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理论/案例 > 中国政区北向店乡大典
1《中国政区大典》——光山县北向店乡篇一、政区概况北向店早期在明代称之为“小项店”,清雍正年间有向氏二兄弟从江西“迁移”而来,一个流落县境内南、一个流落在县境北,故称现今的南向店、北向店因姓氏而得名。北向店乡政府驻地历史以来就在北向店集镇,北向店乡距光山县城西15公里处,属丘陵地区,是光山县西北部的重要交通枢纽。省道S338线穿境而过,东与弦山街道办事处毗邻,南与文殊、罗陈两乡交界,西与仙居乡接壤,北与孙铺镇、寨河乡隔河相望。北向店历史悠久。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至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北向店境地为光山西临仙里十一保、朴风里十三保所辖。民国二十一年改里保为区保制时,北向店境地属一区城郊。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全县八个区合为四个区,北向店境属一区城关、三区罗陈所辖。民国三十年(1941年)全县四个区划分为十六个乡时,北向店境地属城关乡八保。此类旧制直至解放,随着城乡人民政权的建立而结束。北向店境2地,于一九四九年农历二月初十解放。当时由于初解放,仍然利用过去的保甲制度,北向店设保公所,下属二十个甲。五月间,北向店正式建立人民政权——乡政府。1950年元月撤乡变区为第四区。1955年12月北向店变区为中心乡。1958年8月至1959年7月,北向店乡由中心乡、孙铺区变为北向店东升人民公社。1962年4月全县撤区而北向店成立人民公社。1968年元月至1970年逐步建制为革命委员会。1971年至1975年北向店革命委员会建立了公社党委。1981年北向店公社撤革命委员会为管理委员会。1983年北向由管理委员会改建为北向店乡人民政府至今。北向店乡总面积73.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2万亩,水域面积0.9万亩,总人口33682人,其中农业人口23174人,绝大多数为汉族,有28名少数民族分布各村,以外来婚进女性为主。北向店乡辖刘店、何寨、吴大湾、小彭湾、崔大湾、大李湾、代湾、高山、北向店、徐斗塘、李楼、曹畈、胡楼、街道居委会14个村街。二、自然条件乡境内呈平原加丘陵,南高北低,略向东北方倾斜之地形。3南界高山村的高庙,海拔102.3米,为乡境最高点。流域面积在5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3条,其中的青龙河为淮河小支流,众水依山势由南而北,穿过中西部的漫岗与平畴,形成天然粮仓。地属亚热带向暖带过渡地区气候,夏热多雨,冬季干旱,春秋凉爽,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21.8℃,年平均无霜期217—219天,最长为230天,最短为184天、年平均日照1990小时,日平均5.5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100—1200毫米,且75%分布在4—9月份,最多的7月达216毫米。夏季多南风,冬以西北风为主。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暴雨、霜冻、寒潮和干热风等,其中尤以旱、涝危害性最大。近20年来,发生严重旱灾5次(1988年、1994年、1996年、1999年、2001年),发生夏涝4次(1985年、1992年、1996年、2000年)。由于境内以种植水稻为主,涝灾对农作物的危害程度较之于干旱为小。矿产资源主要有铀、沸石等两种,其中大李湾村的沸石蕴藏量较大。土壤主要为黄棕壤、水稻土和潮土。全部盛产水稻、小麦、油菜籽和鸡、鸭、猪、牛以及各种鱼类,其中龟鳖养殖是乡内一大特色龙头产业。良好的自然条件宜于农、林、牧、4副、渔各业综合发展。三、经济概况北向店在历史上是个封闭式农业大乡,生产方式落后,产量低而不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开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迅速建立起来,农工商综合经营联合体遍布乡村。由于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农、林、牧、副、渔得到全面发展,粮食产量连年上升。2011年,全乡国民生产总值完成3.8亿元,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达到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达5200多元,招商引资累计总额已达10亿多元,2011年财政总收入304.9万元,工业总产值达1.38亿元,在全市综合排序中位于118位,创历史新高。