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小常矿生产矿井地质报告评审意见书
-1-《山西长治郊区三元南耀小常煤业有限公司生产矿井地质报告》评审意见书山西长治郊区三元南耀小常煤业有限公司原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制于2008年,经过井巷揭露,地质构造和储量等方面有较大的变化,原地质报告已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因此,山西长治郊区三元南耀小常煤业有限公司委托山西煤炭地质勘查研究院于2012年3月重新编制了《山西长治郊区三元南耀小常煤业有限公司生产矿井地质报告》。长治市煤炭工业局初审后,以长煤局行字[2012]362号文件上报山西省煤炭工业厅。受山西省煤炭工业厅委托,山西省煤炭地质技术委员会评审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对报告进行了审查,并于2012年7月19日召开了地质报告评审会议,编制单位按专家意见进行了认真的修改,2012年9月10日将修改稿送评审中心。经有关专家复核后,形成评审意见如下:一、矿井概况(一)位置交通及矿井开发山西长治郊区三元南耀小常煤业有限公司井田(以下简称井田)位于长治市郊区堠北庄镇余庄村一带,行政区划属长治市郊区堠北庄镇。地理坐标:东经112°58′36″~113°02′35″,北纬36°11′19″~36°14′31″。2011年11月21日。山西省国土资源厅换发的采矿许可证(证号C1400002009111220044881),批准开采3~15号煤层,井田面积16.6445km2,开采标高639.97~329.97m。井田无相邻煤矿,仅东南与山西三元煤业股份有限公司隔河相望。208国道从井田北部通过,太(原)~长(治)高速公路呈南北向穿-2-过井田中央,太(原)~焦(作)铁路从井田东侧通过,交通运输较为便利。山西长治郊区三元南耀小常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始建于2002年,2006年投产。山西省煤炭工业厅2010年12月21日颁发煤炭生产许可证(编号201404110181),载明生产能力1.20Mt/a。采用立井开拓,倾斜长壁综采放顶煤一次采全高采煤方法,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3号煤层划分为两个采区,即301采区和302采区。现分别在301采区中南部和302采区中部开采。(二)地质概况1.地层井田全部为第四系黄土覆盖。赋存的主要地层由老至新有:奥陶系中统上马家沟组和统峰峰组,石炭系中统本溪组和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第四系下更新统、中更新统、上更新统和全新统。2.构造井田构造形态为向西倾斜的单斜,地层倾角一般为2°~6°,井田西北部二岗山南断层附近地层倾角达8°~15°。在单斜的基础上发育有次级褶曲。二岗山南正断层走向N62°E,倾向SE,落差250~280m。未发现其他断层、陷落柱和岩浆岩侵入体,构造复杂程度为简单类。3.煤层井田内主要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和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含煤16层,其中,可采煤层5层,编号为3、9、14、15-2、15-3,可采含煤系数为8.75%。3号煤层位于山西组中下部,煤层厚度4.73~8.44m,平均6.82m。结构简单~复杂,含0~3层夹矸。属稳定的全区可采煤层。-3-9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上段底部,上距3号煤层62.57~71.17m,平均65.91m。煤层厚度1.30~1.57m,平均1.39m,结构简单-较简单,含0~2层夹矸,属稳定的全区可采煤层。14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下段顶部,上距9号煤层37.03~41.68m,平均38.73m。煤层厚度0.60-1.00m,平均0.86m。结构简单,不含夹矸,属较稳定的大部可采煤层。15-2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下段中上部,上距14号煤层5.15~20.75m,平均9.73m。