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18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新)
第18讲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知识网络】【金典例题】考点一:两极格局的形成(2011·广东文综卷)二战后初期,有政治家认为,当时美国在欧洲实施的某项战略措施“最初不过是一种经济手段,现在却成为了美国武器库里对付苏联的一种主要武器”。这一措施是A.推行马歇尔计划B.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C.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D.倡议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解析:A。解题时扣住题干中的关键词“欧洲”、“经济手段”、“苏联”可推断出A项,马歇尔计划又名欧洲复兴计划,旨在帮助西欧各国恢复因世界大战而频临崩溃的经济同时,抗衡苏联和共产主义势力在欧洲的进一步扩张和渗透。因为马歇尔计划主要在欧洲实施,它以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世界,以达到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目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虽然是经济手段,但范围不是局限在欧洲,排除B、D两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是政治军事手段,不符合题意中经济手段,排除C项,故选A。(2011·海南卷)图1显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欧洲国家经济援助状况。这一状况反映了图lA.受援国已经成为援助国的经济附庸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国际化空前加强C.意识形态成为能否提供援助的前提D.援助顿多寡取决于是否为战时盟国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①两极格局的形成两极格局:含义: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全面对抗的政治格局。根本原因:二战使欧洲普遍衰落,美苏实力增长并形成均势。形成过程:二战后期,雅尔塔体系的确立为两极格局奠定了框架。二战后,美苏实行“冷战”,推动两极格局最终形成。1955年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和两格格局的最终确立。“冷战”:含义:二战后,美国对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采取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的政策。原因: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力量壮大防碍了美国的全球称霸计划;美苏势均力敌,使美国不敢对苏轻易发动战争。表现:政治:杜鲁门主义(1947年),美国对希、土进行军事缓助,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经济:马歇尔计划,又称“欧洲复兴计划”,1947年提出,1948-51年实施。军事:1949年美英法等12国签订《北大西洋公约》,北约是以美国为中心,欧美国家参加的反苏的政治军事集团。②多极化趋势曲折发展③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20世纪50-80年代的政治多极化趋势:西欧:1967年欧共体成立;70年代,西欧各国经济实力增强,经济上成为美国竞争对手;政治上推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日本:20世纪80年代,日本在美国的扶植下,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日本要求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体现了多极化趋势。第三世界: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布尔格莱德举行,标志不结盟运动兴起。其宗旨有: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它标志着第三世界的崛起,广大发展中国家登上国际政治舞台。中国:1971年重返联合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增强,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力量。两极格局瓦解: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结束。两极格局解体后的世界局势:总体趋于缓和,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两极格局解体后的世界格局:新旧格局交替阶段;暂时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发展趋势不可逆转。表现: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1993年欧盟正式成立;日本经济实力增强,加快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步伐俄罗斯经济形势好转,国际地位改善;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国际地位与影响日益提高;发展中国家加强联合。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影响: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解析:C。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迁移和地图解读能力。从提供地图显示来看,被援助的国家绝大部分是西欧资本主义国家,而不被援助的绝大部分是中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结合二战后马歇尔经济援助计划的目的来看,是为了遏制社会主义苏联。所以意识形态成为能否提供援助的前提,故选C项。考点二:多极化趋势曲折发展(2011·海南卷)日本自民党从1955年开始长期执政,在六七十年代出现表1所反映的变化。表1日本众议院席位变化表年份19581963196719721976自民党议席287283277271249在野党议席180184209220262导致这一变化的重要原因是,自民党A..以农村为主的社会基础受到削弱B.未能提出保证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政策C.长期执政违背议会民主制原则D.与美国结盟的政策遭到强烈反对解析:A。注意时间提示“六七十年代”,这一时期,日本经济崛起,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第二强国,自民党代表垄断资本的利益,却忽视了农村人民的利益与诉求,农村民众在政治上就表现为对执政党的不满,转向对在野党的支持,才出现了上述表格的变化出现,故选A项。(2011·山东卷)1964年4月,77个发展中国家在日内瓦发表《七十七联合宣言》,提出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这表明A.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的趋势B.经济区域集团进一步发展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瓦解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解析:A。七十七国集团的建立,表明发展中国家势力的崛起。所以A项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的表述是正确的。七十七国集团不是经济区域集团,故B项错误;C项是在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D项在20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后。考点三: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2011·江苏卷)2011年5月1日深夜,“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在巴基斯坦被美军击毙。许多国家发表声明,对此表示支持,并强调世界各国应共同打击恐怖主义。由此可以看出①反恐斗争有赖于国际社会的合作②恐怖主义成为全球化的主要障碍③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由此被铲除④恐怖主义依然是国际社会的公敌A.①④B.①②C.①③D.②④解析:A。本题以时政人点切入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与迁移运用能力。从许多国家发表声明内容可以明确恐怖主义是各国公敌和反恐需要国际合作,因此①④符合题意,故答案选A项。