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2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2综合练习题及答案第一章综合练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A)在1946年所著的《教学中的视听方法》一书中提出了“经验之塔”的理论。A、戴尔B、普莱西C、加涅D、斯金纳2、贝罗的传播模式中把传播过程的要素分解为(A)四个基本要素。A、信息源、信息、通道、接受者B、学生、教师、媒体、信道C、信息源、媒体、通道、接收者D、信息源、信道、效果、接收者3、1954年行为主义心理学家(A)发表了《学习的科学和教学的艺术》一书,推动了当时的程序教学活动的发展。A、斯金纳B、华生C、贝罗D、普莱西4.历史上有三种教育实践既相互融合,又各自发展,为形成教育技术这样一个独特的领域,奠定了基础,这三种教育实践是(D)。A、视听教学、程序教学、掌握学习法B、程序教学机器、工业化社会、电化教育C、合作学习、系统方法、教育传播D、视听教学、程序教学、教学系统方法5、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实际上也构成了一种媒体的分法,这种分类方法的依据是(A)。A、媒体所呈现信息的抽象水平B、媒体所呈现信息作用于学生的感觉通道C、媒体的先进程度D、媒体接受学生反馈信息的能力6、教育技术是关于(C)学习的过程与资源的理论与实践。A、开发、应用、购置、建构、设计B、组织、设计、实验、管理、辅导C、设计、开发、应用、管理、评价D、远程教育、电化教育、学习管理、开发、评价二、简答题1、写出教育技术的五个领域。2、写出历史上对教育技术的形成影响重大的三个教育实践。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A2、A3、A4、D5、A6、C二、简答题1、五个领域分别是: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设计包括教学系统设计、讯息设计、教学策略、学习者特征。开发包括印刷技术、视听技术、基于计算机的技术和楚合技术。应用包括媒体应用、革新技术推广、实施和制度化、相关的规章制度。管理包括项目管理、资源管理、传递系统管理和信息管理。评价包括问题分析、标准参照测量、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2、一是视听教学运动,它推动了使用各类学习资源来促进和优化学习;二是程序教学,它推动了心理学与科学技术在个别化教学中的应用,促进了个别化教学与应用信息技术的组合与早期教学设计的形成;三是系统方法在教育中的应用,它推动、奠定了教育技术解决教育教学问题基本方法的形成和基础,促进了教学设计的发展。第二章一、单项选择题1、1948年,()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中,提出用五个问题(谁、说了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产生什么效果)描述传播行为的方法。A、拉斯韦尔B、香农C、施拉姆D、贝罗2、在()的传播模式中,传播被描述为一种直线性的单向过程,包括了信息源、发射器、信道、接收器、信息接受者以及噪声六个因素,其中发射器和接收器起到了编码和译码的功能。A、贝罗B、香农一施拉姆C、拉斯韦尔D、香农一韦弗3、伊利认为系统方法包括5个基本过程,分别是:分析确定问题、确认目标;选择和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实施与控制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过程。A、评价和修订解决问题的方案;发展解决问题的方案B、发展解决问题的方案;尝试、评价和修订解决问题的方案C、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修订解决问题的方案D、评价和修订解决问题的方案;总结性评价4、教育技术有四个理论基础,它们分别是()。A、机械论、进化论、教育哲学、工具论B、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教学论C、教育传播学、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系统论D、视听教学论、程序教学论、教育传播论、媒体论5、第一个传播过程的模式是贝尔电话实验室的()提出的。