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小学生有效课外阅读的策略与研究中期报告
《小学生有效课外阅读的策略与研究》课题中期报告2012年11月《小学生有效课外阅读的策略与研究》中期报告一、课题名称:小学生有效课外阅读的策略与研究二、课题提出的背景、目的及意义我所在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本地学生大多是郊区农村家庭,占学校人数的60%,前不久,我对所在学校五、六年级两个班65位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很令人遗憾——课外阅读这一重要的语文教学手段处被人遗忘的角落,处在令人尴尬的境地。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必不可少的,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和能力的练兵场。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教给学生阅读理解的方法、技巧。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获取更丰富的知识,开拓更广阔的视野,激发学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终身学习的习惯;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更可以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继承优秀的文化传统和人文精神。这就是所谓“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故而,任何一位优秀学生无一不称他们的语文水平和能力的提高“得益于课外书”。《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该立足于促进全体学生的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要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要进行多种形式的课外阅读、自由阅读,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阅读目标,并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目前在语文教学中,家长和学校都把学生束缚在教材中,切断学生了解生活和社会的一条通道,抑制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对教学工作不敢丝毫掉以轻心,但是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学,更谈不上引导课外阅读。另外,学生每天在课堂上要坐七节课,每周要应付呆板繁多的考试,课外还要做大量的作业,学生作业负担过重,没有课外阅读时间。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扼杀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得学生忽略了阅读习惯的养成,轻视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小学生读书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往往仅凭自己的爱好和直觉来选择,阅读动机主要是“作消遣”、“欣赏文笔和惊险离情的情节”。有的学生对古今中外的名著热情较高,但由于各种原因,真正接触的并不多。学校没有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语文教师缺少导读机制、语文教材缺乏阅读指导以及学生阅读目标、阅读方法的错位等外在和内在原因也是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主要问题。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获取信息的一种重要手段就是阅读,会不会阅读将决定一个人从社会获取智慧的能力。我国阅读专家曾祥芹和韩雪屏提出新世纪人们必须迎接三个挑战:一是无限的书籍对有限的阅读时间的挑战,二是呈几何级数膨胀的信息对读者原有接受能力的挑战,三是大量新知识对读者理解能力的挑战,这就迫切需要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教育家们也发现,一个人的阅读能力与未来的学习成就有密切的关连。学生阅读经验越丰富、阅读能力越高,越有利于各方面的学习,而且越早越有利。因为阅读是人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途径,它可以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直接同中外古今大师对话,或聆听他们的教导,或与他们切磋辩驳。阅读也是吸收知识的重要途径、创新能力形成的重要基础。一个人的健康成长离不开阅读活动,任何有成就的人无不从阅读中并继续从阅读中获得知识、培养性情、汲取营养和前进的力量,因此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越来越被摆在一个突出的地位上加以关注和研究。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兴起了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改革,各国都非常重视儿童的阅读问题。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将儿童阅读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政策来实施。其中最典型的有:1、1997年2月克林顿提出的“美国教育行动”。该计划的目标是让每一位儿童都能阅读,使每一位成年美国人都能进行终身学习。克林顿依据相关研究指出:小学三年级之前必须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这是未来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美国教育部曾陆续提出“挑战美国阅读”“卓越阅读方案”。布什总统上任后,提出“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教育改革方案,并且将“阅读优先”作为政策主轴,希望在五年内,让美国所有学童在小学三年级以前具备基本阅读能力。2、2003年,英国教育部发出号召,要把儿童阅读进行到底。日本文部省把2000年定为“儿童阅读年”,拨款资助民间团体举办为儿童说故事活动。中国台湾也把2000年定为“儿童阅读年”,近年来主要是通过学校中的班级读书会推广儿童文学的阅读。3、国内许多学校也开始对小学生课外阅读实践活动进行相关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例如,厦门师范第一附属小学设计的课外阅读目标根据各年级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和识字量、学生的兴趣、思维能力等来制定不同目标。南昌市珠市小学为学生提供课外读物内容。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教研室根据各地课外阅读的情况,将课外阅读指导课的类型归纳为:推荐读物、读书方法指导、读后叙述、交流评论和读书笔记辅导等。4、虽然国外对课外阅读策略研究较早,但大部分仅从阅读技巧与方法上作列举式的阐述,对怎样引领学生走进自己的心灵世界,掌握自己的内驱学习力却研究不足。国内的研究范围主要局限于外语领域,且大部分研究者来自于大学,研究内容多为外语课外阅读策略教学,而对语文课外阅读的研究却未曾过多地涉及。针对我校实际和小学生年龄特征及知识积累、能力水平、阅读现状、存在问题提出了“对小学生有效课外阅读的策略与研究”这一研究课题。三、课题的理论依据及课题的实践依据理论依据一:探究性学习理论。美国著名科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提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科学家的研究过程本质上是一致的,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探究性学习”强调科学概念、科学方法、科学态度三者的综合和对科学研究过程的理解,其基本思想是让学生“重在发现”和“重新组合”知识的过程中学习,充分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和能力。