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市政工程 > 澧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和澧县县城总体规划
1澧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和澧县县城总体规划第一部分澧县概况澧县,因澧水流经县境而得名。地处湘鄂边界,常德地区的北部,东临安乡县,南靠临澧,西接石门,北与湖北省松滋市、公安县接壤。澧县行政区划面积为2107.3平方公里,现辖15个建制镇(包括澧阳镇)、17个乡。作为澧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的县城位于县域中部的澧阳平原上,南濒澧水,东距津市市8公里。澧县是位于我国三级经济开发轴线(焦柳铁路线和二广高速)上的节点城市,常德市和荆州市的几何中心。处于湖南西北部边境,临近中部两大城市群—长株潭“3+5”城市群和武汉“1+8”城市群,处于两大城市群的直接辐射交汇地域的西部。澧县在湖南自东向西的经济梯度格局中处于第二梯级的位置,并且是环洞庭湖城市群以及我国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承东启西的战略位置,必将成为未来湖南省经济开发的重点地区。澧县经济发展迅速,是个农业大县和资源大县。20世纪80年代后,澧县的资源优势逐步转化成了经济优势,经济实力迅速增加。2008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008902万元,比上年增长13.0%。其中:一产业增加值321568万元,同比增长6.6%;二产业增加值353176万元,同比增长17.3%;三产业增加值334158万元,同比增长15.3%。三次产业构成比为31.9:35:33.1。全县完成财政预算总收入45103万元,增长7.95%。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84315万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69815万元。澧县交通发达,地理位置优越。焦柳铁路由北向南跨过长江进入湖南。G207国道线和省道S302线、S304线是澧县境内的主要对外交通线路。澧水通过洞庭湖水系可直达长沙、沙市、武汉及上海等地。县域内沿澧水有黄沙湾、羊湖口两个货运码头。县域内河网纵横,有大小河流56条,大小湖泊38个,拥有水面13.7万亩,总蓄水量约20亿立方米。全县水能蕴藏量为17.3万千瓦。2澧县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已探明储量的主要矿产资源有煤、石灰石、石膏、大理石、重晶石、铁矿、陶土、盐卤、芒硝等24种,其中芒硝储量2636万吨,在中南五省储量最大、品位最高,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澧县境内旅游资源丰富。以生态旅游资源为主的地区有天供山森林公园、百岛湖、嘉山、木溪浴、彭山、王家厂水库、太青山、刻木山、老木寨等地区。以人文景观为主的旅游资源地区有城头山古文化遗址、八十当古文化遗址、澧州古城墙、澧州文庙、花瓦塔、余家牌坊、遇仙楼(八方楼)、洗墨池、多安桥、松竹桥、蜚云塔、李群玉故里、蒋翊武雕像等。2008年末全县总户数353833户,总人口919493人。其中:男性人口464938人,女性人口454555人。在总人口中,农业人口749824人,非农业人口169669人。人口自然增长率5‰。第二部分规划背景与规划思想一、规划背景1.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国家对城乡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颁布与实施,要求城乡规划与管理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基本目标,坚持五个统筹,坚持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坚持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人文资源,尊重历史文化,坚持因地制宜确定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促进城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城乡发展条件产生重要变化,需要对城市发展进行重新定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城市经济结构快速变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态势逐步明朗。随着东部沿海开发开放战略、东北振兴、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提出和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日益成为中央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而澧县处于这种变化背景之中,需要调整发展思路与发展定位,以适应新的形势。