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发展(Developmental)心理学复习资料一、大纲内容1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1横断设计1.2纵向设计1.3聚合交叉设计1.4双生子设计2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理论2.1精神分析论的心理发展观2.2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2.3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观2.4生态系统理论3生理发展3.1孕期和童年期的生理发展3.2青春期的生理发展3.3成年期的生理变化4认知发展4.1皮亚杰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4.2婴幼儿的认知发展4.3青春期的认知发展4.4成人期的认知发展4.5认知老化5语言获得5.1婴幼儿言语发展5.2童年期言语发展6社会性发展6.1艾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阶段6.2儿童期的社会性发展6.3青春期的社会性发展6.4成年期的社会性发展7性别发展7.1生理的性别与社会的性别7.2性别角色的获得8道德发展8.1柯尔伯格的道德推理阶段8.2道德推理的性别的文化观点二、知识框架1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1.1横断设计 就是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一年龄或者几个年龄被试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测查并加以比较。目前,大多数发展心理学的研究都是采用横断研究方法。1.1.1优点 是能够短时间内找到同一年龄或者不同年龄心理发展的不同水平或特点,并从中分析出发展规律。1.1.2缺点 是时间上无系统,比较粗糙,因而不能全面反映问题,难以得出个体心理的连续变化过程和事件间的因果联系,因此,它不能获得全面、本质的理论。1.2纵向设计 就是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人心理发展进行有系统的定期研究,故也叫做追踪研究。儿童心理学奠基人普莱尔首先采用了纵向研究的系统观察法对自己的孩子进行了观察。并编成了《儿童心理》一书。 纵向研究要求在所研究的发展时间内反复观测和测量同一组的个体,它可以得到关于同一些个体前后一贯的材料,了解其心理在时间上的实际变化。1.2.1优点 可以系统的、详细的了解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和量变质变过程的规律。1.2.2缺点 样本流失。 反复测查会影响被试的发展,影响被试的情绪,从而影响某些数据的确切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经历社会、环境、时代的动荡,会造成变量的增多。1.3聚合交叉设计 将横断设计和纵向设计结合起来的方法。1.3.1优点 克服了横断研究与纵向研究各自的不足之处,也吸取了他们各自的长处。有纵向研究系统详尽的特点。也有横断研究大面积测定,样本稳定的特点。 将心理发展既作为特殊的运动形式,又看到其共同之处,从而横向延伸到各个年龄阶段,又通过追踪的办法研究,以获得心理结构、属性、规律发展的较全面的资料。 将共时性和历时性统一起来,采用动态和静态相结合的原则缩短了长期追踪的研究时间。 充分了解教育和心理发展上的关系,可以说明教育在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上的作用。 1.4双生子设计 是通过比较同卵双生子和异卵双生子之间在心理发展特征上相似程度,来了解遗传和环境因素对这种心理发展特征的影响程度。同卵双生子具有相同的基因,他们之间任何的差异都可归结为环境因素的作用。异卵双生子的研究可在相同环境下进行,以此判断遗传因素的作用。2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理论2.1精神分析论的心理发展观2.1.1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及发展理论。 这种理论的核心是存在于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人心理的基本动力,是决定个人和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地形说、结构说、心理发展阶段说(心理性欲发展阶段说)2.1.2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埃里克森的发展阶段理论(发展渐成说)学说。2.2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2.2.1华生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华生认为心理的本质是行为。