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最新实验诊断学笔记(第八版诊断学)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实验诊断第一节概述一、实验诊断的概念实验诊断(laboratorydiagnosis)指医生的医嘱通过临床实验室分析所得到的信息为预防、诊断、治疗疾病和预后评价所用的医学临床活动。二、实验诊断的影响因素和质量体系※(一)实验诊断的影响因素:分析前:检验项目选择、患者准备、标本采集与处理分析中:仪器、试剂、实验方法、人员等分析后:记录、书写、计算机输入(二)实验诊断的质量保证体系1.室内质量控制(internalqualitycontrol,IQC)指在实验室内部对所有影响质量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系统控制。保证检验结果的精密度。2.室间质量评价(externalquanlityassesment,EQA)是指多家实验室分析同一标本,有外部独立机构收集、分析和反馈实验室检测结果,评定实验室常规工作的质量,观察实验的准确性,建立起各实验室分析结果之间的可比性。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度。3.全面质量管理:患者准备、标本采集、设施与环境、仪器、试剂、标准操作规程、室内质控、室间质评、人员、记录、临床实验室信息系统(laboratoryinformationsystem,LIS)。※(三)检验报告的临床应用在一项临床实验应用之前,应选择参考人群确定合适的参考区间和医学决定水平,以便在临床应用时参考。在临床医疗实践中,一些实验在建立参考区间后,就可以开始应用;但是,医学决定水平往往需要在不断的临床医疗实践中反复验证后才能确定。1.参考区间(referenceinterval)是指用稳定、可靠的实验方法,在特定的条件下检测健康人群所得的包括95%测定值(正态分布)的范围。对一个测定值呈正态分布的参考区间,只能代表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由健康者组成的小样本中95%的人的实验结果,而5%的健康人可出现假阳性结果。因此,在实验结果轻度偏离参考区间时,应注意结合临床解释为真正的异常或是假阳性。2.医学决定水平(medicaldecisionlevel,MDL)是一种诊断实验的阈值或限值,可在疾病的诊断中起确诊或排除的作用,或对某些疾病进行分类或分级,或预示将出现某些生理或病理变化、评估某些疾病的预后等。要建立每一项实验的MDL则需要长期的临床实践和数据统计分析。3.危急值是指某些检验结果出现异常超过一定界值时,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医生必须紧急处理,称之为危急值。根据各个医院具体特点制定。(四)实验诊断结果的分析1.实验诊断报告可将其结果分为处于参考区间内和超出参考区间两类,但不能据此简单地分为“正常”和“异常”两类。作为一名临床医生应将实验诊断结果与患者的家族史、病史、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等资料综合分析后,才做出诊断或治疗等决策。实验诊断是提供的客观数据,出现不符合临床初步诊断或推理的结果,可进一步检查或及时调整诊治方案,必要与实验室的检验医师讨论。2.当遇到与临床诊断或推理不符合的情况,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查找线索:有无标本方面的差错有无实验操作中的差错有无实验的干扰因素考虑有无潜在疾病、特殊转归或意外疗效等思考1.需要做血葡萄糖检测时,患者需要注意哪些问题?2.接到实验室报告血钾7.0mmol/L时应该做什么?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第二节临床血液学检测血液常规检测(bloodroutinetest)包括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平均值测定和红细胞形态检测;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值测定和血小板形态检测。抗凝剂:EDTA乙二铵四乙酸:对细胞形态和血小板计数影响较少,适用于多项血液学检查红细胞的合成过程:EPO(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源于肾脏。红细胞的衰老:衰老的红细胞在单核-巨噬系统内降解为铁、珠蛋白和胆红素。铁进入全身代谢池供机体重新利用,珠蛋白肽链被分解氨基酸参与氨基酸代谢;胆色素经肝脏代谢通过粪便和尿液排出体外。一、红细胞的检测和血红蛋白的测定表健康人群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参考值人群参考值血红蛋白红细胞数成年男性120~160g/L4.0~5.5×1012/L成年女性110~150g/L3.5~5.0×1012/L新生儿170~200g/L6.0~7.0×1012/L※【临床意义】(一)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成年男性红细胞6.0×1012/L,血红蛋白170g/L;成年女性红细胞5.5×1012/L,血红蛋白160g/L时即认为增多。