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学校体育学(重点总结)
一、名词解释1.感知: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对事物整体的反映。2.注意:注意是心理过程对有关对象的指向与集中。3.思维:学生的思维发展是从具体到抽象,从低级到高级,即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的发展过程。4.情感: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和相应的行为反应。5.意志:意志是人们自觉地克服困难来实现预定的目的任务的心理过程。6.个性:个性是指个人整个的面貌,包括与他人相同的心理特征,也指某人区别于他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性以及经常出现的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7.健康的个性:所谓健康的个性,从内部的心理机制来说,是一种身心和谐发展的个性。8.社会适应能力:又称社会健康。指个体与他人及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实现社会角色的能力。9.学校体育:学校体育是指在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10.体育与健康课程: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11.课外体育活动:学校在课余时间开展的面向全体学生的,以健身、娱乐活动为主要内容,以班级为基本组织单位,以满足广大学生多种身心需要为目的,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和谐发展的体育锻炼活动。12.课余体育训练: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是利用课余时间,对部分在体育方面有一定天赋或有某项运动特长的学生,以运动队、代表队、俱乐部等形式对他们进行较为系统的训练,旨在全面发展他们的体能和身心素质,提高某项运动技术和水平,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13.课余体育竞赛:课余体育竞赛是指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以争取优胜为目的,以运动项目、游戏活动、身体练习为内容,根据正规的、简化的或自定的规则所进行个人或集体的体力、技艺、智力和心理的相互比赛。14.体育课程规划:体育课程规划就是体育课程工作者根据学校教育和体育目标制定体育课程目标、设计体育课程方案、制定体育课程标准和编写体育教材的过程。15.体育课程评价:体育课程评价就是对体育课程规划和体育课程实施活动以及整个教学过程所进行的评价活动,以期对已有体育课程进行反馈,为体育课程编制、修正和完善提供事实依据。16.体育课程实施:体育课程实施是根据体育课程标准所确定的课程性质、目标、内容框架和所指导的教学原则、评价建议等,参照所选用教科书的体系结构、内容材料,呈现方式等,结合体育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经验、风格,从学生学习水平、志趣、习惯以及教学的设备、资源、环境等条件出发,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实践显现体育课程本质、体现体育课程价值、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的综合过程。17.体育学习:体育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学习体育知识、运动技术,形成运动技能,培养品德和发展个性的过程,也是学生获得体育运动经验,提高体育素养,规范和改善体育运动行为的过程。18.体育学习策略:体育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为了达到特定的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果,而主动采取的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程序、方法和技能。19.终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是在体育教学活动结束时进行的一次性评价,如期末的考核、考试等,目的是考察学生是否达到了相应的学习目标。20.过程性评价:通常指在教学过程中和单元学习结束后进行的评价21.体育课程资源:体育课程资源是一切能够支持和拓展体育课程功能事务的总称。22.身体训练:身体训练是指在体育训练过程中运用各种有效手段和方法,增进学生运动员的身体健康,改善体型,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为掌握运动技术和战术,创造优异运动成绩打好基础的训练过程。23.技术训练:技术训练是指学习、掌握和提高运动技术的训练过程。24.心理训练:心理训练是指在运动训练中,有意识地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施加影响,使他们学会在训练和比赛中调节自己心理状态的训练过程。25.重复训练法:在相对固定的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要求,反复进行某一练习的一种方法。26.变换训练法:在练习过程中,有目的地变换练习条件(环境、速度、重量、时间或动作的组合)进行训练的一种方法。27.循环训练法:根据训练的具体目标,建立若干练习站(点),运动员按照既定的顺序、路线,依次完成每站(点)的练习,周而复始地进行训练的一种方法。28.竞赛训练法:运动员在比赛的条件和要求下进行练习的一种方法。29.竞赛规程:根据学校年度体育竞赛日程计划,开展某一项比赛的法规性文件,是指导课余体育竞赛工作的重要依据。30.淘汰法:在比赛过程中逐步淘汰成绩差的,最后决出优胜者的一种方法。31.循环法:在比赛过程中,参赛者都要按照一定的次序相互轮流进行一次比赛,最后综合全部比赛的胜负来决定名次的一种比赛方法。32.顺序法:参赛者按一定的顺序表现成绩的比赛方法。33.轮换法:在同一比赛时间内,参赛者按规定的轮换顺序依次进行不同项目的比赛,最后综合各项目的成绩来决定名次的一种比赛方法。二、简答题1.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和基本要求有那些?作用:1.促进身体形态正常发育,养成正确身体姿势。1.提高机能水平,全面发展体能3.提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基本要求:1.根据学生生长发育规律,合理安排各项体育活动。2.根据学生身体机能发育特点,合理安排运动负荷。2.学校体育对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基本要求?作用:1.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社会交往能力。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及抵抗挫折的能力。3.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规范及协作精神。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基本要求:1.营造民主的体育氛围,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2.优化学校体育环境,创造良好的体育锻炼空间。3.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4.广泛开展学校体育竞赛,培养竞争与协作意识。3.目前我国学校体育的总目标是?1.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健康:2.能较为熟练地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3.形成运动兴趣、爱好和坚持锻炼的习惯:4.培养和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5.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6.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7.提高少数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4.目前我国义务教育体育课程领域目标有哪些?1.运动参与目标是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对体育与健康课表现出学习兴趣;乐于学习和展示简单的运动技能;主动参与运动作用的学习;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应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合理安排锻炼时间,掌握测量运动负荷的常用方法。2.