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第一章国际企业管理概论
第一章国际企业管理概论第一节国际企业一、国际企业和企业国际化经营(一)企业国际化经营特点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类进入了信息和知识经济时代。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企业的经营活动也从60年代末至80年代末中期的国际化过度到全球化,且日益呈现出加剧的趋势。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和跨国经营是当今生产社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关税和贸易总协定的结束,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了“无国界竞争时代”,企业国际化经营已从单一的把商品推向国际市场,进入到从生产、销售、服务以至产品开发和研究一体化的全方位时期。目前全球跨国投资已超过1万亿美元,仍将持续增长。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在对外经济交往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除了商品进出口贸易值大幅增加外,在吸收外商投资、兴办海外企业、开展劳务出口等方面都有很大发展。此外,中国企业正在溶入到企业国际化和全球化的浪潮之中,已经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从总体来看,我国企业在管理体制、经营机制、管理理念、企业文化、组织机构、管理方法和手段、人员素质和能力等方面与西方企业尤其是大型跨国公司仍相差甚远。但是,中国企业国际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二)国际企业国际企业——企业进行跨国经营与国际化经营属于同一概念,均涉及国际范围内的产品、技术、劳务、信息、资金、人才等方面的流通和管理,而从事上述经营活动的企业(实体)称之为国际企业。国际企业是将各国经济连接在一起的重要力量,其国际生产流动过程的中心环节,是通过对其企业人力、物力、财力等要素的有效规划、组织协调、指挥和控制,形成有形和无形资产在国际间的移动,获取利润,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国际企业的特征:(1)它必须是在一国以上拥有资产并从事跨国的经营活动;(2)海外的资产和营业额占公司全部营业额的比重,已达到一定的规模;(3)在母公司控制下的子公司、集团组织体系,通过统一的决策体系,实现共同个经营目标。企业国际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范围逐步扩大的过程;二是伴随这种过程企业自身组织结构、生产经营环节的国际化的扩展和演变过程。二、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企业经营全球化(一)世界经济一体化1、新经济的本质和特征目前,国际上对新经济尚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新经济(数字经济、网络经济、互联网经济、知识经济)表达了一个所有涉及以数字网络为基础的市场或经济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出售的主要不是物质财富,而是信息财富。信息可以在不离开拥有者的情况下,被转移、出售和交流,人们既可以销售“产品”,也可以出售“主意”。信息可以在不增加费用的情况下,通过网络成千上万地发送出去。新经济的本质实际就是知识资本化,知识成为创造财富的主要资源,人们通过知识的质量,而不是通过数量创造剩余价值。新经济的最大特点,就是传统的规则被打破了、被改变了。新经济的本质是知识资本化,而知识更新速度是极快的。发展就是一切,无论什么模式,只要能实现最快的发展就是好的模式,发展速度成了衡量企业效益的重要指标。新经济时代的信息与传统经济下的信息对比传统经济零散的信息时效性差过时的产品目录地域性资源人工搜索、获取困难纸媒介、保存难难以统计追踪新经济集中的结构化的信息动态信息实时的产品目录全球性资源统一自动搜索电子媒介、便于保存数据统计、随时调用新经济时代的商务与传统经济下的商务对比传统经济以卖家为中心长期合同、同甘共苦电话/传真为主的通讯方式过度的产品库存分散购买力纸张文档人工跟踪订单昂贵、封闭的信息系统新经济以买家为中心动态报价体系基于互联网的通讯方式降低库存水平集团购买无纸化电子文档自动跟踪订单廉价开放的Extranet系统2、新经济衡量标准从企业的角度分析,新经济可以用4方面的13个指标来衡量:第一、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化方面(1)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指标。