【易错辨析】1、二战后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只是奠定了两极格局的框架;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才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确立。2、两极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美苏势均力敌,由实力决定,而不是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3、“冷战”是指二战后美国对苏社会主义阵营实行的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的总称。但当时美国也发动了“热战”,如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4、美国对苏联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的根本目的是苏联妨碍了美国的全球霸权计划的实施。5、杜鲁门主义标志着“冷战”的开始,马歇尔计划是比较隐藏的“冷战”表现,是杜鲁门主义一次大规模的运用。6、两极格局下没有爆发世界性的战争,客观上使世界维持近半个世界的和平,但局部战争不断,世界局势依然紧张。7、欧洲一体化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发展的需求,而不是摆脱美国的控制。8、世界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经济格局多极化,而不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9、“冷战”结束后,“一超多强”的局面出现,但这并不能说多极化格局已经定型,因为多极化是一个趋势,有一个发展过程。10、不结盟运动标志着第三世界的兴起,冲击了两极格局。11、中国不是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国,而是观察国。12、二战后,美国帮助下进行民主改革为日本经济发展奠定了政治前提。13、不结盟运动是第三世界国家的最大政治组织;不结盟政策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对外政策。14、政治多极化在西欧的表现是西欧各国要求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其经济发展是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原因。15、两极格局瓦解后,政治局势是趋于缓和,政治格局是新旧交替,“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加强。16、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有利于当今世界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名师指路】1.对比俄国十月革命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项目俄国十月革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间1917年1919—1949年性质社会主义革命资产阶级性质革命背景相对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道路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再扩展到农村建立农村武装割据,再夺取城市胜利革命阶段由资产阶级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由旧民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斗争方式从设想和平夺权,到暴力革命武装斗争依靠力量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以工人为主,士兵,农农参加中共领导下,以农民为主力,其它阶层广泛参加的统一战线结果及影响对内是俄国历史上一次最深刻的变革,使俄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人民当家作主,中国开始进入过渡时期。对外是世界上第一次成功的社会主义革命。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格局,是现代史的开端。鼓舞了落后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是继十月革命后社会主义最重大的事件。改变了政治格局,增加了民主、和平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落后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2.理清两极格局的演变过程。两极格局含义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全面对抗的政治格局。根本原因二战改变政治力量对比:欧洲衰落,美苏均势演变线索二战后初雅‘体系奠定框架;50年代伴随“冷战”最终确立;50-80年代美苏争霸;91年苏联解体,格局瓦解。特点美苏主导;两个阵营对立;“冷战”形式;意识形态对立;影响整体政治、军事:国际关系带有浓厚的霸权主义色彩;两大阵营对立,美苏争霸,世界局势动荡不安,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下;两大集团势均力敌,避免了世界性大战的爆发。经济:在一定程度上防碍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推动了两大阵营内部的经济交流发展。科技: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局部对欧洲:欧洲分裂为两大阵营,形成两大军事集团,长期对峙,关系紧张;客观促使西欧走向联系,成立了欧共体。对德国、朝鲜:美苏两国划分势力范围,造成朝鲜、德国的分裂。对越南:引发局部热战,如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对中国:扶蒋反共,支持国民党打内战;新中国成立后,对中国实行政治孤立、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对中国采取敌对和遏制的政策。对日本:变控制日本为扶植日本,把日本作为反共的桥头堡。对第三世界国家:客观上推动了第三世界的联合,不结盟运动兴起,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概念区别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冷战”三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雅’是是两’形成的基础;两’是雅’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冷”是在雅’下两’对抗的主要形式;“冷”的加剧又促进了两’的形成;两’的瓦解是“冷”的和雅’尔塔体系的瓦解。3、通过对比理解“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表现。项目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时间1947年1947年提出,1948-51年实施1949年建立内容美国宣布对希腊、土耳其进行军事援助又称“欧洲复兴计划”,给西欧多国提供大量经济援助欧美国家成立的反苏的政治军事集团特点把“遏制共产主义”与公开干涉它国内政相结合“冷战”在经济上的较隐藏的表现手段以美国为中心;政治军事结盟影响标志着美苏关系的公开恶化,是美苏冷战的开始;标志美国外交政策的转变,是美在全球称霸的开始。使欧洲经济得到迅速恢复,稳定了资本主义政治秩序;使美国在经济上控制了西欧,为北约建立奠定基础。使美国在军事、政治上控制了西欧各国;加剧了冷战程度。苏联反应苏帮助欧亚国家建立无产阶级政权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1955年成立华约组织三者之间的关系三者都是“冷战”的表现;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一次大规模的运用;马歇尔计划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铺平道路。3.理解政治多极化发展趋势的概念。项目政治多极化趋势一个趋势二战以来,政治多极化发展成为趋势一个根因经济多极化是政治多极化趋势的根本原因两个阶段50--80年代:政治多极化趋势兴起并迅速发展;90年代以来:多极化趋加速,但目前仍未形成新格局。三个有利有利于反对世界霸权和强权政策,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有利于国际政治新秩序的建立五个表现欧:70年代提出独立外交要摆脱美国控制;93年成立欧盟影响越来越大。日:70年代要奉行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80年代以来提出做一个政治大国的愿望。第三世界:60年代不结盟运动标志着第三世界的兴起,反对霸权主义;70年代以来致力建立国际经济秩序的斗争。中国:70年代
本文标题:18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901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