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人教版最新版本初中历史中考总复习PPT课件
中考历史总复习第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考点图解┃中华文明的起源一百七十万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天然三万氏族水稻干栏式粟半地穴黄帝禅让制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禹世袭桀盘庚牧野分封齐桓公商鞅1.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的原因有哪些?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的原因是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考向探究┃2.商鞅变法失败了还是成功了?商鞅精神是什么?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你学习了商鞅变法后,有何感想?(1)成功了。因为经过变法,秦的经济得到了较大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一场社会变革是否成功,主要是看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了,不是看实施变法的人是生还是死。(2)商鞅精神:他为使国家及时顺应历史潮流的发展,不畏艰辛和强权,敢于向落后的旧势力挑战,甚至不惜流血牺牲,表现出了极大的勇气和信心,值得我们敬佩。(3)启示:在今天的改革中,我们也会遇到一些阻力,但是我们也应该像先人们一样,坚定改革的信念并推进改革的进程。(4)感想:①要顺应时代潮流,适时改革。②改革能发展社会经济,增强国家的实力,提升国家的地位。③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硬道理。┃典题例练┃1.[2017·黔东南]“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这是在网络上颇为流行的诗句。下列远古人类,生活在云南省的是()A.半坡人B.北京人C.元谋人D.河姆渡人C[解析]云南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2.[2017·常德]一代伟人孙中山的诗句“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反映了我们经常讲的“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是从下面哪一人物开始的()A.黄帝B.炎帝C.舜D.禹A[解析]黄帝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是从黄帝这位伟大的发明家开始的。3.[2017·连云港]“秦……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其中“周制”指()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B[解析]我国原始社会实行禅让制,西周实行分封制,秦朝开始实行郡县制,元朝开始实行行省制。4.[2017·泰安]观察《春秋争霸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你会发现有一个曾称霸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在战国形势图上找不到,该诸侯国是()A.晋B.齐C.楚D.秦A[解析]战国初年,晋国卿大夫中的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5.[2017·湘潭]改革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废除奴隶主旧制度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是()A.承认土地私有,准许自由买卖B.奖励耕织C.奖励军功D.推行县制A[解析]商鞅变法中承认土地私有,准许自由买卖这一举措,使奴隶主转变成地主,奴隶转变成农民。第2讲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考点图解┃统一国家的建立嬴政封建长城大泽乡巨鹿刘邦董仲舒王景杜诗冒顿昭君西域都护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曹丕司马炎淝水经济重心鲜卑1.如何正确评价秦始皇、汉武帝?秦始皇既是千古一帝,又是一个暴君。主要理由是秦始皇统一了中国,统一了文字、货币和度量衡,建立了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实行郡县制,修长城抵御匈奴,开灵渠开发南方。但同时,他又焚书坑儒,钳制思想,摧残文化;他对人民实行暴政,实行严刑酷法,征收重税,征发无尽的徭役和兵役,充分说明他是有名的暴君。┃考向探究┃汉武帝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在西汉初年经济繁荣与政权巩固的基础上,使西汉进入全盛时期。他在位期间,西汉出现了大一统的格局。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顺应了建立统一国家的潮流,符合历史发展的方向。汉武帝削弱封国势力,使其无力与中央抗衡,实现政治上的大一统;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军事上大力反击匈奴,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商路,对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对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意义重大。汉武帝时期开拓的疆域,为今天中国幅员辽阔的疆域奠定了初步基础。2.如何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通过丝绸之路而进行的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西域社会的进步,丰富了中国和中亚、西亚各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3.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取得成功的原因及启示。运用皇权威力,坚决摧毁敢于反抗的阻力;有一个比较好的改革集团,充分发挥出他们的智囊、决策作用;从客观出发,系列配套,比较全面;坚持改革,不断前进。启示:改革是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一个国家要强盛必须重视和培养人才,要不断创新、改革。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民族大融合的表现及原因。自东汉末年以来,北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同汉族长期杂居,互相影响,民族差异日益缩小。少数民族的语言、生活习俗基本汉化,汉族也吸收了少数民族的先进文化成果。东汉末年以来,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在与江南人民共同开发江南的过程中逐步渗透,加快了融合步伐。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加速了鲜卑族的汉化进程。┃典题例练┃1.[2017·绵阳]光明中学正在组织历史知识竞赛。主持人说:“他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文字。他是对中国历史发展有深远影响的‘千古一帝’。”你认为主持人描述的人物是()A.禹B.嬴政C.杨坚D.李世民B[解析]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又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文字,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B2.[2011·湛江]下图为我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的行政机构示意图,它所反映的制度创立于______朝。图中________一职对皇权的威胁最大,后来被朱元璋彻底废除了()A.周御史大夫B.秦丞相C.汉丞相D.唐太尉[解析]从图示内容可看出是中央集权制方面的内容,链接相关的知识可知这一制度创立于秦朝,其中丞相对皇权的威胁最大。3.[2017·淮安]有史学家认为:“孔子的学说在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公元前2世纪,孔子的学说被宣布为国家的官方教义或官方仰。”这一改变从哪一位皇帝开始()A.秦始皇B.汉武帝C.孝文帝D.唐太宗B[解析]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B[解析]从题干示意图中的路线不难看出是我国古代丝绸之路,由此可联想到的历史人物是张骞。