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已赚保费、综合费用、综合赔款、承保利润已赚保费=保费收入+分保费收入-分出保费+转回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提存未到期责任准备金+转回长期责任准备金-提存长期责任准备金综合赔款=赔款支出+分保赔款支出-摊回分保赔款+提存未决赔款准备金-转回未决赔款准备金-追偿款收入综合费用=营业费用+手续费支出+提取保险保障基金+营业税金及附加+分保费用支出-摊回分保费用承保利润=已赚保费-综合赔款-综合费用费用率、赔付率、综合成本率已赚保费综合赔付率=综合赔款∕已赚保费╳100%已赚保费综合费用率=综合费用∕已赚保费╳100%已赚综合成本率=已赚保费综合费用率+已赚保费综合赔付率财务、业务赔付率对比已赚保费综合赔付率=(赔款支出+分保赔款支出-摊回分保赔款+提存未决赔款准备金-转回未决赔款准备金-追偿款收入)/(保费收入+分保费收入-分出保费+转回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提存未到期责任准备金+转回长期责任准备金-提存长期责任准备金历年制赔付率=(当期已决+期末未决-期初未决)/(当期保费+期初未满期保费-期末未满期保费)区别:1、分保因素2、未决构成不同(IBNR、业务已决财务未付)3、追偿款收入4、满期/已赚保费标准(24分法)5、即时性、全面性历年制赔付率=(当期已决+期末未决-期初未决)/(当期保费+期初未满期保费-期末未满期保费)实际上就是两年保单(如07单满期和08单满期)的加权平均了.基本概念还有不清楚的地方吗?已赚保费综合赔付率=(赔款支出+分保赔款支出-摊回分保赔款+提存未决赔款准备金-转回未决赔款准备金-追偿款收入)/(保费收入+分保费收入-分出保费+转回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提存未到期责任准备金+转回长期责任准备金-提存长期责任准备金历年制赔付率=(当期已决+期末未决-期初未决)/(当期保费+期初未满期保费-期末未满期保费)区别:2、未决构成不同(IBNR、业务已决财务未付)括弧里面的就是业务数据(满期/历年制)和精算数据(已赚)的区别,业务数据是不考虑IBNR和已报未立的.比如计算20080101-20080930的08单的满期赔付率,就是在这个期间生效的08单的(未决金额+已决金额)/满期保费;,如果要和已赚做对比就要做历年制,就是再计算07单在同样期间里面的满期赔付率,将两者加权平均,就是历年制了,也就是上面那个历年制的公式.可以看到,涉及要素就是三个,已决,未决和满期保费而已赚里面的未决是要加上IBNR等等系统里面没有,而依靠精算提供的数据4、满期/已赚保费标准(24分法)同在1/24体系下,上面公式里面的分母如何降低车险的赔付率?(转焊条作品)PostBy:2007-7-28:42:371.抛块砖出来砸砸吧!呵呵!我们先用财务口径的已赚保费综合赔付率吧,也就是外资习惯的comprehensivelossratio。已赚保费综合赔付率=综合赔款/已赚保费×100%综合赔款=赔款支出+分保赔款支出-摊回分保赔款+提存未决赔款准备金-转回未决赔款准备金-追偿款收入已赚保费=保费收入+分保费收入-分出保费+转回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提存未到期责任准备金+转回长期责任准备金-提存长期责任准备金2.别急,这才是千层高楼的第三楼。所有的业务活动的结果都会反映在上面的公式中,只不过作为业务经营人员,重点看哪些指标而已。满期赔付率和已赚综合赔付率我后面会提到,从这些指标的出现和应用,我想大家会有一点小小的感触的。还有,车险经营的结果是在所有险种中,运气成分最少的,一定是和公司的整体经营管理水平紧密联系,而且一定成正相关的关系。3.继续难眠,那就继续吧...上面为什么提到运气涅,其实也不全是裸太说的,而是他的话深深地刺痛了偶。因为,分支机构的核保人向我汇报时,提到赔付率高企的原因永远是——大案影响!这句话背后的含义就是——这次我运气不好。如果没有大案影响,我们的赔付率就应该是多少多少,比去年相比还有下降。听到这话,我一般会反问一句:麻烦你告诉我,去年没有大案,是吗?!