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色彩调和的概念:色彩调和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色彩,有秩序、协调地组织在一起。(调和与对比都是构成色彩的美感的重要因素)色彩调和的意义:使有明显差别的色彩为了构成和谐统一的整体所必须经过的调整。使之能自由地组织构成符合目的性的色彩关系。色彩之间相互作用可以使画面由单调变为丰富,使色彩的张力更充分的呈现出来。有对比的和谐统一才是调和近似的、差异较小的色彩,对比很弱,不存在调和问题。但过于刺激的强对比色彩,由于缺乏共性因素,也不能达到调和。只有经过合理选择的具有适当对比的色彩组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色彩调和,才能产生和谐统一的色彩美感。一般原理1.不强烈的色彩容易调和中性的、统一的、近似的色彩是调和的。稍有对比又互相接近的色彩组合也易取得调和效果。2.按秩序变化的色彩容易调和如渐变色彩3.色彩与表现一致时容易调和伊顿曾这样说过:“视力需要有相应的补色来对任何特定的色彩进行平衡,如果这种补色没有出现,视力还会自动地产生这种补色。正是靠这个事实的力量,色彩和谐的基本原则才包含了互补色的规律。”4.感受上互相补充的色彩容易调和在明度和纯度上的调和一、单色调和二、两色调和1.同色系的调和2.类似色的调和秋景的红与棕;春天的黄与嫩绿等等。3.对比色调和纯度造成一强一弱,或使用面积一大一小,形成虚实、宾主关系为宜。相对立的两原色的并置技巧,因此运用得当,会产生明显、辉煌、华丽的效果。4.补色调和补色的配置尤需注意如何减低彼此争艳的牵制情形,区分宾主、虚实、强弱,强调一色为主,加强主色的强势,将另一色以弱色姿态作为补充色,才可能产生美丽而又和谐的感觉。①置入相应色彩的渐变序列,来使对比变得柔和,形成色彩调和的效果。②通过面积的变化统一。③在对比各色中混入同一色,使各色具有和谐感。④在对比各色的面积中,相互置放小面积的对比色,如在红绿对比中,红面积中加上小面积的绿色,绿面积中加上小面积的红色;或者在对比各色面积中都加入同一种小面积的他色,也可以增加调和感。邻近色对比类似色对比对比色对比互补色对比A、优势与抗衡1、面积与色•色面积的大小对色彩对比的影响力最大对比色彩的双方面积相当时,互相之间产生抗衡,对比效果强烈,也称抗衡调和法当面积大小悬殊时,则产生烘托、强调效果,也称优势调和法B、形状与色•单纯形与复杂形形状会产生色对比的强弱,形状越完整单一、外轮廓简单者,对比效果越强形状越分散、外形轮廓复杂者,对比效果相对减弱C、位置与色•位置与对比效果由于对比着的色彩在平面和空间中都处于某一位置上,因此,对比效果不可避免地要与色彩的位置发生关联包括上下、左右、远离、邻近、接触、切入、包围等三、复色群调和(两色以上)①三色调和:主色+副色+衬色②三色以上调和:主色+副色+衬色群主色是整个配色的重点或主题颜色,在位置安排上必须在最显眼处;在颜色的选择上必须是鲜明的颜色;在意义的表达上,必须切合题旨;在面积上则视其搭配而定,不可过大而分散注意,也不可过小而不够显著。主色通常在复色群调和中只有一色或一个色系。副色是作为陪衬主色或与主色互相呼应而产生的,通常安排于主色的旁边或相关位置上,颜色不可比主色显眼,相关位置的重要性不可强于主色,在色相上可与主色对立或相衬,以突显主色。副色可以由单色或两色或色群组合而成。衬色又称为底色,是主色及副色之外的颜色。其作用在于衬显出主色,因此衬色的选用应是最不显目、能突出主色的相关色或色系,衬色的数量可以是一个颜色或一个色系统或一套复色群,颜色最好用弱色、灰暗色或淡色,甚至是无彩色,这些颜色在衬显功能上比较见效果。1、三色调和凡在色环中构成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三个色是调和的色组,三角形可任意转动位置以求更多的变化.2、四色调和凡在色环中构成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四个色是调和的色组,体现更为调和的色彩,色相更丰富.3、五色以上的调和更为调和的色彩,色相更丰富.注意:无彩色与有彩色的调和无彩色没有彩度,最适合作副色或衬色,无彩色跟任何一种或一组色彩组合,都能产生调和的效果。另外,无彩色还有缓和作用,可用来作为色彩与色彩之间的缓冲色,解决色彩(特别是对比色和补色)的不协调的现象。