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第三章: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第三章: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第一节:教育目的概述•一、教育目的的内涵•(一)教育目的的概念★★•1.教育目的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效果,是根据一定社会发展和受教育者自身发展需要及规律,对受教育者提出的总的要求,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同时也反映了教育在人的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2.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国家和社会教育机构、家长、教师等对新一代给予的期望都可以理解为广义的教育目的。•3.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4.教育目的的特点:•(1)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具有质的规定性;•(2)教育目的具有社会性和时代性。(二)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1.教育方针•教育方针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根据政治、经济要求,命令颁布实行的一定历史阶段教育工作的总的指导方针或总方向。•2.我国教育方针的内容•(1)教育的性质和服务方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2)教育目的——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3)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3.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联系•教育方针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是全国各级各类教育的目的和必须遵循的准则,是指导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原则和行动纲领。•教育方针是教育目的的政策性表达,具有政策的规定性,在一定时期内具有必须贯彻的强制性,教育目的只是教育方针的若干组成要素之一,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中核心和基本的内容。二、教育目的的意义与作用•(一)教育目的的意义★•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同时它也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它贯穿于教育活动全过程,对一切教育活动都有指导意义,也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教育目的的意义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就受教育者而言,教育目的对受教育者的成长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调控着年轻一代的发展,保证受教育者按照社会的要求健康成长。•(2)就教育者而言,教育目的为教育组织和开展教育活动提供了指导,使教育者的教育行为具有明确的方向。•(3)就教育活动而言,教育目的作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能保证教育活动的连贯性和科学性。(二)教育目的的作用(功能)★•1.教育目的对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为受教育者指明方向,预定发展结果,为教育工作者指明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2.教育目的对贯彻教育方针具有激励作用。•3.教育目的是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价的重要标准。•也有说法认为,教育目的的功能包括导向功能、调控功能和评价功能。三、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教育目的包括三个层次:•(一)国家的教育目的•(二)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它是根据国家的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某一专业对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国家教育目的在不同教育阶段、不同级别的学校、不同专业方向的具体化。•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必须同中有异、重点突出、特点鲜明。•(三)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的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新课程的培养目标★•1.公民意识•2.价值观念•3.社会责任感•4.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5.科学人文素养和环境意识•6.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7.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8.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新课程培养目标的独特性•1.着眼于学生个性的整体性发展•2.强调终身教育的基础性•3.突出素质教育的重点•4.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四、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一)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二)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三)人们的教育理想•(四)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和基础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1.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发展和人的个性的充分发展。•2.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3.机器大工业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可能•4.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根本途径,唯一途径。五、有关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一)个人本位论及其主要观点★•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人的本性和本能的高度发展。•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有孟子、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马利坦、赫钦斯、奈勒、马斯洛、萨特等。•(二)社会本位论及其主要观点★•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成员和公民,使受教育者社会化,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教育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最高宗旨。•社会本位论产生于19世纪下半叶,其代表人物有荀子、柏拉图、赫尔巴特、涂尔干、纳托普、凯兴斯泰纳、孔德、巴格莱等。•(三)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历史的、具体的统一•我国的教育目的较好地体现了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的历史的、具体的统一。首先,我们培养的人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体现了对个人价值的尊重;其次,我们培养的人又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体现了社会对人的要求。•(四)文化本位论•(五)生活本位论第二节:我国的教育目的•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目的的各种表述★•1957年——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个教育方针)•1958年——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5年——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999年——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二)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总的精神——培养学生成为未来国家、社会发展的主人。