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中国高粱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中国高粱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摘要:高粱主要分布在世界五大洲48个国家的热带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温带和寒带地区也有种植。在印度、非洲大陆的许多国家,高粱是维系人们生命的重要粮食作物。近年来世界高粱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高粱遗传资源鉴定、评价、创新,群体改良、非迈罗细胞质育性、多倍体育种、“二系”法杂交种、无融合生殖等育种技术的研究,均取得了许多重大进展和成果。高粱新品种选育应与市场接轨,向多用途、专用方向发展,加强高粱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研究。关键词:高粱;发展趋势;产业发展;科技支撑我国高粱栽培历史悠久,分布范围广。由于栽培区的气候、土壤、栽培制度的不同,栽培品种表现出多样性,使高粱的分布与生产带有明显的区域性。我国传统上高粱生产分为:春播早熟、春播晚熟、春夏兼播和南方4个栽培区。随着市场经济和高粱产业的发展,目前全国高粱产业发展形成4个优势区:东北优质米、饲料、酿造(粳)高粱优势区,华北、西北酿造(粳)、饲草高粱优势区,西南优质酿酒(糯)高粱优势区,黄河至长江流域甜高粱潜在优势区。1.高粱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1.1高粱的用途1.1.1食用我国高粱曾以食用为主,兼作饲用、糖用和工艺用。1.1.2酿造用高粱是酿制白酒的主料,闻名中外的中国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汾酒等八大高粱酒无一不是以高粱作主料酿制而成,。我国北方优质食用醋大都以高粱为原料酿制而成。1.1.3饲用高粱籽粒用作家畜和家禽的饲料时,其饲用价值与玉米相似。1.1.4能源用甜高粱茎秆中的糖经生物发酵转化成乙醇,乙醇单独或与汽油混合,成为汽车燃料。1.1.5加工用高粱浑身是宝,综合利用价值高。1.2我国高粱生产及其在国际上的地位在我国,高粱有悠久的栽培历史,进入21世纪,随着生物质能源业和畜牧业发展的需要,甜高粱、草高粱的发展潜力非常巨大。2高粱生产发展优势、生产和问题2.1高粱生产发展优势2.1.1生态环境优势我国北方和黄淮流域有约2000万hm2干旱、半干旱、低洼盐碱等边际性土地。由于高粱具有抗旱、耐涝、耐盐碱、耐瘠薄等特性,因此在上述地区发展高粱生产,对提高农业效益、增加粮食产量、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民奔小康有重要作用。2.1.2产业优势高粱酿酒业历来是我国传统的优势产业。其他如高粱饲料、饲草业,优质高粱米业,制糖业和能源乙醇业,以及近年发展起来的高粱壳色素业,高粱茎秆板材业等也都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高粱产品具有很强的产业优势。2.1.3品种优势我国在长期高粱栽培中,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品种资源,为新品种选育奠定了丰厚的遗传基础,并不断选育出各种优良品种满足不同时期高粱生产的需要。2.1.4科技优势我国高粱研究具有很强的科技优势。2.2高粱市场需求2.2.1酿造用高粱需求量持续增加首先,酒用高粱需求量增加。其次,酿醋用高粱需求量也在增加。2.2.2高粱饲料(草)市场需求空间加大在我国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中,畜牧业要有大发展,这就需要有饲料、饲草作支撑。2.2.3甜高粱能源市场需求潜力大我国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能源消费国。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汽车工业的发展,我国能源的消费会成倍地增长。为了减少对国际石油市场的依赖和实现能源的可持续生产,研究和开发可再生的生物质能源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2.2.4国际高粱市场需求量大在国际市场上,高粱需求量也很大。2.3高粱生产存在的问题2.3.1生产规模小,市场体系不健全我国高粱生产还处于无组织、无规模阶段,产业化程度较低。2.3.2高粱专业品种选育滞后我国高粱品种选育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虽然也不断选出新品种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促进了高粱生产的发展。但是,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情况下,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2.3.3栽培技术和管理技术比较粗放由于我国高粱多种植在干旱、半干旱的瘠薄地、盐碱地或低洼易涝地上,而且其栽培技术和田间管理较为粗放,因此造成产量偏低,误认为高粱是低产作物。2.2.4高粱产品综合加工水平低我国高粱产品加工业,除了传统酿酒业技术水平高外,其他如饲料加工业、板材加工业、色素加工业、制糖加工业等技术水平都比较低。3我国高粱科研成果显著,有力地促进了高粱生产的发展3.1高粱杂交种选育使高粱单产大幅度提高我国从50年代末开始高粱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先后经历了利用外引雄性不育系与中国高粱地方品种恢复系组配杂交种,矮秆杂交种选育、籽粒品质育种、抗病虫性改良和高粱科研全面走向世界等发展阶段,选育出一批又一批高粱杂交种,推广应用于生产。3.2品种资源研究为高粱品种改良提供了丰富的遗传资源3.3育种技术研究使育种水平大大提高结合杂交种选育,进行了群体改良、非迈罗细胞质育性、多倍体育种、“二系”法杂交种、无融合生殖等育种新技术的研究,均取得了许多重大进展和成果。3.4遗传规律研究为高粱育种提供了理论指导结合育种开展了高粱性状遗传规律的研究,包括穗结构、生育期、籽粒蛋白质含量及其组分、株高及其节段、糖高粱节段锤度、籽粒直链与支链淀粉含量、不同细胞质育性、抗病性遗传等性状的遗传分析和遗传效应研究,均取得了较大突破和进展,并为高粱育种提供了理论指导。3.5高粱生物技术研究开启了新的领域4促进高粱科研和生产发展的对策4.1加快高粱研究与市场经济接轨的步伐高粱研究进入市场有2个切入点:第一是研究成果进入生产,第二是高粱产品进入市场。高粱研究必须加快与市场经济接轨的步伐。4.2高粱新品种选育要向多用途、专用方向发展高粱新品种选育要根据市场的需要,向多用途、专用方向转移,而且突出专用性的特点。4.3加强高粱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研究高粱籽粒和副产品用途广泛,综合利用价值高,可以实现加工滚动增值。4.4加强高粱高效育种技术研究高粱是C4作物,光合效率高,杂种优势强,因此应加强高效育种技术研究、4.5加强高粱良种繁育技术和种子加工技术的研究,促进产业联合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良种繁育技术和种子烘干、精选、分级、包衣技术的研究势在必行。参考文献:1.卢庆善.我国高粱杂种优势利用回顾与展望[J].辽宁农业科学,1992(3):40~44.2.卢庆善,朱翠云,宋仁本,等.甜高粱及其产业化问题和方略[J].辽宁农业科学,1998(5):24~28.3.韩福光,张颖.高粱不同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的研究[J].辽宁农业科学,1993(1):45~48.4.MurtyU.R..Developingtissueculturesystemforsorghum[J].SorghumNewsletter,1987(30):12~13.5.卢庆善.高粱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473~485.6.卢庆善,孙毅.杂交高粱遗传改良[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335~339,529~559.7.卢庆善.甜高粱[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03~114,216~229.8.张晓霞,王莹,刘长江.甜高粱茎秆汁液究竟发酵高产菌株的选育.中国甜高粱研究与利用[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465~470.9.曹俊峰,姚培鑫,马小魁.发酵甜高粱汁耐高浓度酒精酵母菌的选育.中国甜高粱研究与利用[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461~464.10.卢庆善.高粱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11.卢庆善,孙毅.杂交高粱遗传改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12.卢庆善.甜高粱[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13.乔魁多.中国高粱栽培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8.80
本文标题:中国高粱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792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