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国博物馆学基础•第二章博物馆学的历史发展1世界各国对博物馆学的研究。①20世纪50年代以前:1565年,荷兰昆贝齐提出“藏品应先分类再展览”。1727年,德国尼克利乌斯论述藏品保护与气候的关系•1880年美国鲁金斯提出了博物馆的教育功能。②20世纪50年代至70、80年代对我国影响较大的两部著作:日本棚桥源太郎《博物馆学纲要》(博物馆的历史、种类、职能、保管、陈列、宣传教育等许多理论和实际业务工作)•1955年苏联出版《苏联博物馆学基础》•③20世纪70、80年代至今:重点研究博物馆与社会的关系四、博物馆学的研究内容(一)理论博物馆学1、博物馆学基础理论2、博物馆基本理论研究(二)博物馆方法学(三)博物馆管理学(四)历史博物馆学(五)普通博物馆学(六)专门博物馆学四、博物馆学的新趋向1、以物为本→以人为本,人与物相结合2、生态博物馆(如梭嘎苗族生态博物馆)3、信息化在博物馆中的应用第三章博物馆学的研究方法•一、博物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博物馆学与历史学•3、博物馆学与教育学•4、博物馆学与心理学•5、博物馆学与管理学•6、博物馆学与目录学•6、博物馆学与人才学•第二节博物馆学的研究方法•(一)宏观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二)一般科学研究方法•1、分析与综合•2、历史法•3、调查法•4、比较法•5、新的科学方法: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第二讲世界博物馆的发展历史与现状第一节博物馆与收藏第二节世界早期的博物馆第三节近代世界博物馆第四节当代世界博物馆收藏——博物馆现象——早期博物馆——近代博物馆第一节博物馆与收藏1,收藏:非基本生活消费品,为满足情感、社会、愉悦需求的物品。收藏是行为过程:发现,收集,保藏,利用行为结果:物的积聚2收藏动机?本能;经济;社会地位;自我认知;记忆;信仰;审美。3,收藏的目的探究:了解未知世界,记忆:与物相关的行为、过程、现象;延续:物及信息的存在,使相关事件延续;价值观:4,个人收藏与社会收藏:个人收藏与社会收藏不仅有数量的差别,也有质的区别。(1)主体、目的、资源、利用、形式不同(2)个人收藏构成社会收藏的基础,影响相关者的收藏品味。(3)社会收藏则根据社会知识水平和价值观,对个人收藏起指导、引导作用。(4)个人收藏具有感性、即时的特点,社会收藏具有理性、滞后的特点,只收藏学术界了解的东西。个人收藏更多倾向于特定价值的实现。博物馆更关注综合价值,特别是文化价值、历史价值的实现。第六章当代世界博物馆•一、西方早期的博物馆•1、公元前3世纪,埃及亚历山大博学园中的缪斯(Muses)神庙——西方最早的博物馆。•亚历山大博物园-----图书馆、动植物园、研究所、缪斯神庙(亚历山大博物馆)。•2、公元二世纪,罗马的万神殿(又叫潘提翁神庙)——西方最早的人物纪念馆。•3、欧洲中世纪的博物馆教会收集圣物,聚敛财富,利用宗教文物宣传教义。第六章当代世界博物馆一、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博物馆1、当代博物馆事业发展最快的是欧洲、北美及大洋洲地区。无论在数量上和规模上都超过其他发展中国家。2、博物馆大众化趋势更加明显。二、发展中国家的博物馆•亚洲各国共有博物馆约9000个•非洲约有博物馆700多个•拉丁美洲:阿根廷有博物馆近400个,古巴有博物馆200个,巴西有博物馆200个,委内瑞拉、秘鲁、墨西哥、哥伦比亚各有博物馆100多个。三、世界博物馆的发展趋向1、数字化博物馆、虚拟博物馆蓬勃发展2、科技博物馆、科学中心成倍增长第三讲中国博物馆发展史•第一节中国近代博物馆的初步发展。•第二节中华民国时期的博物馆•第三节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国博物馆学体系的建立、发展与研究第一节中国近代博物馆•一、近代博物馆在中国的兴起•1.对博物馆的介绍•徐继畬:1848年辑著《瀛环志略》,•斌椿;王韬的《漫游随录》,第一次使用“博物馆”三个字;黄遵宪。•19世纪40至70、80年代中国人对博物馆的认识还处于初级阶段,特点:仅作为一般风物人情了解,未进行专门的考察研究,但这些介绍开拓了人们的视野,认识到博物馆的社会意义,从而为建设中国自己的博物馆创造了条件。•2.维新人士对博物馆的大力提倡康有为、梁启超•3、西方人在中国建立博物馆徐家汇博物馆、上海博物馆二、中国近代自己创办的第一个公共博物馆——1905年,南通博物苑开始了中国近代博物馆的新篇章张謇(jiân),立宪派政治活动家和民族资产阶级实业家。