新经济的特征之一就是以柔性生产商品与服务的生产组织方式来替代传统标准的大批量生产方式;(2)高技术高工资职业与低技术低工资职业指标;第二、经济全球化方面(3)贸易指标;(4)外国直接投资;第三、活力与竞争方面(5)新兴企业家兴办公司的快速成长;(6)剧烈的企业竞争;(7)竞争者间的合作增加;(8)经济经常处于不稳定之中;(9)用户对产品种类的选择性急剧膨胀;(10)新产品的开发周期大为缩短,“争夺时间”是竞争的关键;第四、信息技术革命方面(11)微电子块无处不在;(12)计算成本降低;(13)数据传输成本快速下降。3、互联网的产生和发展互联网是人类社会20世纪末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表现。互联网的递增效应与信息的非排他性,促使信息量以几何级数高速增长,是人类开始从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过渡的标志。它的多重开放性、高速成长性给人们以无数伟大的商业憧憬。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应用的普及,全球的电子商务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电子交易手段以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电子商务可以降低企业的促销成本,减低贸易的中间环节,降低采购成本,减少库存,节约交易成本,提高信息的利用效率,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始于90年代初,是以国家公共通信基础网络为基础、以国家金关工程为代表、以外经贸管理服务为重要内容的国家电子商务工程逐渐发展起来的。在短短几年的互联网创业浪潮中,随着人们对它未来发展无限多样性的认识的跃进,陆续出现了如门户网站、立体垂直、BTOC、BTOB、宽带互联以及无线互联等多种多样的商业模式。(1)互联网优越性第一、互联网的开放性、多重性和巨大的发展空间是门户网站最先具备的巨大优势。第二、用户群是门户网站“拥兵自重”、所向披靡的法宝。第三、从经济学的观点看,网络经济的规模经济效应相对来说不受物理极限的制约。第四、门户网站可以实现零库存经营。第五、先行者的巨大优势。第六、网络广告与传统媒体相比更有效益。(2)互联网零售经营互联网使网上零售和购物成为现实,同时,网上零售又成为互联网发展的巨大推动力。网上零售市场形势看好,一些网上零售商营业额不断增长,赢利可观。他们的成功经验有以下几个共同点:第一、采用旧经济策略,价格公道。第二、审慎理财。第三、存仓及付运工作外包。第四、经济利润丰厚的产品。第五、讲究营销策略。4、互联网与传统经济和产业的结合发展网络与新经济的事业,一定要有实质业务,具有可实现的目标,赚到利润后要适当扩张,才能取得投资者的长期信任,这样的企业才会有前景。2000年9月12日,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教授《经济学》第二版新闻发布会暨中国经济问题报告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斯蒂格利茨教授在演讲中提出以下观点:第一、中国不能单纯依赖新经济。第二、乡镇企业是中国的一个独特创造,过去20年乡镇企业获得了很大成功,但在新经济条件下不见得仍会成功。第三、发达国家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他的观点对我们理解和运用新经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5、我国互联网的产生和发展互联网在我国已经经历了三次浪潮:1995—1997年,是互联网在中国发展的初始阶段,最初的浪潮普及了一种概念,建成了一些基础设施体系;1998—1999年,在风险投资的推动下,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迎来了第二浪潮,所谓的网络企业开始成行成市,商业模型进一步多元化,互联网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由游离走向融合;2000年开始,随着具有分餐特色的主流经济网络化速度急剧加快,以及电子商务、高度垂直、无线、宽带真正成为企业发展核心意义和产业主题,中国迎来了互联网发展的第三次浪潮。其主要标志:在政治、经济、思想以及文化等诸多层面,互联网开始真正从边缘走向中心。(2)互联网门户网站从门户网站的本身特点以及商业模式来看,它是受所生存环境的基础设施影响最小的一种模式,就目前商业电子化、金融电子化水平还很低的我国来说,它是比较现实的商业模式。从1996年网易公司成立发展至今,门户网站已经具有一定的产业规模,2000年上半年,以中国内地为基础的三大门户网络公司——新浪、搜狐与网易先后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被并称为中国网络概念“三剑客”。