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关于听课与评课的思考王树声一、教改的新理念促使教学思想的更新和课堂教学新特点的出现新课标为我们的地理教育注入了新的理念和内容,为地理教育的发展明确了方向并提供了动力。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在教学方式上要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许多教师自觉更新观念、改变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反映了以下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反映了以下特点:1.重视能力培养——在记忆、理解的基础上达到思考、运用的目的,重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会学习、会思考、会应用;2.教会学习方法——重视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学会整理加工知识,如梳理系统、总结规律、整理结构、分析联系、比较异同、判断正误、归纳要领等;学生获取的不仅是结论,更重要的是过程;3.提倡合作交流——集思广益,交流讨论,向别人虚心学习,给学生展示个性才能的机会;课堂上提出问题或资料,让学生观察、交流、讨论;4.注重探究发现——提出问题,鼓励探究,提倡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通过收集资料、调查实验、分析研究、撰写报告等过程,为学生发展创造了空间;教师的主导作用增添了新的内容:启发探究意识,促进自主发展;5.运用现代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有助于加深理解教材,并及时把学科最新发展的信息告诉给学生;特别是“三S”技术的应用,拓展了地理研究手段和思维空间;6.突出案例教学——通过案例掌握方法,理解原理,举一反三,达到触类旁通之效;教师是“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为培养联系迁移能力打下基础;(用新疆发展“红色农业”——西红柿、红苹果、红辣椒等来阐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的原则)。7.注意联系实际——重视学生的活动经验,关注身边的学科信息,给学生提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重视实际联系理论,学习“有用的地理”(如结合身边的浪费资源、过度包装、环境污染等问题让学生去分析);8.强调启发教学——通过教师设计的问题,并提供思维线索,引导学生自己逐步做出结论,让学生会学、会想、会用;重视课堂上“生成”的新思路;鼓励大胆想象,为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空间;(森林与草原的过渡地带应如何确定可持续发展方向?学生提出要发展畜牧业而不是耕作业)9.组织教学活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不是教师的“单向传递”,而是通过活动渗透教学主题,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口,观察、思考、实践、体验来获得知识和能力;10.尊重学生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情了解,发扬教学民主,为不同学生创造发展的平台;师生共同得到成长发展,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以上这些特点,已经出现在地理课堂上,许多教师都在尝试运用新的理念设计新教法,体现了课改的指导思想。尤其是教师的教学理念的更新,就会有教学方法的改变,就会注意营造活跃的课堂教学情境,实现“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两个转变”。教师和学生都在“走进新课堂,感受新变化”。二、为什么要听课和怎样听课?(一)为什么要听课?作为教师要自己上好课,同时也需要了解别人是怎样上课的?1、学习别人的长处,借鉴先进的方法;2、知道容易出错的地方,发现自己的不足;3、知识点如何分析?能力如何培养?4、如何体现教学目标?如何驾驭课堂?5、如何实施课堂教学常规?(二)怎样听课?1、了解教材和教案——熟悉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结构、体系、知识联系;知道适宜的教法和相关教具;2、了解学情及教学环境——基本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年龄特征;大致了解学校基本条件及环境特点;教具准备、教室气氛;3、认真记录(随时记录主要包括:教学进程、优点、突出特点、创新设计、基本功表现、问题——教师、学生、环境等方面)。4、教学过程的了解——如何引入新课,是否复习旧课,新课进行过程中有无组织教学活动,各部分衔接是否自然,有无巩固教学和小结、总结的设计?5、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是否积极投入?反馈情况、答问情况、有无“生成”新问题?6、教师的教学行为:①对教材的理解与掌握(反映备课情况);②对教学方式的选择与教法的设计是否合理(是否符合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③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能否把教材内容变为“教学内容”)?④教具运用是否恰当(教具的选择、运用是否适时、适量)?⑤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基本功、启发设问能力、驾驭课堂的教学机智与应变能力)7、对新课标的理解与体现(如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学法指导、学情掌握、教学民主、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8、教学创新之处(亮点)教学设计或材料运用上具有原创性、探究性、互动性、真实性、个性化的特点,令听课者感到新颖不落窠臼,有耳目一新之感,而能收到突出效果,达到有效教学目的,说明教师深入理解教材,有独到见解和巧妙的构思。三、怎样评课?1、先谈总的印象,对教案的设计,教材的理解,教学目标的设定和完成情况,课堂气氛、师生活动与交流等的印象。2、肯定优点,要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以便知道努力方向;好,好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好?鼓励教者,让听者知道学习什么和怎样学习?可分条列述。3、指出主要不足,要说明问题所在,并分析造成不足的原因,同时指出:“如果要这样讲是否会更好”?对于科学性错误一定要指出,对次要问题视教者情况决定讲或不讲、怎样讲?也可分条讲,但要把主要问题先讲。4、对于不同教师要有不同要求,对年轻教师,教学经验不足的教师,要以鼓励为主,树立信心,同时指出主要努力方向,不可把所有问题要求一下改正;对于已经有一定教龄的教师,重在要求提高发展,要指出努力方向;作为研究课的评议分析,可提出具体改进意见进行讨论。5、提出改进建议,各种公开课、示范课、研究课,都需要提出改进建议,有不同看法时,个别问题还可在会后交换意见。