心理和意识被归结为行为。各种心理现象是行为的组成的因素或方面,S-R的理论。 环境决定论:否认遗传的作用(行为发生的公式是S-R,从刺激可以预测反应,从反应也可以预测行为;生理结构的遗传并不能导致机能上的遗传;华生的心理学以控制行为作为研究的目的,而遗传是不能控制的)。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认为环境和教育是行为发展的唯一条件,构造上的差异和幼年时期的训练上的差异足以导致后天行为的差异;教育万能论;学习的条件是外部刺激,外部刺激是可以控制的,所以行为是可以控制的)。 儿童情绪发展的研究:心理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情绪发展的课题上。研究儿童的三种非习得性(非学习性的情绪反应基础上形成的条件反射),同时也重视嫉妒、羞耻行为的研究。华生关于儿童情绪的观点,特别是儿童的怕、怒、爱的分析,主要是来自他对情绪发展进行的一系列实验研究。2.2.2斯金纳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斯金纳把由观察到的刺激引起的行为反应称做应答性行为,把没有任何能观察到的刺激引起的行为反应称做操作性行为。行为强化的控制理论(强化作用是塑造行为的基础;强化在行为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斯金纳强调及时强化,认为强化不及时是不利于人的行为发展的。教育者要及时及时强化。强化分为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儿童行为的实际控制(育婴箱:避免外界一切不良刺激,创造适宜儿童发展的环境;行为矫正:不去强化儿童的不良行为;教学机器和教学程序:辅助教学机,但实际上教学机本身远不如教学程序的内容来的重要、程序教学有一系列的原则,小步子呈现信息、及时知道结果、学生主动参加学习)2.2.3班杜拉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集中反映了班杜拉的发展心理学观点。观察学习及其过程,观察学习是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一个基本概念。实际上就是通过观察他人的实际行为所进行的学习。不直接接受强化。实际上是替代强化的作用班杜拉认为这个过程包括了注意过程、保持过程、运动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班杜拉还认为强化分为三种:直接强化、替代强化(通过看到别人被强化)、自我强化(行为达到自己设定的目标之后,以自己能支配的报酬来增强、维持自己的行为的过程)。社会学习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即引导社会成员用社会认可的方式去活动。为此他专门研究了攻击性(攻击性的社会化是一种操作条件作用)、性别化(男女儿童的性别品质大多是模仿得来的)、自我强化(模仿观察)和亲社会行为(呈现一定的亲社会行为是有效果的)等社会化目标。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是由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2.3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观2.3.1社会文化-历史理论 由于工具的使用,引起人的新的适应方式,即物质生产的间接方式,而不像动物一样是以身体的直接方式来适应自然。人在工具生产中凝结着人类的间接经验,即社会文化知识经验,这就使人类的心理发展规律不再受生物进化规律所制约,而受到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所制约。工具本身不属于心理的领域,也不加入心理的结构,这是这种间接的物质生产的工具导致在人类的心理上出现了精神生产的工具,即人类社会所特有的语言和符号。生产工具和语言符号的类似性就在于它们使间接的心理活动得以产生和发展。所不同的是,生产工具指向于外部,引起客体的变化,而符号指向于内部,影响人的行为。控制自然和控制行为是相互联系的,因为人在改造自然时也改变着人自身的性质。2.3.2发展的实质 发展指心理的发展。心理发展指的是一个人的心理在环境与教育影响下,在低级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的心理机能的转化过程。整个转化的过程表现为四个方面: 心理活动的随意机能。 心理活动的抽象-概括功能,也就是说各种机能由于思维(抽象逻辑)的参与而高级化。 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地变化、组合,形成间接的、以符号或词为中介的心理结构。 心理活动的个性化。 心理机能有低级到高级的原因是:起源于社会文化-历史的发展,是受社会规律所制约的;从个体发展来看,儿童在与成人交往的过程中通过掌握高级的心理机能的工具--语言、符号这一中介环节,使其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形成了各种新质的心理机制;高级心理机制是不断内化的结果。 