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常识及汇编练习(答案版)
1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常识及汇编练习(答案版)一、为学A套阅读《为学》全文,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1.本文谈论的是和“学习”相关的话题,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和“学习”相关的篇目还有(请写出其中一篇篇名)。(2分)1.《伤仲永》/《孔孟论学》/《黄生借书说》/《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观书有感》。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2.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把(这件事)告诉了富和尚。(关键词:明年、以;注意“以(之)告富者”的省略)3.下列对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段用两个反问句引出了观点:做任何事难易转化的关键在于“为”。B.富僧的两句“子何恃而往”都充满了对穷僧强烈的嘲讽之意。C.作者以一富一贫两位僧人的对比,证明了客观条件对一件事的成功没有影响。D.结尾处的“蜀鄙之僧”指的其实只是穷僧一人。3.D(A错在反问句,应是设问句;B错在第一句主要是怀疑、疑惑,而不是嘲讽;C错在证明的是主观的努力实践对于成功的重要性。)B套阅读《为学》全文,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1.本文作者是朝的(人名)。(2分)1.清;彭端淑。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2.一个人要立志(学习),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和尚吗?(关键词:顾、鄙、之)3.下列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3.C(错在没有肖像描写)A.首段通过“为之”与“不为”,“学之”与“不学”的对比,提出了作者的观点。B.蜀鄙穷僧的故事生动地证明了“为之,则难者亦易矣”这句话。C.作者主要运用语言、肖像描写刻画了穷僧知难而进的人物形象。D.末段由此及彼,将穷僧成功的经验加以引申,重申了文章的观点。C套阅读全文,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1.本文的篇名是,作者是(人名)。(2分)1.《为学》;彭端淑。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2分)吾欲之.南海,何如?2.我想要到南海去,(你看)怎么样(关键字:之,何如)3.作者通过蜀鄙二僧的故事,证明了“”这句话(用原文回答),并以此勉励他的子侄们(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3.“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在学习上要立志勤学,更要付诸行动。2016上海市初三语文质量测试(A)(二模)(三)阅读下文,完成8——9题(9分)为学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2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8.请按要求完成下表(6分)文学常识词语解释句子翻译本文作者是清代文学家(1)(人名)(1分)蜀之鄙有二僧。鄙:(2)(2分)吾欲之.南海,何如?(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译句:(3)(三)(9分)8.(6分)(1)彭端淑(1分)(2)边疆,边远的地方(2分)(3)我想要去南海,怎么样?(3分)9.下列选项中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是作者写给他的家族中的晚辈的训示。B.第一段阐述了难易是可以互相转化的道理。C.“富者”对“贫者”从嘲讽到怀疑再到惭愧。D.本文告诉我们人贵立志、事在人为的道理。9.(3分)C(先是怀疑,后是嘲讽,及至惭愧)10.2017年宝山区初三一模:(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为学○1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2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3富者曰:“子何恃而往?”○4曰:“吾一瓶一钵足矣。○5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6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7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8、选文中讲述了“蜀鄙二僧之南海”的故事,其结局是(3分)(用自己的语句概括回答)8.(3分)富和尚未能成功抵达南海(1分)穷和尚成功往返南海(2分)9、选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3分)9.(3分)CA.凡事都要实践。B.凡事都要立志。C.立志而为才能成功。D.财富未必带来成功。10、(1)“子何恃而往”一句反复出现了两次。前一次表现了富者的态度,后一次表现了富者的的态度。(2)贫者“”的话语,表现了他面对困难的勇气。(3分)10.(3分,每空1分)(1)疑惑嘲讽(2)吾一瓶一钵足矣2017年初三二模青浦区(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8分)为学①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②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③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8.选文出自课文《为学》,作者是(朝代)文学家(姓名)(2分)9.翻译下列句子(3分)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310.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为学”即“求学”“做学问”。B.文章开头阐述了“难”与“易”之间的关系是相对的。C.贫僧与富僧的故事是事实论据,二者对比阐明了道理。D.作者告诫我们只要有“志”,就能获得成功。