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误区分析(第6届全国多媒体大赛)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误区分析2006年10月于北京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余胜泉博士toyusq@gmail.com——第6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点评目录信息技术给教学带来了什么?之一:多媒体资源建设误区之二:信息化教学观念误区之三:教学过程误区成功准则:有效的信息化课堂信息技术给教学带来了什么?三峡分析探讨师生角色: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辅助者、帮助者、教学环境的创设者学习方式:基于问题的探究式与协作式学习信息技术的作用:资源环境、交流工具、知识表达与加工工具、情景创设工具课程内容:知识性内容有机地还原到丰富的生活细节中知识能力的培养:学科知识(深刻理解)、搜集/加工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表达的能力学习氛围:学生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当代教学改革的基本取向“校校通”工程“新课改”工程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素质教育出路?“新课改”工程“校校通”工程学科知识与综合能力并重的创新人才培养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封闭式的、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整合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育变革演示工具交流传播个别辅导资源环境信息加工研发工具情境探究协作工具教学评估教学内容变革教学目标变革教学组织架构改革开放式的、学科知识与综合能力并重的课程整合信息技术进入教学的三个阶段教师教材教学媒体学生教师学生教材及各种其他学习材料传统教学媒体及多种现代电子媒体代表强交互代表弱交互以“教”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主导-主体教学结构要素以“教”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主导—主体教学结构教师知识的传授者,是主动的施教者,是教学的绝对主导者,监控整个教学活动的进程;教师要对学生及其学习过程中的教学内容及教学媒体进行总体的指导和把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为其选择、设计特定的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交流方式;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学生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学生良好情操的培育者;学生是知识传授的对象,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学生拥有大量的经过教师选择、设计并控制的学习资源,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信息加工与情感体验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学媒体辅助教师教的演示工具;教学媒体既可以是辅助教师教的演示工具,也可以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教材教学内容基本由教材决定,教材是学生的唯一学习内容,是学生知识的主要来源。教材不是唯一的教学内容,通过教师指导、自主学习与协作交流,学生可以从多种学习对象(包括本门课程的教师、同学以及社会上的有关专家)和多种教学资源(例如图书资料及网上资源)获取多方面的知识。信息技术进入课堂,本质性改变了什么?之一:多媒体资源建设误区1.专题网站应该支持课堂教学,不能大海捞针资源建设很多是资源的堆砌,而没有体现教学理念及思路,内化活动不够2.助教为核心,助学不够以教为中心的教育资源以学为中心的教育资源帮助老师演示知识典型的内容为课件帮助学生建构知识典型的内容为研究性学习专题资源大多是教师主导型资源,而不是学生学习、探究性资源,没有体现学生的活动与参与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深层次认知情景化反思运用领会知识分析综合评价良构问题情景问题浅层认知深层认知认知工具1.