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章信息系统和管理(有可能出名,主要是概念的区别理解以至于做选项题)重点:信息、知识、数据的概念及其区别,系统和信息系统的概念,系统的特征1.数据(Data)是指说是人们用来反映客观世界而记录下来的可以被鉴别的符号(数字,字符、文字、图形等),它具备一定的含义,但它本身并没有意义。可以进行传递、存储、处理和利用2.信息(information)是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所得到的另外一种数据,这种数据对接收者的行为有一定的影响。信息来源于物质,来源于物质的运动.信息是一种经加工处理后的数据,因而具有知识的含义,而且是可以保存和传递的。信息具有价值,但它只有通过接受者的决策或行为才能得以体现信息的性质:事实性、时效性、不完全性、等级性、变换性、价值性3.知识(knowledge)是以某种方式把一个或多个信息关联在一起的信息结构,是客观世界规律性的总结。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的区别信息管理主要是对数据的管理,而知识管理则是对思维的管理。3..数据和信息的区别信息能够直接满足人们的需要,而数据却不能直接满足接受者的需要。可以将它们的关系比作产品和原料,信息是加工处理后的数据,是数据要表达的内容。数据与信息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信息=数据+处理数据经过处理仍然是数据,只有经过解释,数据才有意义,才成为信息。(注意:信息和数据的区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同一数据,每个人的解释可能不同。决策者利用经过处理的数据做出决策,可能取得成功,也可能得到相反的结果,4.系统的定义:系统是由处于一定的环境中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为达到整体目的而存在的集合系统是普遍地客观实在;系统可以互相包含与被包含,可以互相交叉和融合;但是,并非任何事物或者事务都可以随心所欲地被称为系统。比如一个球队,游离活动地几名队员不构成系统系统的特征1、整体性(集合性)2、目的性3、相关性4、适应性5、层次性6、涌现性:整体的涌现性和层次间的涌现性5.信息系统的概念信息系统(InformationSystem,IS)是一个人造系统,它由人、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目的是及时、正确地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提供信息,实现组织中各项活动的管理、调节和控制。第二章管理信息系统技术基础重点:个人PC机的构成以及工作原理,计算机软件特点,管理信息系统的物理结构。(不会考重点,简单理解一下考选择,如数据库是什么的之类)1.个人PC机的组成:硬件设备是计算机物理设备的总称,通常指电子的、机械的、磁的或光的元器件或装置。一般包括计算机硬件系统包括:键盘、鼠标、主板、内存、硬盘CPU、I/O接口、显示器、声卡、显卡、光驱CPU是计算机系统最主要的部件,它由运算器和控制器存储器是用来存储微型计算机工作时使用的信息(程序和数据)的部件,按地址存取。正是因为有了存储器,计算机才有信息记忆功能。主板,又叫主机板(mainboard)、系统板(systembourd)和母板(motherboard);它安装在机箱内,是微机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部件之一。输入与输出系统:是微机系统的组成部分,功能是完成计算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即计算机与人和物的信息交换系统软件平台简介:仅仅只有硬件的计算机,称之为“裸机”,它是不能进行数据处理的,甚至不能运转。计算机的硬件只有在软件支持下才能发挥作用。计算机软件是计算机系统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软件主要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管理信息系统的软件平台:网络软件环境、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软件用来完成用户所要求的数据处理任务或实现用户特定功能的程序。针对某一用户所开发的管理信息系统,通常为哪类软件?专用应用软件数据处理方式可分为批处理方式和实时处理方式两种。数据库(database):是指被计算机存储起来的数据及数据间逻辑关系的集合。第三章管理信息系统概念重点: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名)四种物理结构理解C/S和B/S的各自特点和区别(简答)。1.管理信息系统完整的定义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企业战略竞优、提高效益和效率为目的,支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简言之,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计算机为工具,具有数据处理、预测、控制和辅助决策功能的信息系统。)2.结构:1)基于管理层次的结构2.)基于管理职能的结构:如:销售与市场子系统生产子系统物资供应子系统3.)管理信息系统结构的综合横向综合:同一管理层次的各种职能综合在一起纵向综合:把不同层次的管理业务按职能综合起来。纵横综合,或者叫总的综合4.)安东尼金字塔模型安东尼等人不仅考察了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和信息系统基本结构,而且把企业放在整个经营环境中考察,把企业内外部环境结合起来,系统地描述出了企业内外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传递和接收过程,反映了包含整个供应链信息管理的全景。1.管理信息系统物理结构1)主机中心结构:是一种传统的MIS系统结构。由一台主机配置一些前端机,再接上许多终端,构成一个树型结构(参见下图)。在主机中心结构中,所有的程序,包括用户自制的应用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通信软件等都在主机上运行,所有的数据也都存储在主机上。所以要求配备功能强大的大型机,许多用户同时共享CPU资源和数据存储功能,从而大大提高了计算机的利用率。而用户通过本地或远程终端来访问主机,通过终端命令在不长的时间内得到响应,感到如同独自使用一台计算机一样。这种结构比较适合数据处理量比较大的企业和单位。对数据处理的控制比较简单,可有效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一致性。1)部门内部资源共享:个人计算机于80年代初出现并得到了飞速发展,具有了有限的CPU和数据存储能力。