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小学开展国学经典教育的实践与思考一、前言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来宾们、老师们,大家好。首先感恩广西儒学会领导的安排,让我来汇报这几年个人学儒以及在学校里开展国学教育的一点体会一点经验,向老师们学习求教。我感到非常荣幸!俗话讲:“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这一份家人的因缘来自于我们有共同的祖先,我们的根都在这里。实在地讲,直到我接触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孔老夫子的教诲。才真正醒过来,才知道我们应该尽的本分,对于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我们有责任承先启后。二、为什么进行国学教育1、现在的道德教育现状令人心忧说起教育,我们的老祖宗在几千年前的教育专著《礼记.学记》里就讲:“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我的理解就是“一个国家应该以人为本,以教育为中心。”在《礼记.学记》里还提到我们教育的总目标是“化民成俗”。而教育的“育”在说文解字中其本义是“养子使做善也。”我们知道汉字是智慧的符号。“养子使做善”也就是要把孩子教育成一个善人、好人。教做人才是教育的根本。可是我们今天的教育现状是偏离了这个目的,完全变成功利的教育。古人读书明理,我们变成读书名利了。我们的许多家长从孩子上幼儿园时就想尽办法要进一个好的幼儿园,要上好的小学,再不惜一切代价进入重点初中、高中,无非是为了考一个名牌大学,将来找个好工作。我曾经听过一场成功教育学的讲座,讲演者始终讲他的方法就是让孩子如何考出好成绩,如何将来能当大老板、如何发大财。我坐在下面一直想问这个讲演者:“什么是成功?”我们中国传统文化讲“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在中国,诸位所知道的孔子、孟子,都属于清贫。尤其是孔子的学生颜回,这是夫子最得意的一位门生,夫子常常赞叹他。但他在所有同学里,物质生活是最贫乏的。一箪食一瓢饮,吃饭连一个饭碗都没有。用竹子编成一个小篓,当作饭碗盛饭;喝水用个瓢,没有杯子。过这样的生活,他非常快乐;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由此可知,幸福快乐与物质生活没有直接联系。所以我们不要忘了孩子的培养是为了将来他有一个快乐幸福的人生,而不是单单为了挣多少钱。《大学》里讲到:“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如果我们把教育的目的、次序弄错了,就不仅仅是功利的教育,有人说是缺德的教育。也许有点偏激、但也不无道理。伦理道德教育的缺失了、就会出许多问题。我们现在在中国,两分钟就有一个人自杀身亡,有八人自杀未遂。也就是我们这一节课如果40分钟讲下来的话,就已经有20多人自杀了。并且都是青少年。这个现象是结果,原因在哪里?现在的社会,我们不可否认物质文明、科学技术取得很大进步,可是人精神空虚、人心浮躁、道德沦丧、诚信危机,物欲横流。从学校来看,去年6月重庆报道了一起学生课堂打牌、老师制止时遭到学生辱骂并被气死的事件。在此之前北京一所职业学校影视专业班上发生辱师事件:课堂上,一名男生冲上讲台,拽下年迈老师的帽子,当众辱骂老师;与此同时,起哄声频频响起,一些学生甚至向老师扔饮料瓶,课堂一片混乱。最近安徽说是出现了杨不管老师,学生在课堂上打架,老师讲:“你们有力气下课到操场上去打。”然后老师继续上课、不管了。结果有一个学生被打死了。我想可能是老师不敢管也管不了,据说这所学校前不久因为学生迟到被老师批评了,学生就把老师的手指头砍掉了。这样的案例,我们负责任的讲,决不是孤立的,就在我们身边是个普遍的现象。道德教育已到了非抓不可,迫在眉睫的事情。未成年人犯罪率越来越高,学生越来越难教,青少年杀父弑母杀老师的日益增多,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日益败坏,尤其是这些12、13岁到17、18岁的后生,做事不计后果,三句话听得不顺耳就动刀动枪。古代如果出现子女杀掉父母的情况,这个事情一定要上报到国君,国君非常的震惊。那么怎么处理这个事情呢?首先你居住的这个城镇都要把这个城墙去掉一角。为什么要去掉一角?告诉你这个地方出现了一个这样的人,是整个地方的耻辱。当地的官员也要查办。因为你没有把教育做好!所以古人非常的重视弟子的教育。我们现在恰恰相反,把小孩当作玩具好玩,小的时候你玩他,大的时候他玩你!很可怕!为什么?没有注重小孩人格的教育。这很可怕。这些问题非常值得我们去深思,我们做为老师,身上就有一份责任,有责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而现在家长认为考试考好了,其他就不用管了。