A、施拉姆B、香农C、韦弗D、拉斯韦尔6.心理学家()提出把学习分解成八个阶段,即动机阶段(期望)、领会阶段(注意)、习得阶段(编码)、保持阶段(记忆)、回忆阶段(提取)、概括阶段(迁移)、操作阶段(反应)、反馈阶段(强化)。A、加涅B、奥苏贝尔C、伊利E、布鲁纳二、简答题1、写出传播过程的五个要素和相关内容。2、写出伊利关于教学系统方法的五个过程和流程图。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A2、D3、B4、C5、B6、A二、简答题1、传播过程通常都包括五个基本要素:传播者、信息、媒体、接受者和效果。(1)、传播者①传播者的任务②影响传播者传播能力的因素(2)、①信息的符号②信息的编码、译码(3)、媒体(4)、接受者(5)、效果2、曾经担任美国教育传播和技术协会主席的伊利认为,教学系统方法本身应该包括5个基本过程,分别是:分析确定问题、确认目标;选择和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发展解决问题的方案;尝试、评价和修订解决问题的方案;实施与控制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过程。整个过程的各个步骤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注意过程与过程、步骤与步骤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在运用当中的创造性与启发性是这一系列过程的指导思想和重要特征。第三章综合练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正常人的听觉器官所能听到的声音频率是()Hz(听域)。A、16~20000B、5~29000C、20~30000D、15~430002、人的听觉是一个复杂的物理一生理一心理过程,常用()三种量来描述,这三种量是人对声音的主观感觉的要素。A、响度、频率、音色B、响度、音调、音色C、音调、频谱、音律D、普通音响、立体声、音色3、音调是人耳对声音调子高低的主观感受。人耳的音调感觉与声音的()相对应。A、强度B、泛音C、频率D、回声4、音色是人耳听觉的一种感受特性,代表人耳区别相同响度和音调的两类不同声音的主观感觉。人耳对音色的感觉决定于声音中()的数量、相对强度关系和分布。A、高频部分B、泛音各分量C、低音部分D、和谐音5、立体声技术是利用听觉的(),在放音时重现各种声源的方向及相对位置的技术。A、方位感B、灵敏度C、分辨力D、听力曲线6、传声器是一种将()转换为电能的能量转换器件。俗称话筒、麦克风。A、机械能B、热能C、内能D、势能二、判断题1、将人耳感觉器官能听到的各种频率声波的最低的声压值连成一条曲线,称为闻阈曲线;对各种频率声波所能忍受的最高声压值并连成一条曲线叫最大可听闻,将人耳对于响度过大以至难以忍受的各频率声波的声压值同样连成一条曲线,称为痛阈曲线。比它再强的声音就要引起痛觉。()A、完全正确B、完全错误C、无错误,但不完备D、部分错误2、对不同频率音响的人耳听觉响应是不同的,频率越低或越高,响度感觉越差,而对中高频率(1kHz~5kHz)的声音相对比较灵敏。人耳听觉的频率响应不是平直的,而且声压级不同时,听觉频响也不同。()A、完全正确B、完全错误C、无错误,但不完备D、部分错误3、音调是入耳对声音调子高低的主观感受。人耳的音调感觉与声音的频率相对应。频率高,音调高,声音听起来“尖”;频率低,音调低,声音听起来“低沉”。在复合音中,音调决定于基频频率。但是,音调的高低感觉与声音频率之间不存在线性的对应关系,而是呈一种对数曲线的对应关系。()A、完全正确B、完全错误C、无错误,但不完备D、部分错误4、人耳对音色的感觉决定于声音中泛音各分量的数量、相对强度关系和分布,当许多不同乐器同奏一曲时,尽管它们所发出声音的基频频率相同,人们还是能分辨出各种乐器的不同声音特色,这正是由于其它频率分量(或泛音各分量)的多少和大小比例不同的缘故。()A、完全正确B、完全错误C、无错误,但不完备D、部分错误5、人们是用两只耳朵同时听声音的,当某一声源至两只耳朵的距离不同时,此时两只耳朵虽然听到的是同一声波,但却存在着时间差(相位差)和强度差(声级差),它们成为听觉系统判断低频声源方向的重要客观依据。由于到达两耳处的声波状态的不同,造成了听觉的方位感和深度感。这就是常说的“双耳效应”。()A、完全正确B、完全错误C、无错误,但不完备D、部分错误6、在便携式立体声装置中,由于两扬声器距离较近,影响立体声效果,此时可利用界外立体声原理加入立体声展宽电路,将左、右两个声道的信号各取出一部分,通过一定的相移和延时后,再相互交叉地输入到另一声道,这样可以获得了比两扬声器距离更为宽阔的声音感觉效果。