务,为中国革命重新确立了前进的正确方向。会上毛泽东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著名论断。(3)在组织上,选出了以瞿秋白为首的临时中央政治局,从而在组织上结束了以陈独秀为首的右侧错误思想。“八七”会议的历史意义:八七会议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坚决地纠正和结束了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号召全党和人民—2—群众继续革命的战斗,实现了我党发展进程中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转折,为中国革命重新确定了正确的前进方向。8.第二次失败与转向以遵义会议为转折点。(重点)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1)解决了党内当时所面临的最迫切的组织问题和军事问题,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2)从团结的愿望出发,进行了积极的党内思想斗争,妥善处理了党内长期以来存在的分歧和矛盾,避免了一次可能造成的党内分裂的危险,保证了长征的胜利,是党走上成熟的重要标议。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二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3)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会从此,中国革命就在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指引下走上胜利发展的道路,确立了中国革命的正确战略战术,使党领导红军完成了具有伟大意义的战略转移,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奠定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基础。遵义会议确立了中国革命的基本方针原则。从此,中国共产党开始在全党范围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重大问题。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始从根—2—本上改变了党内生活不正常的状况,为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确立正确的领导制度和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提供了宝贵经验,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7.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简答)(1)结束了中华民族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和剥削压迫历史,结束了国家战乱频繁的局面,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2)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扫清了主要的障碍,创造了政治的前提;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了广阔的道路。(3)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是在马列主义的指导下取得的。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践结合起来,形成了伟大的毛泽东思想,找到了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第二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第三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重点论述)(1)思想上,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2—利进行(2)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放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提法,把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现代化经济建设上来。(3)实行改革开放。邓小平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有一个正确的开放的对外政策”,是一项长期的持久的政策,贯穿于中国整个的发展过程。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1)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提出要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提出一切要从中国实际出发制定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标志着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2)实现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是建国以来党史上的重要转折。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否定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左倾错误理论,指出搞现代化建设就是最大的政治。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工作重点的转移,而是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从封闭转到开放,从固守成规转到各方面的改革。(3)开辟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做出了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关系,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的决策。(4)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会议上,虽然华国锋仍然是党中央主席,但就指导思想和路线政策的确立来说,邓小平实际上已成为党中央的领导核心。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的重大意义(简答)(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效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经济体制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2—(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指上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3.中国农村改革的主要经验(论述)(1)坚持依靠农民和维护农民的权益是农村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依靠农民推进改革,是我国农村改革的一条重要经验。家庭承包制、农村税费改革、农村综合改革等都开始于农民的实践和创造。而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核心是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尊重农民的民主权利。(2)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为农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城乡统筹发展方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使农村改革的市场环境更趋于规范化、制度化、平等化和国际化。(3)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破除二元体制的障碍。必须坚持城乡协调发展的战略,而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根本途径是破除二元体制的障碍,建立和完善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劳动就业制度、税收制度、农村义务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制度等制度。(4)根据不同阶段农业和农村发展要求,循序渐进地推进农村改革。农村改革是中国整个改革的一部分,采用了由浅人深、由易到难的渐进的改革方法,而且是根据不同阶段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要求进行改革的。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指导方针(简答)—2—(1)必须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2)必须坚持全面改革。社会主义是在改革中前进的社会。在初级阶段,特别在当前时期,由于长期形成的僵化体制严重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改革更成为迫切的历史要求。(3)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当代国际经济关系越来越密切·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在封闭状态下求得发展。(4)必须以公有制为主体、大力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5)必须以安定团结为前提,努力建设民主政治。(6)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建设精神文明。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简答)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党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继续发展(简答)邓小平理论是继毛泽东思想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理论成果的飞跃。坚持邓小平理论,就是真正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就是真正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旗帜。—2—7.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重大区别(简答或者论述)(1)两个历史时期所处的时代主题完全不同。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中国始终处在以“革命和战争为主要特征的国际环境中、国家生仔发展始终面临着巨大的威胁。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世界局势开始缓和,和平与发展问题成为时代的主题。(2)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不同。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1957年以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改变了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后来坚持所谓“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错误地执行“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路线。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十二届三中全会”果断停止使用了“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一错误口号,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3)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同。开放前,在所有制结构上过早地消灭了非公有制经济,使单一制经济一统天下。改革后,在所有制结构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8.两个历史时期的历史是不能否定的。(1)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并取得巨大成就的历史。(2)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成功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9.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1)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改革开放积累了重要—2—的思想、物质、制度基础,没有这些基础和正反两方面经验,改革开放很难顺利推进。(2)改革开放前后的两个十七绝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两者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10.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经验给予我们的根本启示——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要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个立国之本,既以四项基本原则保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又通过改革开放赋予四项基本原则新的时代内涵,排除各种干扰,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归根结底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只要我们自觉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就一定能够实现。1
本文标题:2019年四川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共党史专业模拟题(内部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780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