这促使了局域网的出现。局域网提供了PC机与PC机、PC机与大型机之间资源集成的有效通信支持,PC机的文件和打印机资源通过局域网得到了延伸。这样的模式是以服务器为中心的计算模式,又叫做资源共享模式。2)客户机/服务器结构(Client/Sever)在这种模式下,系统分为两级,下级即为客户机,由功能一般的微机来担任。上级为服务器,它可以是一台功能较强的具有大磁盘空间的微机服务器或工作站型计算机。C/S模式不仅仅是硬件的分布,同时也是软件的分布。客户机程序运行在用户的微机或工作站上,而服务器程序可以运行在提供共享服务的从微机到大型机等各种计算机上。客户只执行本地前端应用,而将数据库的操作交由服务器方去完成,因此可以合理均衡事务的处理,充分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C/S结构的优点由于系统的整个处理工作分配在前、后端两个子系统上,网络上的信息流通量将大大减少,对后台服务器的性能要求大大降低。由于数据库存放在后台服务器上,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数据库的安全性,而且由于服务器的性能大多优于客户端,在服务器上运行的共享数据库管理系统也得以充分发挥其效能.客户和服务器分开的另一个好处是工作站的独立性,用户不必局限于一种类型的系统和平台。C/S结构的缺点:C/S结构的最大缺点是由于应用程序程序存放在客户机上,对客户机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增加了系统的维护成本。同时,C/S结构中的数据必须存放在一个单独的系统中,客户机通过内部网络访问它。这对大企业的信息系统来说可能是一个问题,因为他们客观上必须支持数据库用户分散在很广的地理区域内。3)浏览器/服务器模式(Browser/Sever)在Internet和Intranet融入企业信息系统的发展之后,传统意义上的C/S模式就己经不再是最佳的系统体系结构了,它封闭式的网络环境,基于专有平台的限制使其难以在广域网环境中得到充分应用。这样最新一代的Web信息系统普遍采用了B/S模式。基于WEB的浏览器/服务器模式包括三层结构。第一层是客户终端,用户可以使用工作站上的互联网浏览器软件,在被授权范围内,从任何地方登录业务服务器;第二层是中间件WebServer,它负责接受各地用户的访问请求,并把处理结果通过网络送给用户;第三层是数据服务层,即位于信息网络中心的数据库服务器,它负责存储、处理通过网络收集的数据.B/S结构的特点在B/S模式中,客户机可以是连接在企业Intranet上或连接在Internet上配置有测览器软件的计算机。Web应用服务器一般由性能强大的微机或小型机承当,其上除需配置Web应用服务器软件以进行Web管理以外,还配置有扩展软件提供外来请求与后端数据库服务器、FTP服务器、Gopher服务器、讨论区服务器、应用服务器等网络功能服务器的连接和监管。而放置于后端的数据库服务器在B/S模式中必须通过Web应用服务器才能与系统外部请求进行交互,客户机不能够直接访问到数据库服务器,反之数据库服务器也不能将响应信息跨越Web应用服务器直接反馈给客户机.C/S模式与B/S模式的比较从C/S模式到B/S模式最大的演变莫过于加入了web应用服务器,使得应用程序从安装在客户机上变为安装到中间层上,带来的优势如下:易维护,扩展性强.可复用性强三层(或多层)结构的特点是在两层结构的基础上加入一个(或多个)三层客户机/服务器模式三层(或多层)结构的特点是在两层结构的基础上加入一个(或多个)中间件层。它将C/S体系结构中原本运行于客户端的应用程序移到了中间件层,客户端只负责显示与用户交互的界面及少量的数据处理(如数据合法性检验)工作。客户端将收集到的信息(请求)提交给中间件服务器,中间件服务器进行相应的业务处理(包括对数据库的操作),再将处理结果反馈给客户机标准化程度高,可移植性强.开发效率高B/S结构的特点第三章系统规划重点:诺兰模型.系统规划的概念.企业流程重组的概1.诺兰模型:计算机应用到一个组织的管理,一般要经历从初级到成熟的成长过程。诺兰(Nolan)1973年首次提出了系统发展的阶段理论,被称为诺兰阶段模型。1980年把系统的成长过程划分为六个不同阶段。初装蔓延控制集成数据管理成熟。2、系统规划:根据组织的战略目标和用户提出的需求,从用户的现状出发,经过调查,对所要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方案、实施过程、阶段划分、开发组织和开发队伍、投资规模、资金来源及工作进度,用系统的、科学的、发展的观点进行全面规划。3.系统规划的内容1)MIS的目标、约束及总体结构。2单位(企业、部门)的现状。3业务流程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流程在新技术条件下的重组。4.对影响规划的信息技术发展的预测。3近期计划。4.系统规划阶段的成果:系统开发立项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系统开发计划书5.可行性分析的目的,就是用最小的代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确定问题是否能够解决。为达到这个目的,就要对问题进行客观分析,为以后的行动方针提出最适当的建议。6.可行性分析的概念:按照各种有效的方法和工作程序,对拟建项目在技术上的先进性,经济上的合理性、盈利性,以及项目实施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确定目标,提出问题,制定方案和项目评估,从而为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可行性不等于可能性,可行性含有必要性)7.可行性分析的目标和任务1.目标:可行性研究的目标是确定系统的总目标和总要求,进行可行性分析和投资效益分析。可行性研究的方法是进行高层次的系统分析。2.任务:可行性研究的任务是通过了解用户的要求及现实环境,从技术、经济和社会因素等方面研究并论证本软件项目的可行性,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制定初步项目开发计划。8.常用的系统规划方法:1)企业系统规划法(BusinessSystemPlanning,BSP)1、基本原则:必须支持企业的战略目标。应当表达出企业各个管理层次的需求。应该向整个企业提供一致信息。应该经得起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变化。先“自上而下”识别和分析,再“自下而上”设计。2)关键成功因素法(CriticalSuccessFactors,CSFs)1、基本思想在现行系统中,总存在着多个变量影响系统目标的实现,其中若干个因素是关键的和主要的(即关键成功因素)。通过对关键成功因素的识别,找出实现目标所需的关键信息集合,从而确定系统开发的优先次序。不同的组织的关键成功因素不同,不同时期关
本文标题:信息管理重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421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