知识:对先前学习过的知识材料的回忆,包括具体事实、方法、过程、理论等的回忆。心理过程主要是记忆。2.领会:把握知识材料意义的能力。包括转换(用自己的话或方式来表达)、解释(对一项信息如图表、数据等加以说明或概述)、推断(预测发展的趋势)3.运用: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新的情境。它包括概念、原理、方法和理论的应用。运用的能力以知道和领会为基础,是较高水平的理解。4.分析:把复杂的知识整体分解为组成部分并理解各部分之间联系的能力。它包括部分的鉴别、部分之间关系的分析和认识其中的组织结构。例如,能区分因果关系,能识别史料中作者的观点或倾向等。既要理解知识材料的内容,又要理解其结构。5.综合:将所学知识的各部分重新组合,形成一个新的知识整体。包括发表一篇内容独特的演说或文章,拟定一项操作计划或概括出一套抽象关系。它所强调的是创造能力,即形成新的模式或结构的能力。6.评价:对材料(如论文、观点、研究报告等)作价值判断的能力。它包括对材料的内在标准(如组织结构)或外在的标准(如某种学术观点)进行价值判断。例如,判断实验结论是否有充分的数据支持,或评价某篇文章的水平与价值。这是最高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3.过多的多媒体展示语文学科过分的意境表达,剥夺学生的想象力与对优美文字的整体感悟能力数理学科过分的形象化,剥夺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教学过程以媒体为中心,忽视教师的作用,本末到置要有启发思考、引导探究的问题4.要注重思维过程的引导,而不是直接展示或告诉学生5.课件设计没有充分运用技术的优势6.正确理解资源与平台的关系教学内容在线测试在线讨论问卷调查用户、权限管理答疑统计分析网络教学平台多媒体教学课件网络教学平台开发平台课件网络教学平台媒材工具脚本设计媒材库评价管理教学资源认知工具7.教育资源建设渠道单一商业公司教师收集整理师生互动共建设提供通用的素材实现商业利益教学资料的收集,过滤、深加工、再整理,辅助教学、形成信息化教学技能开阔学生视野、联系生活实际、鼓励学生参与、激发学生知识建构、激发学习动机要转变观念、通畅渠道!8.从关注课件到关注教学过程课件设计教学过程设计9.善于个人与组织知识管理整个组织的价值“资本”是物质(有形)“资本”是智识(无形)从前现在“知识”是现代组织最需要管理的资产!有形资产[知]的時代知识时代劳力资金知识土地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商业经济知识经济土地劳力、机器资金知识、智慧[知]的時代十万元的粉笔BILL$100,000Total$99,999Knowingwheretomark‘X’$1Chalk按照学科组织教学资源www.fsjy.net10.尽可能用简单的技术解决复杂的问题AuthorWare\3DMAXDirector\VB\ASPPpt/FrontPage\Flash之二:观念误区1.知识中心论转变获取知识的方式2.唯技术主义,过度依赖技术支持技术兴奋,越先进越好技术依赖,没用网络就不是好课电教老师依赖,一堂课要好几个老师陪着追求技术高、精、尖、全重硬轻软、忽视人的价值技术万能、忽视教学规律3.对技术可能的负面影响恐惧沉迷游戏、聊天黄色等不良信息进入陌生交际圈隔离不是办法、也不可能,关键是找到正确的替代品,让学生有成就4.以信息技术课程为核心教育信息化就是买计算机、上信息技术课信息技术课知识纯粹的技能培养,不能运用信息技术支持学习,无助于学生真正理解数字文化及其意义,不考虑个人必须全面发展,比如读写方面,很多人就认为“教授计算机技术”就等于上“打字课”.而不是教学生如何绘画、做计划、写论文、作诗、写信、谱曲等等。机械学习:基础教育中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某些软件的熟练工,让他们到社会上去谋生,而是培养和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和信息能力。信息能力的培养体现在驾驭和认识各种不同信息环境和软件的共性上,体现在对未知环境特征、未知功能的探索能力上。信息技术课教学中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具体软件的各种功能都进行一一介绍和列举。应该以具体软件为媒介,引导学生自己探索软件的特点,掌握与未知环境打交道的能力才是实现培养信息素养的真正目的。虽然信息技术发展很快,但是,各种软件环境中有许多共同的因素和特征,许多应用软件之间有不少概念和操作是相似的。只注重知识考核,而忽视技能和综合能力的评估考核,考操作步骤记忆,而不是灵活地完成任务5.公开课情结偶尔常规????30分钟我们离教育现代化有多远?6.