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2-唐诗五首实用课件
——王绩诗人简介王绩(585~644),字无功,号东皋gāo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初诗人。王绩是隋末大儒王通的弟弟。除一度作过六合县丞、太乐丞等卑职外,一生大部分时间隐居乡里。生平不拘礼教,豪放纵酒,自比嵇康、阮籍、刘伶和陶渊明。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有避世的思想和抑郁的感慨,与唐初流行的浮靡诗风显然有别。•情景引入秋天傍晚时分,诗人遥望山野,看到一派秋色颇浓的山野景色,看到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不禁怀念起古代采薇而食的隐士。•全诗一览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gāobóxǐyǐ诗人隐居的地方傍晚。徘徊。归依落日小牛,这里指牛群。薇,是一种植物。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鸟兽,这里指猎物。•全文解释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眺,徘徊不定不知归依何方。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全文解释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牧人驱赶着牛群返回,猎人带着猎物回去。•全文解释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全文解释我看到这些人又并不认识,长声歌唱《诗经》中“采薇”的诗句。•诗文赏析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皋是水边地。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表现了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诗文赏析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诗文赏析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全诗赏析这首诗的体裁是五言律诗。自从南朝齐永明年间,沈约等人将声律的知识运用到诗歌创作当中,律诗这种新的体裁就已酝酿着了。到初唐的沈佺期、宋之问手里律诗遂定型化,成为一种重要的诗歌体裁。而早于沈、宋六十余年的王绩,已经能写出《野望》这样成熟的律诗,说明他是一个勇于尝试新形式的人。这首诗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经过情---景---情这一反复,诗的意思更深化了一层。这正符合律诗的一种基本章法。•点评王绩《野望》作品取境开阔,风格清新,属对仗工整,格律谐和,是唐初最早的五言律诗之一。王尧衢曰:此诗格调最清,宜取以压卷。视此,则律中起承转合了然矣。起:开头;承:承接上文加以申述;转:转折;合:结束。泛指文章的做法。也比喻固定呆板的形式。•中心思想《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全诗写的是秋色中的山野,于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透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理解性默写1.《野望》中写出自然景色的句子是:2.《野望》中抒发作者孤独抑郁之情的诗句是:3.王绩在《野望》一诗中写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的诗句是: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5.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6.《野望》中,描写秋意正浓的山野景色的诗句是:•理解性默写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阅读问题1、“徙倚”是的意思。“欲何依”,表现了的心情。2.“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徘徊孤独抑郁举目四望,树林和山峦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整个画面萧瑟恬静。3、本诗写景有什么特色?4、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阅读问题颔联写的是秋野静景,颈联写的是秋野动景,以动衬静,意境更显静谧。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5、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6、“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阅读问题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抒发了作者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避世退隐的愿望。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以范仲淹的名篇《岳阳楼记》而名闻天下。滕王阁位于江西南昌,因王勃的《滕王阁序》而著名。黄鹤楼位于湖北武汉,历代名士崔颢、李白、白居易、贾岛、陆游、杨慎、张居正等都先后到这里游乐,吟诗作赋。据《报恩录》记载,黄鹤楼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之它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过了10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并跨上黄鹤直上云天。辛氏为了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另一说是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人,在黄鹤山中修炼成仙,然后乘黄鹤升天。后来人们为怀念费祎,便在这黄鹤山上建造了一座黄鹤楼。美丽的传说学习目标1、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2、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3、准确流畅地背诵诗歌。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听读.朗读崔颢,汴biàn州(开封)人氏,(公元704—754年)唐玄宗开元11年(公元723年)进士。他才思敏捷,长于写诗,系盛唐诗人,《旧唐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蛇山的黄鹄矶头,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223),历代屡毁屡建。传说费祎登仙后,常乘黄鹤于此憩息,故名黄鹤楼。这首诗描写了登楼所见所感,并抒发了久客思乡之情。为黄鹤楼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苦闷。首联:从眼前的黄鹤楼阐发联想、想像。昔日仙人乘黄鹤过此,如今人去楼空,令人惆怅。借传说落笔,感叹物是人非.。仙人乘鹤一去不复返,只余下白云朵朵漂浮不定。作者多想像仙人一样能骑上黄鹤,腾云驾雾,即刻回故乡。承上联进一步写岁月不再,以白云悠悠反衬人生短促,世事茫茫.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描绘了站在黄鹤楼上极目远眺看到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在黄鹤楼上放眼望去,灿烂的阳光照耀着汉水平原,对岸汉阳镇四周的树木显得格外分明。再看江中的鹦鹉洲绿油油的草儿长得极其茂盛。眼前的风景如此迷人,但作者觉得“人是家乡好,月是故乡明。”