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科学社会主义部分ppt1
科学社会主义部分一、什么是社会主义二、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三、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和基本原则四、如何看待共产主义一、什么是社会主义(一)概念由来:来源于拉丁文“socialis”,表示“同志”、“同伴”、“善于交往”表示人的社会属性表示以社会为本为的思想一种与资本主义相对应的社会思潮和社会制度(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内涵广义、狭义一是思想、理论和学说体系二是一种社会制度三是运动二、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社会主义从探索到模式社会主义从从一国到多国、从模式到特色借鉴和启示空想社会主义在其300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6--17世纪的对理想社会制度的空想描写阶段;18世纪的空想共产主义阶段;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阶段;第一次飞跃: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一、空想社会主义从1516年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这一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作问世,经过300多年的发展,到19世纪初,空想社会主义达到它的最高阶段,即以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为代表的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的萌芽中国的大同思想空想社会主义第一人:托马斯·莫尔十九世纪初三大空想家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欧文(1771-1858):《致拉纳郡报告》《新道德世界书》《人类思想和实践中革命》公社制度1.代表人物及思想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视频片段圣西门(1760-1825):《论实业体系》实业制度傅立叶(1772-1837):《经济的新世界或符合本性的协作》和谐制度2.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杰出贡献①规律性思想。认为人类历史是一个有规律地向前发展的过程,一种新的社会和制度的出现是过去全部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②力图从经济因素说明人类历史发展。猜测到一定的社会制度和一定生产状况相适应。③对资本主义尖锐而深刻地批判,启发工人觉悟。④对未来社会提出许多积极的结论和天才的预测。(1)不认识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的本质,不了解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客观规律。他们从抽象的“人类理性”出发,来解释历史发展。(2)不懂得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未能找到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3)不了解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3.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1、经济条件2、阶级基础3、理论来源(直接)二、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二)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础1、唯物史观的创立是社会科学领域的深刻革命,它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块理论基石。2、剩余价值的发现,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具有更为直接的意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二块理论基石(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条件(三)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标志1.深刻总结1848年革命运动,着重阐述无产阶级革命和专政的理论和策略。2.19世纪50-60年代,马、恩在批判各种科学社会主义流派中捍卫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3.19世纪70年代,在总结巴黎公社经验中,丰富和发展了无产阶级革命和专政。4.19世纪70-90年代,在第二国际(1889年7月14日)马、恩深刻批判了一些消极思潮。马恩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在同形形色色机会主义斗争中创立的。他们用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改造了正义者同盟。1848年2月,马、恩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即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发表。第一次完整的论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四)科学社会主义是在革命实践中发展的科学三、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人们对社会主义认识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具体表现在:1.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上2.实现社会主义的途径问题上3.实现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上第二次飞跃: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无产阶级革命理论1.无产阶级革命是不同于以往一切革命的最新类型的革命2.无产阶级革命的形式暴力革命;和平革命3.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列宁的社会主义在一国或数国胜利的理论列宁的社会主义首先在一国或数国胜利的理论第一,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论断是以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为依据的。第二,列宁着重分析了社会主义可以在经济落后国家首先取得胜利的条件。第三,经济技术相对落后的俄国,可以在先进国家的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前首先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第四,俄国无产阶级不仅能够取得革命的胜利,而且可以在一国范围内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科社理论的首次实践:巴黎公社起义巴黎公社起义是一个划时代的伟大革命,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国家政权的第一次总演习,为无产阶级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公社战士高昂的革命斗志永远激励着世界无产阶级起来进行斗争。巴黎公社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她的功绩不可磨灭。这些经验教训更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宝贵财富。《国际歌》再次实践: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电影《列宁在十月》阿芙乐尔号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红军粉碎外国武装干涉和白匪进攻社会主义国家相继诞生1944年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成立1945年波兰人民共和国和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1946年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和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成立1947年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和匈牙利人民共和国成立1948年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蒙古人民共和国和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成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1961年古巴共和国成立1975年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成立第三次飞跃:社会主义从探索到模式列宁、斯大林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如何摸索?