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2011年,北向店乡新增万方大塘108口;整修渠道22条;新建坝提3处;维修新建电灌站5座;小型一类水库除险加固2座;农田改造12000亩。在粮油生产方面:主要农作物覆盖率达95%以上,其中优质杂交油菜种植面积达3万多亩。同时,通过土地流转方式,率先在曹畈、胡楼两个村集中连片流转土地4000亩,发展了优质高效生态农业。在林业生产方面:林业生产发展的现状截止2011年,北5向店乡林业生产已见成效。全乡共有林业面积10970亩。自实行退耕还林的优惠政策后,全部办理了林权证,并全部完成了种植任务,其中具有特色的栽种油茶面积570亩。在特色产业的发展方面:培育龙头骨干企业和经济典型25户。一是以曹畈、刘店村为中心,扩大特色水产品龟鳖、青虾的养殖规模。二是利用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带动扩大畜禽养殖规模。重点对龟鳖、蛋鸡、生猪养殖走联合产、供、销整体推动发展道路。三是整合资金扩大粮油加工业发展规模,以高山粮油加工储备库和两个大米加工厂为龙头,利用好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提高技术革新,闯阔销售市场,激活了农民粮油生产的积极性。在招商引资方面:在招商上2007年先后招商在北向店集镇办起了三家具有规模的超市;2008年由南方经商的成功人士金国银回家乡北向店投资1000万元创办了“金阳光”纸业有限公司,并于2011年与广东佛山宝拓集团签订款项10.8亿元纸业加工项目意向性协议;2010年北向店籍在外经商的成功人士邹纪全回家乡投资3600万元创办了“丰源”粉煤灰蒸压砖厂;2010年由安微省自来水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前来投资4000万元在曹畈红石河建起大型自来水厂1座;2011年引进6由江苏“安盈”光电有限公司和中粮集团联合投资的信阳市“禾园”现代农业有限公司,首次与曹畈村、胡楼村签订了4000亩的土地流转合同。目前,该土地种植的优质油菜、小麦丰收在望。在引进项目资金上,先后争取国家项目资金2400万元,搞好了国家粮食加工厂二期建设;争取900多万元实施张岗和张围孜小型一类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项目;争取800多万元,建好红石嘴和河林柏大桥;争取500万元在曹畈村实施万亩中低产田开发项目;争取600多万元的大李湾村、崔大湾村土地整理项目;争取110多万元高标准建好了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争取150万元新建曹畈村小学;争取300多万元实施代湾村、曹畈村彩票公益金项目工程;争取50多万元建成劳动保障所服务大厅;争取150多万元建设乡中心医院;争取60多万元完成北向店乡文化站建设;争取120万元建好派出所、国土所办公阵地;引进社会资金5000万元打造了曹畈、刘店、小彭湾、高山等四个新农村建设;引进5000万元,在集镇建设一处高品位的“鸿禧家园”新型社区;吸引社会资金130万元,建成刘店大河大闸蟹综合养殖场。2011年引进资金1000万元,启动了光山县畜禽水产品市场建设,址在北向店集镇以南。截止2011年,北向店乡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及社会招商引资累计达717多亿元。在乡域企业发展迅速方面:非公经济快速发展。北向店具有规模经营的企业有“福利”精米加工厂、“昌盛”精米加工厂、“金阳光”纸业有限公司、“荣盛”塑业有限公司、“惠农”粮油加工厂、“丰源”煤灰蒸汽砖厂等六家非公企业。2011年,企业总值达2.6亿元,集镇区发展个体工商户1243户,年交纳税费达10多万元。四、社会发展教育事业:建国初10年处于恢复阶段,60年代起开始得到发展。“文化大革命”时期,教育部门受到冲击,学校的教学秩序受到严重干扰。70年代起,掀起一股社办高中、队办初中的浪潮,教师也随着“水涨”而“船高”,教学质量普遍下降。1979年后,全县开始对中等教育结构进行调整,北向店原有一所高中被撤,12所初中被改为现今的1所中学,1所乡级中心小学,12所农村初级小学。现有中学教师104人,小学教师128人(均包括特岗教师),北向店中学自1987年至2011年这三十年累计毕业学生13500名,共录取重点高中750名,普通高中1000名,光山职业高中300名;中专500名,其他专业学校400名,录取率在22%以上。8近三年来,各级政府共投入教育资金2019万元,乡、村校园建设面积163万平方米,其中新建教学楼10幢,体育场地扩建1780平方米,全乡14所中小学校全部实现六配套。