第二节中华民国时期的博物馆一、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初步发展(1912--1937)•1、1912年筹建,1926年正式开放,国立历史博物馆——中国第一个国立博物馆•2、1914年,古物陈列所•3、一系列科学教育博物馆•4、故宫博物院至1929年,全国共有博物馆34个•5、前中央博物院的筹建至1936年,全国博物馆达77个6、博物馆协会的成立二、抗日战争时期博物馆文博事业的破坏。故宫文物南迁。•文物损失3607074件及1870箱,毁坏741处古迹。•1941年3月,在成都建立四川博物馆;1943年12月在重庆北碚建立中国西部博物馆•运往台湾的文物数量•故宫文物2920箱,计231910件;前中央博物院文物852箱,计11729件。•这些文物是中国文物的精华部分.•二、解放区的博物馆•特点:①宣传鼓动的色彩浓;②形式灵活;③贴近民众现实生活•作用:宣传党的政策,鼓舞斗志。•三、外国人在中国创办的博物馆•1、1868年,震旦博物院——韩伯禄(准确筹办时间1872年,1868年韩伯禄来华传教和搜集标本)•2、1874年,上海博物院——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3、1904年,华北博物院——法国传教士•4、1904年,济南广智院——英国浸礼会教士怀恩光•5、1914年,北疆博物院——法国耶稣会教士桑志华•6、1919年,华西协和大学博物馆——美国传教士戴谦和•7、日本人在东北、台湾建立的博物馆•1915年,台湾总督府民政部殖产局附属纪念博物馆•1916年,在旅顺建立满蒙博物馆,1918年,改名为关东都督府博物馆•1924年,满蒙物资参考馆,1926年,改称“满蒙资源馆”•8、伪“满洲国”建立的博物馆•1935年,成立国立博物馆,1939年改称“国立中央博物馆奉天分馆”•1939年1月,在长春建立国立中央博物馆•1935年,在承德建立热河博物馆•还有哈尔滨博物馆和长春南湖畔的民俗展览馆第三节当代中国博物馆一、1949~1952年,博物馆的改造与整顿1、中央成立了文化部文物事业管理局,各大行政区和各省、市、自治区成立了文物博物馆领导机关。2、接管各地博物馆。3、颁布法令,保护文物古迹,严禁文物非法出口。4、改造整顿旧型博物馆。二、1953~1966,社会主义博物馆事业的初步发展1、到1957年,除青海、西藏外,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都建立了博物馆2、北京三大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1959年7月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革命博物馆——1959年8月3、其它几个重要的博物馆北京自然博物馆新馆落成——1958年5月地质部地质博物馆新馆落成——1959年10月西安半坡博物馆、自贡盐业历史博物馆——1958年•到1966年,我国文化系统有博物馆166个。三、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中博物馆事业的破坏与停滞1966年,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革命博物馆闭馆。故宫博物院除《泥塑收租院展览》外,其余展览停止开放。1967年,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闭馆。•1971年7月5日,故宫重新开放。1973年,中国历史博物馆重新开放。1975年,中国革命博物馆筹办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四十周年纪念展览正式对外展出。•四、1976年至今,改革开放以来博物馆事业的迅速发展•据统计,截至2007年,文物系统博物馆1722个,加上其他系统和民办博物馆,总数已达2400个以上。第四讲博物馆类型与功能(1学时)第一节博物馆类型第二节博物馆的社会功能第一节博物馆类型一、划分博物馆类型的理论意义•便于认识博物馆的特点和个性。•分辨现有博物馆的薄弱环节。•便于国内外博物馆间的学术交流。二、根据单项标准划分的博物馆类型1.按照藏品种类:农业博物馆、工业博物馆、军事博物馆、丝绸博物馆……2.按照隶属关系或资助关系(上层主管、出资单位)(1)国立博物馆(2)大学博物馆(3)私立博物馆3.按规模:大型博物馆、中型博物馆、小型博物馆4.