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二章了解中国近代国情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结晶,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指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性质和前途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理论的内容和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谁领导革命?领导谁进行革命?怎样领导革命?进行什么样的革命?怎样进行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科学解决了中国革命面临的这些重要问题。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依据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案例教学鸦片战争后,上海开埠。在上海城北靠黄浦江附近开辟了专给英国人住的“租界”。英国人在租界中开设了夜总会、跑马场、公园。黄浦公园建成于1868年,是上海最早的公园。这所公园最初名为“公花园”只是对欧美人开放,不向华人开放。更加令人愤慨的是1885年,工部局又公布了园规《外难公园游览须知》,并在公园门口竖立了刻有园规的牌子,其中“一、脚踏车及犬不准入内……五、除西人用仆外,华人不准入内……”民间将此概括为“华人与狗不得入内”。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1925年,五卅反帝示威游行时,学生队伍行经外滩公园,看到门口悬挂的“外滩公园园规”的禁牌,当场有学生从皮匠摊上借来榔头,把牌子砸掉了。印度巡捕出来阻拦,遭到群众斥责:“你们国家已沦为英国殖民地,你们不起来反抗,反而帮英国殖民地者来压迫中国人吗?”印度巡捕表示他们也是没有办法,然后就躲开了。五卅运动后,掀起了全国范围内的革命高潮,工部局内定接收华人入董事会。1927年,帝国主义慑于北伐军节节胜利和武汉收回租界的热潮,不得不在1月西人大会上通过开放公园方案,延至1928年7月1日起,中国人可购买门票入内。至此,“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时代宣告结束。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思考讨论1.为什么会出现“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时代?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给中国社会带来怎样的变化?2.毛泽东指出:“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如何认识近代中国国情的特殊性?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在近代以前时期的所有文明中,没有一个国家的文明比中国更发达,更先进。——(美)保罗•肯尼迪著名学者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中也认为,中国曾长期占据世界经济的中心地位。据西方经济史学家安格斯·麦迪森研究,公元100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的22.7%,此后长期保持在20%以上,到1820年达32.9%。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随着封建社会内部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独立——主权独立完整——领土完整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1、近代中国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毛泽东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半殖民地——通过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手段,使中国半殖民地化。是指中国在形式上的独立和实质上的不独立或依附;半殖民地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英《南京条约》等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成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起点。1856年开始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加快了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演变。半殖民地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1894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和次年签订的《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进一步加深。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次年签订的《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形成。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近代中国国情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半殖民地晚清以来中国丧失的领土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半封建半封建——是指中国封建社会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资本主义有了一定发展,但并没有成为资本主义国家。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半封建在广大的农村,封建生产关系依然保持着,封建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没有变。占农村人口不到1%的地主占有60-70%的土地,而占人口70%的贫雇农却没有或只占很少的土地,无地或少地的农民租种地主的土地,地租率占收获的4成、5成,甚至6、7成。而且地主的剥削同买办资本、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着明显的优势。封建制度的根基依然存在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中国国情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近代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性质)决定决定影响决定社会矛盾革命任务革命性质社会性质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近代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近代中国革命包括: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领导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上层领导旧民主主义革命(一)农民革命(二)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三)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近代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1)五四之前的革命形势——旧民主主义革命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中国人民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程度上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但都以失败告终。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近代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事实证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自发的农民运动旧式的农民战争(胜者为王,败者寇)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都不能为中国找到真正的出路。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近代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社会条件:中国人民斗争(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趋势)时代条件: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阶级条件:工人阶级壮大和工人运动发展(自在阶级——自为阶级)思想和文化条件:新文化运动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近代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元,标志着人类历史进入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进程。为什么十月革命对中国有特殊的影响?俄国十月革命十月革命后人类历史进入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在这以后,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却改变为属于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而在革命的阵线上说来,则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了。”——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近代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五四运动后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工人阶级队伍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近代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近代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资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鸦片战争——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适应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的需要,在认真总结中国革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呼唤新的革命理论鸦片战争以来,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特别是辛亥革命,不甘屈服的中国人民进行了一次次抗争和艰辛探索,每一次都对推动中国社会走向进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所有的斗争和探索终究没有摆脱失败的命运。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近代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以及世界形势的新变化,呼唤着新的革命理论的诞生。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艰辛探索奠定了革命理论形成的实践基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过程:党的二大党的三大党的四大大革命失败后根据地时期抗战胜利后党的二大后,开展工人运动党和毛泽东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提出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思想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的思想党的三大提出了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思想,但没提出领导权问题。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党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1.1921/07—1927,党的初创时期:国民革命失败,萌芽时期;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逐步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党逐步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的思想提出了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思想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开始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1926年前后党的“四大”(1925)党的“三大”(1923)党的“二大”(1922)党的“一大”(1921)党逐步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的思想提出了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思想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开始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1926年前后党的“四大”(1925)党的“三大”(1923)党的“二大”(1922)党的“一大”(1921)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艰辛探索奠定了革命理论形成的实践基础2.1927年07月—1937年07月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初步形成时期,开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独立思考与解决中国革命中的问题(初步论证了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理论。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艰辛探索奠定了革命理论形成的实践基础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艰辛探索奠定了革命理论形成的实践基础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2.1927年07月—1937年07月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初步形成时期认识:枪杆子出政权,工农武装割据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艰辛探索奠定了革命理论形成的实践基础2.1927年07月—1937年07月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初步形成时期毛泽东总结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经验;提出中国革命应当先占乡村、后取城市的战略,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理论。1928—1930年,毛泽东写了:《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等。3.1937年07月—1945年04月,抗战时期:系统化时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进行了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达到成熟。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艰辛探索奠定了革命理论形成的实践基础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前后,毛泽东发表写了: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系统而深刻阐明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动力、对象、性质、前途和纲领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完整形成。同时,也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实际形成。认识:中国革命规律,新民主主义理论成熟。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4.1945年04月—1949年10月,解放战争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在实践中得到验证的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艰辛探索奠定了革命理论形成的实践基础围绕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问题,国共两党在两条战线上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中国共产党打败了国民党,建立了新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4.1945年04月—1949年10月,解放战争时期,新民主主义革
本文标题: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993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