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薪酬管理 > 第3章-学前教育与儿童身心发展的关系
学前教育学主讲人:康婷QQ:1990431132第三章学前教育与儿童身心发展的关系第一节学前教育和其他因素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第二节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对学前教育的影响第一节学前教育和其他因素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请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说说你对“发展”的理解•人的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人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中,不断发生的身心两方面的整体的积极的变化过程。•儿童的身心发展:是指学前期儿童在身体、心理和社会性方面有规律地、连续不断地成熟和完善的变化过程。一、格塞尔(1880-1961)的成熟理论(成熟说)•同卵双生子爬梯实验:格塞尔找来一双同卵双生子,给其中一个以爬梯及肌肉协调的训练,另一个则任其自然发展。受过专门训练的这个孩子确实比另一个较早地显示出学到了某些技能技巧。但未经训练的那个孩子则在达到能够学习爬梯的成熟水平时,只经过少量的训练,就在很短时间内迎头赶上,掌握了与另一个孩子先前通过较长时间才学会的相同的技能技巧。更进一步的观察还表明,在这个阶段末,两个儿童的能力没有显著差别。由于同卵双生子具有相同的遗传基因,格塞尔从而得出了下述结论:“成熟”是发展的主导因素,“准备”是学习的关键。二、华生(1878-1958)的行为主义理论(训练说)•美国心理学家。•“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让我放在我自己的特殊世界中教养,那么,我保证,在这十几个儿童中随便挑出一个来,都可以训练其成为任何专门家—无论其能力、爱好、才能及种族是怎样,我都能够任意训练他成为一个医生、或一个律师、或一个艺术家、或一个乞丐。”三、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观察、模仿学习)•社会学习理论于1977年提出的。•班杜拉认为人们可以只通过观察他人行为而习得新的反应。•实验一:•让儿童观看电影里一个女性成年人对一个充气人的攻击性行为,然后让他们再现。•结果是所有儿童都能较准确地显示出榜样的攻击行为。•实验二:•把4至6岁的儿童分成两组。分别看一段录像片,甲组儿童看的录像片是一个大孩子在打一个玩具娃娃,过一会儿来了一个成人,给大孩子一些糖果作为奖励。乙组儿童看的录像片开始也是一个大孩子在打一个玩具娃娃,过一会儿来了一个成人,为了惩罚这个大孩子的不好的行为,打了他一顿。•看完录像片后,班杜拉把两组儿童一个个送进一间放着一些玩具娃娃的小屋里,结果发现,甲组儿童都会学着录像片里大孩子的样子打玩具娃娃,而乙组儿童却很少有人敢去打一下玩具娃娃。四、马斯洛(1908-1970)需要层次理论(内在动机论)•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驱动人类行动(或使人产生动机)的直接原因是人类的基本需要。•需要由低向高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发挥人的潜能)。•尽量满足儿童的基本需要、合理需要,促进其潜能的充分发展。五、维果斯基(1896-1934)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潜能)•苏联心理学家。•最近发展区是维果斯基创立的一个重要概念。•“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如有两个儿童,他们的智龄都是7岁(借助智力测验),其中一个借助于启发性问题(例题、示范等)解答了9岁组题目,而另一个却只达到了7岁半的题目。这两个儿童智力发展水平相同吗?•从他们独立活动的角度看是相同的,但从他们最近发展的可能性看,前者显然比后者有更大的潜能。•最近发展区使我们看到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教学主导着儿童智力的发展,”“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一、生物性因素1、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个体身上体现为遗传素质。