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浅析舒曼早期钢琴套曲《大卫同盟之舞》
龙源期刊网浅析舒曼早期钢琴套曲《大卫同盟之舞》作者:张宇迪来源:《音乐时空》2015年第03期摘要:舒曼作为浪漫主义盛期的代表人物,不仅是位多产的作曲家,也是一位音乐评论家。他主持创办了《新音乐杂志》,率领他幻想中大卫同盟的盟友们,用纸笔向庸俗肤浅的音乐势力发起挑战。《大卫同盟舞曲》创作于舒曼与克拉拉秘密订婚之后,从他的书信中我们可以看到,这首作品实际上是他献给克拉拉的订婚礼物。本文尝试从不同角度,为大家介绍在浪漫主义的背景下,大卫同盟的由来与组成,并就其中几首简单分析舒曼的创作手法与演奏中的注意点。关键词:舒曼;浪漫主义;钢琴套曲;大卫同盟德国浪漫主义大师罗伯特·舒曼,是19世纪上半叶欧洲音乐文化浪潮的核心人物之一。在音乐创作方面,他留下了数目众多的珍贵作品。同时,他又是一位音乐评论的先锋,以其高尚的艺术追求,犀利的文字,开拓了德国音乐评论的先河,也为提升整个欧洲音乐审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之后,随着新思潮“浪漫主义”在整个欧洲大地的兴起,艺术的表达对象不再是过去对统治阶级的歌功颂德,对神与英雄的膜拜与讴歌。人们从过去长期压抑的思想桎梏中结束捆绑,迫切地想要诉求他们内心的情感。在“自由、平等、博爱”的大旗下,整个艺术界——从文学作品到音乐创作,都在努力表达强烈的“自我”意识。舒曼作为浪漫主义音乐盛期的代表人物,在他的音乐创作中,因深受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常用音乐与文学相结合的方法,使两种艺术手段互相交织渗透。比如:用海涅、歌德、席勒等的诗歌作为歌词,创作了大量的艺术歌曲,他与舒伯特、勃拉姆斯等人将这一体裁的创作发展至巅峰,使音乐与诗歌水乳交融。在这一时期,标题音乐的兴起,为众多作曲家开辟了新的创作空间,他们可以借助一些文字标题,将他们的音乐所要表达的意境更为直接地传递给听众。舒曼在这一领域中,尤以他的钢琴套曲独树一帜。1830—1840这十年间,对于舒曼46岁的短暂人生来说,可谓是他的黄金十年。1834年,他主持创办了《新音乐杂志》,率领“大卫同盟”的众成员,宣扬正统高尚的艺术价值观,向过去象征迂腐肤浅的庸俗音乐势力“非利士人”发起挑战。舒曼的《新音乐杂志》将音乐评论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同时,他也不遗余力地向音乐界推送优秀的新生力量,肖邦、勃拉姆斯都得到了他高度的赞扬与提携;他与克拉拉的爱情历经反对与磨难,秘密订婚,最后终于在1840年通过法律手段正式结为夫妻。《大卫同盟舞曲》是舒曼早期钢琴套曲中的一首重要作品。它完成于1837年,比作品9号《狂欢节》要晚两年,但是舒曼刻意选择了这个别有意义的作品号留给这部作品,其用意我龙源期刊网们可以从克拉拉的玛祖卡,同样是作品第六号之5窥见端倪。舒曼的《大卫同盟舞曲》第一首开头,正是撷取了克拉拉的这首玛祖卡最初两个小节作为动机。舒曼以此将自己的作品与克拉拉的作品相关联,并选用了同样的作品号,以示自己对这首作品的重视与珍爱。事实上,这首作品可以被看作是舒曼送给克拉拉的订婚礼物。1837年8月13/14日,舒曼与克拉拉秘密订婚,8月20日,依旧难掩激动与兴奋的舒曼在他的记事本上写下:“创作大卫同盟舞曲。”①9月21日,舒曼在写给朋友阿道夫亨赛特的信中说道:“就在刚刚,18首大卫同盟舞曲已经完成了……”②在另一封写给克拉拉的信中他这样描绘道:“这首舞曲里有许多婚礼场面的描写——是我在回忆中怀着无与伦比的激动谱写的……③你将会发现,这首曲子是完完全全献给你的……”④“大卫同盟”在舒曼的生命中是个极为重要的存在。这实际是一个只存在于舒曼幻想中的组织,同盟成员皆是舒曼所认可的,音乐造诣等方面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例如:肖邦、帕格尼尼、克拉拉、莫扎特,包括他自己的两个化身:弗洛里斯坦和俄塞比乌斯。这两个名字代表了舒曼本身的双重性格:热情冲动、大胆奔放(弗洛里斯坦)与敏感内敛、善于幻想(俄塞比乌斯)。他们同时也代表了舒曼的双重身份:音乐家、音乐评论家(文学爱好者)。作为舒曼的笔名,他们不仅仅在《新音乐杂志》上冲锋陷阵,也作为作曲家活跃在音乐界。在出版的《大卫同盟舞曲》封页上,作曲家名字一栏便赫然写着“弗洛里斯坦与俄塞比乌斯。”《大卫同盟舞曲》共分为两集,每集各有九首小曲组成。在每一首小曲的结尾,均用F.或E.或F&E(弗洛里斯坦,与俄赛乌比斯姓名首字母)署名以表明这首曲子的音乐性格。在舒曼的其他作品里,我们也经常能见到大卫同盟,或者这两个性格不同的人物的身影。如在作品第九号《狂欢节》中,就有专门的片段勾勒他们的形象。