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华中师范大学外国名家教育思想思考题
思考题:如何看待苏格拉底的教学法?苏格拉提的教学方法是通过与学生的对话来使学生获得对事物的认识,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建立在与学生的共同讨论,从具体到抽象、从已知到未知的基础上,这样有利于思维的训练和真理的发现,使用这种教学方法,相比之前传统的授课,学生就必须付出更多的精力,更加细致准确地思考,而且苏格拉底式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吸引新生参与课堂互动方面十分有效。问答法的教学方式也为启发式教学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若使用苏格拉底的教学法,那么准备一堂讨论课要比准备一堂使用传统方式的授课要困难得多;并且教师将会很难掌控课堂的节奏,因为很有可能会碰到一些意想不到的言论,讨论也时常会不知不觉就偏离了预定轨道,如果教师被一个意想不到的回答打乱了课堂的安排,将会很难再将方向引导回预定的方向;而如果教师的提问没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并引发热烈讨论,那么课堂气氛就会十分乏味;而针对学生针对教师所提出问题的回答,如果教师经常强调学生在推理中所犯的错误,那么讨论就很难进行下去,气氛也会变得很尴尬;最后则是如果日复一日地使用这种教学方法容易导致学生在长时间后厌烦情绪。1.夸美纽斯对教育的主要贡献是什么?你怎样理解“夸美纽斯堪称教育史上的哥白尼”这句评语?1、夸美纽斯受到人文主义的深刻影响,对人具有的智慧和创造力充满信心,主张通过教育使人获得和谐发展,希望通过教育改良社会,实现教派和民族的平等。“泛智论”是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核心,所谓“泛智”,就是使所有的人通过接受教育而获得广泛、全面的知识,从而使智慧得到全面的发展。他主张学习广泛的知识,掌握学科知识的精粹;强调所学内容要对实际生活有用;重视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以及各种语言的学习;注重学生行动能力的训练等。在其教育代表作《大教学论》中开宗明义“它阐明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全部艺术”,并试图通过教育实验来实现“泛智教育”和“泛智学校”的理想。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还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教学原则,如直观性原则、启发诱导原则、量力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以及因材施教原则等。这些原则依然是我们今天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遵循的基本原则。夸美纽斯的另一重要贡献是,在教育史上他最早从理论上详细阐述了班级授课制以及相关的学年制、学日制、考查、考试制度。虽然早在欧洲宗教改革时期,在耶稣会派和路德派等教派学校的教学实践中,已经出现了分班、分级教学制度,并且按年、月、周规定教学进度。但是,夸美纽斯是对班级授课制等作系统理论阐述的第一人。夸美纽斯以他在教育理论上的卓越贡献,奠定了西方教育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同时夸美纽斯主张普及义务教育,“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实际上是对所有儿童授以学前教育和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只有那些有志于从事脑力劳动的男女才能享受,高等教育则更是少数“智者”的权利。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夸美纽斯打破了封建主义的禁锢,主张人人有权利接受教育,适合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大教学论》的主导思想是和谐,即希望所有的受教育者都能够从多方面得到发展,成为一个和谐的人。主张废除强制灌输的教学方法,建议用说服、赞扬和奖励的办法来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主张废除咬文嚼字的教学方法,尽可能地运用直观教学法。他呼吁:要使教学变得容易、彻底和迅速。夸美纽斯通过这本著作,极大地提升了教育学的社会地位,难怪有人说,如果把关于教育学的所有著作都丢掉了,只要留得《大教学论》在,后人便可以他为基础重新建立教育学体系,夸美纽斯因此被誉为近代教育之父。因此被称为“夸美纽斯堪称教育史上的哥白尼”1、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的历史意义。2、对卢梭教育思想中的矛盾性应如何理解?