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同步练习一.选择题:(题中给出的四个选项,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1.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的最终目的是()A.征服朝鲜B.侵略中国C.称霸世界D.炫耀武力2.“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副挽联是光绪皇帝所写,哀悼的是()A.邓世昌B.林则徐C.关天培D.左宗棠3.邓世昌壮烈牺牲的战役是A.平壤战役B.辽东半岛战役C.黄海战役D.威海卫战役4.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是()A.威海卫战役B.黄海战役C.丰岛战役D.旅顺战役5.1895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主要原因是()A.日军力量强大B.北洋舰队丧失主力C.北洋舰队装备落后D.李鸿章奉行“避战保船”的妥协政策6.“日本今已摘下文明的假面具,暴露了野蛮的真面目”,具体指的是日本A.丰岛海战不宣而战B.在旅顺对和平居民的大屠杀C.镇压朝鲜东学党起义D.镇压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7.继《南京条约》以后,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B.《瑷珲条约》C.《北京条约》D.《马关条约》8.在下列不平等条约中,含有强迫清政府把台湾割让给日本这一内容的是()A.《马关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南京条约》9.甲午战争后,俄国纠合德、法两国迫使日本把辽东半岛归还中国,表明A.俄、德、法三国敢于坚持正义B.日本的大肆掠夺使俄、德、法三国为中国不平C.日本的做法妨碍了俄、德、法三国的在华利益D.外国列强在侵略中国的问题上矛盾重重10.《马关条约》中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最为严重的一项是()A.赔款白银二亿两B.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C.增辟通商口岸D.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11.你判断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当时的国力衰弱,远远落后于日本B.清政府腐败无能,一味妥协退让C.清朝的军人消极避战,战斗力低下D.清朝的军事装备落后12.《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内容上最大的不同是()A.割占中国领土面积大B.索取的赔款数额大C.规定开放的通商口岸多D.列强获得在华投放资本的特权二.列举题:13.列举甲午中日战争中爆发的三次战役。14.列举《马关条约》的内容。15.用史实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三、材料解析题: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我们是东海捧出的明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我胸中还氲氤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七子之歌·台湾》(1)诗歌中的“郑氏”“酷炎的夏日”“母亲”各指什么?(2)作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7.阅读下列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和李鸿章的一段对话:伊藤:停战多日,期限甚促,和款应从速定夺,我已备有改订条款节略„„中堂(指李鸿章)见我此次节略但有允、不允两句话而已。李鸿章:难道不准分辨?伊藤:只管辩论,但不能减少。李鸿章:既知我国为难情形,则所求者,必量我力所为。伊藤:日限既促,故将我所能做到者,直言无隐,以免多方辩论。请回答:(1)指出李鸿章和伊藤博文对话的时间和地点。(2)伊藤博文谈话时咄咄逼人的原因是什么?(3)结果签订了什么条约?它对中国的社会性质有何影响?第2/5页18.材料分析:材料一:“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郑观应材料二:随从递给他救生圈,他坚决不接,决心与战舰共存亡。他的爱犬飞速游来,衔住他的衣服,使他无法下沉。„„,(他)狠了狠心,用手将爱犬按入水中。请回答:(1)郑观应的诗描述的是哪个历史事件?请你为诗中的“东沟、致远”加个注释,你能根据这首诗的表述画出当时的场面吗?(2)材料2中的“他”是谁?从材料提供的信息判断,“他”是否有活下来的可能?(3)请你替材料2中的“他”回答做出上述举动的想法是什么。(4)根据当时的情况,有人认为“他”的举动可歌可泣,令人钦佩;有人认为“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样的牺牲应该避免。你的看法是什么呢?1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日军占领旅顺后,疯狂屠杀当地居民,死难者近两万人。材料二:“日军为掩盖自己的罪行,将被害者的尸体集中火化,把骨灰装进棺材里埋葬,并用木牌写上‘清国阵亡将士之墓’,借以欺骗世界舆论。请回答:(1)材料一揭示了日军什么样的特征?(2)材料二揭示了日军什么样的特征?你认为他们为什么要掩盖自己的罪行?(3)通过回答上面的问题,你对侵略者有了什么样的认识?第3/5页四、列表题20.通过列表格的形式识记《马关条约》的内容和造成的影响。五、问答题21.《马关条约》中规定:允许日本在中国开办工厂。而今天我们国家正在大力支持、鼓励各地招商引资,同样允许外国在中国办厂,两者有何本质区别?参考答案1.C2.A3.C4.A5.D6.B7.D8.A9.C10.B11.B12.D13.黄海战役、辽东半岛战役、威海卫战役。14、内容:(1)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2)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3)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4)增辟能商口岸等。15、(1)三国时期吴国的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2)元朝时加强对台湾的管辖。(3)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加强对台湾的管辖。