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建筑形态学组员:刘迪魏婷婷苟祥祥栗玉俊▪然而究竟是什么是建筑形态?▪什么是建筑形态学?▪其内涵外延究竟为何?▪其起承发展又如何?▪建筑是生产力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的必然产物,是人类文明的物质载体。以城市的物质形态特征及演变规律为核心的建筑形态的研究是建筑设计理论研究的基础之一。从初始的穴居、巢居发展到现在的多种建筑风格形态的含义▪从形态的横向构成来看,形态是“形”与“态”的组合。“形”指形状,它是由事物的边界线即轮廓所围合成的呈现形式,包括外轮廓和内轮廓。“态”是事物的内在发展方式,它与物体在空间中占有的地位有着密切的关系。如老子《道德经》所讲:“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从形态的纵向层次来看,形态是由材料层、形式层和意蕴层三个层次构成的。材料层是设计品的物质基础。形式层是针对意蕴层而言的,专指形态的外部呈现形式,也就是我们的视觉和触觉接触到的物象。它包括外形式和内形式。意蕴层意蕴层深藏于形态内部,是整个形态的核心层。它是在长期的社会文化发展进程中积淀的具有稳定性的意义。形态的含义材料层是木头、琉璃瓦、汉白玉形式层是斗拱、柱子、重檐庑殿顶、须弥座意蕴层是龙的雕刻、九开间(一)按照形态与人类知觉关系的紧密程度划分,可分为现实形态、理念形态和纯粹形态。(二)按照形态的空间存在形式不同,可分为平面形态和立体形态。(三)按照形态的来源,可分为自然形态和人为形态。(四)根据产品整体形态构成的方式来划分,有构筑型和塑造型两种形态。形态的分类(一)按照形态与人类知觉关系的紧密程度划分,可分为现实形态、理念形态和纯粹形态。现实形态是直接作用于人们视觉和触觉的实际存在的形态。它是现实世界中占有一定空间的实体。理念形态则是在现实形态的基础上抽象提炼出的形态。它只存在于人类的经验和思维中,不能被人感知,也不具有实在性。纯粹形态是为了使只存在于头脑中无法感知的理念形态获得视觉的可感性,可以借助一定符号系统将之表现出来的形态。形态的分类如安藤忠雄的光之教堂,左图既是其现实形态,右图其存粹形态。(二)按照形态的空间存在形式不同,可分为平面形态和立体形态。平面形态是在二维空间中作平面延伸的形态。立体形态则是在三维空间甚至四维空间中作纵深发展的形态。形态的分类(三)按照形态的来源,可分为自然形态和人为形态。自然形态是不为人类意志所转移的自然界中的客观存在物。人为形态是经过人类的改造和加工,成为人类意识产物的再生形态。形态的分类(四)根据产品整体形态构成的方式来划分,有构筑型和塑造型两种形态。构筑型是指在三维空间里展开其构成部分的形态,一般是抽象形态。塑造型形态通过制胚、烘结、铸造、注塑等成型方式,形成较为整体的形态。形态的分类印度莲花寺朗香教堂(一)时间感▪形态通过艺术的呈现形式给予的时间间隔感觉是形态的时间感。时间感是使形态具有深度和历史感的重要途径。艺术设计中营造时间感的两种主要方式:1.将形态要素进行有规则的变化,以形成时间上的间隔感和空间上的运动感,从而产生纵深的时间流向感觉。2.直接将形态定位于某一特定的历史氛围中。如大唐芙蓉园、华清池、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形态的心理效应(二)运动感▪运动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因此形态的运动感最容易表达形态的生命意味。但是以静止的媒介表达静止的感觉相对简单,以静止的手法表现出运动的效果则难度较大。深度知觉也是形成运动感的一条途径。在平面形态上营造有深度的纵深感,从而引导人的视觉流程产生运动感,如采用透视法,包括成角透视和空气透视,造成物象延伸的动感。采用对角线的构图使形态的不稳定性增强,也能产生运动感。形态的心理效应德国维特拉消防站(三)量感效应量感效应是形态在人的心理上造成的有关客体重量、大小程度的感觉。它涉及到形态自身的物质量与审美主体的心理量之间的交叉或重合关系。物质量包括绝对物质量与相对物质量。量感效应包括畏感、趣感和实感效应三种。形态的心理效应畏感效应发生时,形态的物质量大大超过心理量,人正常的心理承受能力无法把握,因此在人的心理上产生畏俱、神秘的反应。