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第一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新学期从这一刻开始学习每日习惯测验1.你是不是预习要学的功课?2.你上课的时候,注意力是否集中?3.你学过的功课,是不是加以复习?4.你是否喜欢回答老师的问题?5.你上自习课的时候是否自觉?6.你不懂的功课,是否向别人请教?7.你是不是按时完成作业?管得住自己,你是习惯的主人管不住自己,你是习惯的奴隶做主人,还是做奴隶全在于自己的选择3、上课期间学生应主动自觉进入学习状态,不违反课堂纪律。并做好课堂笔记,以备检查。1、上课铃响前必须进教室。2、做到课前预习,独立完成导学案,要求课本有预习痕迹,以备检查,。4、课上留的作业应在先复习的基础上独立完成,不允许抄袭他人作业。(上午作业,下午第二节课之前交齐;下午作业,第二天早自习之前交齐。)化学课要求用你的成绩来证明你的与众不同;用你的行动证明你关心与爱护我们的集体;用你对他人的理解与宽容来赢得别人的尊重。化学他能呼风唤雨;还能给人类丰衣足食,健康长寿;也能保家卫国;造福人类,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1、利用化学生产化肥和农药,以增加粮食的产量;2、利用化学合成药物,以抑制细菌和病毒,保障人体健康;1、利用化学生产化肥和农药,以增加粮食的产量;3、利用化学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以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高分子人造血管化学制成合成纤维和塑料制品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人们对物质的认识越深入,就越能充分、合理地利用物质为人类服务。随着人们对地球上可利用水资源的了解进一步深入,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一、什么是化学认真阅读课本P2和P4第一段,看看什么是化学?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古代现代近代人类认识化学并使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经过了漫长的过程。二、化学的发展史化学的发展史:加快了人类历史的进程!古代化学:火的发现和利用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商代的青铜器元代的瓷器唐三彩骑马俑唐三彩-马俑“蔡侯纸”的发明者——蔡伦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火药——万户飞天模型指南针模型活字印刷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道尔顿意大利化学家阿佛加德罗近代,道尔顿(英国科学家)和阿伏加德罗(意大利物理学家、化学家)等科学家的研究,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这就是分子原子论,这是近代化学的基础。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使化学学习和研究有规律可循。现代:高科技——纳米技术扫描隧道显微镜纳米碳管模型足球烯C60分子纳米铜具有超塑延展性铜纳米结晶体机械特性惊人碳纤维(复合材料)及其制品现代化学材料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直径6mm尼龙绳能吊起2t的汽车高分子薄膜的鸟笼化学是一把双刃剑化学对人类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但是,对自然环境也产生了极大的破坏,甚至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废气塑料的应用带来的负面影响——“白色污染”(废弃塑料的增加,带来的环境污染)为解决废弃塑料产品产生的“白色污染”问题,化学家们有研制了可自行分解的新型塑料。三、绿色化学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2、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3、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消纳,实现“零排放”。4、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友好的产品绿色化学的核心:就是要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绿色食品:是指无毒无害食品,也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食品世间的万物总是在不停的发生着变化,这些变化共分为几类,如何区分他们呢?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第一节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变化前:观察反应物的颜色、状态,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是否需要加热或其他条件)。变化时:发生的现象(有无沉淀、气体生成,是否有发光、发热或颜色变化等现象发生)。变化后:观察生成物的颜色、状态。你会观察实验吗?【实验1-1】把盛有少量水的试管斜夹在铁架台上。在试管底部小心加热到水沸腾。把一块洁净的玻璃片(或盛有冷水的小烧杯移近试管口,观察并记录玻璃片上发生的现象)试管铁架台酒精灯1.请说出水的颜色、状态、气味。2.水加热沸腾时,试管口有什么现象?3.干冷玻璃片上有什么现象?试一试:【实验1-2】取少量的胆矾(或称蓝矾)放入研钵内,用杵把胆矾研碎。观察并记录胆矾发生的变化杵研钵1.变化前胆矾的颜色、状态是什么样的?2.粉碎后的胆矾颜色、状态又是什么样的?3.变化前、后胆矾有什么不同?变化后的粉末物质还是原来的胆矾吗?为什么?注意观察:【实验1-3】将少量胆矾和研碎的胆矾分别放入2支试管,向其中加入少量的水,振荡直到变成澄清的溶液,再向其中分别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并记录试管中发生的现象胆矾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实验1-4】操作:1.把少量石灰石放在干燥的试管里。2.向其中加入少量的稀盐酸,用配有玻璃弯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使弯管的另一端伸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里。现象:1.试管内溶液中有大量气泡产生。2.石灰石逐渐变小。3.澄清石灰水逐渐变浑浊。烧杯导管实验序号变化前的物质变化时发生的现象变化后的物质变化后有无物质生成1-1液态的水液态的水1-2蓝色块状的胆矾蓝色粉末的胆矾1-3蓝色的胆矾溶液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1-4颗粒状石灰石(或大理石)二氧化碳气体等有水蒸气放出遇冷变液体由块状变粉末有蓝色沉淀生成有气泡放出和石灰水变浑浊有有无无实验现象的记录1、定义:2、特点:1、定义:2、伴随现象: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外形和状态发生了改变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本质特征)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物质变化后没有新物质生成物质变化后有新物质生成变化前:纸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变化前:纸变化后:纸变化后:二氧化碳和水等纸剪成条纸燃烧我们再做两个实验:练习: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电灯通电发光B.冰雪熔化C.食物腐败D.潮湿衣服变干2.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动植物的呼吸B.钢铁生锈C.纸张燃烧D.水结成冰3.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碘升华为紫色蒸气B.