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有趣的心理定律(五)把其中的一辆停在加州一个中产阶级社区另一辆停杂乱的纽约布鲁克林区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辛巴杜(PhilipZimbardo)于1969年进行了一项实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破窗效应停杂乱的纽约布鲁克林区停在布鲁克林的那辆,他把车牌摘掉,把顶棚打开,结果当天就被偷走了。而放在加州的那辆,一个星期也无人理睬。破窗效应停杂乱的纽约布鲁克林区停在加州一个中产阶级社区后来,菲利普用锤子把加州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呢,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破窗效应停在加州一个中产阶级社区以这项实验为基础,后来的犯罪心理学家提出了“破窗效应”。这项经典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范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无序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蔓延。破窗效应•一间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他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面墙上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清洗掉,很快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而在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们会很不好意思扔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人们就会毫不犹豫地随地乱扔垃圾,丝毫不觉得羞愧。•这就是“破窗效应”的表现。日常生活经验也告诉我们,假使去火车站坐火车,那里你推我搡,随地吐痰等等不文明现象随处可见;而如果去飞机场坐飞机呢?在那个窗明几净的环境下,我们连大声说话都不好意思,男士走起路来很绅士,女士们也要弄个端庄文雅的样子,连小偷在机场都不好意思偷东西,所以小偷也少了。破窗效应所以,从“破窗效应”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道理:任何一种不良现象的存在,都会向周围传递着一种信息,在这种信息的暗示和纵容下,会有更多的不良现象产生。我们必须特别警觉那些看起来是偶然的、轻微的“过错”,因为如果我们对这种“过错”熟视无睹,就会纵容更多的人“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破窗效应那么在学习的这个教室里,有哪些是“那些打破的窗户玻璃”呢?我们可以细心找找,找出自己行为、习惯、心理上的“破窗”:可能不经意间一次制度的违反,一项未经详细确认就下达的指令,一份没有细致研究的规程,等等。都是这个教室打破的窗户。这些窗户玻璃脆弱而相互关联,他们无论大小,都可能是个“引爆点”,如果在其萌芽出现之初不及时加以重视矫正,就可能连续生成发展出诸多相似的“引爆点”。等那时再来重视矫正,其难度可想而知。我们要做的就是细心发现这些受损的窗户,然后纠正它、修复它……破窗效应破窗效应的启示纽约的地铁被认为是“可以为所欲为、无法无天的场所”,针对纽约地铁犯罪率的飙升,纽约市交通警察局长布拉顿以“破窗理论”为师,虽然地铁站的重大刑案不断增加,他却全力打击逃票。结果发现,每七名逃票者中,就有一名是通缉犯;每二十名逃票者中,就有一名携带凶器。结果,从抓逃票开始,地铁站的犯罪率竟然下降,治安大幅好转。他的做法显示出,小奸小恶正是暴力犯罪的温床。因为针对这些看似微小、却有象征意义的违章行为大力整顿,却大大减少了刑事犯罪。破窗效应的启示任何一种不良现象的存在,都在传递着一种信息,这种信息会导致不良现象的无限扩展,同时必须高度警觉那些看起来是偶然的、个别的、轻微的“过错”,如果对这种行为不闻不问、熟视无睹、反应迟钝或纠正不力,就会纵容更多的人“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就极有可能演变成“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恶果。
本文标题:破窗效应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983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