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高中语文-《兼爱-》教学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教学目标•1、积累文中所涉及的典型实词、虚词和句式知识。•2、能够运用所学的实词、虚词及句式方面的知识,阅读浅易的文言文。•3、体会“兼爱”思想内涵,进一步思考其对现代社会的意义。•4、多义词义项的归纳、说理方法。•一、导语(先阅读课本“引入话题”部分)•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的大转型时期。旧的政治、经济以及社会伦理秩序渐趋崩解,而新的政治经济秩序和社会伦理秩序尚未完全建立起来,一切都处在迅速的变更中。到处充满着大国攻小国、强凌弱、众暴寡、贵傲贱的不合理现象,甚至出现下层人民被迫“易子而食”的惨状。•就是在这样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里,一位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位伟大的哲学家、社会活动家、教育家和“国际”和平主义的倡导者——墨子诞生了。墨子亲眼目睹了当时社会的种种不合理现象,提出了一系列为广大平民利益而着想的解决社会危机的方针和措施,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绵延不绝的源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为着真理和理想而不懈地努力和奋斗。•墨子的精神,直到今日,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启迪力量。墨子,约公元前468年~前376年,名翟(dí),鲁人。墨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有《墨子》一书传世。墨子介绍•他是一位哲学家,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和墨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墨家学派不仅是一个思想文化团体,而且还是一个有组织、有纪律、有纲领的社会团体。墨家集团兴盛时人数多达数百人,他们不仅是墨子的忠实信徒和墨家学说的传播者和执行者,而且还直接参与社会活动,如楚国欲攻打宋国时,墨子就派学生禽滑厘带领300多人保卫宋国。墨家集团的成员人人皆可“赴火蹈刃,死不还踵”,是一支非常能战斗的队伍。儒和墨两派互相驳辩,在先秦首先揭开了百家争鸣的序幕。人们常把孔墨、儒墨并提。墨子在战国时代乃是流誉四方、最具影响力的大思想家之一。墨家以“为万民兴利除害”为自己使命,并为之孜孜奋斗,游说诸侯,谋求制止战争,安定社会,安定民生。在学术上,初受孔子影响,“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后逐渐成了孔子和儒家叛逆,创建了与儒家相对立的墨家学派。•墨子又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史上与孔、孟、老、庄齐名的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他出身于平民世家,一生没有脱离生产劳动。他和他的弟子们始终过着勤劳俭朴的生活,立足现实,崇尚和平,以自苦利他为己任。•墨子又是一位伟大的社会实践家,曾周游列国,广收门徒,施教四方,为了天下劳苦大众呕心沥血。•墨子还是著名的科学家和发明家。(数学、物理、机械制造)墨子的学说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兼爱非攻。所谓“兼爱”是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并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为天下人不相爱所致。②天志明鬼。墨子不仅坚信鬼神其有,而且认为它们对于人间君主或贵族会赏善罚暴。③尚同尚贤。尚同是要求百姓上同于天子。墨子认为,国君是国中贤者,百姓应以君上之是非为是非。他还认为上面了解下情也很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赏善罚暴。尚贤是要求君上任用贤者而废抑不肖者。④节用节葬。节用是墨家非常强调的一种观点,他们抨击君主、贵族的奢侈浪费,尤其反对儒家看重的久丧厚葬之欲。认为君主、贵族都应像古代大禹一样,过着极为俭朴的生活。墨子故事1---快马加鞭墨子学生耕柱子,聪颖过人,但不知发奋努力,墨子总是责备他。耕柱子说:先生,我真的没有什么比别人强的地方吗?墨子说:我将要上太行山,乘坐快马和牛,你打算鞭策哪一个呢?