•遗传素质是指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征,如机体的构造、形态及神经系统的特征等。•遗传对个体的影响已被医学科学所证明•如美国、日本的研究人员发现了多种导致重度肥胖的遗传基因,还有导致15岁以下儿童轻度肥胖的遗传因子;•又如双生子研究表明,同卵双生子的精神分裂症发病一致率为69%,而异卵双生子为17.5%。•阅读材料一:孤独症病因之研究•对特殊染色体和基因异常的研究,以及来自家庭和双生子的研究,都显示遗传因素在孤独症病因学上具有重要影响。(1)染色体和基因异常:•新研究运用分子遗传学,确定了孤独症的可能易感基因在第7对染色体及第15对染色体上,易感性基因提示了患孤独症的易感原因,但并非是直接的原因。(2)孤独症与结节性脑硬化有关:•大约25%或更多患有结节性脑硬化的儿童患有孤独症,另外,大约1%—4%的孤独症儿童有结节性脑硬化,比癫痫和精神发育迟滞的比例还要高。(3)家庭和双生子研究:•家庭研究显示,大约有3%-7%的孤独症患者的兄弟姐妹和扩展的家庭成员患有这种障碍。•双生子研究报告,孤独症在同卵双生子中的一致率是60%-90%,而在异卵双生子之间的一致率接近0。•综合起来看,家庭和双生子研究提示,孤独症潜在易感性的遗传度高于90%。2、先天素质•先天素质是遗传因素和胎儿发育过程中环境因素之间复杂相互作用的结果。•影响胎儿正常发育的环境因素是多方面的。(1)母亲的生育年龄•母亲的年龄在18岁以下,其胎儿体重容易过轻,神经缺陷的可能性增加,分娩困难的概率高于正常孕妇。•母亲年龄在35岁以上生育的(特别是第一胎),易出现分娩困难和死胎增多,另外,出现唐氏综合症(先天愚)的可能性大大增加。(2)母亲孕期服药•药物对成长中的胚胎或胎儿会有潜在的影响。•药物作用于胎儿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透过胎盘,对胎儿和母亲产生同样的效果;•另一种是药物改变了母亲的生理状况,从而也改变了胎内环境。(3)母亲的酗酒和抽烟•母亲妊娠期的酗酒和抽烟都会对胎儿发育造成危害。•当孕妇抽烟时,会使她和胎儿缺少氧气的吸入,从而影响胎儿的呼吸运动。同时由于香烟中尼古丁的摄入,会增加胎儿将来患癌症的风险。(4)母亲的情绪状态•母亲短暂的不良情绪对胎儿的身体和精神不会造成大的危害。•如果母亲在孕期遭受了直接的、重大的精神刺激如失去亲人、得不到亲人的关心、焦虑紧张等,可造成对胎儿大脑发育的影响,并使新生儿身体瘦小,体质差等问题,心理上则表现为易神经过敏与偏执。(5)母亲的心理准备•母亲是有意迎接自己的孩子还是非自愿地接受自己的孩子,会给胎儿造成不同的影响。有学者(捷克)进行过一项研究,以比较“计划内怀孕”的孩子与“计划外怀孕”孩子在身心发展方面的异同。•把孩子分为两个组,一组为父母“计划内生育”的孩子,另一组是“意外妊娠”而迫不得已生下的孩子。两组孩子在出生时都是健康的,但在研究者9年的追踪研究中,发现“计划外”的孩子更多地上医院看病,与同伴关系不佳、敏感易怒。二、社会性因素1、发展关键期•一个系统在迅速形成时期,对外界的刺激特别敏感,这个时期就称为敏感期。•如胎儿的胚胎期(2-8周)是机体各系统与器官迅速发育成长的时期,此时,若受到外界不良刺激的影响,就极易造成先天缺陷,若在此时给以适当的良性刺激,会促使其更好发展。•敏感期或关键期最基本的特征是,它只发生在生命中的一个固定的、短暂的时期,心理学上将“印刻”发生的时期称为关键期。资料:“印刻”•“印刻”现象是由奥地利动物习性学家劳伦兹在研究小鸭、小鹅的习性时发现的。•所谓“印刻”,是指小动物通常将出生后第一眼看到的对象当作自己的母亲,并对其产生偏好和追随反应的现象。•如小鸭的追随反应出现在出生24小时内,超过这个时间,这种追随反应就不再明显甚至缺失。•研究发现,学前儿童的各发展领域都有一个最佳时期,也就是关键期。•年龄各领域的发展关键期•0-2岁亲子依恋形成的关键期•5岁以前语言、数概念和音乐学习关键期•10岁以前动作技能和外语学习关键期2、早期生活经验•良好的早期生活经验,有助于儿童发展。•下面是对两个儿童脑成像的描述:一个九岁半男孩的大脑神经细胞大多处于低活动水平,而一个10岁半女孩的大脑神经细胞大多处于高激活状态。•究其原因,男孩从出生到32个月,在罗马尼亚的一个孤儿院生活,遭遇的是忽视和冷淡;而女孩生活在一个普通家庭,受到家人的关爱和照顾。•资料:•美国心理学家在20世纪30年代对孤儿院的儿童进行智力追踪调查,在接受调查的孤儿院旁边有一个收容智力低下妇女的福利院。那些智力低下的妇女提出要照看孤儿院的儿童。被随意挑选出来送到福利院的儿童,虽然得到的仅仅是妇女们的爱心和照顾,但他们以后的智力发展很正常。•到18岁,这些受到照顾的儿童没有一个由于智力低下而被留在孤儿院。而另一部分仍留在孤儿院的儿童,因为没有他人的悉心照顾,很多儿童的智力发展明显迟缓,严重的甚至一直无法离开孤儿院。