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造纸印刷 > 中国传统院落文化在现代社会的运用
中国传统院落文化在现代社会的运用2010年05月16日00:03跨世纪【大中小】【打印】共有评论0条一、中国传统院落文化的形成与发展院子与房屋相结合的建筑形式,在中国文字中称之为“庭院”,《说文》中解释道:“庭,宫中也”,宫即围墙以内之空间,是指围墙内宫室屋宇等建筑四周的空地或围墙围合而成的中心空地及地坪,用概括的话说,庭就是院,是日常生活中的户外活动空间。关于“院”,《广雅》中说:“院,垣也”,就是说,凡四周有墙垣围绕的便可称为“院”,如再加上房屋就可以组成前院、后院、深宫大院和场院等。从古代一系列文献对于庭院的解释和表述中可以看出“庭院”二字构成了中国古代以院落空间为建筑核心的基本概念,这种基本概念导致了中国古代以房屋建筑围绕院落向心而筑的基本建筑模式。庭院建筑,是千百年来中国建筑的主要表现形式,在以房屋围合的形式中,装载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审美情趣,这种内向封闭而由温馨舒适的院落空间,曾经滋养培育了一代代中国人的性情和性格,以致成为最普遍的传统生活方式。在中国庭院里,不仅有花草树木四季变化带给人的赏心悦目,更重要的是,中国庭院表现中国文化中家庭血缘、伦常道德的情感空间,在中国人传统的居住方式中,庭院的意义是十分丰富的,是家庭成员活动起居,沟通交流的理想所在。从某种意义而言,庭院就是建筑的灵魂所在。庭院是中国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植根于深厚的传统文化,其基本手段是围合,表现形式是院落。庭院建筑的一切构成元素都带有鲜明的人文注意色彩符号,如尺度、节奏、构图、形式、性格、风格等,都是从人的审美心理出发,为人所能欣赏和理解。这些元素所构成的庭院是中国人日常生活的基本场所。人们对庭院的钟情是历史形成的,庭院代表的不仅是一种居住形式,更是一种魂牵梦绕的中国情结。在院落还是人们生活的主要空间的时候,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面孔,因为每一种院落形态都反映着一时一地的生活状态。但是如今,当高楼大厦取代院落成为人们生活的主要载体,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区别也就日益淡漠了,城市的面孔也变得日益近似。院落消亡的时代,院落的发展史是城市文明的发展史,那么,院落的消亡也就是城市文明异变和断裂的征兆。我们缅怀院落,缅怀构成它的一砖一瓦、点缀它的一花一木、它所围合成的一天一地,更缅怀它所承载的生活形态,它所反映的地域特征,它所体现的人文精神。二、中国传统院落文化与现代居住区规划的有机结合庭院建筑一般指宅院或附带的私人花园,可以说是一个单户的综合体。但是在本文中,将庭院建筑界定为房屋与院落空间,在围合中形成的相互关系,从而引申应用到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当中。中国传统建筑的每一单位,基本上是一组或者多组的围绕着一个中心空间(院子)而组织构成的建筑群,这个原则一直采用了几千年,成为了一种主要的总平面构图方式,在今天,这种原则用到居住区的规划中也是可以有实际的意义的。其中,建筑可以是多层的并采取一样的形制,院子可以做出形状和大小不一的变化,通过这些变化就可以将内、外、主、从等关系表达出来,因为单座建筑采取了“标准化”,在变化上是有限的,而院子的形状大小、性格等的变化是无限的,用“无限”来引导“有限”,化解了“有限”的约束,实在是一种十分高明的构图手法。