这个问题从来没有人答的上来,但每次他们还是这么告诉我,真是没有创意!我从不否认大案会有影响,但在一定的周期内,就不能这样看问题了;另外,为什么会有大案?能否总结大案的规律?能否有效的躲避会集中产生大案的业务?我指的是概率的高低,不是0。4.所以,如果你不明白你在做什么,谈何控制?!保险公司是玩风险的,如果都不知道风险暴露在哪里,那就是被风险玩。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我都分不清毒蛇和不毒的蛇,更不知道蛇的七寸在哪里,看见蛇就上去抓,你会认为我在做什么?一定认为我疯了,在赌命,拿自己的生命向运气下注,对吧!但换到了车险市场,那为什么这么多的保险公司,什么手续费都敢放,什么业务都敢做,难道不是在赌命吗?!为什么大家就不这么想了涅!!!我相信,这个就是“运气”的来源,无知产生愚昧,无知者无畏!5.说的有点远了,但是这个是我这个话题的基础,也就是我们怎么样找到影响赔付率的因素,如何识别、控制它,来影响赔付率。6.再来谈谈满期赔付率、历年制赔付率和已赚赔付率(直接和综合)。概念就不讲了,如果连这几个概念都不懂,你也不用发言了——因为,这里是专业论坛,起码我这个主题是专业技术贴,只有专业人士可以发言讨论,当然如果你是做这一行,愿意看下去,还是可以学到一些东西,一些正确的概念。所以,很多所谓的核保人在我这里都可以下岗了,呵呵!尤其是某个百亿保费的公司的同事们,对不住了,因为你们还在用简单赔付率。你还真以为你们是卖菜的,卖价-进价=毛利,哈哈!7.国外的保险公司只有一个赔付率,就是已赚,包含了直接和综合,区别只是是否包含理赔费用。我认为,只有这个才是最真实的,所谓满期、历年制都只是过渡产品,是从简单赔付率向已赚过渡的中间产物,也是因为某家“大”公司的纯熟运用,才导致满期、历年制在市场上的泛滥。为什么这么说呢?只有进了你口袋的钱,才是你的钱,而不是将还没收到的钱就算成你的钱(简单),也不是还没有算到了你的手,但还要给别人的钱也算成自己的钱(满期、历年制),而是:最终进了你的口袋的钱,才真的是你的钱,你可以支配的钱(已赚)。这个就是简单——满期/历年制——已赚的演变过程,从其中我也看到我国的保险公司在不断的成长和成熟中,大家也都在血和泪的教训中,逐渐摸索到保险业的规律。8.谢谢LS的各位捧场!昨天谈过了赔付率的概念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影响赔付率的各种参数,这又要回到那个公式了。已赚保费综合赔付率=综合赔款/已赚保费×100%综合赔款=赔款支出+分保赔款支出-摊回分保赔款+提存未决赔款准备金-转回未决赔款准备金-追偿款收入已赚保费=保费收入+分保费收入-分出保费+转回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提存未到期责任准备金+转回长期责任准备金-提存长期责任准备金9.考虑到车险方面的分保因素影响较小(现在几乎已经不做分保/自中再的强制分保取消后,或在一些特定的项目运用再保,所以从大面来说,分保因素几乎可以不考虑),追偿款收入也是个小概率事件,所以分子我们基本可以确定下面的三个主要参数:L“综合赔款”(主要)=L1赔款支出+L2提存未决赔款准备金-L3转回未决赔款准备金为了方便讨论,我设定了编号,即L=L1+L2-L310.再看分母:已赚保费=保费收入+分保费收入-分出保费+转回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提存未到期责任准备金+转回长期责任准备金-提存长期责任准备金分保因素就不计了,各种责任准备金也不用细想,因为都是财务部门根据一定的计算原则(1/24或1/365)来计算的,这个没有什么花头的。所以只用看保费收入,当然因为存在满期保费的提取,上半年的业务和下半年的业务在不同的时间节点进行计算时,会有一些偏差。但主要的影响因素应该就是保费收入了。我们也列个编号,P(保费收入)。11.那么我们的简单公式就是赔付率=已决+未决+提转差/保费收入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我们这个公式不是计算依据,而是用于识别风险的。12.先看已决,分为车损和人伤。车损的修复费用:修还是换?配件价格(原厂件/副厂件)?