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无机工艺学复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炭与水蒸汽反应制水煤气,要得到较高浓度的CO和H2,适宜的条件是()A高温、高压;B低温、低压;C高温、低压;D低温、高压。2、干法脱硫中,能把大部分有机硫转化为无机硫的方法是A钴-钼加氢法;B氧化锌法C活性炭法;D氧化铁法。3、下列不属于化学吸收脱碳方法的是A碳酸丙烯酯法;CMDEA法;B热碳酸钾法;D氨水法。4、合成氨原料气最终净化后CO和CO2的总含量不超过A10╳10-5;B10╳10-6;C10╳10-4;D10╳10-2.5、氨合成的适宜的条件是A高温、高压;B低温、低压;C高温、低压;D低温、高压。6、目前生产硫酸的最主要的原料是A硫铁矿;B硫磺;C硫酸盐;D冶炼气。7、硫铁矿沸腾焙烧所使用的床层为A固定床;B流动床;C硫化床;D悬浮床。8、二氧化硫氧化过程中,二氧化硫的最适宜浓度约为A14%;C21%;B7%;D97%。9、氨催化氧化工艺条件的选择,应考虑的主要因素不包括A较高的氨氧化率;C铂损失;B生产强度;D氨损失。10、目前,被广泛采用的硝酸尾气处理方法是A化学吸收法;B催化还原法;C固体吸附法;D物理吸收法。11、尿素合成中,温度应选择A最高转化率时的温度;B略高于最高转化率时的温度;C略低于最高转化率时的温度;D尽可能高。12、某复合肥料的营养元素含量为10-20-15,其中20表示AN%;BP%;CK%;DP2O5%。13、蒸氨过程所使用的氢氧化钙为A石灰乳;C石灰膏;B消石灰;D石灰水。14、甲烷转化制合成氨粗原料气过程中,氮气的加入是在_____中进行。(C)A.燃烧室B.一段转化炉C.二段转化炉D.以上都有15、我国化学家侯德榜教授提出的制碱方法为A路布兰法;B氨碱法;C联合法制纯碱和氯化铵;D联合法制纯碱和氯化钙。16、气态烃类蒸气转化中,关于加压的有利之处错误的是()A节约动力;C节省投资;B有利于平衡转化;D提高热回收率。17、CO变换中,常使用的中温催化剂是()A铁-铬;C钴-钼B氧化铜;D氧化铁18、干法脱硫中,能吸收大量无机硫的方法是A钴-钼加氢法;B氧化锌法C活性炭法;D氧化铁法。19、被称为现代低能耗脱碳工艺的是()A碳酸丙烯酯法;CMDEA法;B热碳酸钾法;D氨水法。20、下列不属于合成氨原料气最终净化方法的是()A铜氨液法;C深冷液氮洗涤法;B甲烷化法;D冷甲醇法。21、氨合成过程中,不会使催化剂中毒的物质为()A氧化物;C磷化物;B硫化物;D氯化物。22.氨合成过程中,压力选择的主要依据不包括()A能量消耗;B原料费用;C设备投资;D平衡转化率。23、工业上,三氧化硫的吸收剂为()A水;B稀硫酸;C浓硫酸;D发烟硫酸。24、二氧化硫氧化应用最广的催化剂是()A铁-铬;C氧化钒;B氧化铜;D氧化铁。25、预防氨-空气混合气爆炸,主要考虑():A最低爆炸极限;B最高爆炸极限;C爆炸压力;D爆炸极限宽度。26、下列哪项不是一氧化氮氧化的良好条件():A加压;B低温;C适宜气体组成;D较长的接触时间。27、尿素溶液的蒸发宜采用(B)A一段加压;B分段减压;C一段减压;D分段加压。28、氨盐水吸收二氧化碳(碳酸化)反应过程的控制步骤是(A)。A、氨基甲酸铵的水解B、氨基甲酸铵的生成C、复分解析出碳酸氢钠结晶29、石灰窑结构从窑顶往下可划分三个区(A)。A、预热区,煅烧区与冷却区B、冷却区,预热区与煅烧区C、预热区,冷却区与煅烧区30、湿法磷酸—用酸(C)分解磷矿制得的磷酸。分解磷矿是在大量磷酸溶液介质中进行的。A、磷酸B、盐酸C、硫酸31、氨碱法生产纯碱(苏尔维法)的生产原料是(A)。A、食盐、石灰石、焦炭和氨B、食盐、硫酸、煤和石灰石C、食盐、氨及二氧化碳32、离子交换膜法原理与隔膜法相同,只是用离子交换膜代替普通隔膜。该膜只允许(C)离子通过。A、氯Cl-B、氢氧根OH-C、钠Na+33、以水蒸汽为气化剂制得的主要成分为氢气和一氧化碳的煤气是(C)。A、空气煤气B、半水煤气C、水煤气34、影响加氢反应化学平衡的因素有(B)。A、温度、压力及空速B、温度、压力及用量比C、压力、温度及杂质含量35、沸腾焙烧炉结构(A)A、下部为沸腾区,中部为扩散区,上部为焙烧空间。