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讲座:中小学教师如何做课题(王越群)
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中的几个问题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院王越群讲座内容一、课题研究为什么?二、课题研究是什么?三、课题研究如何做?一、课题研究为什么?1.名人的经验:苏霍姆林斯基::“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多获得乐趣,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应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教育科研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厦门名师任勇:研究可以使教师“广学深研、科学育人、转变观念、创新实践、磨练意志、走向未来的名师”。2.教育改革发展的形势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未来教师的必然要求。温家宝的三个解放;教师资格证考核。2)陕西省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实施意见》对我省教师发展有明确的要求。3)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师资队伍建设的若干战略意见。如教师职业提升与走向名师最重要的方式之一。我省即将实施的“三级三类教师队伍骨干体系建设”对教科研有明确的要求。3.教师个人获得成长和幸福的永动机1)可以使教师的专业化能力得到成长2)可以使教师职业幸福指数得到提升3)是用最简单的方法,成就最不简单的事业(一举多得)。4)开展课题研究有利于消除对教育科研的神秘感。5)一个不会做研究的教师不是一个好教师,一个不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教师队伍是一支没有出息和误人子弟的队伍。4.改变目前教科研成果物化被动的需要1)领导对待教育教学科研工作的要求2)自己对教科研工作的认识(调查结果一致认为重要)3)面对困惑问题因主动研究获得成果或效果情况(上级、学校、学生、同行、家长)4)已经获得了多少教研成果或(论文、课题、获奖)二、课题研究是什么1、主要教育科学类课题的级别和类别第一类:教育科学规划办系统课题1)国家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目前已经进入十二五)——国家级2)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和国家同步)——省级3)市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西安市的教育规划课题列入到了西安市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教育专项”,为副省级)——市级4)区(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有的称为教育科研课题)——县级(区级)5)校级(园级)教育科研课题(大部分学校、幼儿园没有这个环节)——校(园)级第二类: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1)国家社科规划基金项目——国家级2)陕西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省级3)西安市社科规划基金项目——副省级4)陕西省社科联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省级5)陕西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厅局级6)教育学会系统规划教育科学研究项目(无经费支持,级别认定标准不一)中国教育学会、陕西省教育学会、各市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规划项目等第三类:市、县级的教育教学小课题研究(新兴起)2.如何理解课题和课题研究1)课题:课题是指为解决一个相对独立而单一的问题,而确定的最基本的研究单元。我们经常说“立项”,有的人把“课题”称“项目”,实际上课题与项目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载体,能促进教师自主成长,最终使学生获益。2)课题研究:是对已经确立的课题进行探究的过程,包括课题的选择与论证、制定研究计划、查阅文献资料、实施研究、研究成果评价和推广等几个方面。课题研究是教育科学研究最常见的、最基本的方式。3.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水平较低的原因1)教师负担过重:繁重的教学负担使教师无精力深入钻研,导致课题研究重立项、轻研究,重结果、轻过程,重理论、轻行动。顺应了“规划”的意图,迷失了学校的需要,服务了学校的升格,淡忘了教师的成长。2)没有理解研究本意:不理解基础教育科研的本意是问题即课题,行动即研究,成长即成果。3)对课题切入不准:对大课题难遇驾驭(即由于教师不熟悉经院式课题研究的话语系统和表达形式,缺少专业的指导);对小课题视而不见。4.大课题研究与小课题研究的区别一是目标与选题的区别1)大课题研究的目标:是为了解决学校乃至一个地区面临的突出问题,这种问题比较宏观,影响面大,更多偏重于教育管理,如学生评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家长与学校关系、考试制度改革、教师工作压力等等。2)小课题研究的目标:是为了提高教师素质,使广大教师成为研究者。因此,小课题研究与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紧密结合,是解决教师工作中遇到的困惑,如某一题目该怎样讲,某一节课怎样进行设计,怎样进行差生转化等。三是研究步骤的区别1)大课题研究:立项、进行可行性研究、一般要经过课题研究进行分工、实施大型活动或推行重大制度、中期检查、课题结题等。课题管理要比较严格。2)小课题研究:不必有十分严格的步骤,只要有问题意识,发现问题,然后读书,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验证方法有效性,它不必有立项,不需要进行中期检查,也不需要有结题报告,它更加强调教师的自觉行动。二是研究方法的区别1)大课题研究方法:有行动研究方法、文献法、教育实验方法,一般是一个团队进行研究,有学校的大力支持,甚至进行学校制度变革。2)小课题研究的方法:由于小课题研究是教师个人行为,主要方法是读书、行动、反思。它不强调一种研究方法的完整运用,而强调为解决自己教育教学困惑对研究方法的灵活运用。四是研究成果的区别1)大课题研究成果:最后要有结题报告、发表的物化成果等2)小课题研究成果:最后可能是自己教育教学方式的改进。当然,大课题研究与小课题研究的区别是相对的,他们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如通过小课题研究培养教师进行大课题研究的能力和思维方式,为进行大课题研究做准备;许多大课题研究都可以细分成许多小课题,通过小课题研究把大课题的研究具体化。三、课题研究如何做?1.明确选择课题的原则(2个原则)1)客观上有价值2)主观上有利于开展研究的问题2.明确具体步骤(5个步骤)1)发现问题。教师要有问题意识,这是进行研究的前提。实际上教师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是很多的,如一个题目的讲解、差生的转化、某节内容的课堂教学结构设计、学生上课不专心、作业安排等等。在教育教学中出现失败的时候,一定要多想想是什么问题造成的。