1.相对性增多是因血浆容量减少,使红细胞容量相对增加。见于: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尿崩症、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2.绝对性增多临床上称为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erythrocytosis),(1)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是血中红细胞生成素增多所致。1)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加:因血氧饱和度减低所引起。红细胞增多的程度与缺氧程度成正比。①生理性,见于胎儿及新生儿、高原地区居民精品文档精品文档②病理性,见于严重的慢性心、肺疾患,如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以及携氧能力低的异常血红蛋白病等2)红细胞生成素非代偿性增加:与某些肿瘤或肾脏疾患有关。如:肾癌、肝细胞癌、卵巢癌、肾胚胎瘤、肾上腺皮质腺瘤、子宫肌瘤以及肾盂积水、多囊肾等。(2)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rmavera):是一种原因未明的红细胞增多为主的骨髓增殖性疾病,目前认为是多能造血干细胞受累所致。其特点为红细胞持续性显著增多,可高达(7~10)×1012/L,血红蛋白达180~240g/L,全身总血容量也增加,白细胞和血小板也不同程度增多。本病属慢性和良性增生,部分病人可转变为白血病等。(二)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1.生理性减少婴幼儿及15岁以前的儿童,红细胞及血红蛋白一般比正常成人低约10%~20%;部分老年人、妊娠中、晚期均可使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减少。2.病理性减少见于各种贫血(anemia)。根据贫血产生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不同,可将贫血分为红细胞生成减少、红细胞破坏增多、红细胞丢失过多。※贫血的原因:(1)红细胞生成减少:①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再生障碍性贫血;②缺铁性贫血:红细胞的减少比血红蛋白下降的程度低。③巨幼细胞性贫血:红细胞的减少比血红蛋白下降的程度明显④红细胞缺乏:肾脏疾病⑤骨髓疾病,恶性肿瘤,放射性损伤(2)红细胞破坏增多:红细胞遭到破坏,是因为细胞本身异常或外界因素膜破坏所致。①红细胞内在异常:遗传性:膜缺陷: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酶缺陷: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珠蛋白生成异常:镰形细胞贫血获得性: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②红细胞外在异常:精品文档精品文档免疫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新生儿溶血症;机体产生自身抗体的缘故机械性:DIC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时,红细胞通过有血栓形成的血管时被纤维蛋白切割造成的破坏化学与物理因素:苯中毒,大面积烧伤;感染和生物因素:疟疾,蛇毒;单核吞噬细胞亢进:脾功能亢进(2)红细胞丢失过多:急性:外伤,宫外孕,消化道大出血;慢性:各种原因导致的:如子宫肌瘤,宫血,消化性溃疡等等。※(三)红细胞形态改变正常红细胞呈双凹圆盘形1.大小异常(1)小红细胞(microcyte):红细胞直径小于6μm。见于低色素性贫血,如缺铁性贫血。(2)大红细胞(macrocyte):直径大于10μm。见于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也可见于巨幼细胞贫血。(3)巨红细胞(megalocyte):直径大于15μm。常见于叶酸或(和)维生素B12缺乏所致的巨幼细胞贫血。(4)红细胞大小不均(amisocytosis):红细胞大小悬殊,直径可相差一倍以上。这种现象见于病理造血,反映骨髓中红细胞系增生明显旺盛。在增生性贫血如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失血性贫血等贫血达中度以上时,均可见某种程度的红细胞大小不均,而在巨幼细胞贫血时尤为明显。2.形态异常较常见的有:(1)球形细胞(spherocyte):直径小于6μm,厚度增加大于2.9μm。细胞体积小,圆球形,着色深,中央淡染区消失。