这种态度势必造成小孩子的反感。烦透了。你看现在的补习班都臭了大街了。我看到一个报道说湖北最近在中小学生中流行这样的童谣:“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炸药包,我要炸学校……轰隆一声学校炸没了。”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学生的压力。而老师、学校呢?也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在学校里看着不出事就好了。九年义务教育完成了,表面上把这个“差家伙”搞出去了,但实际上为以后埋下了祸根,他自己的素质这么差,将来结婚之后,生出的下一代更差。俗话讲:“龙生龙,凤生凤”。如果我们把国家民族交到这些人手中,我看就令人不放心。我们也要看到,我们的老年时期也是要交到这些人手中的。2、传统文化道德教育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到底如何去加强未成人的道德教育?我们过去进行了很多探索,但心里还是一片茫然。我们发现问题,往往用西方的方式解决问题,比如往往我们喜欢说现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有问题。可是心理问题它不是原因,它也是个结果啊。原因在哪里?直到我们接触了五千岁的老祖宗,我才感觉到有了把握、有了信心,人是可以教得好的。再我们古代的孩子,好像就没有什么心理问题,也不存在什么代沟。而这几十年大家突然就有心理问题了。原因在哪里?我们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化,五千年的智慧,五千年的方法,五千年的效果。你看我们古代的教育,第一位的不是读书、学知识,而是学做人,学习做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弟子规》里讲:“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才是我们教育的次序和环节。我们读《论语》也看到里面都是讲做人的道理,一个懂做人、有良好品格、有健康身心的人,一个明白“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毅、和”中华民族十大美德的人会自杀吗?会有心理健康问题吗?人不学,不知道。他们没有学也不能怪他们。在教育学上有一个著名的“狼孩”案例。在印度有两个小孩,是姐妹两个生下来就和狼生活在一起。后来解救回来,教育专家去教,结果姐妹两人喜欢在地上爬行,不愿意穿衣服,吃东西用手抓,看到月光就特别兴奋,就嚎叫。妹妹三个月不到就死了。后来姐姐也没活几年。你看假如人不受教育与兽无异。孟子讲“人之异于禽兽者几稀。”所以“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这圣人指的是尧帝、舜帝,他们看到这样一个现象,心里很担忧,然后叫契,契是商朝的祖先。司徒现在讲就是教育部长,让契当教育部长,“教以人伦”。就是教五伦啊。君臣、父子、夫妇、长幼、朋友的关系处理好了,人祸就没有了。而我们儒家讲仁,二个人为仁,也是讲人际关系的,想到自己就要想到对方。这是教导我们处理好人与自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内心和谐了,就不会与人对立吗。这个“五伦”教育不是哪个人发明的,也不是哪个人创造的,而是天然的秩序,也就是说,本来如此,它是大自然运行的法则。大自然的规律就是“道”,人能随顺大自然就是“德”。随顺自然的规律,称之为“德行”。违背了,一切天灾人祸、复杂纷扰的问题必将随之而生。那么这个五伦的教育要从那里开始呢?“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百善孝为先”,是这是自古以来的圣训。“孝”才是整个道德的根基。从这个原点出发,然后将之发扬光大,由爱自己的父母扩大到爱家庭、爱家族、爱邻里、爱社会国家、爱整个人类!《弟子规》所说“凡是人,皆须爱”,因此,教孝,教做人才是我们教育的根本。一个人能做到“孝”,才能感恩一切,感恩万物。有了感恩的心,才能“向善”,才能做到心中有爱。试想,如果一个人连父母都不孝顺,他能爱别人吗?他能善待一切吗?文化是民族的生命,道德是文化的灵魂。而我们教育的使命既是文化的传承,也是人的造就。我们中国的学校向中国学生进行中华传统道德的教育,我觉得是天经地义的。有时候我们的教育的目的都是盲目的,前几年在南京有一所幼儿园,每年收费20万元。据说很多人想进还进不去,这所幼儿园最大的特色就是不教中国话。是双语幼儿园,英语和日语。我们是不惜一切地把孩子教成外国人。我们的某个部门能一声令下要全国中小学生都跳华尔姿舞。为何就不可以一声令下都读经典呢。我们的文化道德都在经典里啊。现在的问题青少年不是出在经济上、而是出在没有文化教养上。大学毕业了,不孝顺父母,那也是没文化啊。你不读经典,没有经过经典的熏陶,特别连《论语》都没读过枉为中国人啊。台湾的王财贵教授说过:“我为什么讲的如此口沫横飞,慷慨激昂。