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ICS03.120.10DB51A00备案号:四川省地方标准DB51/T982—2009旅游道路建设与管理规范StandardofConstructionandManagementforTouristRoads2009-11-20发布2009-12-01实施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51/T982—2009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24旅游道路分类...............................................................25一般规定...................................................................2附录A(资料性附录)川九旅游道路建设示例..................................12IDB51/T982—2009II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公路的国家标准以及相关行业标准和地方法律法规,结合四川省旅游道路实际情况,制定本规范。本规范的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本规范由四川省交通厅、四川省旅游局提出。本规范起草单位:四川省交通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四川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本规范起草人:张谷、陈加林、宋铭、吴勉、游勇、冯文生、费麒、刘萌、徐蓓兵、文学菊、陈栋、陈璇、庞君。本标准由四川省交通厅、四川省旅游局负责解释。DB51/T982—20091旅游道路建设与管理规范1范围本规范依据旅游道路建设、景观以及管理与养护的特点,规定了四川省旅游道路的术语、定义、分类和一般规定。本规范适用于四川省行政区域内旅游道路的建设与管理。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14886—2006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GB16153-1996饭馆(餐厅)卫生标准GB5768-199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T10001.1-2001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1部分:通用符号GB/T10001.2-2002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2部分:旅游设施与服务符号GB/T17775-2003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8973-2003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J50156-2002汽车加油加气的设计与施工规范JTGB01-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3—2006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GD20-2006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30-200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60-2004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70-2004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80-2006高速公路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通用规范JTGD81-2006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J073-96公路养护技术规范JTJ/T006-98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GH11-2004公路桥涵养护规范LB/T002—1995旅游汽车服务质量LB/T007-2006绿色旅游饭店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旅行社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导游人员管理条例DB51/T982—20092四川省旅游条例汽车旅客运输规则3术语和定义3.1旅游道路旅游道路主要是指城市间、城市与旅游区之间和旅游区内连接各景点,符合使用者的审美要求并为游客提供符合生理、心理需求的服务设施、旅游交通标志等的道路。3.2旅游道路管理旅游道路管理是相关部门按权限依法对旅游道路进行建设、营运、管理和养护的活动。4旅游道路分类考虑道路功能、在路网中的地位和相关参考指标,并综合旅游交通需求等因素,将旅游道路分为干线公路、集散公路和景区专用道路三类。表1旅游道路分类表类别服务内容干线公路具有严格的出入控制,保证能以较高速度不受干扰行驶较长距离,主要包括国道、高速公路等。集散公路连接干线公路至旅游区的公路。景区专用道路包括景区内连接各景点道路等。5一般规定5.1道路建设5.1.1道路通行5.1.1.1路线设计1)路线设计应根据旅游道路等级及其功能,正确运用技术指标,保持线形连续、均衡,确保行驶安全、舒适。2)道路选线必须由面到带、由带到线,在对地形、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调查与勘察的基础上论证、确定路线方案。3)路线线位应考虑同农田与水利建设、城市规划的配合,尽可能避让不可移动文物、自然保护区,保护环境且同当地景观相协调。5.1.1.2路基路面1)路基路面应根据道路功能、道路等级、交通量,结合沿线地形、地质及路用材料等自然条件进行设计,保证其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同时,路面面层应满足平整和抗滑的要求。2)路基设计应重视排水设施与防护设施的设计,取土、弃土应进行专门设计,防止水土流失、堵塞河道和诱发路基病害。3)路基断面形式应与沿线自然环境相协调,避免因深挖、高填对其造成不良影响。干线公路宜采用浅挖、低填、缓边坡的路基断面形式。4)公路路面保证交通顺畅,使车辆按照一定的速度行驶且实现全天候安全通车。