趣感效应中,形态的物质量大大小于心理量。客体以一种玩偶的姿态进入审美主体视野,使主体产生小巧、精致的心理效应。实感效应则是物质量与心理量的重合,二者的一致给人亲切感。(四)力度感▪形态给予人心理上力的强弱程度反应是形态的力度感.。与形态的量感和动感有密切关系。一般而言,力度感与物质量成正比例关系。物质量越大,力度感越强;物质量越小,则力度感越弱。动感的急缓也可以影响力度感。运动速度快、动感强烈的事物,给予人的力度感就强。形态的心理效应(五)节奏感与韵律感在建筑表现中,节奏指一些元素的有条理的反复、交替或排列,使人在视觉上感受到动态的连续性,就会产生节奏感。节奏是韵律形式的纯化,韵律是节奏形式的深化,节奏富于理性,而韵律则富于感性。韵律不是简单的重复,它是有一定变化的互相交替,是情调在节奏中的融合,能在整体中产生不寻常的美感。形态的心理效应(五)生长感与整体感在建筑表现中,节奏指一些元素的有条理的反复、交替或排列,使人在视觉上感受到动态的连续性,就会产生节奏感。节奏是韵律形式的纯化,韵律是节奏形式的深化,节奏富于理性,而韵律则富于感性。韵律不是简单的重复,它是有一定变化的互相交替,是情调在节奏中的融合,能在整体中产生不寻常的美感。形态的心理效应比例理论▪完美比例是产生建筑美的主要因素之一。设计阶段,正确判断比例或推敲整体与局部的恰当的比例关系被视为建筑形式设计的大前提。比例有“可直观把握的”和“基于数比关系的”两类比例。在美的形式中,可直观把握的比例背后隐含着基于数比关系的比例。建筑形态学的相关理论建筑之所以能够感染人的根本原因在于“直观比例的力量甚于数比关系比例”。-----------柯布西耶理论上,数比关系比例比直观比例更容易把握。▪数比关系比例中,大致有“典型比例”和“造型手法的比例”两类比例。“典型比例”在古典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中随处可见,是表现世界物象及宇宙秩序的比例,蕴含着人、动植物等自然界创造物在内在基本结构。因此,以隐含的数比关系比例规定规整的建筑空间、构件形状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事理。建筑形态学的相关理论“造型方法的比例”也是一种表明世界秩序的比例。▪柯布西耶致力于“造型手法的比例”研究。柯布强调比例的重要性,同时反复论证比例的灵活性——不存在完美比例。柯布认为“比例是有选择性地被应用的东西;不论采用哪一种比例方法或比例理论,那是缘于个人感性的,是使个人灵感具有说服力和客观性的工具”。柯布指出“控制线是防止陷入混乱的安全阀门。根据控制线的方式选择,建筑的基本几何学被固定下来”。建筑形态学的相关理论所谓比例是指美观、各部分组合适度。----------维特鲁威《建筑十书》所谓美是指采用特定的理论方法,使其所有构成部分都匀称、没有败笔、不能再增减一笔或移动半分。-----------莱昂.巴蒂斯塔.阿尔伯蒂《建筑论》美的形式是由整体与局部呼应、各局部之间相互呼应,以及各局部与整体呼应所产生的。---------------帕拉第奥《建筑四书》几何学理论鲁德路夫.维特考瓦《人文主义建筑的潮流》:对于神庙的理想形式,阿尔伯蒂首先是从圆形的赞赏开始的。阿尔伯蒂推荐九种基本几何形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棱柱体、棱锥体、球体等),其中正方形、六边形、八边形、十边形、十二边形等形状是由圆形确定的。阿尔伯蒂认为圆形是最完美的形状。建筑形态学的相关理论阿尔贝蒂设计的圣安德鲁教堂几何学理论帕拉第奥《建筑四书》:客厅的长度不应超过宽度(正方形边长)的二倍;越接近正方形越美观。辅助用房(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应以正方形的对角线的长度做调整和控制,以形成长宽比例为1:2、2:3、3:4、3:5等长方形空间。建筑形态学的相关理论1:22:33:43:5几何学理论柯布西耶《走向新建筑》:1)建筑是集中在阳光下的三维形式的蕴蓄,是一出精美、壮丽的舞台剧;立方体、圆柱圆锥体、棱柱棱锥体、球体等都是原始形状,光使其形状突显出来,其形象是明确的、可触摸的,没有模糊之处;因此是“完美的、最完美的形状”。