8、(2分)清(1分)彭端淑(1分)9、(3分)一个人立志求学,还不如四川边境上的学生吗?10、(3分)D2017年初三二模长宁-金山区为学①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②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③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8.选文作者是(朝代)文学家(姓名)。(2分)9.翻译下列的句子(3分)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为学”即“求学”“做学问”。B.文章开头阐述了“难”与“易”之间的关系是相对的。C.贫僧与富僧的故事是事实论据,二者对比阐明了道理。D.作者告诫我们只要有“志”,就能获得成功。(三)(8分)8.(2分)清代彭端淑9.(3分)一个人立志为学,还不如四川边境上的和尚吗?10.(3分)D二、天时不如地利A套阅读《天时不如地利》全文,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1.本文选自,它与《论语》、《中庸》、《大学》并称为“”。(2分)1.《孟子》;四书。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2.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界线限制百姓(定居而不迁走),不能靠险要的山河巩固国防,不能靠锐利坚固的兵器和盔甲在天下树立威信。(关键词:域、以、威、兵革;注意“山溪之险”和“兵革之利”两句的翻译)3.以下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A.文章第二段中“三里”、“七里”都极言防守地域之大,以致难以攻破,所以说,“天时不如地利”。B.文章第三段采用“池非不深也”这样双重否定的句式强调守城条件之有利。C.从守城方的失利可以推断:攻城方尽管没有“地利”,但凭借“人和”无坚不摧。D.文章在论证“人和”对战争的重要性后,又在第四段进一步阐述其在治国中的意义。3.A(错在“三里”、“七里”都是形容防守地域之小)B套阅读《天时不如地利》全文,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41.本文选自,这是一部家经典著作(2分)1.《孟子》;儒。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2.(但守城的士兵们)抛弃城池逃跑了,这说明有利的地理形势不如得人心,上下团结。(关键词:委、之、是;注意补充省略的内容)3.以下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A.第二段运用例证证明了“天时不如地利”。B.第三段用排比句强调了“地利”,从而得出“地利不如人和”。C.第四段运用对比论证进行了更深一层的论述。D.第四段总结了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3.D(中心论点应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C套阅读《天时不如地利》全文,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1.孟子是时期的思想家,有“”之称。(2分)1.战国;亚圣。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失道者寡助。2.没有施行仁政,无法得到民心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少。(关键词:者、寡)3.这篇文章运用了和的论证方法,阐述了的中心论点。(3分)3.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015上海中考松江语文二模(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9题(8分)【甲】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乙】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8.甲文选自课文《》,乙文的作者是(人名)。(2分)8.(2分)天时不如地利司马迁9.甲乙两段文字的表达方式虽然不同,但在内容上却可互补。乙文所叙述的的事例正好印证了甲文所阐述的“”的道理。(6分)9.(3+3分)众人响应陈涉,诛伐暴秦(写到一点得2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2015年中考闸北语文二模(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8分)【甲】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乙】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8.甲文选自《孟子》。孟子是___(朝代)思想家;乙文选自课文《》。(2分)8.战国、曹刿论战(2分)9.翻译句子。(2分)5夫战,勇气也。9.打战,要靠勇气。(2分)10.两篇文章的内容都与战争有关。甲文强调___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乙文阐明___、细心观测是以弱胜强的重要原因。(4分)10.得道,鼓舞将士的士气(一空2分,后一空写“掌握战机”给1分)三、橘逾淮为枳A套1.本文作者是_________时期的齐国政治家_________(名字)。(2分)1.春秋;晏子。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2.现在他将要来访,我想要羞辱他,(你们说)用什么办法呢?(关键词:方、之、何以)3.下列对文意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A.本文用楚王及其左右来衬托出晏子的机智和能言善辩。B.楚王预谋策划的最终目的在于羞辱晏子所代表的齐国。C.文末楚王的那句感叹表现出他是个胸怀坦荡的君王。D.本文记述了晏子巧妙地维护个人和祖国尊严的故事。3.C(这句话是在事实面前的自嘲和自知,但楚王预谋羞辱晏子,算不得胸怀坦荡。)B套1.本文选自___________,文中晏子是时期齐国政治家。(2分)1.《晏子春秋》;春秋。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
本文标题: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常识及汇编练习(答案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274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