3、早期教育方案•为不同年龄、不同需要的儿童选择适当的早期教育方案。•早期教育热4、家庭教养方式•家庭教养方式与态度也对儿童发展有重要影响。(1)有位家长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每天用大量时间教孩子识汉字,孩子两岁多就认识了上千汉字,可以读“参考消息”。(2)达尔文的母亲苏珊娜是位有教养的妇女。从达尔文1岁起,就开始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教他唱儿歌,给他讲故事,带他去花园散步。•苏珊娜很懂得爱护儿童的好奇心,每逢孩子提出稀奇古怪的问题时,她总是耐心地进行解答,从来不对他提出的“傻”问题加以指责。•一次,苏珊娜给树苗培土,达尔文问:“妈妈,你为什么要给树苗培土?”在得到满意回答后,他又提出一连串问题•“泥土为什么长不出小猫、小狗呢?”•“最早的妈妈是谁?”•“上帝是谁造的?”•苏珊娜为孩子能提出这么多问题而高兴,她对达尔文说:“世界上有很多问题对我们来说还是个谜,希望你长大后自己去找答案,做个有学问的人。”•总结: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案例:先心患儿为何越来越多•儿童医院医生说,近年来,先心患儿比5年前多了一倍。原因有孕期感冒、接触化学品、放射、辐射污染等。•案例:被忽视儿童社交地位成因研究(被试来自同伴提名和教师评估)•研究维度:生物因素:气质家庭因素:文化、搬迁、产称、抚养方式、经历意外事故等•材料:11个智力落后儿童的一般情况•小彬,女,中度。难产,窒息;癫痫。不会说话,过分好动,注意力很难集中,不与小朋友交往。•冬冬,男,中度,船形头,小头畸形。母亲孕期患多种疾病,打过针,吃过多种药。1岁时从自行车上摔下来。好动,认知能力不足。•明明,男,重度。苯丙酮尿症(隐性遗传病)。不会说话。•平平,女,中度。先天愚(染色体问题)。认知能力差。•研研,男,轻度。4岁时,两次从幼儿园床上摔下成严重脑外伤。•小丽,女,中度。出生时颅内出血,大脑发育受损。•彤彤,女,重度。脑瘫痪。•奕奕,女,重度。母亲在涂料公司工作。不会说话,内向,认知差。•荣荣,男,重度。原因不明。剖腹产,出生25天患败血症,40天患肺炎。•佳佳,男,重度。母亲孕期感冒服药多种,影响胎儿脑神经细胞发育。癫痫。大运动、语言、精细动作能力差。第二节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学前教育的影响•儿童与儿童观一、儿童?动脑想:什么是“儿童”?(一)请给“儿童”下定义•1989年11月20日,第44届联合国大会以第25号决议通过《儿童权利公约》,将“儿童”界定为“18岁以下的任何人。”(二)儿童年龄阶段的划分1、皮亚杰(瑞士)从认知发展角度划分(1)感知运动阶段(0-2岁)(2)前运算阶段(2-6、7岁)(3)具体运算阶段(6、7-11、12岁)(4)形式运算阶段(11、12-14、15岁)2、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说(1)婴儿前期(0-2岁)•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2)婴儿后期(2-4岁)•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3)幼儿期(4-7岁)•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4)童年期(7-12岁)。•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5)青少年期(12-18岁)。•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6)成年早期(18-25岁)。•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7)成年中期(25-50岁)。•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8)成年后期(50岁以后)。•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感。3、发展心理学的角度(1)婴儿期(0-3岁)(2)幼儿期(3-6岁)(3)童年期(6、7-12岁)(4)青春期(11、12-15、16岁
本文标题:第3章-学前教育与儿童身心发展的关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043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