双重性格这个概念可以说贯穿了舒曼的整个一生。他的早期作品《蝴蝶》,灵感来自让·保罗的小说《少不更事的岁月》最后一章。小说描绘了孪生兄弟瓦尔特和乌尔特对于少女维娜的爱慕。小说中性格迥然的孪生兄弟让舒曼产生莫大的共鸣,他们的音乐形象在《蝴蝶》中初具雏形,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身为弗洛里斯坦和俄塞比乌斯。在《大卫同盟舞曲》中,性格大相径庭的二人或热切、或哀怨、或冲动、或内敛……舒曼的乐思如同脱缰的野马,肆意渲释,将浪漫主义发挥得淋漓尽致。钢琴套曲通常由多首小曲子组成,每首曲子都具有音乐的独立性:速度、节奏、情绪、风格各异,但是从整体性上看,它的旋律基本元素又常常是前后相互关联,遥相呼应的;此外,它的中心调式相对统一,虽然在演奏时情绪随着乐曲风格不断变化,但是“整体情感”或者说全曲的中心精神,是不变的。纵观全曲,G大调和b小调是贯穿全曲的中心调式。G大调出现在第一集的第一首、第三首,和第二集的第七首;b小调各出现在第一集与第二集的第二、第四首。此外,两集的最后一首均结束在C大调上。龙源期刊网在第一集第一首的前两个小节(即舒曼引用的克拉拉玛祖卡的主题),舒曼抓住了这里面的六度跳跃与二度音程进行作为贯穿全曲的动机,这样的旋律随处可见:例第一集No.6I第一集No.9第二集的最后三首乐曲(IINo.7,8,9),在音乐情感的的表达上是应当一气呵成,不容割裂的。IINo.7以“带有很好的幽默感”(MitgutemHumor)开始,要注意的是这里并非所有的和弦都是跳音,这里的幽默感正是由这些跳音与非跳音的转换,和突如其来的力度变化显现出来的。25小节起,速度(etwaslangsamer较慢)与调性(G大调--b小调)的突然转变让幽默感陡然隐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神秘感。在这里左手八度音的不断上行,与戏剧性的力度对比,包括不断拉长的速度(多次rit渐慢),把音乐逐渐带入一个高潮,这时,左手的低音渐渐聚拢到了升F,且渐化为切分节奏,在连续的升F音中,没有停顿,听众已被不着痕迹地带入了IINo.8。IINo.8建立在B大调上,这个调在之前的十六首曲子中都未曾真正地使用(仅在个别曲子中的某些片段短暂出现),之前第七首结尾的升F音在这里天衣无缝地融进了中音区,成为中音区的切分持续音。这首曲子标注着“wieausderFerne--似从远方而来”,这要求演奏者在演奏中,能非常敏感地运用踏板,让这首曲子听上去既不至于太模糊,又不至于太干巴巴,使这首曲子真正做到“似远方而来”的那种朦胧感。第51小节,在毫无预兆地情况下,B大调转入b小调,第一集的第二首突然呈现在眼前。没有多余的修饰,舒曼几乎是一字未改地将INo.2在此处再现,相隔将近30分钟的时间,熟悉的旋律再一次响起,将听众拉回到似曾相识的音乐中。我们都知道舒曼十分热爱文学,让·保罗与霍夫曼是他尤为推崇的两位浪漫主义作家。他们的小说使舒曼汲取了无数灵感,迸发出创作的火花。舒曼自己本身也一度尝试练习写作小说。《大卫同盟舞曲》在某种程度上可谓舒曼将音乐“小说化”的一次尝试。比如,全曲如小说上下部一样分为了上下两个集子,在第一首曲子开始前,有一段文字的引言,好比小说的序;在两集的结束曲前,亦有一段文字,犹如小说的跋;INo.2与IINo.8收尾呼应,这种“草灰蛇线”的小说创作手法,也可说是作曲家可以埋下的伏笔,让人不能不为他的巧妙构思拍掌叫绝。在作品《蝴蝶》的结尾,舒曼用具象的作曲方法,连续的六个“A”音,象征着时钟敲响了六点,舞会在清晨散场了。在《大卫同盟舞曲》第二集的终曲,同样是描绘舞会的场景,舒曼又一次运用了相同的创作手法,接连十二个“C”音,表示午夜十二点。龙源期刊网舒曼的《大卫同盟舞曲》是浪漫主义钢琴文献中的一座丰碑。如果我们能从不同的侧面去了解舒曼所处的时代,去探寻浪漫主义文学对舒曼所产生的影响,去研究舒曼的“大卫同盟”和他的双重性格……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他的作品,对我们的演奏有所启发。注释:①RobertSchumann,Tagebücher.BandII1836-1854,hg.vonGerdNeuhaus,Leipzig1987,S.34。②RobertSchumannsnBriefe.NeueFolge,hg.VonF.GustavJansen,Leipzig1904,S.101。③BriefwechselS.93。④BriefwechselS.105。龙源期刊网
本文标题:浅析舒曼早期钢琴套曲《大卫同盟之舞》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151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