工时费价格,工时是否合理?管理费?换下来的旧件或残值?人伤:不是有关政府部门刚发一个相关的规定吗?这个偶不太懂,反正是有关方面在企图建立一个交通事故的人伤的价格标准。未决和提转差更多的是体现保险公司的理赔部门内部的管理水平,甚至是对机构的管理水平。13.据说某家“大”公司的分公司老总一级的领导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调整未决,案子都望高里估,反正上来的这半年,做亏了,也不是我的责任啊!到第二年,实际结案的时候,不就变小了吗!那赔付率不就下来了吗!公司不就盈利了吗!哈哈!(to裸太:有机会就赶紧做吧,这个见效最快)不知道他们现在是不是还用这种套路,最讽刺的是:这家公司居然还被业内外人士公认是国内保险业管理最好的公司!哈哈!偶不敢想不好的公司是什么样!这就是我们这个行业!被人BS是正常的,不被人BS才是不正常的。14.分子说了,总结一下,就是理赔部门的专业水平、管理水平和公司的管理水平。当然,我这个只是整个发言的一部分,后面会谈到核保。也就是说,降低赔付率,做好车险管理,最最基础的是公司的管理水平和理赔人员的专业水平。没了这个东西,饶是孙悟空在世,也无济于事。15.未决的管理同样非常的重要,除了我上面提到的有意识望高里调,还有很多有意望低里调的。道理很简单,半年或年底要考核赔付率了,那就少估一点嘛,这样赔付率不也下来了嘛,利润指标不也完成了嘛!哈哈!所以,偶最恨每个月都冒出来很多追加赔款的机构,真是垃圾!16.还有压赔案的,这种情况市场上屡见不鲜。前面提到的那家100亿规模的公司,不就靠这个吗!后来连赔案都压不住了,要不是交强险,他们还能活到现在!!!17.同样,对机构查勘员的管理也是非常重要。什么拿了换下来的旧件去卖钱,指定事故车到关系修理厂好拿回扣,甚至串通修理厂一起做假案来骗自己公司的,更是举不胜举。那叫一个波澜壮阔啊,真是前仆后继,江山代代有人出啊!18.其实从第45楼LPP的问题开始,我们已经开始讨论核保方面了。接上面的话题,刚才谈到了上海营运车的问题,就是不好的风险,在保险公司无法管控的情况下,去做就会亏,所以才会出现集体拒保的情况。至于LPP提到的应该用加费承保而非拒保的方法,这个只能应对一部分的风险,也就是这部分风险可以通过增加保费来降低赔付率而不致亏损;但其它一些风险,却不是这种方法就可以应对的。如果保险公司无法管控这种风险,那就不如不做,所以,才会出现拒保。这是保险公司走向成熟的第一步,知道有些东西是自己不能碰的。这也是核保产生作用的第一步。网友跟帖留言:车险扭亏,好大的一个话题!谁要是能做出完美解答的话,大家也不必那么烦了,呵呵。我不是两核线上的人员,也不是业务线上的资深,对于扭亏,可能谈的连皮毛都不算,这里请大家见谅。对于满期赔付率、历年制赔付率,我虽然只是一知半解的,但我想,这些都是已成既定事实的数据,真正要扭亏,承保是关键。那么在承保上,相对立的观点又冒出来了,有人认为要扭亏,就要谨慎承保:营运车队不保,私家车加费承保,亏损险种(盗抢、划痕、玻璃)不鼓励承保,严控手续费......有人却认为,要想赔付率好看,分母越大则出来的结果越漂亮!那么就应该对于好业务大放政策,拼命做业务,把业务做得越多,分母越大就OK了。前一种观点是:少做,要做就做好业务,而且要多收钱做,这样就不亏了;后一种观点是:做好业务没错,而且要拼命做,放开政策拼命做,做得越多,分母越大,赔付率就好看了。但事实上,又回到大家一开始讨论的问题上了,什么才是好业务?去年不出险的就是好业务?还是说没有大案的就是好业务?谁能说一年两年三年不出险的车,下一年就不会出个大事故?那么两核线上的人员是怎么给我们界定区分好业务坏业务呢?我很好奇他们的标准。现在很多公司核保的年纪很轻,经验很浅,资历不足,水平甚至比不上很多老业务员,这是一个事实,也是一个很残酷的现状!他们凭什么能担起一家公司盈亏的重任呢?那就先放下核保不谈,谈核赔。在去年交强险上线后,很多公司想起来用的一个让赔付率好看的点子就是,所有事故,能用交强险赔的,一定要用交强险赔,要把交强险赔足了,再用商业险赔,反正交强险
本文标题:综合赔付率等文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989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