以院为中心的建筑群组织形式发展成为中国古典建筑的主要形式最大的原因就是“院”这种形制的空间为所有人所必需。在性质上,“院”是外界环境与室内环境的一个过渡;在生活中,人的思想感情是要求有这种过渡性质的环境的,从公共空间到半公共半私密空间,再到私密空间,铺陈展开,构成丰富的空间序列。虽然中国庭院建筑是由房屋围合而造成了封闭性,但这只是一种在形式上的现象,实际上这种围合非但没有造成禁锢与闭塞,反而增加了庭院建筑内部的许多情趣。应用到居住区规划设计中也是一样,建筑群体的组合和围合并没有造成空间的沉闷也没有影响“院落”小气候的不通畅或是视线的障碍,当居住者从一个院落走向另一个院落,他所看到的景物就会随着空间变换而变换,从不同的线路、方向进入院落,又会得到不同的心情和感受,这是对庭院建筑内的活动空间艺术的体验与把握。所以,我们想做的,就是让院落文化复兴,同时,复兴院落,也不是简单地拷贝和复制中国传统院落形式,而是由中国院落建筑的文化符号和现代建筑的表现手法平行构置出的现代院落。我们抽象传统院落的文化符号,但运用现代建筑语言将之翻译出来,形成全新的中国现代建筑语境,使世界上每个人都能够“听懂”,都能够感受到其中强大的生命力和东方美感。我们抽取传统院落中的语言符号,重新融合构置进全新的建筑肌理之中,赋予现代院落以生命,使其融入现代生活,成为我们的城市、我们的生活中的一部分。三、现代居住规划结构的布局形态布局形态是规划结构的具体表现,但它绝非凭空而产生,规划的核心是人,是为满足人的使用需求而制定的实施计划,规划的布局形态应以人为本,符合居民生活习俗和居住行为轨迹,以及管理制度的规律性、方便性和艺术性。式风格分好几种典雅的古代风格、纤致的中世纪风格、富丽的文艺复兴风格、浪漫的巴洛克、洛可可风格,一直到庞贝式、帝政式的新古典风格,在各个时期都有各种精彩的演出,是欧式风格不可或缺的要角。欧洲风格在建造形态上的特点是:简洁、线条分明、讲究对称、运用色彩的明暗,鲜淡来对视觉进行冲击.在意态上则使人感到壅容华贵.典雅,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正因为欧式建筑的风格具有另人们感到无限向往及产生遐想的力量,所以才能够促使众多房产商们趋之若物,纷纷将资金投入到欧式房产开发的浪潮中去,以求获取自身的最大利益.但最后真正能够开发出具有正宗欧式风格建筑的恐怕却是为数不多.而将诸多风格容入一体的更是凤毛麟角.以致与那些喜爱欧式建筑的、对生活情趣有较高要求的人们难以寻匿到自己心目中真正的归宿.上海是一个海纳百川的城市,在建立县市之前便以经是一个与西方有广泛联系的地方.是一个深受西方文明熏陶的城市,无论是在上海市区的哪个角落都能够感觉到浓郁的西方风情,因此如何因时因地的建造属于上海人自己的欧式建筑是摆在每一位开发商面前的课题.房产讲的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是光喊口号就能够完成的”艺术”所以在“欧陆风”刮得正劲时,许多欧式风格的建筑被“移植”在一个个小区内:“威尼斯水上广场”“哥特式花园”“巴比伦空中花园”等等,虽然颇具欧式建筑风格的神韵,但不过又是一件成功的拷贝品而已,我们需要的不是在别的地方以有的拷贝建筑,而是需要我们自己创造的独一无二的经典欧式风情建筑.国自古地大物博,建筑艺术源远流长。不同地域和民族其建筑艺术风格等各有差异,但其传统建筑的组群布局、空间、结构、建筑材料及装饰艺术等方面却有着共同的特点,区别于西方,享誉全球。本文主要是从中国传统建筑的空间、环境和建筑与人的关系等方面分析其特点,以期对其得到更深的认识。关键词:院落空间轴线艺术诚实的结构天人合一以人为本一、围院的平面空间众所周知,外国建筑是院在外,即院子包围房子,中国建筑则相反,院在内而房在外,即房屋包围院子。