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观,是与他的文化--历史发展观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他强调,心理发展的高级机能是人类物质产生过程中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的产物。 2.3.3教学与发展的关系 最近发展区:至少确定的两种发展水平,第一种是儿童在独立的情况下解决问题的水平。第二种是在有指导情况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第一个发展水平和第二个发展水平之间的动力状态是由教学决定的。 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同时维果茨基还强调学习的最佳期限,如果脱离了学习某一技能的最佳年龄,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是不利的,它会造成儿童智力发展的障碍。2.3.4内化学说 维果茨基分析了智力形成的过程,提出了内化学说。也就是外部动作内化为智力活动的理论。教学激起与推动学生一系列内部的发展过程,从而使学生通过教学来掌握全人类的经验并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财富。内化学说的基础是工具理论。学生早年不能使用语言这个工具组织自己的心理活动,心理活动的形式是直接的、不随意的、低级的、自然的。只有掌握语言这个工具,才能转化为间接的、随意的、高级的、社会历史的心理技能。这些心理技能首先是表现为外部形式的活动,然后才进行内化。 2.4生态系统理论 生态系统理论是发展心理学中,布伦芬布伦纳提出的个体发展模型,强调发展个体嵌套于相互影响的一系列环境系统之中,在这些系统中,系统与个体相互作用并影响着个体发展。他的理论对于环境的影响做出了详尽的分析,承认生物因素和环境因素交互影响着人的发展。并且认为环境是人类发展的主要影响源,环境(自然生态)是一组嵌套结构,每一个嵌套在下一个之中。每一个系统都与其他系统以及个体交互作用,影响着发展的许多重要方面。系统主要分为三层:第一层是微观系统,指个体活动和交往的直接环境,这个环境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是环境系统的最里层。常见的微观系统有家庭、幼儿园、学校、同伴关系,对于学生来说,学校是除家庭以外对其影响最大的微观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关系是双向的(母亲和婴儿的关系)。第二层是中间系统,是指各微系统之间的联系或相互关系,如果为系统之间有较强的积极的联系,发展可能实现最优化。相反,微系统之间非积极的联系会产生消极的后果(儿童在家中与父母的关系会影响到在学校与同学的关系)。第三层是外层系统,是指那些儿童并未直接参与但却对他们的发展产生影响的系统(父母的工作环境就是外层系统,儿童在家庭的情感关系可能受到父母是否喜欢其工作的影响)。第四层是宏观系统,指的是存在于以上3个系统中的文化、亚文化和社会环境。宏观系统实际上是一个广阔的意识形态。它规定如何对待儿童,教给儿童什么以及儿童应该努力的目标。在这个文化中这些观念是不同的,但是这些观念存在于微系统、中系统和外系统中,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儿童知识经验的获得。布伦芬布伦纳的模型还包括一个概念就是时间维度,或称作历时系统。把时间作为研究个体成长中心理变化的参照体系。他强调了儿童的变化或者发展将时间和环境作为研究个体成长中心理变化的参照体系。强调了儿童的变化或者发展将时间和环境相结合来考察儿童发展的动态过程。3生理发展3.1孕期和童年期的生理发展3.1.1胎儿期的生理发展 胎儿期,指受孕到出生这段时间,受精卵需要经过280天才能发育为成熟的胎儿。3.1.1.1胎儿在子宫内的生长发育阶段 胚种期:卵子受精后0到14天为胚种期,主要是进行细胞的分裂,4到5天后进入子宫腔,变成一个充满液体的圆球,称为胚泡。胚泡旁的细胞聚集起来形成胚盘。胚泡群逐渐分层:外胚层,表皮、指甲、牙齿、头发、感官和神经系统。中胚层:肌肉、血液和循环系统。内胚层:消化系统、肝、腺体和呼吸系统。 胚胎期:受精后两个星期到八个星期为胚胎期,当上述胚层形成后就行成了胚胎,在此期间,心脏(跳动),眼睛、耳朵将会形成,手脚也会变成其最终形式。到了第8周,胚胎已出具人形,开始有一个小的消化系统。 胎儿期:分娩前32周。9到12周,眼睑形成,肌肉系统、神经系统形成,胎儿动作开始出现偏差;13到16周,开始出现一些条件反射;17到20周,头皮出现软发,生活开始分为睡眠和清醒两部分;21到24周,眼睛开始睁开,呼吸开始变得有规律。25到28周,脑形态开始形成,具有沟回和皮质的六层结构,大脑开始指挥复杂的器官活动。29到32周,声音可以引起胎内
本文标题: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075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