耕柱子很自信地说:我要鞭策快马。墨子追问:你为什么要鞭策快马?耕柱子说:快马值得鞭策。因为它感觉灵敏,鞭打它可以使它跑得更快!墨子的用意是启发耕柱子,让他努力求学,奋发上进,现已水到渠成,就对耕柱子说:我也认为你是值得鞭策的!你应该象快马一样力求上进啊!以后耕柱子发奋读书,力求上进,再也不用老师整日督促了。墨子故事2---侠义,行侠仗义之由来墨家主张兼爱,力行无差别、无等级之爱,墨子及其门徒的也多是侠士,他提倡“必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乱则得治”。这就是说,救人急难,济人困厄,出手相救是他们一生的追求。而在儒家,孟子主张正义,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墨子行侠,孟子正义,才有了后世的“行侠仗义”这词。“义非侠不立,侠非义不成”。墨子生前,对儒家学说非常反感,而孟子对墨家学说也大肆攻击,可是他们的主张结合在一起,却完整的诠释了人人都崇尚的侠义精神。公输盘(鲁班)为楚国造了云梯,将用它攻打宋国。墨子听说了,就从齐国起身,行走了十天十夜才到楚国国都郢,会见公输盘。公输盘说:“您对我有什么吩咐呢?”墨子说:“北方有一个欺侮我的人,愿借助你杀了他。”公输盘不高兴。墨子说:“我愿意献给你十镒黄金。”公输盘说:“我奉行义,决不杀人。”墨子站起来,再一次对公输盘行了拜礼,说:“请向你说说这义。我在北方听说你造云梯,将用它攻打宋国。宋国有什么罪呢?楚国有多余的土地,人口却不足。现在牺牲不足的人口,掠夺有余的土地,不能认为是智慧;宋国没有罪却攻打它,不能说是仁;知道这些,不去争辩,不能称作忠;争辩没有结果,不能算是强。你奉行义,不去杀那一个人,却去杀害众多的百姓,不能说是明智之人。”公输盘服了他的话。墨子故事3---止楚攻宋墨子又问他:“那么,为什么不取消进攻宋国这件事呢?”公输盘说:“不能。我已经对楚王说了。”(于是见楚王)------墨子解下腰带,围作一座城的样子,用小木片作为守备的器械。公输盘九次陈设攻城用的机巧多变的器械,墨子九次抵拒了他的进攻。公输盘攻战用的器械用尽了,墨子的守御战术还有余。公输盘受挫了,却说:“我知道用什么办法对付你了,但我不说。”楚王问原因。墨子回答说:“公输盘的意思,不过是杀了我。杀了我,宋国没有人能防守了,就可以进攻。但是,我的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经手持我守御用的器械,在宋国的都城上等待楚国侵略军呢。即使杀了我,守御的人却是杀不尽的。”楚王说:“好啊!我不攻打宋国了。”解题兼爱,即不分亲疏厚薄地互相关爱。文言知识梳理1、通假字贵必敖贱(“敖”通“傲”)既以非之(“以”通“已”)天下之难物于故也(“于”通“迂”)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故也(“辩”通“辨”)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要”通“腰”)教驯其臣(“驯”通““训”)破碎乱行(“碎”通“萃”)2、古今异义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古义:用来…的,拿来…的;今义:因果关系的连词。士闻鼓音,破碎乱行古义:人群分散;今义:破成碎块。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古义:从,跟从,跟随。而,连词“来”;今义: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3、一词多义以以不相爱生(因为)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用)人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连词,表并列)之是以仁者非之(代词“它”)此何难之有焉(助词,宾语前置标志)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助词“的”)恶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wù,憎恨)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è,坏的,不好的)独今诸侯独知爱其国(仅仅,只)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独自)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难道)疏通文意先生墨子说:“仁人拿来作为自己的事业的,一定是为天下人兴办有利的方面,为天下人除去有害的方面,仁人就是拿这作为自己的事业的。”既然这样,那么对天下人有利的方面是什么呢?对天下人有害的方面是什么呢?