煤层厚度0.65~1.40m,平均0.93m,结构简单,一般不含夹矸。属较稳定的大部可采煤层。15-3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下段中上部,上距15-2号煤层0.65~1.96m,平均1.10m。煤层厚度2.80~5.30m,平均3.40m,结构简单~复杂,含夹矸0~4层。属稳定的全区可采煤层。4.煤质(1)物理性质及宏观煤岩类型各可采煤层均为黑色,玻璃光泽,参差状断口、内生裂隙及外生裂隙均发育,以条带状结构为主,亦有线理状、透镜状结构,构造有层状、块状构造。3号煤层以亮煤为主、暗煤次之,夹镜煤条带,偶含丝炭细~中条带状结构,宏观煤岩类型以半亮型为主。9号煤层主要以亮煤为主,夹镜煤条带,宏观煤岩类型以光亮型为主。14号煤层主要以亮煤、镜煤为主,暗煤次之。宏观煤岩类型以半亮型为主。15-2号煤层主要以亮煤为主,夹镜煤条带,宏观煤岩类型为光亮型。15-3号煤层上部为暗煤,下部为亮煤夹镜煤条带。宏观煤岩类型为半亮型。(2)化学性质与工艺性能3号煤层灰分(Ad):原煤12.65%~27.23%,平均16.51%;浮煤-4-4.99%~10.38%,平均7.60%。挥发分(Vdaf):原煤15.08%~17.57%,平均16.20%;浮煤13.21%~16.01%,平均14.58%。全硫(St,d):原煤0.23%~0.37%,平均0.30%;浮煤0.22%~0.36%,平均0.31%。发热量(Qgr,d):原煤28.48~31.65MJ/kg,平均29.79MJ/kg;浮煤32.93~33.80MJ/kg,平均33.30MJ/kg。胶质层厚度(Y):0~6.0mm,平均1.1mm。粘结指数(GR.I)6~21,平均12。9号煤层灰分(Ad):原煤15.11%~30.10%,平均21.31%;浮煤7.81%~11.54%,平均9.60%。挥发分(Vdaf):原煤14.56%~18.37%,平均15.87%;浮煤13.29%~15.28%,平均14.13%。全硫(St,d):原煤1.41%~3.53%,平均2.25%;浮煤0.64%~1.76%,平均1.06%。发热量(Qgr,d):原煤23.09~32.70MJ/kg,平均28.15MJ/kg。胶质层厚度(Y):0。粘结指数(GR.I):2~12,平均8。14号煤层灰分(Ad):原煤7.07%~19.57%,平均11.66%;浮煤3.23%~4.95%,平均3.97%。挥发分(Vdaf):原煤11.62~15.78%,平均13.28%;浮煤10.51~13.19%,平均11.66%。全硫(St,d):原煤2.22%~2.88%,平均2.46%;浮煤1.49%~3.99%,平均2.38%。发热量(Qgr,d):原煤27.04~32.70MJ/kg,平均30.62MJ/kg。胶质层厚度(Y):0。15-2号煤层灰分(Ad):原煤15.77%~42.27%,平均29.50%;浮煤5.21%~6.66%,平均6.03%。挥发分(Vdaf):原煤12.73%~26.99%,平均17.31%;浮煤10.57%~12.96%,平均11.84%。全硫(St,d):原煤1.71%~3.57%,平均2.61%;浮煤0.61%~2.48%,平均1.58%。发热量(Qgr,d):原煤17.82~29.72MJ/kg,平均24.01MJ/kg。胶质层厚度(Y):0。15-3号煤层灰分(Ad):原煤24.00%~39.63%,平均32.90%;浮-5-煤6.94%~11.71%,平均8.22%。挥发分(Vdaf):原煤15.46%~18.48%,平均17.31%;浮煤11.83%~13.12%,平均12.23%。全硫(St,d):原煤3.76%~8.59%,平均5.56%;浮煤2.34%~3.34%,平均2.78%。发热量(Qgr,d):原煤26.33~29.05MJ/kg,平均27.43MJ/kg。按《中国煤炭分类》(GB/T5751—2009)和《煤炭质量分级第1部分:灰分》(GB/T15224.1-2010)、《煤炭质量分级第2部分:硫分》(GB/T15224.2-2010)、《煤炭质量分级第3部分:发热量》(GB/T15224.3-2010),3号煤层为特低灰~中灰、特低硫、高发热量~特高发热量之贫瘦煤,9号煤层为低灰~中高灰、中硫分~高硫分、中发热量~特高发热量之贫瘦煤、贫煤,14号煤层为特低灰~低灰、中高硫分、中高发热量~特高热值之贫煤,15-2号煤层为低灰~高灰、中硫分~高硫分、中低发热量~高发热量之贫煤,15-3号煤层为中灰~中高灰、高硫分、中高发热量~高发热量之贫煤。(3)煤的可选性假定3号煤浮煤灰分为9.0%、10%时,理论分选比重分别为1.46、1.58。扣除沉矸,±0.1含量分别为58.0%、6.33%,为极难选、易选。