因为我要救你的孩子,救我们的国家。”这也是我们要学习儒学、向社会进行儒学普及的原因。三、怎样开展国学教育1、把过去简单的“读诵经典”提升到“国学教育”,融入学校的整体工作在我们自己对传统文化的不断学习中,在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中,我们赋予了“经典教育”这个概念一些新的内涵。几年来我们大致经过经典导读、经典诵读、经典教育三个阶段。我们认为经典教育应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他已不仅仅是简单的读经,因为诵读经典并不难,我们完全可以让学生把整本《论语》全部背诵下来。所以我建议把“经典教育”称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或国学教育”,它应该涵盖了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比如传统经典、民俗、传统节日风情、中医、武术和带有传统文化色彩的古琴、书法、围棋、国画等。因此我们把传统文化全面融入学校的管理、制度、文化、环境、课程中。努力让儒家传统道德走进每个老师、每个学生的心中。并且无论什么样的教育形式都应该围绕传统文化道德这个中心。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2、国学教育实践形式的多样化我们通过实践摸索,主要在五个方面努力:1)与学校德育教育、行为养成教育相结合;2)与学校礼仪教育相结合;3)以读、背、描、写、画、讲、演等多种形式展开学习,把国学经典教育渗透到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科学、体育等各门学科中去,国学经典与文史教育、艺术教育相结合;4)与过中华传统节日、穿民族服装、等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把学校的国学教育拓展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结合起来;5)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下面我具体汇报我们一点不足的经验。比如我们把诵读经典与感恩教育、礼仪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结合方面。我们在学校每天的晨会上师生都共同念诵《感恩词》:“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老师的辛勤教导,感谢同学的关心和帮助,感谢农夫的辛勤劳作和所有付出的人,”通过这样反复地提醒、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知恩才能报恩。同时师生共同学唱德育歌曲,学唱感恩歌。在每周的升旗仪式上,师生轮流上台讲演八德故事。全校把《弟子规》作为德育课本。说实在话,这个德育课本比品德与社会好多了。我看到一个三年级小朋友的作文,可以看出现行道德教育的低能,令人深思。“什么样的道理才是真正的道理?虽然,我们学的“品德”课也是为了让人学好,但是,我总觉得不能让我心动。比如“小棉袄找妈妈”这个内容,讲了半天,最后告诉我们小棉袄的妈妈在棉花地里。真是太无聊,太把我们当小孩了。我随手翻到《弟子规》上的一句话:“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这种道理让我心服口服。“品德”课为什么不能这样讲道理?我看,干脆用《弟子规》代替《品德与社会》算了。有道理就是有道理,没道理就是没道理,不能装。人心都是善的,真正有道理,大家都会接受的。我听说傻子总是把别人当成傻子,希望编书的人不要把小孩当成傻子!”我们把“国学教育”渗透到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科学、艺术(美术、音乐)、手工等各门学科中以及把“国学教育”与吃中国饭、过中国传统节日、穿中国传统服装等主题教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方面。我们用的一位老师在他的教学总结来说明,这位老师写到:“这学期有清明、端午两个重要的传统文化节日。结合传统文化中有关内容重点介绍了这两个节日的来历、习俗活动等内容,并布置了力行体验的作业。节日过后,一部分学生畅谈了自己的心得和体会,从他们兴奋的言谈中,我也体会到了他们那种“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的感受。四川省汶川县5月12日发生了大地震,给受灾人群带来了一次大
本文标题:国学教育实践与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189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