房屋、墙垣等围合成院落,以院为中心;或是以主单元(即正殿、正厅)为中心,次单元(即两厢)围绕主单元,一正两厢,并以抄手廊连接,组成一座建筑。如在各地民居中的四合院空间。其特点就在于把“院子”作为建筑平面的组成部分,室内外空间融为一体,以房廊作为过度空间,富有生活气息。院周围建筑互不独立,相互联系。但合院建筑不是群体,而只是“一座”建筑。从四合院住宅到万里长城虽然空间层次不同,但都属于一样的空间形态——即内向的外封闭的空间形态,共同体现或服务于一个社会系统。国,古为城的广称,即政治机构、军事实力及绝大部分的民众生息,都在一城之中。城外是自然广川,可以村居结庐,造别业,但它不是独立的。从东周起,一城一国或数城一国模式,一直到秦统一中国,仍以城池为“国”,数“国”合为大统一的国家。国中有家,故称国家。但家的空间模式与国相同,只是范围缩小了,可以这样说家是国的单元或细胞,或者说家是国的缩微,国是家的扩大。长城原为御敌戌疆而设,但从某种意义上说,长城就好比“国”这个大空间的围墙。无论是历朝都城,宫廷、园林和寺、庙、祠、观,还是各地的民居及市肆都以这种围院空间布局为特点。这种内向层次型的建筑空间模式,尤以传统园林为最。它不但是形式的,而且更是意境的。园林之中,四周有廊、亭、轩、厅等建筑或粉墙,院在内,以树木、假山、池水、墙垣或建筑分割空间。“庭院深深深几许”,令人心旷神怡。二、轴线的空间艺术中外建筑单体都讲究对称,但中国建筑、空间布局尤以轴线对称见长。这主要体现在受中国“周礼”思想影响较大的建筑体系当中。古代都城规划中,都以主宫殿位于中轴线上,以宫室为主体,次要建筑位于两侧,左右对称布局,“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等,如唐大都与明清北京城的规划布局。再如中国古代寺庙中,强调轴线空间布局的实例也是很多。一般均将主殿大雄宝殿放在轴线的重要位置上,配殿居前后左右。“左阁右藏”、“左钟右鼓”等。空间层层递进,庭院森森。典型的如河北正定隆兴寺的布局。此寺始建于隋,改建于宋,保存至今。当然,中国传统建筑这种空间的形成,有其主客观原因。客观上如自然的、地理的、生态的原因等,主观上如中国长期保持的生产方式、经济形态和人文形态等原因。这里不再赘述。三、诚实的结构中国传统建筑,论其结构,不论是皇家的宫苑,还是散见于各地的各类型的建筑,包括民居,其结构特点在世界古代建筑史中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代表性的结构形式主要有两种:1,抬梁式,就是在屋基上立柱,柱上架梁,梁上放短柱,其上再放梁,梁的两端并承檩;这样层叠而上,在最上层的梁中央放脊瓜柱以承脊檩。这种结构的建筑,室内少柱或无柱,空间较大,在我国应用很广,特别是北方用得更多。2,穿斗式,这种结构的特点是由柱径较细柱距较密的落地柱与短柱直接承檩,柱间无梁而用若干穿枋联系,并以挑枋承托出檐。这种结构用料小,但室内柱密,空间不够开阔,在我国南方使用很普遍。由于是以木构架为主,柱承重,墙不承重,所以门窗可自由布置,体现了形式与结构的统一。在皇家建筑和重要的坛、庙建筑中,还以斗拱支撑在柱头、屋檐间,使得建筑出檐深远,保护木结构的屋身。在这里,斗拱一方面是结构构件,另一方面也成为建筑上的装饰物,即以结构构件为装饰物,形式反映了功能,结构真实,功能合理,也是一种真善美的统
本文标题:中国传统院落文化在现代社会的运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262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