5.水文地质井田含水层主要特征:第四系松散层孔隙含水层,富水性因地而异;基岩风化裂隙含水层、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山西组砂岩裂隙含水层和石炭系上统太原组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富水性均弱;奥陶系中统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富水性中等~强,水位标高约为643.00~659.00m。矿井内有6处采空区积水,积水面积约119200m2,总积水量为813028m3。各可采煤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奥灰水承压。3、9号煤层最大突水系数分别为0.039MPa/m、0.055MPa/m。均小于受断裂构造破坏地段临界突-6-水系数0.06MPa/m,奥灰水突破煤层底板的可能性小;14号;15-2、15-3煤层最小突水系数分别为0.089MPa/m、0.182MPa/m、0.292MPa/m。接近或大于正常地段临界突水系数0.10MPa/m,全井田奥灰水突破煤层底板的可能性大。按《煤矿防治水规定》划分,3号煤层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属中等。6.其他开采技术条件(1)煤层顶底板工程地质特征3号煤层直接顶板一般为泥岩、砂质泥岩、局部为粗砂岩。厚度0~4.20m,平均2.24m。饱和抗压强度4.6~29.3MPa,平均13.8MPa;单向抗拉强度0.56~0.63MPa,平均0.59MPa;抗剪强度5.93~1.59MPa,平均5.07MPa。老顶为中砂岩及细砂岩,厚度3.50~13.40m,平均7.70m。3号煤层底板为泥岩、砂质泥岩。饱和抗压强度4.21~35.1MPa,平均30.5MPa;单向抗拉强度0.37~0.56MPa,平均0.48MPa。(2)瓦斯据山西省煤炭工业厅晋煤瓦发[2010]746号文件《关于长治市2009年度30万吨以上(含30万)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的批复》,原长治市郊区小常煤矿3号煤层矿井瓦斯绝对涌出量为17.1m3/min,相对涌出量为8.89m3/t;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为2.29m3/min,相对涌出量为1.19m3/t,属瓦斯矿井。据井田内钻孔瓦斯样测试,3号煤层瓦斯成分中,CH4为11.21%~96.46%,CO2为1.24%~3.66%,N2为2.16%~86.58%。3号煤层瓦斯分带由西向东依次为甲烷带、氮气~甲烷带和氮气带。(3)煤尘爆炸危险性及煤的自燃倾向性据山西煤矿矿用安全产品检验中心对原长治郊区小常煤矿煤层煤样-7-试验,3号煤层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煤的自燃倾向等级为Ⅲ级,属于不易自燃煤层。(三)地质工作1.以往地质勘查1982年10月~1986年12月,山西省煤田地质勘探114队对长治勘探区进行详查时,提交了《长治勘探区详查地质报告》,山西省煤炭工业管理局以第8801号文批准了该报告。本井田内及周边施工了钻孔13个。2001年10月3日~11月12日,山西省煤田地质勘探114队在小常井田内施工井筒检查孔1个。本次共利用以往地质勘查钻孔14个,其中,钻探甲级孔11个,乙级孔3个;测井13个孔(303号孔未进行测井),10个甲级,3个乙级。所利用的钻孔甲乙级率100%。钻探和测井的煤层质量均为合格。2.本次工作情况本次进行了现场实地踏勘,有针对性地收集了矿区测量、采掘、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灾、气象等基础资料,并收集了与本报告有关的的煤田地质勘探报告、水文地质分类报告以及以往生产矿井地质报告,进行室内资料整理分析研究。3.矿井地质工作日常矿井地质工作有:井巷测量、井下地质编录、井下水文地质观测、瓦斯监测、对煤尘爆炸危险性、自燃倾向性测试。二、报告评审情况(一)资料搜集及编制本次较全地收集了以往地质资料,按照山西省煤炭工业厅晋煤行发[2011]80
本文标题:小常矿生产矿井地质报告评审意见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926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