(如“理性睡眠期”和“天赋良心说”、“反对人为的教育”和重视教育者的组织作用,培养“自然人”和“公民”的教育目标等)1、自然教育,是让体验者在生态自然体系下,在劳动中接受教育;是解决如何按照天性培养体验者,如何培养体验者释放潜在能量,培养如何自立、自强、自信、自理等综合素养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均衡发展的完整方案;是解决教育过程中的所有个性化问题,培养面向一生的优质生存能力、培养生活强者的教育模式。“自然教育”是以自然环境为背景,以人类为媒介,利用科学有效的方法,使儿童融入大自然,通过系统的手段,实现儿童对自然信息的有效采集、整理、编织,形成社会生活有效逻辑思维的教育过程。真实有效的大自然教育,应当遵循“融入;系统;平衡”的三大法则。从教育形式上说,自然教育,是以自然为师的教育形式。人,只是作为媒介存在。自然教育应该有明确的教育目的、合理的教育过程、可测评的教育结果,实现儿童与自然的有效联结,从而维护儿童智慧成长、身心健康发展”。卢梭在世界教育史上是划时代的教育家,他所提倡的自然教育理论不仅是对封建教育制度和教育观念的全面、深刻的批判,而且使人类对教育规律的认识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使教育的发展方向发生了根本转变。他的自然教育理论震撼了当时的整个欧洲,影响了当时的教育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即使对现在世界的教育理论和实践也仍存在着巨大影响。首先,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是对封建专制主义教育制度的猛烈击。在他生活的年代,欧洲的教育是压制儿童个性,束缚儿童自由的封建教育,那种经院主义性质的封建教育强迫儿童服从封建专制和教会的权威。卢梭反对腐朽,落后的封建教育,提出教育要适应自然,要遵循自然的原则,教育要遵循儿童自然天性,要归于自然,教育要以培养自然人为目标。他不仅充当了封建教育的爆破手和掘墓人,而且成为资产阶级教育的先驱和莫基人。卢梭的出现才提出了具有较为完备体系的自然主义教育。直到卢梭提出自然的教育开始,才使得封建的抑制天性的教育转变为尊重天性的教育。以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理论为指导来看待我们今天的教育,也有诸多可以借鉴的地方。其次,卢梭从教育要适应自然出发,不仅要求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天性,尊重儿童的天性,使身心得到自由发展,而且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按照不同的年龄特征施以不同的教育内容。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第一次把教育的对象儿童提到了教育的中心地位,打破了封建的、经院主义性质教育的陈规陋习,把儿童从一个被动接受教育的无主体性的机器转变为一个主动接受教育的有主体性的学习者,使教育真正成为儿童乐于做的,主动做的一件事。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对后来的裴斯泰洛齐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也有一定影响,裴斯泰洛齐在卢梭的基础上将自然教育理论进一步深化,在教育史上明确提出了教育心理化的口号,使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在他这里达到了更高,更深的层次。卢梭强调教育要遵从儿童的自然本性,要使儿童的身心得到自由的发展,这一思想为后人提出儿童中心主义提供了主要的思想来源。时至今日,卢梭的这些思想依然熠熠生辉,对我们当前的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仍然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2、在《爱弥儿》一书中,卢梭虚构了出身名门的爱弥儿作为教育的对象。卢梭只考虑到“一个贵族男孩子的教育”,而不谈穷人子女须受教育,这与他思想上反对贵族主义的倾向是相矛盾的。卢梭认为穷人是不需要受到什么教育的,穷人的教育环境是强迫的,他不可能受其他的教育,他是自己能够成长为人的。而富人从他的环境中所受的教育对他最不合适,对他本人和社会都是不相宜的,应该接受教育使他消除来自家庭的坏影响。卢梭在《爱弥儿》中指出,“在自然秩序中,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在《关于波兰政府的筹议》中卢梭也曾表态:“我不喜欢把两种贫富不同而并有身份的人划开两种学校,按两种课程来进行教育。既然按照本国宪法他们是平等的,他们就应该一起受教育,而且是同样的,即便不可能建立一种完全免费的公家教育,不管是哪一处,所收的费应该是放低到即使最贫苦的也能支付。”15他认为贫富两阶级的人应一同受教。然而,《爱弥儿》中所宣扬的“穷人是不需要受什么教育”很显然与他的平等思想背道而驰,有着自相矛盾的地方。尽管卢梭的初衷是批判封建贵族教育把儿童培养成“小暴君”,并试图用自然教育去挽救贵族儿童,而穷人没有受到这种封建教育的毒害,自始至终保持着淳朴自然的天性,自然不在被挽救的队伍中。