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植物的光合作用D.天然气燃烧CDA1、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2、联系: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发生。颜色改变,沉淀生成发光、放热气体生成伴随发光放热,颜色改变,气体生成,沉淀生成现象出现的变化是否一定有化学变化发生?想一想:电灯通电时发光也放热,但它是物理变化。⑴化学变化常伴随有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沉淀、放出气体等现象,虽然可以参照这些现象来判断有无化学变化发生,但要注意有些物理变化也常伴随有发光(如电灯)、放热(如摩擦)、放出气体(如启开汽水瓶盖、冰块变为水蒸气)、颜色变化(氧气变成液态氧)因此:判断一些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关键是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⑵扩散、膨胀、压缩、挥发、升华、摩擦生热、铁变磁铁、电灯通电升温发光、活性炭吸附等都是物理变化。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化学变化常伴随放热、发光等现象;B.化学变化一定有其它物质生成;C.化学变化一定比物理变化剧烈。D.化学变化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2、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光照条件下,以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为原料合成淀粉、葡萄糖等有机物;动物的呼吸作用是在氧气的作用下,分解有机物,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由此可见,植物的光合作用是_______变化,动物的呼吸作用是变化。C化学提问考考你:1、化学变化的特征是()A、有发光、发热现象B、物质的状态或颜色发生变化C、有气体放出或沉淀生成D、有其它物质生成D2、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火药爆炸B、煤的燃烧C、矿石粉碎D、钢铁生锈3、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融化成水B、钢铁生锈C、钢锭轧成钢条D、蜡烛熔化CBA、从矿山上开采矿石,再将矿石粉碎B、酒精挥发成酒精蒸气,酒精蒸气在空气中燃烧C、钢锭轧成钢条,钢条又拉成钢丝D、冰融化成水,水蒸发变成水蒸气4、下列变化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的是()B试一试: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1纸张撕成碎片2纸张燃烧3白炽灯发光4湿衣服晒干5铁锅生锈6火炬燃烧7司马光砸缸8凿壁偷光9火烧赤壁10铁杵磨成针11气球爆炸12车胎爆炸13锅炉爆炸14鞭炮爆炸15蜡炬成灰16木已成舟(物理变化)(物理变化)(物理变化)(物理变化)(物理变化)(物理变化)(物理变化)(物理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化学变化)(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1、水滴成冰2、西瓜榨汁3、苹果酿醋4、冲泡咖啡5、石蜡熔化6、海市蜃楼7、花香四溢8、面包发霉9、火药爆炸10、马踏飞燕11、用食醋清除水壶中水垢12、夏天从冰箱取出的瓶子外壁迅速附着一层水雾(物理变化)(物理变化)(物理变化)(物理变化)(物理变化)(物理变化)(物理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化学变化)(化学变化)(化学变化)试一试:判断下列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1、化学性质:2、物理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注意:物质的化学性质必须通过化学变化才可判断,如可燃性、稳定性(如受热是否易分解)、毒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注意:物质的物理性质直接或由仪器间接观察,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凝固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吸附性、磁性等。性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是物质的基本特征;而变化只是一个过程或现象。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在描述上是不同的,物质性质的描述在物质变化的基础上增加了“可以或不可以”、“能或不能”、“容易或不易(难)”等说法。温馨提示:怎样区别“性质”和“变化”描述词不同性质:变化:能(够)、可(以)、(不)易、难等变成、生成、成了、举例:判断下列各种说法分别属于物质的变化还是性质。(1)水变成水蒸气。(2)酒精挥发。(3)酒精能挥发。(4)铁杵磨成针。(5)铁器易生锈。(6)纸张能燃烧。辩一辩:有关物质性质的下列叙述中,哪些属于物理性质;哪些属于化学性质?1、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是1.429g/L2、二氧化硫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3、铁丝放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4、汽油会挥发5、铁丝可以燃烧6、铜能导电7、铜一般呈红色化学性质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物理性质8、石蜡不溶于水9、铜能做导线10、铁是银白色的金属11、酒精能燃烧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1.下列叙述中,前者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后者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酒精挥发B.铁钉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木炭在空气中能燃烧C.二氧化硫具有刺激性气味氢气难溶于水D.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液态氧是淡蓝色液体D课堂上老师演示了如下实验:从呈有煤油的试剂瓶中取出一块金属,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金属投放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发现金属浮在水面上,并跟水剧烈反应,且在水面上急速运动发出“嘶嘶”声,立即熔化成一个闪亮的银白色小球,并逐渐缩小,最后完全消失。根据给出的材料得出金属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通常为银白色固体硬度小密度比水小熔点低能与水反应下面描述了有关物质的变化和性质:①潺潺的流水能蒸发成水蒸气,②水蒸气可以变成天空中的白云,③白云变成了雨滴或雪花降落到地面,④铁矿石冶炼成钢铁,⑤钢铁可能变成铁锈,⑥煤着火燃烧,残余一堆灰烬。⑦铜在空气中加热能跟氧气反应;⑧碱式碳酸铜是绿色的固体;⑨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的固体;⑩铁矿石被粉碎;⑾胆矾是蓝色的固体。属于物理性质,属于化学性质,属于物理变化,属于化学变化。①②⑧⑾⑤⑦③⑩④⑥⑨性质决定用途反映例:汽油可燃烧汽油作燃料。汽油易挥发汽油挥发了。决定反映决定反映下列描述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A、镁条燃烧
本文标题:第一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221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