主要见于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也可见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涂片中此种细胞约占20%以上时才有诊断参考价值。(2)椭圆形细胞(e11iptocyte,ovalcell):红细胞的横径/长径<0.78,呈卵圆形,或两端钝圆的长柱状。正常人血涂片中约1%椭圆形细胞。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病人有严重贫血时可达15%以上,一般高于25%~50%才有诊断价值。巨幼细胞贫血时可见到巨椭圆形红细胞。(3)口形细胞(stomatocyte):红细胞中央淡染区呈扁平裂缝状,。正常人血涂片中偶见,如多达10%以上,常见于遗传性口形细胞增多症。少量可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及酒精中毒时。(4)靶形细胞(targetcell):此种细胞的中央淡染区扩大,中心部位又有部分色素存留而深染,状似射击之靶标。有的中心深染区像从红细胞边缘延伸出的半岛状或柄状。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靶形细胞常占20%以上。少量也可见于缺铁性贫血、其他溶血性贫血以及黄疸或脾切除后的病例。精品文档精品文档(5)镰形细胞(sicklecell):形如镰刀状,见于镰形细胞性贫血(HbS病)。(6)泪滴形细胞(dacryocyte,teardropcell):细胞呈泪滴状或手镜状(图4-2-2D)。见于骨髓纤维化,也可见于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7)棘细胞(acanthocyte,burrcell)及刺细胞(spurcell):棘细胞外周呈钝锯齿状突起,刺细胞外周呈不规则、不匀称的棘刺状突起(图4-2-2C)。见于棘形细胞增多症(先天性无β脂蛋白血症),也可见于脾切除后、酒精中毒性肝病、尿毒症等。(8)裂细胞(schistocyte):又称红细胞形态不整、红细胞异形症,指红细胞发生各种明显的形态学异常改变而言。见于红细胞因机械或物理因素所致的破坏,为微血管病性溶血的表现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尿毒症综合征、恶性高血压,以及心血管创伤性溶血性贫血等。也可见于严重烧伤病人。(9)红细胞缗钱状形成(rouleauxformation):涂片中红细胞呈串状叠连似缗钱状。常见于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等。3.染色反应的异常(1)低色素性(hypochromic):红细胞染色过浅,中央苍白区扩大,提示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减少。常见于缺铁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也可见于某些血红蛋白病。(2)高色素性(hyperchromic):红细胞着色深,中央淡染区消失,其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增高。常见于巨幼细胞贫血,球形细胞也呈高色素性。(3)嗜多色性(多染色性,polychromatic):红细胞呈淡灰蓝或紫灰色,是一种刚脱核的红细胞,体积较正常红细胞稍大,称嗜多色性红细胞或多染色性红细胞。正常人外周血中约占1%。其增多反映骨髓造血功能活跃,红细胞系增生旺盛。见于增生性贫血,尤以溶血性贫血时为最多见。4.结构的异常(1)嗜碱性点彩(basophilicstippling):红细胞内含有细小嗜碱性点状物质,是核糖体凝集而成的。有时与嗜多色性并存,也可发现于有核红细胞胞质内。大量增多并呈粗颗粒状点彩,多见于铅中毒,也可见于骨髓增生旺盛的其他贫血如巨幼细胞贫血等。(2)染色质小体(Howell-Jollybody):红细胞内含有圆形紫红色小体,直径约0.5~1μm,1个或数个,是核的残余物质,亦可出现于晚幼红细胞中,此小体多见于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红白血病及其他增生性贫血。(3)卡-波环(Cabotring):成熟红细胞内出现一条很细的淡紫红色线状体呈环形或“8”字形,曾认为是核膜的残余物。目前认为可能是纺锤体的残余物或是胞质中脂蛋白变性所致。提示严重贫血、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铅中毒及白血病等。(4)有核红细胞(nucleatederythrocyte):正常成人有核红细胞均存在于骨髓之中,外周血涂片中除在新生儿可见到有核红细胞外,成人如出现有核红细胞,均属病理现象。主要见于:①各种溶血性贫血;②红白血病;③髓外造血,如骨髓纤维化
本文标题:最新实验诊断学笔记(第八版诊断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290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