我国互联网发展很不平衡,电子商务在过去数年中有了一定发展,但企业上网数量有限。(二)企业经营全球化在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格局出现以后,经济全球化得到了加速发展。各国经济越来越相互渗透、相互依存,任何国家再也不能闭关自守地发展经济。2、金融全球化趋势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企业经营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金融全球化的趋势也日益明显。其有利方面:多元化和更有效率的资本流动,对于提高资源在全球配置的效率,促进国际贸易增长和各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其不利影响:伴随金融全球化的发展,国际金融动荡已成常态,这使世界各国都生活在一个不确定的世界之中。2、跨国公司的全球制造网和供应链跨国公司的全球制造网——指跨国公司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内部相互协调结合的、具有分享、自控机制及动态反应能力的制造系统网络。跨国公司的全球制造网按其产品价值链分布的不同形式及其获得竞争优势的不同途径分为两种基本类型:(1)生产导向型全球制造网——是跨国公司垂直分布产品的价值链依据跨国公司整体战略意图,对整个产品价值链进行拆分,然后把不同段落的价值链条布置在许多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以接近最优的资源和市场。美国的德尔科电子公司和韩国的乐金公司的制造网络基本上属于生产导向型全球制造网。(2)市场导向型全球制造网——是跨国公司将整个产品价值链都结合在一个工厂中,它利用各工厂的便利条件,拥有共同的产品、技术和运行机制。这种全球制造网将其节点分布在接近市场的地方,各个工厂可以响应不同市场的特殊需求。美国巴威公司和德国汉高公司的制造网络基本上属于市场导向型全球制造网。跨国公司的全球制造网未来发展趋势是将两种模式进行融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全球制造网潜能,使跨国公司在新的全球竞争中取得优势。3、跨国公司在中国的运行机制(1)跨国公司的进入机制美、日企业都大量进入中国市场,但两国企业的策略不同。美国企业的目标具有长远性与战略性。日本企业缺乏战略性的谋划,具有短期化、被动性特征。(2)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生产基地跨国公司在中国建立生产基地的竞争优势:第一、突破国家贸易壁垒;第二、提高对市场的动态反应能力;第三、降低成本;第四、提高学习和适应能力。为跨国公司配套也是进入全球经济非常重要的一个途径,中国将成为一个最大的、最有吸引力的、为全球产业配套的基地。考虑到劳动力成本等因素,中国有成为全球制造业装配中心的比较优势。(3)跨国公司在华的本地化战略本地化——是指跨国公司根据各细分地区市场中客户的不同需求,并对各国政府和机构制定的不同国家标准与法规作出反应。目前,中国已经成为技术与人才的重要集散地。跨国公司要使其产品本地化,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以相对优厚的待遇,利用中国本地人才及相关技术,使外资顺利完成对中国市场进行“低成本扩张”的目标。(4)跨国公司在华的投资公司控股公司是执行投资和直辖式管理两大功能的最佳组织形式。跨国公司在华设立控股公司有两个职能:实施投资计划并对在华子公司进行指导、服务和监督。随着中国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深入,跨国公司在华控股公司将成为名副其实的控股公司,并且将逐渐成为中国本地化的公司。由于在华设立控股公司战略上的差异,跨国公司中国控股公司的管理模式也不尽相同,主要分为四种类型:第一、服务型控股公司主要从事投资与再投资业务,为在华子公司提供诸如人力资源、培训、服务、法律事务、公共关系等方面的服务。第二、代理型控股公司相当于该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经营管理总部,全面承担在华投资、生产经营与企业发展等各项职能。第三、协调型控股公司其运作模式介于服务型与代理型之间,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受中国控股公司和母公司产品事业部的双重指导与支持。第四、商社参股型控股公司是以贸易为主业,集贸易、金融、信息等功能为一体的国际化、多元化、集团化的综合贸易公司。三、国际企业管理(一)管理学科管理学科是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出现应运而
本文标题:第一章国际企业管理概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275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