B、上部为沸腾区,中部为扩散区,下部为焙烧空间。C、下部为沸腾区,中部为焙烧空间,上部为扩散区。36、酸雾的清除,工业上往往设置(A)既降低温度又通过增湿来增大雾滴直径。A、冷却塔B、增湿塔C、除雾器37、联合法生产纯碱和氯化铵—联碱(侯氏法)的生产原料是()A、食盐、石灰石、焦炭和氨B、食盐、硫酸、煤和石灰石C、食盐、氨及二氧化碳38、用浓硫酸吸收时,通常选吸收酸浓度为(A)可得到最大的吸收率。A、98.3%,B、94%C、92%39、以适量空气与水蒸汽为气化剂制得的满足生产合成氨对氢氧比要求的煤气是(B)。A、水煤气B、半水煤气C、空气煤气40、被称为工业之母的是(C)A、硝酸B、纯碱C、硫酸41、湿法磷酸—用酸分解磷矿制得的磷酸。分解磷矿是在大量()溶液介质中进行的。A、硫酸B、磷酸C、盐酸42、以水蒸汽为气化剂制得的主要成分为氢气和一氧化碳的煤气是(C)。A、空气煤气B、半水煤气C、水煤气43、间歇式制取半水煤气的工作循环(A)。A、吹风、上吹、二次上吹、下吹、空气吹净B、吹风、上吹、下吹、二次上吹、空气吹净C、吹风、上吹、下吹、空气吹净、二次上吹44、下列不属于合成氨原料气最终净化方法的是(C)。A、铜氨液法B甲烷化法C、冷甲醇法45、某复合肥料的营养元素含量为10-20-15,其中20表示(B)。A、N%B、P2O5%C、P%46、变换反应的特点之一是(B)。A.体积缩小B.放热C.不可逆D.体积增加47、间歇法制取合成氨粗原料气过程中,氮气的加入是在(C)进行的。A.吹风阶段B.一次上吹C.空气吹净阶段D.下吹阶段二、判断题:1、半水煤气生产过程中,通过自身的热平衡就可以得到合格的气体组成。()2、气态烃类蒸气转化过程中,平衡温距越高,催化剂活性越好。3、一氧化碳变换既是净化过程,又是原料气的制备过程。4、氨合成中,气固间的内扩散可忽略,外扩散不可忽略。5、二氧化硫炉气的干燥剂常用浓硫酸。6、氨氧化法可直接制得浓硝酸。7、氨氧化生成一氧化氮常用铂作催化剂。8、一氧化氮氧化属于本征反应,符合阿累尼乌斯公式。9、尿素合成中,温度应略高于最高转化率时的温度。10、重碱的过滤中,要用硬水洗涤。11、气态烃类蒸气转化过程中,都要经过甲烷蒸气转化阶段。12、在湿法氧化脱硫中,电极电位是选择催化剂的先决条件。13、对于大多数可逆放热反应,都有一个最佳温度。14、一氧化碳变换反应是放热反应,为使反应沿最佳温度曲线进行,在实际生产中,变换炉分段段数越多越好。(NO)15、湿法氧化法脱硫中,气体中的硫化氢是被氧气氧化成单质硫而从气体中被脱除的。(YES)16、发烟硫酸中,三氧化硫和水的摩尔比小于1。(NO)17、合成甲醇催化剂的有效成份是氧化铜和氧化锌。(YES)18、采用甲烷化法净化合成氨原料气原理是:在一定的温度、压力和催化剂的作用下,气体中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YES)19、氨氧化法制硝酸,二氧化氮的吸收和一氧化氮的氧化是交叉进行的。()20、对于可逆的加氢反应,提高反应温度,反应速度加快。(NO)21、接触法制硫酸的过程包括:二氧化硫的制备、二氧化硫在催化剂作用下氧化为三氧化硫以及三氧化硫和水的结合。(YES)22、一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反应是吸热反应,提高温度有利于加快反应速度。(YES)23、尿素合成中,氨气和二氧化碳过量都能提高转化率。24、石灰石的煅烧反应自由度为1。25、氨合成中,氢氮比应略高于3。26、裂解原料的含氢量越高,裂解产物中乙烯收率越高。(YES)27、尿素合成反应中未反应物的回收与循环,分离依据是甲铵的不稳定性及氨和CO2的易挥发性。()28、间歇式制取半水煤气的工作循环:吹风、上吹制气、二次上吹、下吹制气、空气吹净阶段。(×)29、尿素合成反应中未反应物的回收与循环,分离依据是甲铵的不稳定性及氨和CO2的易挥发性。(√)30、一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工艺流程由造气、压缩、合成、精制等四大部分组成。(√)31、变换反应是放热反应,存在反应最佳温度。