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理论/案例 > 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创建标准(试行).doc
1附件2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创建标准(试行)为提高基层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和公众气象灾害防御意识,有效减轻气象灾害带来的影响,逐步实现政府主导、自上而下的气象防灾减灾与乡镇自发、自下而上的气象防灾减灾相结合,中国气象局依托中央财政“三农”服务专项,按照“有领导机构、有信息员队伍、有信息服务站、有监测预警网络、有风险地图、有应急预案、有科普计划、有效益评估”的“八有”标准,开展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创建。为规范创建工作,制定本标准。一、具有气象防灾减灾领导机构1.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所在县政府具有相应防灾减灾领导机构,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匹配建设资金,所需维持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建立气象防灾减灾管理办法和检查制度。2.明确乡镇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分管领导,负责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日常管理。成立乡镇气象灾害防御领导小组,组长由乡镇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分管领导担任,各村委主任和乡镇气象协理员为领导小组成员。3.乡镇气象灾害防御领导小组负责所辖区域日常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安排部署、应急预案的修编演练、应急预案启动后的2指挥协调与组织实施、气象灾害防御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编制与实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监督评估,负责管理乡镇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站、气象信息服务站工作,负责气象协理员和气象信息员的任用、培训和队伍建设和管理,负责将气象工作纳入乡镇对行政村工作目标考核;建立包含图片和文字的规范、齐全的乡镇气象防灾减灾档案,以便查阅。4.定期召开乡镇气象灾害防御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安排部署乡镇气象防灾减灾相关事宜。二、具有气象信息员队伍1.乡镇至少有1名气象协理员,所辖各村至少有1名气象信息员,各农业园区或农业专业生产企业、各学校、医院等重点单位至少有1名气象联络员。2.气象信息员要承担主动接收和主动分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工作。充分利用已有的防灾减灾设施如电脑网络、农村广播、大喇叭、电子显示屏、农民信箱、手机短信等,及时接收和分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必要时通过电话、对讲机、锣鼓等方式通知到重点区域、人群。3.气象信息员要承担农业气象服务信息传播工作。根据当地农业生产实际,传播当地气象部门制作的农用天气预报和农业气象服务产品。4.气象信息员要承担气象灾情收集和气象服务需求反馈工作。及时收集当地民众对气象信息服务的需求,并定期向当地政3府和当地气象部门反馈。及时组织上报灾害性天气实况和灾情。5.气象信息员要开展农村防雷工作。宣传农村防雷科普知识,联合当地建设、气象等部门指导农村住宅防雷设施安装,开展雷灾调查。6.建立气象信息员管理办法,气象信息员相关信息要报当地气象部门备案,并定期接受当地气象部门组织开展的培训,在开展工作时要及时填写工作日志。三、具有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1.按照“有固定场所、有设备、有人员、有管理制度、有长效机制”的基本条件,在乡镇建设气象信息服务站、在村或农业“园区”建设气象信息服务点。2.有固定场所。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村级气象信息服务点可设在当地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或村委会办公场所内。也可与同级办事大厅、农村社区综合信息服务站、农业技术推广站等合作共用。农业“园区”气象信息服务点一般设在园区综合服务中心内。3.有设备。各站至少配备一台计算机、打印机和宽带网络(可兼用)等设施。配置电子显示屏、多媒体显示屏,或安装乡村气象预警喇叭等信息接收发布设备。能及时接收和分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保证气象预警信息进村入户。并配备气象为农服务图书、宣传品、服务材料等。4.有人员。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日常管理一般由气象协理员4负责,村级气象信息服务点日常管理一般由气象信息员兼任,负责预警信息的接收和传播等工作。各农业园区气象联络人,负责园区气象信息传播和农业气象灾情信息的收集反馈。5.有管理制度。各站应明确工作职责,制订相应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和流程。《气象协理员(信息员)服务手册》填写及时认真,记录规范清晰。6.有长效机制。