要多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2)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发现问题之后,就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关键在于你提出的问题解决方法是靠拍脑袋想出来的,还是充分借鉴别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进行小课题研究就是要让教师在充分借鉴别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一个寻找方法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这是小课题研究最关键的一步。借鉴别人经验的方法很多,读相关专业书籍,上网查找相关资料,或向老教师学习,然后通过分析与综合,确定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3)用找到方法去解决自己遇到的教育教学问题。这是把理论运用到实践。由于教育的特殊性,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因此,你寻找到的方法可能效果并不好,需要再返回到第二步。一定要有这方面的心理准备,既不要幻想马到成功,也不要因为再一次失败而沮丧万分。4)要把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总结出来。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小论文,也可以是教育叙事,写自己这一过程的心路历程,谈谈体会,还可以写成教育案例,形成典型经验。这是从实践上升到理论的过程。一定要努力把它写出来。5)把总结出来的方法运用到教育教学。这是第二次从理论到实践。在这一过程中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有了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显著改进。3.清楚选题的基本要求(8个特性):1)前瞻性。学校教育科研应充分领会、反映、适应变化的趋势,做具有预见性和前瞻性的课题,突出和强化面向未来的意识。对于正在高速发展中的一些教育问题,我们要运用更多的前瞻性思维和系统性思维,经过认真思考、理性分析,提出应对的策略。教育科研的前瞻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未来某项教育的策划(前景分析、预测和实践);二是对教育现状的改善。2)应用性。主要是指研究这个问题,是否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能否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能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就是说,选定的课题要具有实用价值,能够指导教育实践。对已解决或基本解决的课题,最无研究价值。所以,在立题研究前,要先了解课题研究的前沿信息,不要去做徒劳无益的工作。3)科学性。科学性体现在研究问题的指导思想和研究目的的明确,立论科学合理,事实真实充分。具有科学性的课题既要有实践基础,又要有理论基础。对于一线的教师来说,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容易使选题具有实践基础,但普遍认为最为困难的是自身缺乏理论基础。所以,教师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要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才能在教育实践中选择好的课题。4)创新性。选题不要赶时髦,人家搞什么,我也搞什么,全然不顾自己的实际情况。教育实验是一种科学研究活动,它要求研究人员具备创新精神,要不同于前人、他人的眼光,研究没有人做过或没有人在做的课题,或者是别人做过却未能解决或者未能完全解决的问题。这样就做到了选题的新颖性和独创性。5)可行性。要求研究者不能脱离实际空想、幻想,只做所谓纯粹教育的课题。我们要从学校的角度,充分考虑学校的人文环境、师资水平、实验基础、教学设备、教研经费等;要从教师的角度,从自己的研究水平和能力的实际出发。如果自己拥有丰富的教育实验经验,可在理论领域作些研究;如果是实验研究的新手,可研究一些具体的课题,着重掌握教育实验方法。6)方向性。教研课题要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和主攻目标。研究方向和目标不明确,涉及研究的层面过多,从而导致一些困难,不是课题进行不下去,就是每个方面都不能研究透彻,即使是选题很好,也做不出很好的成果,劳而无功。另外,课题明确与否,还在于课题是否有变革内容。通过某种变革以影响学生,从而获得预想的结果,以解决某个问题,这正是教育实验的基本精神。7)操作性。由于教师教育教学任务重,工作繁杂,加上目前学校教育工作中面临着许多新问题,教师对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的可操作性要求十分强烈,所以课题研究的教育途径和方法要增加可操作性。一旦教师根据实际选择和掌握一种或若干种特征鲜明的途径和方法,就能灵活运用,付诸实施。实践证明,教师最喜欢借鉴运用便于操作的研究成果。8)适当性。课题的大小,是个相对的概念。我们要依研究力量而确定课题大小范围。作为教师选题宜小不宜大。小课题涉及的范围小,对主观和客观条件的要求不高,内容具体,方法简单,难度不大,容易取得成果。如个案研究,研究的对象少、规模小,一般是在自然状态中进行,不会影响教师的日常教育工作,特别适合教师作课题研究。如果研究的范围太大,容易大而空。大而无当、空而又虚的问题,无从下手,不适于作为课题。4.学会寻找课题的途径(10个途径):1)从教学实践中选取课题。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教学实践中的“教学问题”层出不穷,教师几乎天天能遇到。这就需要教师独具慧眼,善于从习以为常的教学现象中选取教研课题。2)从班级管理中提炼课题。班级管理过程中,涉及诸多的教育因素,遇到众多的实际问题,这是教育科研课题的重要来源。从日常工作遇到的实际问题中提炼出来的课题,往往具有实用性和操作性。3)从本地资源中挖掘课题。各地的人文环境、民风民俗、乡土物产、英雄模范人物等各具特色,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只要精心挖掘,也能寻找出弘扬家乡传统文化的课题。4)从实验改造中提取课题。从来就没有十全十美的实验。一项教育改革和实验推开后,常常会暴露出实验课题的某些缺陷。这时,人们便对原实验课题加以深入的研究改造,不断总结经验,使之更加完善。在教育实验课题改造的过程中,人们会提出多种方案,可以从中“择优录取”,形成新的实验课题。5)从课题指南中选择课题。教育科研课题的另一个重要来源,是各级教育科研管理部门制订的“教育科研规划课题指南”。从国家教育部到各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每五年都要制订一个规划课题指南,提供多领域、多层次、多类型的科研系列课题,供各级各类学校及各教育科研部门选择申报。围绕这些研究项目,结合本地和学校的实际,可以分解出很多研究课题,教师可以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课题。6)从理论学习中发现课题。为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为了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界常常会以某个专题为中心开展学习讨论。通过学习讨论,提高理论水平,更新教育观念,教师也能从中发现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7)要在学科与政策前沿上寻找课题。即要尽量选择教学
本文标题:讲座:中小学教师如何做课题(王越群)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060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