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赋权视角级社会工作专业秋季
赋权视角2014级社会工作专业2015秋季[美]托尼·莫里森199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看,看那边,那个女孩,看她的眼睛,比我的蓝吗?”“没有你的蓝。”“你好好看清了吗?”“好好看清了。”“又来了一个,看看她的眼睛,看看是不是比我的蓝?”《最蓝的眼睛》中国现实社会中的无权无能现象成人眼里的孩子受保护的群体、能力欠缺的群体。。。强者眼里的“弱者”所谓“弱势群体”的自我认知在你的一生中,有人总认为你不能干这不能干那;在你的一生中,有人总说你不够优秀不够强健不够天赋,他们还说你身高不行体重不行体质不行,不会有所作为。他们总说你不行。在你的一生中,他们会成千上万次迅速、坚定地说你不行,除非你自己证明你行!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印度籍经济学家阿马蒂亚·森(AmartyaSen)“个人自由是一种社会承诺”“不自由是一种剥夺”“不自由源于社会安排”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观人想要实质的自由,社会有责任帮助人取得实质的自由。实质的自由要有诸能力作后盾。「能力」需要:政治权利、经济权利、社会机会、制度透明度、安全保障等工具性的体制保障。内容脉络一、赋权的含义二、历史演进三、基本假设四、主要理论观点一、赋权的含义字典中的定义赋权:帮助个人、家庭、团体和社区提高他们个人的、人际的、社会经济的和政治的能力,从而达到改善自己的状况的目的的过程。学者的解释1.Solomon(1976):强调这是一个“减少无权感”(reducethepowerlessness)的过程,方法是通过发掘“无权的一群”的权力障碍(powerblocks),协助他们消除非直接权力障碍(indirectpowerblock)的效果与直接权力障碍(directpowerblock)的运作。2.Rappaport(1981、1984、1987):赋权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人们、组织和社区对其事物获得控制的机制。3.科福(1984):赋权是指发展积极的自我能力意识,对周围的社会政治环境有一个批判性的、分析性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可以增强个人和集体的资源。4.Torre(1985):赋权是一个过程,透过这个过程,人们变得够强壮而足以去参与影响他们生活的事件与机构,以及在这些事件与机构的控制下进行分享,并努力改变他们。5.Swift&Levin(1987):赋权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对权力的再分配、一个过程以及一个目标。6.斯坦堡(1991):赋权指获得权力、发展权力、夺取权力,或者说是帮助使用权利或能够行使权力的过程。7.Gutierrez(1998):赋权是一个增加个人权利、人际权利或政治权利的过程,其最终目的是使个人能够采取行动来改善自己的生活状况。综上所述:赋权既是一个过程也是一个结果,其定义涵盖三个层面:(1)个人层面的赋权发展一个更加积极的更有影响力的自我意识。(2)社区层面的赋权获得知识,提高能力,以便对个人周围的社会政治环境有一个更加具有批判性的理解。(3)社会层面的赋权获得更多的能力和资源,以实现个人和集体的目标。二、历史演进1.“赋权”一词的使用可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当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者Solomon提出对被歧视的美国非洲裔黑人增能的工作,从而把赋权注入了社会工作。2.1976年Solomon出版了《黑人增权:受压迫社区中的社会工作》一书,标志着赋权取向的实践在社会工作专业中的诞生。二、历史演进(1)第一阶段(1893-1917):美国社会受工业化、移民潮、劳工运动影响,劳工期待获得经济安全及政治自由;社会工作者成为新兴的“科学慈善”取向的专业人员。这一时期的特色:其一,提供具体及社会性的支持有些社会工作者从事社区发展及研究工作,有些社会工作者则发展心理评估及危机介入的个案工作方法。