2)几何体是人类的一种语言;轴线、圆、正方形都是几何体的真髓,是可以由肉眼量测的。建筑形态学的相关理论几何学理论马克.威格利《解构主义建筑》:建筑家总是幻想简单形态,排除任何不稳定的因素和无秩序的东西,选用立方体、圆柱圆锥体、棱柱棱锥体、球体等简单几何体,将这些要素按照没有矛盾的构成手法稳定而协调地组合到一起┅,使形态形成具有统一性的整体,于是这样协调、平衡的几何体原封不动地成为建筑的实际结构体,可以看出其形态上的简单性是其结构上的稳定性的保证。解构主义建筑家不是建筑物解体,而是揭示出蕴涵在建筑本身内在的、固定的、一种难以取舍的矛盾。建筑形态学的相关理论广州电视塔(小蛮腰)的外型是典型的单页双曲面几何学理论香山寿夫《建筑意匠讲义》:在提到与自然相融合、共存的建筑时,并非单指融合于自然的、细腻而优美的建筑。有很多笨拙模仿、迎合自然的建筑,这种建筑与自然相驳逆、造成尴尬后果。西都会派的建筑由被还原的长方体、圆锥体、棱锥体等几何体构成,其明显的简单感与周围平缓地形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柯布从中得到造型启发。对比、突显自然地貌的奇伟例子,可以说明构筑物是人们用简单的几何体堆砌起来的。建筑形态学的相关理论萨伏伊别墅对称理论帕拉第奥《建筑四书》编著者注:这种在建筑内外都使用“左右完全对称形式”的设计原则,在文艺复兴时期是普遍的,应当视为帕拉第奥设计方法的特色。建筑形态学的相关理论对称理论柯布西耶《走向新建筑》:轴线可能是人类自身或原始的表示┅,轴线使建筑具有秩序,建立秩序是工作的起点。建筑被固定在若干条轴线上,轴线是指向目的地的行动指南;建筑中,轴线必须具有一定的目的┅。建立秩序就是决定轴线秩序,即确定目标物的序列和建筑意识的序列。建筑形态学的相关理论对称理论亨利.拉塞尔.希区柯克与菲利普.约翰逊《国际风格》:轴线的对称性质指像巴洛克建筑那样,使各种特殊之处和细微细节所产生的杂乱具有一定的联系,使不规则部分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近代建筑的标准化很自然地给构件带来了高度的整合性,因此建筑家没必要为达到美学概念上的有序性使用对称性或轴线上的对称规律。不对称设计样式实际上在技术和美学方面都是很受欢迎的,这是因为不对称性的确定能够提高构成的一般性。在现代建筑形式中,几乎所有形式其建筑性都能是由不对称性直接表现出来的。一个拙劣建筑家的特点是以装饰为由刻意地滥用不对称性┅,一个出色建筑家的特点是使设计的规律接近对称性。建筑形态学的相关理论对称理论香山寿夫《建筑三书》:建筑物必须要有一个确定的正面形式┅,建筑的正面是否规整且具有适用性在于其三段构成。对称构成手法有最明确的构成原理,所以其承受变形的能力和适应能力都很高。人类的活动路线并非严格地遵循支配建筑构成的对称轴线,应该是任意的。因此,物体的规律就和人的自由形成了对比关系。建筑形态学的相关理论形体分解理论朱立安.嘎地与瑞纳.班纳姆《建筑的诸要素与各种理论》:构成实际上并不像所称作的那样满含意味和魅力。所谓的构成就是将各个部分进行集中、融汇、结合成一个整体。瑞纳.班纳姆《第一机械时代的理论及设计》:“构成”与“要素”这两个概念形成了学院派和近现代派共通的设计哲学。“分离”与“限定”这种显而易见的构成方法,可以说是20世纪初期进步建筑整体所共同具有的特征。建筑形态学的相关理论形体分解理论亨利.拉塞尔.希区柯克与菲利普.约翰逊《国际风格》:巴塞罗那馆的墙不过就是一道幕,并没有规定固定的三维形体。由柱子支撑的平面屋顶下扩展开的三维形体,某种意义上说是通过想象而获得的了一种境界。墙体是独立于三维形体中的幕,是互不关联的个别存在,将整体分割生成几个三维形体群。这种设计不是那种常见的、连续的外部幕墙,而是通过支撑于规则分布的柱列上的平面屋顶而整合到一起。建筑形态学的相关理论形体分解理论香山寿夫《建筑三书》:无论怎样,如果好好地理解计划并切实地研究其构成,就会发现平面可分成几个中心和边缘部分。建筑形态学的相关理论层构成理论原广司《空间—由功能向形
本文标题:建筑形态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317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