乡镇、村应有保障正常工作的资金投入,人员相对固定,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运行稳定。四、具有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网络1.建立完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与传播机制,推进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与农村有线广播电视体系的有效衔接,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短信等各种手段第一时间无偿向社会公众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2.通过新建或者部门共建共享等方式,在每个行政村建有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预警喇叭等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播发设施;3.将辖区内各行政村主要负责人、气象协理员、气象信息员和气象联络员的手机号码群组纳入气象手机短信;4.收集整理村民电话号码和手机号码,当重大气象灾害发生时,由各行政村主要负责人、气象协理员、气象信息员和气象联络员通过电话、手机由点到面迅速传播预警信息;如出现断电等紧急情况,使用对讲机、锣鼓、入户通知等方式将信息传播到每户居民;55.在气象灾害隐患点布设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手段和气象灾害自动化监测设备,可实时监测当地天气状况,能够利用多种渠道向县气象部门进行数据传输,报告灾情;6.每个村要在气象灾害危险区设立警示牌,清楚标明转移路线。五、具有乡镇气象防灾减灾风险地图1.调查乡镇辖区内自然环境,特别是陡坡、洼地等特殊地理环境,泥石流多险地带、河流和密集住宅区等危险地区;采取居民参与的方式,开展对乡镇影响较大的若干种气象灾害的隐患调查,制作分灾种的气象灾害风险隐患点分布图;2.调查乡镇辖区内社会环境,特别是老弱妇孺、儿童、身心障碍者等灾害弱势民众情况,建造年代久远、结构危险房舍等老旧建筑物情况,桥梁、堤防、学校、医院、厂矿、人口密集的街区等重要设施情况;3.调查乡镇辖区内防灾减灾资源,包括避难场所设施可容纳的人数、现有的设备,电子显示屏等气象灾害预警发布设备等;4.编制乡镇气象灾害风险地图,图中标明可能发生灾害的地点、灾害影响的范围、可能被影响的重要设施与建筑物、相对较安全的区域、紧急转移路线、防灾减灾资源等信息。六、具有气象防灾减灾应急预案1.乡镇制定、修订、完善当地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和气象灾害分灾种应急预案,并在县级气象主管部门备案。气象灾害应急预6案应当包括应急预案启动标准、应急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预防与预警机制、应急处置措施和保障措施等内容。2.各行政村和农业园区或农业专业生产企业、学校、医院等重点单位,根据当地气象灾害发生特点,编制气象灾害防御预案或应急行动计划,并在所辖乡镇备案。预案要明确重大气象灾害发生时组织领导、负责人员联系方式、危旧房等风险隐患点分布、需转移安置的特殊人员、紧急转移路线、避灾点,并适时组织演练。3.乡镇政府及有关部门根据灾害性天气警报、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和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启动标准,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并采取应急措施。4.每年在气象灾害易发季节到来之前开展气象灾害应急演练,包括组织指挥、灾害预警及信息传递、灾害自救和互救逃生、转移安置、灾情上报等内容。分析总结演练的经验和不足,不断完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5.乡镇申报并完成县级政府领导、气象部门和应急管理部门共同组织的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七、具有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计划1.在国家防灾减灾日、世界气象日、科普宣传周等时段,组织气象防灾减灾宣传活动,印制分发气象防灾减灾宣传材料。2.充分利用宣传板报、橱窗、广播、广播、进行气象科普宣传,宣传本地主要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标准和防御指南,普及7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和避险自救技能,让村民知晓各类灾害风险及其分布、本乡镇的避难场所和行走路线、逃生自救、互帮互救的基本技能。3.向公众发放气象防灾减灾明白卡,家庭覆盖率达到90%以上。4.乡镇气象灾害防御分管领导应参加气象知识专题学习,气象协理员、信息员和联络员应参加气象防灾减灾业务培训。5.联合当地气象、水利、国土等部门为农民提供气象灾害、科普知识、农业气象实用技术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农民使用气象信息的技能。八、具有气象防灾减灾服务效益评估1.建立乡镇气象灾害防御综合效益评估工作机制。2.配合本县气象部门进行灾情调查和上报工作,参与编制本地年度气象灾害防御预警服务效益评估报告。
本文标题: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创建标准(试行).doc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784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