自己家乡此时比这更美,为下文的抒情做了铺垫。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太阳快下山了,在黄鹤楼上哪里能望到故乡?只觉得眼前的汉水滚滚,烟波浩渺,使人更生思乡之愁。本句借景抒情,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愁思,抒发漂泊思乡之情。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文本研讨1、诗中借用仙人故事的诗句是?引用神话传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第一、二句。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苦闷2、描写登黄鹤楼所见江上情景的两句诗句是?请你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晴天里,汉阳一带川旁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也长满茂盛的芳草。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幅美丽的图画。诗人由黄鹤楼名字的由来想到传说中的仙人已乘鹤而去,只留下这座楼和千年不变的悠悠白云;再眺望眼前汉阳城一带,草木茂盛苍翠;继而想起自己的故乡,不禁抒发了怀旧、思乡的感慨,一股世事苍茫的愁绪涌上心头。3、诗人在最后感叹道“烟波江上使人愁”,他为何而愁呢?4、五、六句写看到的繁荣景象,而七、八两句却写清冷的思乡之情,运用了什么手法?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反衬手法,传达出诗人深重的漂泊感以及对归宿的向往。文本研讨小结全诗借景抒情,抒写了诗人漂泊异地的伤感与思念故乡的情怀。这首诗意境开阔,虚实相映,情景交融,情味悠长。思乡诗歌知多少?扩展延伸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高适1本诗由神话传说起笔,对神话的吟诵传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传达了诗人思乡怀土的思想感情。2“日暮”(时间)和“烟波江上”(景致)与诗人表达的情感有没有内在的联系?不妨谈谈的理解。有,更加突出了诗人的怀乡思土之情。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迹,鹤去楼空,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了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了潜在的铺垫。3诗人登上黄鹤楼,极目远望,看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诗人描绘这样的画面表达了怎样的情怀?使至塞上王维唐代自开国以来,各方面的蕃夷部落不断侵入,唐政府不得不加强边防,以应付战事。有时也乘胜逐北,有扩张领土的意图。开元、天宝年间,有许多诗人参加了守边高级将帅的幕府,做他们的参军、记室。这些诗人把他们在边塞的所见所闻写成诗歌,于是边塞风光和军中生活成为盛唐诗人的新题材。这一类诗,文学史上称为“边塞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边塞—王维的《使至塞上》。作者简介王维(701—761),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祁qí(今山西祁县)人,代表作品有《山居秋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整体感知出使人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出使?出使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作者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塞慰问战胜吐鲁番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实际上是排挤出朝廷)王维清车简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经长途跋涉,在潇关遇到骑兵,却没有遇到将官,(一问才知道)将官此时正在燕然前线。品味鉴赏1.说说“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的含义,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自己过了居延,就像“征蓬”一样,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飞入胡天的上空。蕴含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品味鉴赏2.品味“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之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这幅景色。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荒凉无边的背景之上,那烽火台燃起的一股浓烟,既显得孤单,又格外的醒目,苍茫的沙漠,没有山,没有树......只有黄河横贯其间。视野所及,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杳无尽头,而“长河”之上,是那一轮圆圆的落日。渡荆门送别李白我们曾学习过表现乡愁的诗歌,你还记得吗?另外你还知道哪些描写乡愁的诗歌?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首反映故园之思的诗歌——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人,代表作品有《静夜思》《蜀道难》《将进酒》。整体感知1.说说《渡荆门送别》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写作者李白出蜀至荆门来到楚地时所见到的景色及自己的感受。2.抒发作者乡愁的是哪一句?“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从景物方面着笔,表现的是作者浓浓的乡思。整体感知品读赏析1.写景的句子是哪几句?是按什么顺序描绘的?“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是按由远到近的顺序写的。2.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说说理由。“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是先以水中明月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再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诗人以移步换景的手法,从不同角度描绘出长江的近景和远景,奇妙多姿,艺术效果十分强烈。品读赏析2.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说说理由。“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不直接说对养育过自己的故乡的思念之意,而是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谊;万里送行舟,从另一面来写,拟人手法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情深。品读赏析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
本文标题: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2-唐诗五首实用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852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