(1)、色彩秩序论:人生活在自然界中,来自自认色凋的配合和连续性成为人们视觉色彩的习惯和审美经验。自然界景物的明暗、强弱、冷暖等变化和相互关系都有一定的秩序,人们会不知不觉的去判断自然界中的色彩秩序和优劣因此色彩的调和越要一定得秩序。(2)、互补色原理:从色彩生理角度上说,互补色的配合时调和的。因为人在注意某一色时,总是欲求与此相对的补色来取得生理的平衡。3)、面积比例论:色彩的面积对比和均衡产生不同的色彩效果。如果在配色中有较强的色泽要适当缩小面积,较弱的色泽要适当的扩大面积,这是色彩均衡的一般法则。如果有意识让一种颜色占支配地位,将会取得富有感染力的效果。(4)、运用中性色调和运用中性色来缓解色彩的对比程度,是指用黑白灰来调和画面的色彩,在两个相邻的色彩之间嵌入黑白灰这些无色相的中性色,既使画面的色彩对比和谐,又能使相邻的色彩得到加强。总结:色彩的对比是绝对的,因为两种以上的色彩在构成中,总会在色相、明度、纯度、面积等方面或多或少的有所差别,这种差别必然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对比。对比过强的配色关系需要通过加强共同性来调和,不明朗的配色关系需要加强对比来进行协调。调和的基本方法1.加强法加灰15%加白20%如果画面中的形象太模糊,对比太弱,给人以暧昧印象时,可通过增强各色间的明度对比,使其关系明晰和醒目起来,达到有对比的调和效果。假如色相对比过分强烈而须达到调和时,可以通过加强明度或彩度的调节作用来实现。2.序列法有秩序的色彩容易调和。若有两色对比强烈,可采用等色阶过渡的办法,在两色之间插入一些色阶,使相互对比的色彩有序的过渡一下,即可达到调和目的。3.反复法一组色彩彩度较高或互为补色时,将这组色彩多次重复,画面会有秩序的缓和下来,达到调和的效果.4.透叠法通过实验与想象,将两对比强烈的色应该产生的间色调配出来,此色中包含原有两色的属性因素,达到调和效果.5.隔离法用第三色将两对比强烈的色隔离开,第三色常用黑、白、灰、绿、紫、金、银等中性色.也可采用一色勾勒轮廓的方法。隔离法6.形态调整法调整色彩的形态可以改变色彩的对比度,达到色彩调和的目的。例如,有相同面积的两块色彩,把其中一块的面积缩小,或者增大两块色彩间的距离,或者将聚集的形态改变为分散形态,或者将块面性质的形态改变为点、线、小块面等等都可以削弱色彩间的对比度,起到调和作用.形态调整法面积对比调和:大面积的红色与小面积的绿色,色相上的对比通过面积的悬殊得到平衡统一。高纯度的红色与中纯度的黄色得到了视觉上的平衡。7.支配法:a.同一明度的支配蓝橙白50%白30%蓝橙浅蓝浅橙蓝橙黑10%黑10%蓝橙深蓝深橙A.同一支配法蓝橙灰30%灰30%蓝橙灰蓝灰橙b.同一彩度的支配c.同一色相的支配蓝橙加红加红蓝橙紫红味橙B.近似支配法a.一色加进另一色的支配蓝黄加黄蓝黄绿黄b.两色互相加入的支配蓝黄黄蓝黄黄味绿绿味黄蓝色彩调和的理论在色立体上按方向和距离选色求调和由于蒙氏色立体上的各种色彩,是在把色相、明度、彩度等要素按一定秩序组织起来的基础上产生的,色与色之间具有了一定的“被定量的秩序关系”,因此,在色立体上按照不同方向和一定距离选取色彩,可以取得调和效果。垂直方向的调和:三个要素中,色相和彩度两个要素是相同的,只是明度有变化。水平方向的调和:选色不通过N轴时,就会形成同一个色相上的明度相同,彩度不同的色彩组合;假如通过N轴选色时,即可获得明度相同,彩度有变化的一组互补色的组合。(如5R与5BG)倾斜方向的调和:选色不通过N轴时,只能形成同一色相的明度与彩度同步变化的色彩组合;如果通过N轴选色,就会形成明度和彩度同步变化的补色组合。(如5R与10B)外围水平方向的调和:这类选色中,明度和彩度是大致相同的,只有色相在变化。(如5R、10PR、5RP、10P、5P、10PB、5PB、10B、5B)重复的调和劳塞(瑞士)RichardLohse利用级数系统的设计画面的均衡关系,运用色彩的冷暖、明暗关系来创造作品的运动起伏感。蜗牛(马蒂斯)运用白色与黑色来调节画面使之和谐.题目:色彩调和的具体实践1、互补色的调和与面积比例各做1张任意选择或创作一个简单的图形,在图形上填色(注意强调色调、与中性色的运用)4、尺寸10*10(cm)
本文标题:色彩调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952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