其二,传授技巧社会工作者教授案主所需要的特定技巧,个案工作者着重教导案主有关母职、家管等技巧,社区组织人员则教授案主所需要的参与能力,视为最早的赋权取向实践。其三,重视案主的参与此时期的社会工作文献或训练手册指出案主参与助人过程的重要性,并提醒社会工作者应尽量少用怜悯同情(patronizing)的语言,甚至邀请案主运用机构作为服务自我的活动地点。其四,公开分享机构的信息当时有几个单位倡导分享机构拥有的研究发现、机构信息、移民规定等信息给民众,也是当时具有赋权取向实践的行动之一。(2)第二阶段(1917-1945)罗斯福“新政”重建美国经济与社会,社会工作专业中的干涉主义和赋权取向同时找到了发展空间。协助缺少权利的案主的方式:一是建立社会安全制度当时民间社会工作组织号召所有社会工作者一起倡导一项永久性及全面性的福利制度,并得到其他相关社会工作及劳工组织的呼应,美国政府也因此陆续制定或通过各项社会安全制度,这是美国社会首次出现福利国家的诉求。二是注意母亲及儿童的健康照顾议题在Lathrop和Abbott等几位著名社会工作学者的倡导下,美国国会通过有关母亲与儿童健康的法案,由联邦拨款协助地方政府推动亲职教育、母子健康计划,特别是在乡村地区,以建全国家发展的公民根本。三是建构美裔黑人的社会工作学校为了协助黑人可以和白人一样地进入大学,以及扩增美裔黑人的资源与机会,亚特兰大社会工作学院和霍华德大学于1920年和1936年先后成立,专门培养黑人社会工作者,直接为美裔黑人引进“赋权”的教育效果。四是社会服务的正常化运动为了因应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及活动区域,赋权取向的社会工作者倡导设立服务机构或输送服务应该尽可能设立于邻近地区或工作场所,以便人人易于接近及使用。(3)第三阶段(1945-1994)二战后,受多元化与全球化思潮影响,社会工作取向呈多样化趋势,赋权观点进入反复而厚实的建构。发展特色:其一,社会工作的介入必须以回应案主认定的需求为依归鉴于以往的社会福利制度大规模介入贫穷者、游民、精神病患、受刑妇女与美裔黑人等弱势人群的生活,弱势案主经常感受到专业人员的标签与控制对待而产生出不信任与抗拒感,所以此时的赋权取向实践特别强调尊重案主,鼓励案主对其问题与需求的自主性。其二,鼓励案主参与同辈网络的建立为了降低弱势人群的疏离、孤立与无权感,赋权取向实践也鼓励案主与相同境遇的同辈建立互助团体,通过集体意识的觉醒与共同努力脱离无权的悲情情怀,一起争取公平对待、社会正义、社区发展、社会服务与自尊心的建立。其三,强调机构的工作重心在增进与维系改变赋权取向的实践不仅增进案主的自我效能、建构同辈网络来提升其权力,长期上还应训练案主的领导能力、熟悉政治经济方面的信息,继续增进与维系案主的改变,最终成为掌握自己命运、机会的有权力者。三、基本假设赋权概念的假设前提:1.个人或群体拥有的权力是变化和发展的,无权或弱权的地位状况通过努力是可以改变的,弱势群体可以在适当的协助之下,提升自己的权力和能力。2.赋权的价值基础:充分实现人类需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关注社会环境保护、消除各种歧视、强调案主自决和自我实现。正是赋权概念这种特有的价值功能,使得它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成为发达国家和地区整个社会福利、社会政策和社会服务的重要目标和介入过程。四、主要理论:权力三个定义:1.个人权力——得到某人需要的东西的能力;2.社会权力——影响其他人如何思考、感受、行动或信任的能力(Dodd&Gutierrez,1990);3.政治权力——在社会系统如家庭、组织、社区和社会中,影响资源分配的能力(Pinderhughes,1983)。除此之外,这种能力还表现为人们的一种主观感觉,即权力感。四、主要理论赋权取向社会工作的特点(Simon,1995)第一,和案主、案主群、社区领导人等建立互相合作的伙伴关系;第二,强调案主和案主群的能力而不是无能力;第三,支持着眼于个人及其社会和物质环境的双重工作焦点;第四,承认案主和案主群是积极的主体,具有相互关联的权利、责任、需求、要求;第五,利用自觉选择的方式,把专业的能量指向在历史上被去权(disempowered)的群体及其成员。四、主要理论赋权在社会工作中的政治角色(Rees,1991)在Rees的论述中,他向人们揭示了赋权概念的五个核心观念:传记、权力、政治性理解、技巧、政策与实践的相互依赖性。