运动技能目标是获得运动基础知识;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安全的进行运动;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3.身体健康目标是形成正确的身体姿态;发展体能;形成关注身体和健康的知识;懂得营养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4.心理健康目标是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和身心发展的关系;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自尊与自信;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5.社会适应目标是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具有良好的体育道德和一定的社会责任感。5.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和要求?基本途径:1.体育与健康课2.课外体育活动基本要求:1.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2.以整体的观点开展学校体育工作。首先,学校体育要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其次学校体育要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再次,学校体育要与健康教育、卫生保健工作相结合。3.处理好继承与发展,学习与创新的关系。4.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5.加强学校体育的教学、科学研究。6.要保证必要的物质条件7.加强领导,科学管理、6.体育实践类课程的学科特点?1.反映“技艺性”的特点——身体练习。2反映“情意性”的特点——非智力因素的发展。3.反映“自然性”的特点——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4.反映“人文性”的特点——个体的社会适应。7.体育课程的本位功能?体育课程的本位功能包括4个方面:1.促进学生掌握体育学科特征的知识和技能2.提高学生体能、技能和适应能力;3.促进学生与智力因素(知识、技能)和非智力因素(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4.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进程——社会适应。即知识技能、身体发展、情感意志和社会适应4大功能。8.体育课程的评价内容?答:体育课程评价的内容包括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评价、对体育教师的教学评价和对体育课程建设评价。1.学生的体育学习评价内容主要包括体能与运动技能、认知、学习态度与行为、交往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等评价2.教师的教学评价内容主要包括体育教师业务素养(专业素质、教学能力、科研能力、教学工作量)和课堂教学两个方面。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应是评价的重点。3.体育课程建设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体育课程结构体系、课程内容、教材建设、课程管理、师资配备与培训、体育经费、场馆设施以及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等,采用多元综合评价的方式进行。另外,在整个体育课程评价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加强体育课程研究者、决策者与教师之间的联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2.采用持续性多次考核办法。3.制定客观、公正、合理并且易于操作的进步幅度评价标准。9.实施体育课程改革策略应注意那些问题?1.体育课程实施策略的选择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综合发展。2.重视对体育教师的培训3.重视发挥学校在体育课程实施中的作用。4.够建体育课程改革的网络状系统。10.体育学习的特征有哪些?1.在体育学习中,学生以学习和掌握间接经验为主。2.学生的体育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3.体育学习主要是在从事身体练习的过程中进行4.在体育学习中学生要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5.体育学习对学生良好情感和品德的形成具有独到的作用。11.体育学习策略的指导有哪些?1.强化体育教师对体育学习策略指导的意识,提高指导能力。2.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策略进行学习和运用的兴趣。3.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体育学习方法。4.为学生提供灵活运用体育学习方法的机会和条件。5.加强对学生进行元认知训练,提高学生的元认知的能力和水平。6.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12.体育学习评价的目的是什么?1.了解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与表现,以及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2.判断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存在的不足。3.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水平、个性的机会。4.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与他人的能力,达到自我教育和互相教育的效果。13.试述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理念?1.强调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和可选择性.2.在评价方法的选择上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3.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4.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14.试述课外体育活动的意义?1.课外体育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生长发育,增进学生健康.2.课外体育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文化课学习的效率.3.课外体育活动有利于学生巩固体育课上学到的有关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基本的运动技术和运动技能,提高运动技术水平.4.课外体育活动有利于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锻炼习惯的养成、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5.课外体育活动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6.课外体育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15.试述教育改革对体育课程的导向?1.从学科中心论向素质教育的转移2.从精英教育到全员教育3.健康第一理念的确定4.教师角色的变化16.谈谈你对综合体育课程模式的理解?综合课程应该是一种采用各种有机整合的形式,是使学校课程系统中分化了的各科知识、各要素极其成分之间形成的有机联系的课程形态,”它打破了原来的学科界限,是原来学科课程的补充和超越,而不是学科课程的简单相加。因为综合体育课程模式是将学校课程系统中的各科知识、各要素及其成分之间形成有机联系,因此在体育课程目标上应该考虑到社会需要、体育学科需求和学生需求三个方面。1.有效掌握体育学科知识,建立不同学科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更容易掌握和运用学科的基本知识,包括学科领域各分支学科知识之间的整合、相近学科之间的整合、不同学科的整合2.实现知识与生活的整合,使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生活中所获得经验和知识相互转换,并能探究和解决社会生活中的
本文标题:学校体育学(重点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148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