3.区域交通条件发生重大改变3目前,澧县境内二广高速公路已经开始动工建设,其中常荆段将从澧县城区东侧穿过,这将使澧县的对外交通方式由主要依赖于普通公路、铁路,转向依托高速公路,实现真正的快速交通,将极大地改善沿路地区的投资环境,并带动澧县旅游业、服务业和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同时必将对城市空间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4.澧县自身发展的要求澧县与周边城市(津市、临澧)发展呈现出的新局面,城市的发展方向(东接、南拓)和用地结构随之将发生重大调整。二、规划指导思想1.采取“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科学编制方法。2.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强县域村镇的协调发展,合理布局县域基础设施,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城乡的可持续发展。3.以城镇化发展为核心带动区域整体发展,发展和完善城乡居民点空间体系;村镇体系在区域上尽可能紧凑,以有利于基础设施配置,促进人口集聚,构建高质量的有一定人口规模的新乡村社区,建设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环境。4.坚持“工业立县、民营富民”的指导思想,把县城作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推进新型城市化,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底蕴,把澧县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环境优良,以建材、食品、医药化工、电子新材料为主导产业的经济城市。第三部分澧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一、人口分析与预测县域人口基本分布在县城近郊区几个乡镇,由于地势和经济区位的影响,中心城区周围的人口密度大大超过了县域平均水平。4根据预测:县域总人口2012年为93.5万人,2020年为96万人。二、村镇规模等级体系全县村镇发展将形成以澧县县城为核心的五级城镇体系。第一级为县域中心城市,即澧县县城(包括澧南、澧阳镇和澧澹乡部分),人口规模为32万人。第二级为中心镇:包括甘溪滩、金罗、梦溪、小渡口、大堰垱、王家厂、码头铺七个镇,城镇人口规模要求达到0.30-2.00万人;第三级为一般镇:包括张公庙、火连坡、方石坪、盐井、复兴厂、雷公塔、宜万、官垸、如东九个镇。城镇人口规模为0.30-1.00万人;第四级为集镇:包括闸口、中武、车溪、道河、双龙、太青、洞市、杨家坊、永丰、涔南、九垸、大坪、澧东;人口规模为0.20-0.50万人;及杨家垱、马溪、毛家岔、荣家河、嘉山、永和、合兴、毕成、余家台(共巴)、凤凰(濠口)、鸟儿洲共二十四个;人口规模为0.10-0.20万人;第五级为中心村。中心村为2000-5000人。三、村镇空间布局体系县域村镇体系空间布局结构将以交通轴线扩张为框架,形成“一心四副三轴”的开放型村镇体系空间发展格局。一心:指以县城为核心的中部经济区,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通过其辐射带动整个县域村镇建设的发展;四副:指甘溪滩镇、金罗镇、梦溪镇和小渡口镇四个经济增长副中心;三轴:1:G207城镇发展轴:复兴厂——梦溪(雷公塔)——澧阳;2:张津公路城镇发展轴:张公庙——澧阳——小渡口;3:S302城镇发展轴:火连坡——金罗——大堰垱——澧阳。四、村镇职能结构体系结合澧县全县行政村的经济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规划将中心村和基层村职能分为综合型、工贸型、工矿型、农贸型、商旅型、工交型、边贸型七类。中心城区澧阳、澧澹属于综合型;在中心镇和一般镇中以工贸型、边贸型、农贸型为主,其中金罗属于工交型,码头铺属于工矿型;集镇以农贸型和边贸型为主;中心村一般属农贸型。5五、县域空间管制规划本规划主要从建设的引导和环境的控制的角度提出管制的要求,将整个区域划成禁建区、限建区和适建区。第一,禁建区包括一级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主要范围;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绝对保护范围;重点建设工程区域,地下矿产资源保护区;生态敏感区等。第二,限建区包括二级水源保护区和水源涵养区、主要河流两侧、生态林地;城市生态隔离绿带、一般农业区以及山体,限制采矿区。