理论依据二:教育学、心理学相关的认知理论。教学中,学生对知识的感知过程是一个由浅及深,由易而难的过程,探究性学生以接受性学习为基础,帮助学生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和迁移,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基于自主性学习的教学,是作为一种教学活动而存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组织、帮助和指导学生有效地开展自主性学习。具体来说,基于自主性教学强调的是整个教学给予学生自主学习时间为前提,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为目标,以让学生自主决定、自主选择、自主控制、自主反思、自主评价、自主建构为进程,以教师的组织、帮助和指导方式而开展的教学活动过程,这种自主性学习的教学,是一种最高理想的教学过程,它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自主和学生的学习自主。理论依据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讲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有意义建构的方式来获得的,也就是说,学习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学习者的记忆中,而是以学习者己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知识。理论依据四:主体性教育理论。主体性教育理论认为,主体性教育的教学活动,既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教的活动,也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的活动,是两个活动的相互合作、相互影响,同步发展的有机结合。主体性教育是教师引导下学生独立学习和自主活动的过程,在活动中只有通过学生主体的同化和顺应,才能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由此主体性就成为学生学习的本质属性。主体性教育的着力点就在于对学生进行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培养。课题的实践依据:课题组成员都是从教十余年,一直担任语文教学的一线老师,了解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参加过“目标教学课改实验”和“创新教育课改实验”,有一定的教研经验和理论水平,多人论文在全国、省、市获奖。我校对课题的研究开展给予了很大支持,每学期提供经费500元,配有读书馆、阅览室、多媒体教室,方便了课题的研究和实践。四、课题预期成果的价值:本课题主要建立有效的课外指导机制,推广课外阅读指导意见,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将完成调查报告,教师论文,教师指导案例、阅读评价方案、结题报告。①探究课外阅读在提高农村初中生语文素质和人文素质方面将有重要作用。②通过本课题的探究,使学生改变目前名著阅读只肤浅地了解教材中提示的情节或人物的现状。③使多数教师在思想观念上转变过去重视课内教学、轻视课外阅读的语文教学上的“急功近利”思想,树立“大语文教学观”。④本着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原则,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探讨出一套适合我校教学现状的阅读方法。⑤探究如何使课外阅读为写作服务的有效途径。此课题的研究和实施,可以指导学生阅读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使学生具备读书所必须具有的素质,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谐发展。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本研究以引导学生课外阅读促进学生的成长作为语文的主要视角,试图建立有效的课外指导机制,推广课外阅读,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由课堂教学向课外阅读延伸为了让学生对古典名著有所了解,小学语文教材分别从四大名著中节选了许多课文。教学这些课文时,一定要把对原著的介绍确定为教学重点之一,课文学完后,一定要留有足够的课后扩展训练,通过设置悬念,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促使学生将课外阅读变成自觉的行为。语文教材中,受篇幅的限制,不可能入选一个作家的多部作品,老师在教学时,可以对一些重要作家进行较详细的介绍,以引起学生对阅读该作家其他作品的兴趣。如学了朱自清的《匆匆》后,就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让大家耳熟能详的一组散文名篇,如《春》、《荷塘月色》等。同类题材的作品往往因写作目的的不同,表达方式也会有所不同,另外作者生活的经历不同,写作风格的不同,也会给作品带来很大的不同。(2)依据学生情况推荐不同的读物一个班级的学生,阅读能力因智力因素、能力水平等原因,存在一定的差异。老师应认真掌握每个学生的阅读水平,为他们选择不同的读物。阅读能力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可指导他们选读篇幅较短、内容连贯、内涵适当的作品。而对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则推荐他们读篇幅较长、历史背景复杂、内涵丰富隐含哲理、手法新颖独特的读物。这些读物的内容即有思想深度,又有艺术特色,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开拓学生的视野,陶冶了情操,促进了学生的写作水平的提高。(3)教会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只有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课外阅读才能真正的收到实效,如果只是走马观花,是收不到良好效果的。常见的阅读方法,教学中已经讲过,学生可以运用到课外阅读中。但在课外阅读中,还应补充一些,如:把好词佳句,精彩的段落摘录下来,注明出自哪一本书,有条件的制作成卡片;默读和朗读有机结合,好的段落可以大声朗读;有的段落要细心品味;一般的课外读物,要求学生通过泛读、略读、快速浏览,以达到开口视野、活跃思维、增长知识的目的。短而精的书,要多读几遍;有助于扩大知识面的书,要多读若干遍,以增加知识积累。篇幅比较长,或者内容复杂的课外读物,指导学生写阅读提要,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要求学生在读完整本书后,必须写出读书笔记或读后感,作到“雁过留声”,把自己读书受到的教育和启发,产生的感想和见解,整理出来,可以使学生在阅读中有效提高写作水平。(4)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能力的培养必须与写作相结合,才能使课外阅读真正为中学语文教学服务,经过学生的阅读,老师应适时布置学生进行写作,将读和写有机结合起来。老师可采用日记、周记、随笔等形式,让学生写读书笔记、心得、读后感,并针对学生的阅读内容,让学生归纳主要内容,缩写、扩写、续写、改写、仿写等多种形式的应用,即能将读和写结合起来,又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收到“一石二鸟”之效。六、课题研究方法及途径:研究方法如下:1、问卷调查法;2、行动研究法;3、经验总结法研究途径如下:1、通过明确各自职责来落实阅读的有效管理本课题组从对中学生的阅读兴趣、内容、范围、时间、途径,教师的阅读管理等方面调查入手,明确各自的职责。2
本文标题:小学生有效课外阅读的策略与研究中期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913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