按地理位置:露天博物馆、路(高速公路)边博物馆、城市博物馆、乡村博物馆、遗址博物馆、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5.按观众特点:儿童博物馆、警察博物馆、残障博物馆……6.按职能:研究型博物馆、收藏博物馆、宣传教育型博物馆……7.国家文物局的分类:综合性博物馆、纪念性博物馆、专门性(或专题性)博物馆8.国际通常划分:历史博物馆、艺术博物馆、科学博物馆、综合博物馆、其他类型。•三、几种重要的博物馆类型•1.历史博物馆•(1)目的:从历史角度收藏、研究、展示和组织教育,通过历史文物阐述历史发展过程,使观众了解历史。•(2)藏品:强调历史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3)研究:①注重揭示藏品内涵,用历史遗物研究历史发展;②鉴定藏品真伪•(4)陈列:根据不同史观、史学体系准确表现和解释历史现象,重视历史发展的延续性、逻辑性和历史事件的系统性,陈列氛围符合历史基调。多使用仿制品、复制品、沙盘、模型、油画等。•(5)观众:①参观有目的性;②把自己置身于历史的旁观者,少与历史关联,感情低卷入;③一次性参观者居多。•(6)教育:展示历史观或史学研究成果,借鉴历史经验教训,宣传爱国主义、革命斗志、文化认同。•2.艺术博物馆•(1)目的:展示艺术中的人类创造力、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和自我完善能力。•(2)藏品:艺术品•(3)研究:①艺术创作的材料、技法;②艺术家的成长过程及不同阶段的创作风格及形成原因;③艺术史;④艺术批评。•(4)陈列:①展现艺术品的艺术表现力、艺术家的艺术创造力;②强调人与展品之间的交流,强调艺术表现力对参与者鉴赏力的提高,强调对观赏者内心的激发和审美能力的调动;③强调艺术品的环境背景的衬托;④多用散点式、分布式陈列。•(5)观众:①情感高卷入;②参观中调动知识、感官的投入;③参观后拥有成就感;④多次性、重复性。•(6)教育:对审美能力的培养和对艺术史的了解•(7)分类:静态性、表演性。•3.科技类博物馆(自然史、科技馆)•(1)目的:传播科技观念、方法、知识,了解人与自然、科学的知识•(2)藏品:科学史料、科技成品、自然标本•(3)研究:科学史、分类学•(4)陈列:科技史及自然知识陈列与历史博物馆相同,科技馆注重情景再现•(5)观众:参与、好奇、探索精神强,对观众要求不高,经常在意外中获得知识•(6)分类:科学、技术、自然。•4,综合类博物馆多门类藏品,多用途,多层面展示、利用藏品信息。特点:多侧面展示藏品丰富的文化、历史内涵。子类:地志博物馆。一、博物馆的社会功能:•1收集、保藏文物标本和其他实物资料。•2充分发挥陈列展览的社会教育作用。•3传播科学文化知识。•4进行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5开展中外文化交流。第二节博物馆的社会功能第五章藏品征集、鉴定和管理•第一节藏品•一、定义•藏品是博物馆为了社会教育和科学研究的目的,根据自己的性质,搜集保藏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见证物。•只有具有历史、科学或艺术价值的代表性、典型性文物和标本,才能成为博物馆的藏品•二、藏品的形态•1、具有三维的实物•2、具有二维空间的实物,如照片。•3、无形的实物=非物质文化遗产•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语言;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宇宙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2001年(1项):昆曲•2003年(1项):中国古琴艺术•2005年(2项):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蒙古族长调民歌(与蒙古国联合申报)•2009年(22项):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福建南音、南京云锦、安徽宣纸、贵州侗族大歌、广东粤剧、《格萨尔》史诗、浙江龙泉青瓷、青海热贡艺术、藏戏、新疆《玛纳斯》、蒙古族呼麦、甘肃花儿、西安鼓乐、朝鲜族农乐舞、书法、篆刻、剪纸、雕版印刷、传
本文标题:中国博物馆学基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832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