5.1.1.3桥梁1)桥梁应根据公路功能、等级、通行能力及抗洪防灾要求,结合水文、地质、通航、环境等条件进行综合设计。DB51/T982—200932)特大、大桥桥位应选择河道顺直稳定、河床地质良好、河槽能通过大部分设计流量的河段,不宜选择在断层、岩溶、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地带。3)桥梁设计应遵循安全、适用、经济、美观和有利环保的原则,并考虑因地制宜、便于施工、就地取材和养护等因素。4)桥涵的设置应结合农田基本建设考虑排灌的需要。5.1.1.4隧道1)隧道应根据公路功能和发展的需求,遵照安全、经济、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结合隧道所处地区的地形、地质、施工、运营、管理等条件进行综合设计。2)隧道选址必须对该区域的自然地理、场地与生态环境、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震等进行勘察,取得完整勘察基础资料,经技术经济论证后确定。3)隧道的标高和平面位置应根据公路等级、路线总体设计方案确定,选在地层稳定,利于设置洞口、洞口两端接线、防灾救助系统、管理养护等设施的地段。5.1.2标志标识5.1.2.1交通标志1)一般规定a)根据道路的设计车速、几何线性、交通流量、流向和交通组成、道路沿线和交通组织的状况等因素确定旅游交通标志设置地点。b)旅游道路交通标志(包括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指路标志、道路施工安全标志等)和交通标线(包括指示标线、禁止标线、警告标线等)图文参考《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1999)。c)根据路口形状、交通流量和交通事故状况等条件,确定公路上各种形状路口信号灯的设置,交通信号灯具体设计及安装参考《道路交通信号灯安装规范》(GB14886-2004)。2)设置方法a)标志的设置不得侵占公路建筑限界,标志牌不应侵占路肩或人行道,应确保净空高度。b)标置的设置数量应平衡、均匀,避免信息过载或疏漏。重要信息可重复设置。在特殊情况下,应根据交通标志的重要性划分层次,保障重要标志的位置。c)在设置交通标志时,应注意与交通标线的配合使用。交通标志的设置还应与周围环境、其它沿线设施协调配合。d)道路全线应采用统一的设置标准、版面规格,在特殊情况下,交通标志的设置位置与统一性发生矛盾时,应优先保证交通标志的可读性和视认性。e)交通标志的版面设计应以驾驶人员在计算行车速度下行驶时能及时辨认标志信息为基本原则,同时力求使版面美观、醒目。5.1.2.2景区(点)标识1)一般规定a)旅游景区(点)指引标志一般应设置在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道、城市次干道以及干线公路上。b)旅游景区(点)指引标志一般应单独设置并与其它道路交通引导标志保持一定距离,确保所有标志的可视性。在道路的交叉口处,如与其它交通标志冲突时,可设在离其它标志60m以外的范围或交叉口下游。c)现有道路条件无法单独设立旅游景区的交通引导标志时,可采用与一般指路标志组合设置。2)设置方法a)标志设置应符合《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1999)中有关旅游区指引标志的设置规定。一般对于主要旅游景区(点)的引导应由远至近依次引导。b)根据到达旅游景区(点)的空间距离设计旅游景区(点)标识的指引方式。离旅游景区(点)500m范围以外的指引标志一般采用旅游景区(点)距离方向标志;离旅游景区(点)500m以内DB51/T982—20094的指引标志应使用景区(点)方向标志。所有引导线路上的交叉口均应设置景区(点)方向标志。c)旅游景区(点)指引标志以初次游客通过导引系统即可达到目的地为准。重要交通节点、主要旅游景点前至少应有两次以上警示标志;在旅游景区(点)方向标志第一次出现后,每个交叉口应连续设置旅游景区(点)方向标志;为使驾驶员有机会确认,应在直行路段上适当距离(3-5km)增设旅游景区(点)方向距离标志或方向标志。d)到达旅游景区(点)位置时,指引标志应结合停车场指引标志进行综合设置。3)版面设计a)旅游景区(点)名称以省地名办提供的正式命名为依据,按照标准地图标注地名。重要景区(点)及旅游道路用中英文、中外文等语言简要标注。b)旅游景区(点)指引标志的尺寸应根据行车速度确定字高,再根据字数和图案确定版面大小。中文字高一般采用25cm-40cm,英文字高为汉字字高的一半。c)旅游景区(点)名中文名称超过6个字时宜采用简称。无法采用简称时,可调整文字的高宽比,但文字高宽比不宜小于0.7。d)旅游景区(点)英语名称过长时宜采用简写,简写应符合英文习惯。e)旅游景区(点)的指引标志的版面内容严禁带有商业性质的文字、数字及图形符号等。4)标志和标杆的材料a)标志板材料ⅰ)标志板的铝制材料选用应符合《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1999)》的有关规定。ⅱ)旅游景区(点)标志应采用三级或四级以上反光膜,并符合《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1999)》的有关规定。b)支持方式ⅰ)标志的支持方式应符合《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1999)》有关规定。ⅱ)单柱式:标志安装在一根立柱上,适用于单个小型尺寸的旅游景区(点)指引标志。ⅲ)双柱式:标志安装在两根立柱上,适用于多个旅游景区(点)指引标志组合时使用。多个旅游景区(点)指引标志组合时,景区(点)的数量不应超过3个。ⅳ)悬臂式:标志杆适用于单个或多个旅游景区(点)指引标志组合使用,组合使用时引导的旅游景区(点)不应超过2个。ⅴ)附着式:标志安装在上跨桥和附近构造物上。附着式标志杆适用于多个旅游景区(点)指引标志组合时使用。5.1.3安全保障5.1.3.1.1安全防护设施a)在旅游道路的危险地段合理设置护栏、隔离栅、桥梁护网、防眩设施、轮廓标和活动护栏等交通安全防护设施,干线公路中间带必须连续设置中央分隔带护栏和必需的防眩设施,桥梁与高路堤路段必须设置路侧护栏,具体建设应符合《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D81-2006)。b)安全防护设施在充分考虑道路条件、交通条件的前提下,要与周边环境景观相协调,颜色适宜、形体美观,昀大限度减少工程对环境和景观的破坏。c)根据路侧情况和旅游道路的景观要求,合理选用路侧护栏形式。在陡坡地带优先采用波形梁护栏,
本文标题:旅游道路建设与管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221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