()A、完全正确B、完全错误C、无错误,但不完备D、部分错误三、简答题1、音调。2、音色。3、电容传声器、动圈式传声器的工作原理。四、论述题1、简述听觉媒体教材的设计过程与录制方法。2、试述听觉媒体的教学应用。3、听觉媒体的教学方法。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A2、B3、C4、B5、A6、A二、判断题1、A2、A3、A4、A5、A6、A三、简答题1、音调是入耳对声音调子高低的主观感受。人耳的音调感觉与声音的频率相对应。频率高,音调高,声音听起来“尖”;频率低,音调低,声音听起来“低沉”。在复合音中,音调决定于基频频率。但是,音调的高低感觉与声音频率之间不存在线性的对应关系,而是呈一种对奴曲线的对应关系。为了适应听觉的这一特性,表示频率的坐标常采用对敷刻度。同时,人耳对于音调的感觉还会受到声波振幅的影响,与响度有关。一般情况,响度增加时,会降低人耳对于音调的主观感受的灵敏度,尤其对低频声波的这一情况更为明显。2、音色是人耳听觉的一种感受特性,代表人耳区别相同响度和音调的两类不同声音的主观感觉。人耳对音色的感觉决定于声音中泛音各分量的数量、相对强度关系和分布,当许多不同乐器同奏一曲时,尽管它们所发出声音的基频频率相同,人们还是能分辨出各种乐器的不同声音特色,这正是由于其它频率分量的多少和大小比例(或泛音各分量的数量、相对强度关系和分布)不同的缘故。音色与声音信号的频谱相对应。实际上,人们听到的各种声音通常是由多种频率声波组成的。其中,每一种声音都有一基本频率,称为基频或基音,同时还有与基频成倍数关系的许多不同倍频的频率,称为谐波或泛音。基本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音调,而谐波成分则决定着声音的音色。由于听觉对音色的感受是根据声音的各频率成分及其分布特点来区别,若要听觉媒体设备的重放声音保持原有的音色,就应有足够宽的频响范围,以便不丢失信号中的频谱成份,不改变频谱中各分量之间的强弱关系,也不产生多余的频率分量。3、电容传声器是靠电容量的变化而工作的。它的结构主要由振动膜、极板、电源和负载电阻等组成。振动膜是一块质量很轻、弹性很强的薄膜,表面经过金属化处理,它与另一极板(振动膜)构成一只电容器。由于他们之间的间隙很小,虽然震动面积不大,但仍可以获得一定的电容量。它电容传声器的工作原理是当膜片受到声波的压力,并随着压力的大小和频率的不同而振动时,膜片与极板之间的电容量就发生变化。与此同时,极板上的电荷随之变化,从而使电路中的电流也相应变化,负载电阻上也就有相应的电压输出,从而完成了声电转换。动圈式传声器的工作原理是当人对着话筒讲话时,膜片就随着声音前后颤动,从而带动音圈在磁场中作切割磁力线的运动。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在线圈两端就会产生感应音频电动势,从而完成了声电转换。为了提高传声器的输出感应电动势和阻抗,还装置了一只升压变压器。根据升压变压器初、次级线圈匝数不同,动圈式传声器有两种输出阻抗:低阻抗为200—600Ω,高阻抗几十kΩ。动圈传声e8频率响应范围为50—10000Hz,输出电子为-50—-70dB,无方向性。动圈式传声器的特点是结构简单、稳定可靠、使用方便、固有噪声小,被广泛用于语言录音和扩音系统中。不足是灵敏度较低、频率范围窄。近几年已有专业用动圈传声器,其特性和技术指标都有较好的改善。四、论述题1、听觉媒体教材是按照教材的内容和要求,为实现教学目标,以录音磁带为载体,把教学内容形象、具体地表达出来的学习用教材。在编制中不但要注意学生的专业、文化程度和特定的学科以及年龄等,还要掌握录音教材最基本的语言、音乐和音响三个要素,要求字音准确,语言规范,吐宇清晰,音色优美,富有感染力;音乐要求旋律、节奏、基调适用教材的主题;音响效果能渲染气氛,创设情景,丰富感知,发展想象,增加真实感。把教材准确地表达出来,确保录音教材的质量。(1)、听觉媒体教材的获取途径。①收录广播和伴音。②转录唱片和复制磁带。③自己录音。(2)、听觉媒体教材的设计与制作程序。①确定内容和时间长度。②编写稿本和确定录音方法。③组织录音。④编辑加工。⑤编目储存。(3)、录音教材的制
本文标题: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2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0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