由于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学设备不断更新,教学条件不断改善,校园环境不断提升,师生文明素质不断提高,北向店中学,北向店中心小学,因此而增获殊荣。两校增获市级“示范级学校”、市级“绿色学校”、市级“花园式学校”、省级“文明学校”、市级“卫生先进单位”省级“法制教育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2011年,两校均获得市级“平安校园示范校”称号。卫生事业的发展,是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的重要保证。1953年,消灭天花;1964年黑热病绝迹;1974年后,钩端螺旋体病无发病;1982年,疟疾和伤寒发病大幅度下降;2003年防治“非典”获市级先进单位奖;2004年防治“禽流感”工作严而有序。2008年以来,上级投资150万元,建成标准化的乡级卫生院一所,村级卫生室14所,共有乡村医生128名,切实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同时,广大医务工作者注重医德的修养,医疗技术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对一般常见病,多发病和某些疑难病症,大都能作出正确的诊断和及时有效的治疗。2011年底,全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加保险率达95%9以上。文化事业日益繁荣。北向店素有“文化之乡”之美称。解放后,北向店首次成立曲剧团,1953年编排的《小寡妇改嫁》现代戏曲,曾在光山境内久演不衰。至今的民间花会仍得到保留,每逢春节、狮子、旱船、龙灯、高跷、大头和尚戏刘翠、放竹马、地灯、皮影等民间节目丰富多彩。2009年北向店开工建设了乡级文化站,占地面积800平方米,总投资160万元,2011年完善了乡级文化大院的设施建设,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同时,14个村(街)目前已建了10个村的农家书屋,广播电视达到“村村通”,电影放映下农村达260余场次,文化产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社会保障深得民心,截止2011年底,北向店乡在积极发展社会事业,着力改善民生上深得人民群众的认可。(一)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已达95%以上;(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已达90%以上;(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6.5%;(四)农业保险投保面积42000亩;(五)农村五保405人,每人每月领取五保金110元;(六)农村低保1475人,每人每月领取低保金72元。(七)全乡已有敬老院3所,其中大李湾为中心敬老院,五保集中供养率已达50%以上。该敬老院10上级投资80万元,进行了升级改造;(八)社会救助解决了农村大病救助20人,救助款达10万余元。五、基础设施北向店的交通便利,四通八达。省道S338线穿心而过;县乡公路由北向店东至弦山街道办事处;南至文殊乡及马畈镇;西至仙居乡;北至孙铺镇。村级水泥路达到“村村通”、“组组通”。截止2011年底有大中型客运车辆1086辆、货运车辆864辆、建筑和农用各类型车辆562台。北向店的邮政电信工作各尽其能。解放初期,北向店只设立一个邮电所单位,通过长时期变革,邮电所改为“邮政所”。1998年的机构改革,将电信业务分离,改制为“邮政支局”至今。北向店邮政支局主要单项业务:储蓄、速递、汇票、代办电信、代理保险、党报党刊征订等。由于该企业单位运营的良好,2011年各项业务的经济效益,由前几年的不景气,跃居到全县的最佳位次。现今的“中国联合网络通讯有限公司光山县分公司北向店营业部”,前身自1998年的邮政分营而出建立,历经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网通有限集团公司,2008年12月与“联通”合并后,成为通信全业务经营运营商。手机、固话、互联网、11专线全方位不同层次客户提供服务。特别是3G通信技术应用,引领全民3G新潮。截止2011年,全乡13个行政村做到村村通电话,村村建宽带,手机信号全覆盖,全乡共有电话1600余部,宽带网络500多户,光纤专线二十多条。全年各项主要经营发展指标完成在90%以上,较好地履行了所在地通信业务全运营商的义务和职责。北向店在利用能源搞发展方面,历史上还是首例。
本文标题:中国政区北向店乡大典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231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