其基本点主要表现在:•1.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性•2.坚持全面发展•3.培养独立个性•4.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5.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三、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构成•(一)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1.德育★(要保证教育的方向,培养社会主义拥护者和建设者,必须做好德育工作。)•2.智育★•智育的主要内容和任务包括传授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自主性和创造性。•3.体育★•增强学生体质石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这是学校体育与学校其他活动最根本的区别。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体育课。•4.美育★•美育的主要任务包括:(1)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使他们具有感受美、理解美和鉴赏美的知识与技能;(2)培养学生艺术活动的技能,发展他们体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心灵美和行为美,使他们在生活中体现内在美和外在美。•5.劳动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包括:(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劳动习惯和学习生产技术的兴趣;(2)使学生初步掌握现代生产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使用一般的生产工具;(3)掌握组织生产和管理生产的初步知识和技能。•德育对其他各育起着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它体现了社会主义教育的方向,是五育的灵魂。•智育为其他各育的实施提供了认识基础。•体育是实施各育的物质保证。•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是德育、智育、体育的具体运用和实施。四、我国教育目的的落实•(一)落实我国教育目的时要特别注意重点培养的青少年学生的素质•要培养合乎时代需要的一代新人,应当特别注意人才素质的以下几个方面:•1.创新精神•2.实践能力•3.开放思维•4.崇高理想•(二)当前我国教育目的在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片面追求升学率•1.片面追求升学率是当前我国教育目的在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表现在:(1)注重少数学生的发展而忽视全体学生的发展;(2)注重学生的个别方面(主要是知识方面)的发展而忽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2.解决该问题的主要措施★★•首先,这有赖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其次,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最后,中小学本身也应积极进行改革,端正办学思想,认真落实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全体受教育者身心全面发展。(三)全面推进素质教育•1.素质教育的概念★★•素质教育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2.素质教育的特点•全体性、全面性、基础性、主体性、发展性和未来性。其中,全体性是素质教育最本质的规定,最根本的要求。•3.素质教育的内涵★★•(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发展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理论依据)•(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这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与核心)•4.素质教育的意义•素质教育有助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提高综合国力•素质教育是克服应试教育弊端,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素质教育有助于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落实•5.实施素质教育的措施•(1)关键是转变教育观念(义务教育阶段要淡化选拔意识,调动个体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2)转变学生观(教育要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精神,引导学生自尊、自重、自主、自律)•(3)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4)建立素质教育的保障机制•(5)建立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6)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要避免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出现以下误区★★★•误区一: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尖子生”•正解:1.每个学生只有得到与其潜能相一致的教育,才算是接受了好的教育;2.社会需要各级各类人才,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使每个学生得到应有的发展,社会也得到不同层次的人才。•误区二:素质教育就是要学生什么都学,什么都学好。•正解:素质教育对学生的要求是合格加特长。这决定了一方面学生必须学习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夯实基础;另一方面,学生还应该学习选修课程,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形成独特的个性。•误区三: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学生刻苦学习,“减负”就是不给或少给学生留课后作业。•正解:素质教育要学生刻苦学习,因为只有刻苦学习,才能真正体会到努力与成功的关系,才能形成日后所需要克服困难的勇气、信心和毅力。•误区四:素质教育就是要使教师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和服务者。•正解:教师首先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个性的塑造者、人生的引路人、潜能的开发者,其次才是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和服务者。•误区五: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课外活动,多上文体课。•正解:培养人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学生的基本任务是在接受人类文化精华的过程中获得发展。这就决定了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教学,主阵地是课堂。•误区六:素质教育就是不要考试,特别是不要百分制考试。•正解:考试包括百分制考试本身没有错,要说错的话,就是应试教育中使用者将其看做学习的目的。考试作为评价的手段,是衡量学生发展的尺度之一,也是激励学生发展的手段之一。•误区七:素质教育就会影响升学率•正解:首先,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旨在提高国民素质,升学率只是衡量教育质量的标准之一。其次,真正的素质教育不会影响升学率,因为素质教育强调科学地学习、刻苦地学习、有针对性地学习,这样有助于升学率的提高。五、创新教育•创新教育的内容包括:教育观念的创新、教育内容的创新、教育方法与手段的创新、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和方法的创新、教师素质和要求的创新、教育教学管理体制的创新。第三节:学校教育制度及其发展•一、教育制度的内涵★★•(一)教育制度的概念•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各项规定的总称。•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国民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为实现其国民教育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设施和有关规章制度的总和。具体而言,教育制度应包括生活惯例习俗、教育教学制度、学校管
本文标题:第三章: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197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