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孙中山及其政治思想NY生平简介大事记政治思想经济思想宗教思想人物评价………生平简介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樵,常以中山为名。孙中山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的农民家庭,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中国近代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创立《五权宪法》。遗著辑为《中山全书》、《总理全集》、《孙中山全集》等刊行。1894年5月,上书李鸿章,主张变法自强,遭冷遇,遂赴檀香山创建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次年,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部,策划广州起义,事败,流亡海外,宣传革命。1905年8月在日本东京领导成立中国同盟会,被推为总理,制订“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创办《民报》,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1911年10月,听闻武昌起义爆发,孙中山即离美赴欧进行外交活动。1911年12月25日回到上海,被十七省代表会议推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誓就职,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成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大事记•1914年,在日本创建中华革命党,重举革命旗帜。1915年发表《讨袁宣言》,进行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斗争,后又发表《二次讨袁宣言》。1917年,为反对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南下广州召开国会非常会议,组成护法军政府,史称“护法运动”。1919年创办《星期评论》和《建设》杂志,发表《实业计划》,并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任总理。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党纲、党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同时创办黄埔军官学校,训练革命武装干部。同年10月在镇压广州商团叛乱后,应北京政府之邀,他扶病北上共商国事因积劳病剧,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1929年安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园。政治思想三民主义孙中山毕生坚持“三民主义”,坚持民族、民主救中国和三民主义救中国的信念与理想。辛亥革命以“民族”、“民权”、“民生”为核心的“三民主义”理念。倡导“权能区分”——“人民有权,政府有能”;推行“万能政府”——“广兴福利,大有为式”。注释“人民之权”——政权应有“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项。注释“政府之能”——“立法、行政、司法、考试、监察”五权分立,是为“五权宪法”。阐明人民行使政权的基本训练与条件:民权初步,即议事规则。提出中央与地方的“均权制度”,以县为单位的“地方自治”。建国方略在政治现代化建设方面,主张渐进主义的军政、训政、宪政三阶段说:“军政时期优先消灭军阀土匪,应实行军管。训政时期优先基础建设与民权初步训练,应实行一党执政。宪政实行之条件是全国半数以上县市具有选举罢免地方首长之条件,公民具有发动创制复决之条件,则选举召开国民大会制订宪法,还政于民,实行多党竞争的现代政治制度。”推行以王道为基础的区域合作和政治架构:大亚洲主义,以及向国际投资开放的实业计划。联俄容共孙中山以“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为自己的座右铭,强调要“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新创”。孙中山注重学习世界上的先进知识和有益思想成果,并希望结合中国的实际用来改造中国。孙中山十分关注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的传播,敏锐地认识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变革的重要影响,毅然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赋予三民主义思想以新的内涵。三大政策是孙中山的重要政治主张,是他倡导的民族民主革命从屡受挫折转向成功、进而取得显著成就的正确道路。经济思想孙中山的经济思想——民生主义。是以民生史观为基础,同时兼受西方各种经济思想的影响而建立起来的。(一)中国以三大港口为龙头,构筑三大经济区域(二)采取先沿海后内地,以沿海带动内地的梯度发展观念(三)大力发展基础农业,实现中国工业体系的现代化经济发展(四)交通必须先行,优先发展铁路(五)把“开放主义”作为发展经济的策略思想乃至作为国策(六)在坚持本国特色的同时,要兼采西方各国的经济发展之所长,利用资本主义的先进经济思想,实行混合经济。宗教思想孙中山青少年时曾信基督教,当时极端排斥中华民间信仰与道教等信仰,否定神佛有灵,还打断神像之手。民国成立后,主张政教分立、宗教自由,注意宗教在道德建设方面的功效,于是说“佛教乃救世之仁,佛学是哲学之母;宗教是造成民族,和维持民族一种雄大之自然力;人民不可无宗教之思想。研究佛学,可补科学之偏”。晚年就西方对中国的宗教侵略抨击。1966年,宋庆龄致函友人伊斯雷尔·爱泼斯坦,在信中否认了孙中山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明确表示她和孙中山俩人是彻底的无神论者。宋庆龄回忆道:“孙中山明确地告诉我,他从来不信甚么上帝,他也不相信传教士(他们不是“伪善者”就是“受了误导”)”名言警句•驱除鞑虏,振兴中华。•天下为公。•君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勇,再接再厉。•疾风然后知劲草,盘根错节然后辨利器。•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心信不可行,则反掌折枝之易,亦无收效之期。•努力向学,尉为国用。•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危难无所顾,威力无所畏。•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人物评价•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中,高度地评价了孙中山的一生。他说“孙中山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强调纪念他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丰功伟绩。纪念他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丰功伟绩”;“孙中山是一个谦虚的人。从他注意研究中国历史情况和当前社会情况方面,又从他注意研究包括苏联在内的外国方面,知道他是很谦虚的。”、“他全心全意地为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周恩来: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家,他有功绩,也有缺点。•刘少奇说:“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革命家,是我们的老师。我们现在实行的新民主主义就是继承了孙中山先生的新三民主义。”•列宁:列宁在《中国的民主主义和民粹主义》一文中称赞孙中山“是充满着崇高精神和英雄气概的革命的民主主义者”。•习近平: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34]姓名轶事•一曰帝象:•孙中山刚出生,其父就找命师相命,相师说:“此孩为非凡之命,大富大贵,有九五至尊,皇帝之位。”如此,其父遂把孙中山的乳名称之为“帝象”。•二曰中山樵:•1897年孙中山流亡日本,为防清政府追杀,隐姓化名为中山樵,人称中山。后来章士钊将“中山”二字缀于孙姓之后,这便是人们后来普遍称呼的孙中山的来源。•三曰逸仙:•1883年,孙中山加入基督教,在受洗的登记册上,孙中山署名为“孙日新”,取于《大学》上的语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之意。而“逸仙”是粤语“日新”的谐音。在孙中山1886年报名香港雅丽氏西医书院时,孙中山就使用“孙逸仙”报名注册。此后他在国外多用此名。•四曰石头仔:•小时候孙中山脾气倔强,好动,爱打架,总爱打抱不平。一次同学秽语骂他父亲,孙中山与之打架,揪住辫子猛撞其头,至使昏迷过去,好久才醒过来。村人目睹此状钦佩地说:“真是石头仔。”从此石头仔便成了他孩提时的绰号。•五曰通天晓:•孙中山就读医学堂时,曾购得二十四史等大量古典书籍、著作,同学们从孙中山的藏书随意抽出一书考他,他都能对答如流,大家惊诧而又钦佩不已,随誉称之为通天晓。•此外,孙中山还使用过:陈文、山月、公武、帝朱、杞忧公子、中原逐鹿等。纪念场所•南京中山陵•广州中山纪念堂•上海孙中山故居•上海宋庆龄故居•北京孙中山行馆•台北国父纪念馆•北京中山公园•广东翠亨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济南市中山公园•广东河源紫金孙中山纪念馆
本文标题:孙中山生平简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977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