先生墨子说:“现在如国家跟国家互相攻打,卿大夫的食邑跟卿大夫的食邑互相抢夺,人跟人互相损害,国君对臣下不仁爱臣下对国君不忠诚,父亲对儿子不慈爱儿子对父亲不孝敬,兄弟之间不和睦,这些都是对天下人有害的方面。”既然如此,那么考察一下这些对天下人有害的方面究竟是因为什么产生的呢?是因为人们不相爱产生的吗?先生墨子说:“是因为人们不相爱产生的。现在诸侯仅仅知道爱他自己的国家,不爱别人的国家,因此不惧怕用全国的力量来攻打别人的国家。现在卿大夫仅仅知道爱自己的食邑,而不爱别人的食邑,因此不惧怕用全食邑的力量来攻打别人的食邑。现在人们仅仅知道爱自己之身,不爱他人之身,因此不惜用全身的力量去损害他人之身。因此,诸侯和诸侯不相爱就一定会在郊野里打仗,卿大夫和卿大夫不相爱就一定会互相抢夺,人和人不相爱就一定会互相损害,国君和臣子不相爱那么国君对臣子就不会仁爱、臣子对国君就不会忠诚,父与子不相爱那么父亲对儿子就不会慈爱、儿子对父亲就不会孝敬,兄与弟不相爱(兄弟间)就会不和睦。全天下的人都不相爱,力量大的就一定会控制力量小的,人多的就一定会抢夺人少的,富有的就一定会欺负贫穷的,地位高的就一定会轻视地位低的,不诚实的就一定会欺骗敦厚的。天下所有的祸害、篡夺、仇怨、憎恨,它们发生的原因,都是因为人跟人不相爱,因此有仁德的人反对它。”既然已经反对它,那么用什么改变它呢?先生墨子说:“用互相爱、互相使对方得利(不分等级不分远近不分亲疏)的方法来改变它。”既然这样,那么互相爱、互相使对方得利的方法将如何实践呢?先生墨子说:“看待别人的国家就像看待他自己的国家,看待别人的食邑就像看待他自己的食邑,看待别人之身就像看待他自己之身。兼相爱交相利因此诸侯和诸侯相爱就不会在郊野里打仗,卿大夫和卿大夫相爱就不会互相夺取,人和人相爱就不会互相贼害,君和臣相爱那么君对臣就会仁爱、臣对君就会忠诚,父和子相爱那么父对子就会慈爱、子对父就会孝敬,兄与弟相爱那么兄弟就会和睦协。全天下的人都相爱,力量大的就不会控制力量小的,人多的就不会抢夺人少的,富有的就不会欺负贫穷的,地位高的就不会轻视地位低的,不诚实的就不会欺骗敦厚的。可以使天下所有的祸害、篡夺、仇怨、憎恨不发生的原因,是产生于互相爱,因此有仁德的人称赞它。”然而现在天下的统治者说:“对,至于人与人不分等级不分远近不分亲疏地相爱就好了。虽是这样,兼相爱交相利却是天底下难以做到的事情,是迂远不切实际的事情。”先生墨子说:“天下的士君子只是不懂得兼相爱交相利的好处,分不清那些事情(的得失)啊。现在像那些攻打城池、在郊野打仗以及牺牲生命以成名的事情,这些都是天下百姓难以做到的,但是如果国君喜欢这些,那么众士兵就能够做到这些。况且兼相爱交相利就和这‘攻城野战,杀身为名’之类的事情不同呢!爱别人的人,别人一定会因此爱他;为别人做好事的人,别人一定会因此为他做好事;憎恨别人的人,别人一定会因此憎恨他;伤害别人的人,别人一定会因此伤害他。做到普遍地无差别地相爱、互相使对方得利有什么困难呢?只是国君不按照这一准则来处理政事,而士不实行这一准则的缘故啊。从前晋文公喜欢士大夫穿不好的衣服,所以晋文公的大臣都穿母羊皮做的袄,用简单的皮带子来带剑,头戴用熟绢做的帽子,以这样的打扮进去朝见国君,出来在朝廷上站立或行走。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国君喜欢这些,所以大臣能够做到这些。晋文公姬姓,名重耳,谥号曰“文”,称“晋侯重耳”,简称“晋重耳”,史称晋文公。春秋中前期晋国国君,政治家、外交家。春秋时代第一强国的缔造者,开创了晋国长达一个多世纪的中原霸权。从前楚灵王喜欢士大夫腰细,所以灵王的大臣都以每天吃一顿饭为节度,吐完气以后屏住呼吸才束腰带,用手扶着墙才能站起来。等到一周年,有的朝中大臣的脸色变成黑中带黄。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国君喜欢这些,所以大臣能够做到这些。从前越王勾践喜欢勇猛的兵士,教育训练他的臣下时,偷偷地让人烧船引发火灾,试验他的兵士说:‘越国的珍宝全在这船上!’越王亲自击鼓命令他的兵士前进。兵士听到鼓声,分散了人群、混乱了行列(争先恐后地响应),踩着大火烧死的左右有一百多个,越王才敲锣让他们退了下来。”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越王勾践因此先生墨子说:“至于那些少吃饭(像楚灵王的大臣)、穿不好的衣服(像晋文公的大臣)、牺牲生命以成名(像越王那些烧死的兵士)等事情,这些都是天下百姓难以做到的,但是如果国君喜欢这些,那么众人就能够做到这些,何况兼相爱、交相利跟这不一样呢。爱别人的人,别人一定会因此爱他;为别人做好事的人,别人一定会因此为他做好事;憎恨别人的人,别人一定会因此憎恨他;伤害
本文标题:高中语文-《兼爱-》教学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227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