对我们有何借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列宁晚年对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思考苏联模式(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及其弊端视频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内容①取消私人贸易和商业;②实行余粮收集制;③工业国有化;④普遍实行义务劳动制;⑤经济关系实物化,实行军事配给制。3.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评价(二)新经济政策1921年3月,俄共十大决定从战时共产主义转向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内容①用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在一定范围内恢复贸易自由。②将小企业(20人以下)退还原厂主,实行租借制和租让制。③国营企业恢复计件工资和奖金制。④充分利用外资和技术,加快经济恢复和发展。对新经济政策的评价新经济政策视频资料①要客观地估计向社会主义过度的复杂性和发展阶段问题②社会主义要有雄厚的物质基础③正确看待和利用资本主义,利用商品货币关系④通过合作制引导农民走上社会主义⑤有步骤地反对官僚主义,改革国家机关,进行文化建设⑥加强执政党建设,强调党内民主,反对个人崇拜,实行党的年会制。(三)列宁晚年对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论述(四)社会主义的苏联模式苏联党内对社会主义建设问题认识的分歧和争论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形成及其特征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历史成就和弊端苏联党内对社会主义建设问题认识的分歧和争论1924年列宁去世后俄共(布)面临着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是继续执行新经济政策,还是回到军事共产主义政策?对这个重大问题,当时党内出现了分歧和争论,同时又参杂了个人权力之争。这场争论的实质涉及到:从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的转变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形成及其特征斯大林战胜党内反对派后,随即发动了高速工业化运动;农业全盘集体化和大清洗运动,完全改变了新经济政策的道路,形成了所谓的“斯大林模式”,即社会主义苏联模式。1、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形成(1)高速工业化运动及其特点1925年12月联共(布)第十四大,把国家工业化确定为党的总路线。特点:高速度、优先发展重工业、采用行政手段(2)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1929—1934)及特点苏联建立了一种新的直接为国家工业体系服务的农业经济体系特点:时间短、行政命令开路、消灭富农(3)大清洗运动(1934——1938秋)苏联国内30年代政治事件层出不穷。以“基洛夫案件”为开端:1934年,党的十七大上,基洛夫的选票高于斯大林,被选为政治局委员和中央书记,同年12月1日被暗杀。1930—1953年,因反革命罪被判刑的有3,378,234人,其中被处决786,098人。1937—1953年,苏联约有200万人被镇压。2、苏联模式的基本特征(1)政治上①过度集权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②自上而下的干部任命制;③软弱而低效的监督机制;④地位特殊的国家安全机关;(2)经济上①国家所有制占绝对优势;②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③过度集中的部门管理;④以行政手段为主的管理经济⑤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3)思想文化上①过度集中的思想文化管理体制;②领袖言论成为真理与谬误的唯一标准;③舆论一律(4)对外关系上①主要目标是促进世界革命;②使苏联成为世界革命的根据地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历史成就和弊端(1)巩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①1936年苏联实现了国家工业化;②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准备了物质基础;从1928年至1940年,短短的22年,苏联共建成约9000个工业企业,整个工业增长了9倍,年平均增长16.8%,其速度在世界工业史上是罕见的。从一个落后的小农国家发展为强大的工业国,其意义是十分重大的。同时、政治、经济文化都取得巨大的发展。(2)取得了卫国战争的胜利,为人类的和平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3)苏联以世界两大强国之一的面目出现在国家舞台上,组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苏联模式的历史成就民主范围过于狭隘,容易产生个人专权。经济上管得过死,总体效益较差。思想文化上严格控制,导致个人崇拜、思想僵化。对外关系上的大党主义、大国主义导致霸权主义。苏联模式的弊端第四次飞跃: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从模式到特色的发展(一)社会主义制度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贡献1.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由一国发展到多国,是人类历史上的巨大飞跃。2.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及其在经济、政治、外交、军事上的影响,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资本主义和霸权主义在全世界的扩张。3.社会主义力量坚定地支持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推动着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二)如何看待苏东剧变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是一切事物发展的辩证法,社会主义在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曲折,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正常现象首先,长期固守扭曲和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经济发展缓慢。其次,执政党的自身建设出现重大问题,丧失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第三,改革偏离了正确方向,导致社会主义制度全线崩溃。苏东社会主义的失败,是社会主义一种特定模式即苏联模式的失败,而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社会主义发展历程的借鉴和启示社会主义是在实践中不断的发展和完善★要充分认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要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曲折发展要充分重视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社会主义是在实践中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一、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二、对社会主义本质和基本特征的认识在实践中深化和发展消灭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度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社会生产将有计划进行(社会主义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消灭阶级,国家将逐步自行消亡完全成熟的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原则是“自由人联合体”1.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设想(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论述2.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论述生产力的高度发达。生产资料社会所有,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有计划地组织社会生产。国家开始消亡。社会成员将获得自由全面的发展。3.如何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论述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理论是在运用唯物辨证法分析资本主义现实基础上提出的,即深入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特别是经济形态,对社会主义社会提出大致轮廓和发展方向。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预测是根据一定的历史条件得出的结论,没有也不主张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特征作过于具体、全面的论述,以防止陷入纯粹的幻想之中。马克思、恩格斯反复强调,他们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供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所使用的方法。马克思、恩格斯正是在实践中不
本文标题:科学社会主义部分ppt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838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