4.[2017·宿迁]下图所示的线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为这条线路的开辟作出重大贡献的历史人物首推()A.班超B.张骞C.玄奘D.郑和5.[2017·汕头]北魏一朝自孝文帝以后,皇帝逝世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和“孝明”。这与孝文帝改革的哪一项内容有关()A.迁都洛阳B.改用汉姓,学习汉语C.改穿汉服,与汉人通婚D.学习汉族礼法,以孝治国D[解析]从题干中的“孝”字可联想到北魏孝文帝改革主张学习汉族礼法,以孝治国。第3讲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考点图解┃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杨坚隋炀帝贞观之治长安武则天清文成公主维吾尔族大唐西域记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阿保机赵匡胤党项阿骨打占城北宋瓦子行省回1.以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在位时期的史实,归纳概括促使国家出现盛世的基本因素。(1)统治者能认识到人民力量的巨大,从而减轻剥削压迫,缓和阶级矛盾。(2)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3)统治者重视任用人才。(4)统治者重视整顿吏治,保持政治清明。(5)统治者注意缓和民族矛盾,加强各民族间的联系。(6)统治者重视发展对外经济文化交流。┃考向探究┃2.唐朝盛世局面的出现对今天有何借鉴意义?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统治者能吸取前代兴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善于用人纳谏,采取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措施,使唐朝前期政治清明,社会秩序相对稳定,经济繁荣发展,对外交流频繁,文化昌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世局面。从唐朝的盛世局面中,我们可以看到:国家要强盛,必须要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要重视人才建设和制度建设,大力发展社会经济,减轻人民负担,重视教育,加强与世界各地的联系与交流。3.唐朝对外友好往来盛况出现的原因及启示。原因:唐朝时国势强盛,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各国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唐朝统治者鼓励和支持与各国经济、文化交流。唐朝对外交通比过去发达,给各国友好往来提供了条件。启示: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吸引外资,学习和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来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实行睦邻友好的政策,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4.中国古代民族融合的三次高潮。(1)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各族交流频繁,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民族融合的高潮,在此基础上,秦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了以华夏族为主干的中华民族。(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第二次民族融合的高潮,其主要特点是五族内迁黄河流域,接受汉族先进文化。(3)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第三次民族融合的高潮时期,元统一前,各族经济文化交流密切,元统一后,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来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实行睦邻友好的政策,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典题例练┃1.[2017·重庆]我国古代的伟大工程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与精神的底蕴。隋朝时修筑的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工程是()A.大运河B.赵州桥C.长城D.故宫A[解析]隋时修筑的重要工程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2.[2017·滨州]清代滨州人杜受田,曾任咸丰皇帝老师。其家是“书香官宦门第,进士多人之家”。与他们成为“进士”相关的制度是()A.世袭制B.三省六部制C.科举制D.分封制C[解析]古代科举制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明经两科最为重要,故由题干中的“进士”可判断相关的制度是科举制。A3.[2017·聊城]某班举办“中国古代文化使者”的图文展览。“东瀛有多远,芒履难丈量。袈裟作舟帆,风雨莫阻挡”的语句与下列哪一人物图片搭配在一起最合适()[解析]此题为一道读图式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能力。仔细阅读题干中“东瀛”“袈裟”便知与和尚及日本有关,然后观察图片下方文字信息可知相关人物是鉴真。4.[2017·黔东南]现在刷卡消费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但纸币仍然必不可少,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于()A.西汉B.隋朝C.唐朝D.北宋D[解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出现在北宋四川地区的交子。5.[2017·杭州]元灭南宋后不久,中国再度完成统一。下列史实发生于元代的有()①全国的经济重心开始从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转移②在地方上实行行省制度③西藏成为正式的行政区④蒙古族的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D[解析]此题为一道组合式选择题,最佳解题方法是排除法。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清朝乾隆在位期间蒙古族的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故①④排除。第4讲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考点图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朱元璋锦衣卫东厂郑和清雍正郑成功尼布楚条约伊犁将军景德镇1.为什么说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制度开始走向衰落的时期?从政治上看,封建制度的腐朽性日益明显,明朝时明太祖为加强君权设三司,废丞相,将全国军政大权集于皇帝一人,设立特务机构,八股取士等,强化了君主专制统治;清朝前期为加强专制统治,雍正帝时设军机处,使我国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考向探究┃从思想文化上看,大兴文字狱自古就有,但清朝时最为严重,它说明封建社会需要依靠非正常手段才能维持其统治,这种制度已走到了末路,它严重地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一时期抨击封建专制统治的民主思想已开始出现,说明封建专制的思想基础已开始动摇了。2.郑和能成功实现远航的条件有哪些?首先是客观条件,包括当时经济的发展,造船水平的高超,航海技术的掌握,指南针的使用,天文、历史知识的积累等。这些都是郑和远航能够实现的科学技术条件。其次是主观因素,郑和本人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英勇无畏的气概,同时,他还具有一定的政治经验和组织才能。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是这个航海壮举得以实现的物质前提,是最根本的原因。因为郑和的船队要远航,首先需要的是大量资金和远洋船只。如
本文标题:人教版最新版本初中历史中考总复习PPT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237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