赋权的基本目标在于通过互助和知识共享等有利于实现更大目标的小步骤,去实现社会正义并给予人们更大的安全和政治、社会方面的平等。四、主要理论:赋权的实践模式一是个体主动模式个体主动模式旨在提高个体赋权的主体性和主动性;个体主动模式强调个人在赋权过程中的决定作用,其假设前提是权力存在于案主之中,而不是案主之外;(张时飞.上海癌症自助组织研究:组员参与、社会支持和社会学习的赋权效果[D].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博士论文,2001.);赋权的关键在于个体的主体性和主动性,个体若无赋权意识,所有努力都是白费。二是外力推动模式外力推动模式强调赋权过程中外部力量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主张通过外力去激活弱势群体主体性;并通过客体与主体互动的不断循环和建构以达到持续赋权的目的。(范斌,2004)四、主要理论:赋权的层次一是个体层面的赋权所谓个体赋权是指个体得以控制自身的生活能力以及对所处环境的融合与影响能力,包括实际控制能力和心理控制能力两个方面。对于不同的弱势群体对象来说,个体赋权的侧重点不同,各元素的权重也有所不同。二是人际关系层面的赋权离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任何人都无法提升自己的权力和能力。人际关系层面的赋权:一方面可以增加一定的社会资源或社会资本;另一方面可以提升自己的形象,争取公平的社会环境。三是社会参与层次的赋权社会参与层次的赋权目标指向对社会决策的影响,表达自己利益诉求和参与社会资源的分配,争取到与健康社会和进步文化相匹配的社会公正和社会平等待遇。赋权视角理论:赋权视角无疑使围绕赋权这一核心概念展开的,这个概念表现为不同的纬度和不同的层次。但无论什么层次,将案主或案主系统的经验脉络化是不可或缺的,而在这个过程之中,关注的是权力的动态过程,因为权力既可以是压迫性的,也可以是解放性的。(1)赋权:赋权具有三个相互关联的维度:更具积极意义和潜能的自我感的发展;建构知识和能力以更批判性的理解个人环境的社会和政治现实之网;形成资源和策略以实现个人和集体的目标。赋权可以在三个层次进行:个人层次;人际层次;政治层次。(2)脉络化:脉络化意味着重点关注案主自己对自身作为一个“社会人”的理解,而不是一心沉迷于社工的假设或构建。要力求取得建立在案主现实基础上的对话,这样便于案主今后走向赋权的道路。(3)权力:权力不仅具有压迫性,也具有解放性。赋权不仅将权力看作压迫性的,更认为权力完全可以被正面使用。从赋权的视角而言,认识到案主及其案主系统的权力状态时非常重要的。案例分析案例背景:李某,退役军人,在部队服役时因事故轻度残疾,其在服役前经别人介绍与同镇刘某结婚,在服役期间因为工作原因李某与妻子分多聚少,彼此感情并不是很深厚。退役回到地方后,李某的抚恤金不足以支撑家庭的运转,他的妻子成为了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而他本人也由于自己的身体及无一技之长等方面的原因迟迟不能找到好的工作,他因此本人情绪很低落,时常借酒消愁。李妻最近因为生活压力大,常对李某冷嘲热讽,今年以来,李妻查出怀孕,家庭压力倍增。李某为此苦恼不已,其性格也由从前的活泼开朗变得沉默寡言。社工初次接触李某时他刚刚宿醉醒来,意识还不是很清醒,他本人也不是很愿意与社工交流。问题评估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1.李某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其一是李某因个人有残疾,生理上的残缺导致了他有些自卑心理;其二是李某转业回到地方上的适应期出现了问题。2.李某妻子存在的主要问题:没有对李某采用关怀的手段,反而将李某当做宣泄自身压力的一个对象,使得本来就不算和谐的家庭关系更加紧张,同时也间接导致了李某的自我否定。3.李某的家庭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家庭经济压力大,导致家庭成员情绪焦虑,关系僵化;二是李某的夫妻感情不和谐,家庭内部关系不好。服务目标1.总目标通过工作者的介入,帮助案主逐步适
本文标题:赋权视角级社会工作专业秋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098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