16.(1)郑成功。日本侵略者。祖国大陆。(2)表达了作者对日本侵略者的痛恨和对回归祖国的渴望。17.(1)1895年;日本马关。(2)日本在甲午战争中打败中国。(3)《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18.(1)黄海海战。黄海大战的地点。邓世昌担任管带的致远舰,这是北洋舰队的主要战舰之一。场面略。(2)邓世昌。有生还的可能。(3)我们从军卫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我们虽然牺牲了,但可以壮国家的声威。(4)略19.(1)侵略者凶残、野蛮的特性。(2)虚伪。为了掩盖真相,欺骗舆论。(3)再凶残的侵略者也是外强中干,因为毕竟他们代表了邪恶,站在了全人类的对立面。我们要认清一切强盗的本质,并充满战胜他们的信心。第4/5页21.清政府是在丧失主权的情况下,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投资办厂,便利了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我们今天的招商引资则是在中国政府充分行使主权的情况下,主动利用外资来加快中国的经济发展。是双赢互惠的。第5/5页甲午中日战争 一、填空题:1、1894年,在黄海上与日本舰队激战的部队是。2、民族英雄邓世昌牺牲的地点是。3、邓世昌官职是北洋舰队的。4、日本发动战争的原因是。5、甲午中日战争中甲午是指年。6、北洋舰队的基地在。7、北洋舰队全军覆灭的战役是。8、在黄海战役中率领致远舰迎战敌舰而壮烈牺牲的爱国将领是。9、“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个对联中所提到的“公”指的是。10、《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是年、地点是、签订双方是清政府的和日本首相。11、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的近代条约是。12、中日《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赔偿日本军费白银。13、临终高呼“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憾!”的爱国将领是。14、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战役的结果是。15、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主要原因是。16、在《马关条约》中割给日本的地区有。17、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不平等条约是。18、《马关条约》中体现出帝国主义时代特征的条款是。19、1895年,北洋舰队覆没后,慈禧太后任命同日本议和的全权大臣是。20、甲午中日战争后,中日双方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21、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担任日本首相的是。22、规定割让台湾给日本的不平等条约是。23、黄海大战中,邓世昌指挥的战舰是。二、列举题1、列举甲午中日战争中爆发的三次战役。 2、列举《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危害。 3、用史实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三、简述题(分析题)1、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的原因是什么? 2、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四、材料分析题1、材料:“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请回答:(1)材料中的“公”指谁?他的官职? (2)上述材料中的“此日”是指何年何事? (3)上述材料中的海军名称是什么? (4)上述材料中“壮海军威”是指的什么事? (5)假如你是此人,面临生死抉择的时候,会怎么做? (6)如何评价此人?我们应该学习他什么样的精神? 2、材料:有人写出这样的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请回答:(1)这个对联写于何时?什么事件之后?动脑筋 1895年有人写出这样的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想一想:台湾是中国的领土,为什么“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干什么?这两件事联系到一起,说明什么问题? 台湾是中国的领土,“今已归日本”说明《马关条约》已经签定,台湾已割让给日本。颐和园又继续进行慈禧太后的“万寿庆典”。这两件事情联系在一起,说明慈禧太后和李鸿章之流的投降派苟且贪安的卖国嘴脸。 练一练 (略) 活动与探究 1.比较分析: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指导学生分析、填写下表:) 2.故事会:搜集台湾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故事,在班里交流。(自行安排)项目内容分析影响《南京条约》《马关条约》1.19世纪60至70年代,插手我国新疆地区事务,造成新疆危机的国家是()A.英国、法国B.英国、美国C.英国、俄国D.美国、俄国2.19世纪70年代,英俄承认阿古柏伪政权并与阿古柏签订商约,其目的是()A.通过支持阿古柏,进而控制新疆B.使阿古柏政权称臣C.利用阿古柏与清军抗衡D.英、俄在争夺新疆过程中妥协3.19世纪70年代,直接出兵侵占我国伊犁地区的国家是()A.英国B.日本C.俄国D.美国4.19世纪70年代,率清军收复新疆的爱国将领是()A.林则徐B.洪秀全C.左宗棠D.曾纪泽5.“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弟子满天山,新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此诗反映的是:()A.清军平定回部叛乱B.左宗棠率军收复新疆C.清政府镇压葛尔丹叛乱D.邓世昌血洒黄海6.19世纪70年代,西北形势严峻,东南警报频传,清政府内部主张“海防”、“塞防”并重,力主收复新疆的是()A.李鸿章B.左宗棠C.林则徐D.王文韶
本文标题:甲午中日战争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144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