中变反应温升大,通常采用分段式。(√)32、尿素合成中,氨气和二氧化碳过量都能提高转化率。(×)33、半水煤气生产过程中,通过自身的热平衡就可以得到合格的气体组成。(×)34、用浓硫酸吸收时,通常选吸收酸浓度为98.3%可得到最大的吸收率。(√)35、在湿法氧化脱硫中,电极电位是选择催化剂的先决条件。(√)36、一氧化碳变换反应是放热反应,为使反应沿最佳温度曲线进行,在实际生产中,变换炉分段段数越多越好。(╳)37、湿法氧化法脱硫中,气体中的硫化氢是被氧气氧化成单质硫而从气体中被脱除的。(√)38、发烟硫酸中,三氧化硫和水的摩尔比小于1。(╳)39、合成甲醇催化剂的有效成份是氧化铜和氧化锌。(√)40、采用甲烷化法净化合成氨原料气原理是:在一定的温度、压力和催化剂的作用下,气体中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41、接触法制硫酸的过程包括:二氧化硫的制备、二氧化硫在催化剂作用下氧化为三氧化硫以及三氧化硫和水的结合。(√)42、一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反应是吸热反应,提高温度有利于加快反应速度。(╳)43、硫化氢可使中温变换催化剂暂时中毒、低温变换催化剂永久中毒。(√)三、填空题1、喷嘴是气化炉的核心。2、氨的催化氧化目前最好的选择性催化剂是铂。3、硫酸被称为工业之母。4、干法脱硫氧化法的关键是选择适宜的氧化型催化剂,标准电极电位是选择氧化型催化剂的先决条件。5、二氧化硫氧化用催化剂是钒催化剂6、以氨和二氧化碳直接合成尿素的反应分两步进行,其中甲铵脱水为控制步骤。7、一般认为20-30MPa是合成氨比较适宜的操作压力,生产中往往采用多段压缩。8、凯洛格氨合成流程的特点是先循环混合后冷却分离。9、尿素生产过程中需要设法抑制副反应的发生,以抑制尿素产品中主要杂质缩二脲含量。10、冷却是吸氨过程的关键,一般温度应控制在70℃左右。11、煤气化时根据气化剂的不同,产物可分为水煤气、空气煤气、半水煤气。12、目前,国内常用的甲烷化催化剂是以三氧化二铝为载体的镍系列催化剂,使用前应进行还原。13、氨合成反应是在一定温度、压力和有催化剂存在下进行的。14、生产尿素的主要原料有:二氧化碳、液氨15、由和等气体组成的混合物称为合成气。16、氨合成工艺包括__、___、原料气压缩和合成。17、传统蒸汽转化法制得的粗原料气应满足:残余甲烷含量小于0.5%、(H2+CO)/N2在2.8~3.1。18、空间速度的大小影响甲醇合成反应的选择性和转化率四、简答题1、侯氏制碱法与氨碱法的基本原理有何不同?答:侯氏制碱法制碱过程与氨碱法完全相同。基本原理不同的是析铵过程,析铵过程是用冷析和盐析,利用不同温度下氯化钠和氯化铵的溶解度差异从母液中分出氯化铵的过程。2、合成气中主要有哪些杂质?有何危害?如何脱除?答:合成气中主要含有硫化物、CO和CO2、少量碳氧化物等杂质(1)硫化物主要是有机硫和无机硫,催化剂中毒,有机硫的脱除以干法为主,无机硫可以采用干法和湿法;(2)CO变换为CO2,CO2是合成氨催化剂毒物,太高CO2影响甲醇收率CO2可以再利用合成尿素、纯碱、NH4HCO3等;CO2采用吸收法(3)少量碳氧化物的清除,防止CO、CO2、O2和硫化物等对氨合成催化剂的毒害作用液氮洗涤法,铜氨液吸收法,甲烷化法3、写出以氨和二氧化碳直接合成尿素的反应基本原理,并说明哪是控制步骤?4、凯洛格氨合成流程的特点是什么?为何采用多段压缩?采用什么型式的氨合成塔?答:(1)流程特点:先循环混合再冷却分离。(2)采用二段压缩,其好处有:①节约压缩功耗。②降低出口温度。(3)立式轴向四段冷激式氨合成塔。5、试画出接触法生产硫酸的流程框图。6、试画出由氨和二氧化碳合成尿素的生产流程框图。7、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大型合成氨厂的转化工段流程图为何要设置
本文标题:无机工艺学复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410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