6、评课的新理念带给我们的思考由追求形式转变为注重内涵;由强调多媒体运用转变为突出教学手段的实效;由关注教师表现转变为注重学生收获;由重视预设和平稳转变为看中生成和机智;由追求完美转变为发现亮点。四、提高教学质量需要树立新的质量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的核心任务之一是提高教学质量,并且提出了要树立新的教学质量标准。其中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创新,一堂课的好坏,一位教师的业务水平与教学能力,无不与是否善于创新紧密相联。1、听课、评课、上好课是教师的基本职责课堂教学是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近年来我们常常提出“有效教学”“优质课”等概念,何谓有效?有效反映在哪里?优质课“优”在哪里?我认为学生这堂课有收获、达到了教学目标规定的要求,就是有效;这堂课是在活跃的思维活动中、师生和谐的情感交融气氛中、使科学知识和技能艺术地呈现、被学生自然地掌握、愉快地接受,这就是优质课的表现。学生在课堂上思维活动起来,积极投入到学习中,理解了、记忆了,会思考、会应用了,并且还能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甚至能提出自己的看法了,这就构成了优质课的特点。因而评价标准也相应地进行了改变,注重创新成为突出的特点。听课、评课、上好课,是教师的基本职责,也应该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目标。2、听课评课的新思考随着新课标的实施,目前在全国许多教学优质课评比会上对听课评课的标准已经有所变化,根据各地进行的优质课评比活动,他们总结出五点标准值得我们借鉴:“由追求形式转变为注重内涵;由强调多媒体运用转变为突出教学手段的实效;由关注教师表现转变为注重学生收获;由重视预设和平稳转变为看中生成和机智;由追求完美转变为发现亮点”。这些标准很值得我们深思,它们很可能将预示着某种评课的导向。•由追求形式转变为追求内涵——从记忆理解到思考运用,不在讲课时间、提问人数或形式上的讨论,重在达到教学目标规定的内容真正落实。。•由强调多媒体运用转变为突出教学手段的实效——任何教学手段都是服务于教学的,只要适合教材特点和需要、符合学生接受特点,运用适时适量就是可行的。。•由关注教师表现转变为注重学生收获——直接影响到学生,反映教学的有效性,课堂上学生获得了知识、掌握了方法、增长了能力、提高了认识就是最大的收获。。•由重视预设和平稳转变为看重生成和机智——学生反馈与教学应变能力,必须随时注意学生的反应,发现学生的思想火花和收获,及时给以肯定和鼓励,特别是在备课时未曾预料到的更应予以表扬。。•由追求完美转变为发现亮点——亮点才能让学生印象深刻、终生不忘。教师上课不一定要追求“四平八稳”,而需要有创新的设计,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这样才能“吸引”学生,让听课者感到“耳目一新”。。3、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树立新的教育质量观今天的教学要求,和过去有很大不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指出:“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事做人,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所以树立新的教育质量观,并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已经刻不容缓地提到日程上来。•“静心教书与潜心育人”的要求体现了国家领导人对教师职业心态的高度关注,教师的职业心态是教师持续发展的基础和重要目标。教师的职业心态与教师的水平和专业素养有着密切的关系。•提高教育质量的号召是教师成长发展过程中的挑战和机遇,每位教师都应自觉地树立新的教学质量观,根据改革要求,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实现教法与学法的转变。(1)在活动中渗透教学主题教学中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是教师才能的体现,活动的目的在于学生的积极思维,使眼、手、脑、口能够根据教学要求行动起来;在活动中逐渐明确教学主题,改变教师单纯讲授、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做法。教学主题要反映教学思想,体现“以学科思想为主线的原则”。(2)在参与中领会知识内容学生的参与是教学过程的重要内涵之一。没有学生的参与,那就是教师一个人的“表演”;教师要时刻为学生着想,这体现了教师的“学生观”,是否尊重自己的服务对象。“你讲一遍,我忘记了;让我看一遍,我记住了;让我参与,我掌握了”。这几句话值得我们深思。参与正体现了“启发式、因势利导”和“民主性”的原则。(3)在体验中培养健康情感体验是通过亲身参与加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因而在情感上有了反应,产生共鸣;健康情感的培养不是靠空洞的说教,而是要“润物细无声”地唤起内心的体会、体验,从而体现在自己的行为中。教学中要以科学的道理说服学生,以生动的事例打动学生,以真挚的情感感染学生,以形象的教具吸引学生,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4)在探究中形成科学态度探究是新课标中对学习方式改革的重要要求,自主学习,探究发现,合作交流,改变过去被动听讲、模仿再现的学习方法。科学态度必须在探究学习中逐渐形成,只有通过探究实践,才能了解获取知识的过程,培养科学精神,形成科学态度,掌握科学方法。教师要具有探究意识,在教学中应善于启发引导,或设计探究活动。(5)在思考中掌握学习方法学习方法的掌握,要依靠独立思考,善于梳理系统,整理结构,总结规律,分析联系,比较异同,文图结合;随时对知识进行整理加工,使新旧知识形成网络,这样便于提取应用。教师要教会学习方法,帮助学生了解知识属性,认识事物之间的关系;在教案中应列有“学法指导”一项内容,这是备课过程应当考虑的。(6)在应用中获取实践能力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这就必须联系实际,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应用知识的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分析、综合、比较、归纳、联系、判断、迁移等思维活动都会对各种各样的知识予以重新组合,根据新问题的设问,进行解答。教师要善于设计新问题,并提供思维线索,达到会学、会想的目的。体验、探究、思考、应用都体现了教学原则中“多功能”“综合性”的原则。(7)在联系中构建思维线索联系使知识构建网络,联系让知识融会贯通,无论是纵向、横向、多向的联系,也无论是因果关系、主次关系、并列关系、包含关系等,都需要联系;比较事物的同异,分析迁移的线索,归纳事物的共同点,寻找影响制约的因素,也需要联系。教学中应随时注意分析联系的脉络,为思考问题提供线索。(8)在交流中展示个性才能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对的是存在个性差异的群
本文标题:2011关于听课与评课新建 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4)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984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