第三,适建区包括城镇建设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独立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利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范围。六、县域综合交通规划1.公路1.1公路网络结构第一层次——交通主干道:(1)二广高速常荆段:在县城、复兴厂设两处高速公路互通出入口,方便各乡镇交通联系;(2)G207:途径复兴厂——梦溪——澧阳——张公庙一级公路;(3)S302线:火连坡(边山河)——金罗——澧阳线(金罗——中武——大堰垱——车溪——澧阳(黄桥))二级公路;(4)S304:澧县大坪——张公庙——慈利三级公路。第二层次——交通次干道:主要指澧县各乡镇内外联系的县道,对其按技术标准进行提质改造。(1)曾家河至大堰垱三级公路、群星至杨板三级公路。(2)谭家铺经盐井至蔡家坡四级公路、梦溪至梅家港四级公路、宜万至郑家四级公路、盐井至官桥四级公路、如东至杨家垱四级公路。第三层次——乡村公路:规划实现“村村通公路”的发展目标,并按相应等级技术要求进行改造和新建。1.2公路站场规划6新建汽车东站、北站,搬迁现湘运汽车站。改造提升金罗、小渡口、甘溪、宜万、双龙、方石坪等乡镇客运站。加强农村公共客运交通设施建设,实现村村通公共汽车或班车,各乡镇设置汽车站,占地面积约为1公顷,各村设置标准停靠站。2.铁路2.1铁路线路澧县境内有铁路15公里,内有国家铁路干线焦柳铁路,它从北向南经过县域3个镇。国家规划将对焦柳铁路进行电气化和复线改造。2.2铁路站场焦柳铁路在澧县境内只有一个停靠站—澧县站。澧县站位于金罗镇,距县城20多公里,现为四级车站。规划将提升澧县火车站为三级站。3.水运3.1水运线路水上货物运输在县域运输中仍占有一定地位。规划将加强对澧水河道疏竣,实施滟洲至羊湖口河道疏竣15公里。3.2码头对黄沙湾进行改建达到500吨级码头,用地3.0公顷,新建羊湖口500吨级码头,用地2.9公顷。七、给水工程规划1.给水规模加快全县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解决城镇供水问题,进一步提高城镇供水能力,水源主要来自王家厂水库、山门水库、太青水库、赵家峪水库、盐井水库以及地下水。达到供水规模34.1万吨/日。综合用水指标近期为每人150L/d,远期为每人200L/d。2.水厂规划县城总日供水规模20万吨以上。水源主要来自澧水,地下水为备用水源。对已有的大堰垱水厂和张家滩水厂进行改扩建,其他中心镇和一般镇均规划一个水厂,水厂规模按每个城镇的人口规模确定,水源主要为地表水。八、排水工程规划71.排水体制县域各城镇现有排水系统基本无组织排水,且排水沟多为简陋的明沟,或与道路两侧的排水边沟合为一体,就近排入水体。各建制镇就将原有的排水系统改造成分流式或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同时各建制镇建设相应规模的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必须经排水系统汇集至污水处理设施,经过处理方可排入水体。2.污水处理厂规划在县城规划区内规划有一个规模为18.00万吨/日的澧县十回污水处理厂,目前正在动工建设。九、电力工程规划1.供电规划加强电源保障,坚持以大电网供电为主,以110KV、35KV主网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城乡配电网改造,为工农业生产、电力排灌、人民生活提供更加优质可靠的电力保证。2.变电站规划在七拱八桥、柳耳坝、梦溪等三处分别新建220KV桃花滩变电站、110KV柳耳坝变电站、110KV梦溪变电站,将现有的澧县、关心、乔家河、楠竹、向阳、闸口变电站分别进行扩建,规模均为110KV。十、电信工程规划1.电信规模提高邮电通信水平。到2012年,全县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普及率分别达到22部/百人和10部/百人以上,基本建成高速、稳定、安全可靠的现代通信网络。增强能源保障能力。2.线路规划本地电话网向智能化、数字化和宽带化方向发展。光缆接入网用户比例达到90%以上,实现村村通光缆,澧县县城和中心镇主干光缆全部采用管道敷设的方式。建设以光缆为主的传输网,根据各流量流向合理分层,优化组网,大力发展移动互联网业务,开发移动智能网业务,提供移动数据增值服务。十一、旅游规划8规划津澧旅游战略性空间发展格局为“一核二带三区五精品”。一核:澧县城区。二带:澧水旅游风光带和涔水旅游风光带。三区:西北部山地—湖泊休闲旅游功能区、北部休闲旅游度假区、中部平原文化旅游功能区。五精品:城头山古文化遗址旅游区、津澧(王家厂—天供山)旅游度假区、孟姜女(嘉山)风景名胜区、古文化旅游区及西洞庭(七里湖)生态旅游区。十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1.生态保护区:主要包括县域范围内所有的
本文标题:澧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和澧县县城总体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317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