但这实际上是剥夺了穷人受教育的权利。体现了封建教育是专属于贵族的教育,受统治阶级统治的穷人则没有受教育的权利,这是社会的不公平,是制度的不公平,而卢梭押击贵族教育,期望用自然教育来改造贵族阶级,而这种自然教育却将穷人排除在外,应是一种贫富阶级受教育的差异或不公平的观念。《爱弥儿》中表现出的教育思想的矛盾性是有其存在根源的。一方面,卢梭所处的18世纪是一个自然科学刚刚起步,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的时代。18世纪的自然科学如生物学、生理解剖学、心理学刚刚萌芽,可是并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在这种情况下,科学发展的水平局限着卢梭不能摆脱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支配。卢梭缺乏科学的知识,从而不可能正确地认识、解释儿童的生理、心理现象和人的身心关系。另一方面:从卢梭个人经历来看,其本身条件的种种“先天不足”,也是导致他理论上出现矛盾的重要因素。纵观卢梭的一生,我们可以发现卢梭缺乏丰富的教育经验:在他的一生中他只当过不到一年的家庭教师,几乎没有从事正式教育工作的经历。他的这一经历使得他的教育思想不是扎扎实实地扎根于教育实践当中,而是充满了浪漫浸主义式的主观臆想。因此,卢梭只能凭借着他的狭隘经验和主观臆想来说明儿童的身心特点。这就导致卢梭对于爱弥儿各年龄阶段的划分和各阶段教育任务的确定过于绝对,缺乏科学依据,且充满矛盾。卢梭所提倡的公平,并不是绝对的公平,而是人为的有限制的公平。所谓的自然教育,也不是放羊任其自由发展;而是有陪伴、有榜样、有引导及有朋友关系的制约与影响的,这种不同时期教师的不同角色特征和要求本身即反映了教育不可能完全自由,更不可能纯粹自然。卢梭的目的也许只是想告诉我们:教育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应该随着学生的发展变化而调整自己的角色和作用,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和接受规范,使学生成为他自己期望的人,同时也成为社会所期望的人。卢梭教育思想的矛盾性也体现了教育的复杂性、多样性及变化性等特征,它受到许多方面的制约,如受到阶级不同的制约,受到人们经济条件的制约,受到被教育者家庭背景、人际关系及教育观念的制约,受到男女性别差异的制约,受到异性交往观念的制约,还受到个体自身身心发展及成熟状况的制约,受到人们的思想观念及社会舆论的制约,同时也受到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机制、教育目标及目的等方面的制约。因此,无论是哪一种优越的教育方法或教育策略,对于我们家长或教育工作者,都不能生搬硬套,必须根据特定的人和背景来实施合适的教育。1.裴斯泰洛奇有关爱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给人以何种启示?2.裴斯泰洛奇倡导的教育心理学化在教育思想史的意义。1、裴斯泰洛齐是外国教育史上爱的教育的首创者和虔诚的实践者。他提出的爱的教育思想,具有鲜明的民主性和革新性,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丰富了以卢梭为代表的新教育观。裴斯泰洛齐爱的教育理论与实践,对世界各国的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需要我们认真学习与反思。受裴斯泰洛奇有关爱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影响,人们对教育的看法发生了转变,教育被看成内在力量的自动发展,开始被当作人类文化的一个部门,其本身有了内在价值。在个人方面,教育为内在本质的完成;在社会方面,教育的功能在于文化的充实与培养。他在《隐士的黄昏》中说,教育的一般目的是,使人的内在力量提升为纯洁的人类智慧。在他看来,教育乃是人类本质的改造,没有教育教育没有文化。因此,教育应重视个人本质的和谐发展,应依照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使儿童获得适当的发展机会,并重视文化的客观价值,引导儿童向着确定的目的发展。而所谓发展,就是改造或提升人的“自然”的动物性,透过社会性,而进入“文化”方面的道德性。由此可见,裴斯泰洛齐将教育上的“发展”的含义由“经验主义”水平改变为“直观主义”水平,推进了人类对教育本质的认识。装斯泰洛齐进而认为,教学活动的目的不仅是获得静的知识,而且是养成动的认识。这就是说,教学的本质,不仅是自外而内的知识的传递过程,而且是受教育者内在精神的进展。2、首次提出了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开启了近代教育心理学化运动的序幕。在西方教育史上,裴斯泰洛齐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心
本文标题:华中师范大学外国名家教育思想思考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961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