课时安排壁垒复杂的教学内容复杂的技术手段短短的课堂时间流于形式、忽视实质打破常规课限制,促进单元整合,7:2:1原则7.从教案到教学设计单元包教案侧重教授知识的梳理对教材的重新组织侧重教学活动与教育资源的设计教学设计方案学生作品规范/范例教学课件评价量表(例一、例二)学习材料(参考资源、信息调查模板、实验报告模板教学活动过程实施方案1.教学设计方案2.多媒体教学课件3.学生作品规范/范例4.学习参考资源5.活动过程模板(如实验报告模板信息调查模板)6.活动过程评价量表教学设计单元包8.信息化课室环境建设传统、僵化9.以学科知识评估为中心重视结果、重视考试重视过程、提倡发展考试档案袋综合能力调查活动过程的评估指标当代基础教育中的普遍性问题片面追求升学率,以应试教育取代素质教育,造就一批不适应时代发展的“眼高手低”人才;偏重智能,废弃全面发展。不自觉维护“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将学生视为知识灌输的对象,学生在教育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被动地位,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受到压抑、学习乏味且效率低下;教师是知识的持有者,学生被看成是知识的接受者。教的人和学的人在地位上有一道尊卑有别的鸿沟。课堂管理的基本策略是倚仗权威。讲授、教科书、做笔记、作业、模拟测验等机械方法被作为传授知识的主要手段。控制是学校管理的基本方面。老师控制学生,学校的行政主管又控制老师和学生。信任被压抑到最低程度。老师不相信学生能自主学习,学生不信任老师。拼时间拼体力变革时代的教育挑战不要固步自封,用心倾听技术时代变革的声音EducationTechnology之三:教学过程的误区1.教学目标定位不准、书写不规范教学目标书写不规范,不到位,要使用行为动词来描写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偏离导致无效教学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不能紧凑的围绕整节课的教学目标开展,各教学环节的目的性不强1.知识:对先前学习过的知识材料的回忆,包括具体事实、方法、过程、理论等的回忆。心理过程主要是记忆。2.领会:把握知识材料意义的能力。包括转换(用自己的话或方式来表达)、解释(对一项信息如图表、数据等加以说明或概述)、推断(预测发展的趋势)。3.运用: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新的情境。它包括概念、原理、方法和理论的应用。运用的能力以知道和领会为基础,是较高水平的理解。4.分析:把复杂的知识整体分解为组成部分并理解各部分之间联系的能力。它包括部分的鉴别、部分之间关系的分析和认识其中的组织结构。例如,能区分因果关系,能识别史料中作者的观点或倾向等。既要理解知识材料的内容,又要理解其结构。5.综合:将所学知识的各部分重新组合,形成一个新的知识整体。包括发表一篇内容独特的演说或文章,拟定一项操作计划或概括出一套抽象关系。它所强调的是创造能力,即形成新的模式或结构的能力。6.评价:对材料(如论文、观点、研究报告等)作价值判断的能力。它包括对材料的内在标准(如组织结构)或外在的标准(如某种学术观点)进行价值判断。例如,判断实验结论是否有充分的数据支持,或评价某篇文章的水平与价值。这是最高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布卢姆的学习目标分类知识(对信息的回忆)为……下定义、列举、说出(写出)……的名称、复述、排列、背诵、辨认、回忆、选择、描述、标明、指出领会(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信息)分类、叙述、解释、鉴别、选择、转换、区别、估计、引申、归纳、举例说明、猜测、摘要、改写应用(将知识运用到新的情境中)运用、计算、示范、改变、阐述、解释、说明、修改、订计划、制定……方案、解答分析(将知识分解,找出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分析、分类、比较、对照、图示、区别、检查、指出、评析综合(将知识各部分重新组合,形成一个新的整体)编写、写作、创造、设计、提出、组织、计划、综合、归纳、总结评价(根据一定标准进行判断)鉴别、比较、评定、判断、总结、证明、说出……价值编写学习目标的行为动词2.以信息作为知识信息即知识,这是严重的认知错误,信息与知识根本就不是一个意思,信息只有内化到人的认知结构中,并对人的思考与行动产生影响后,才能称为知识。因此,认知网络和联接的重要性在于内化,而不是孤立的数据或信息的简单排列,更不是因过于广泛而无法整理或归类的一大堆内容。课堂上粘贴与拷贝、无意义的阅读与探究皆源于此知识是内化到人的认知结构,并能指导人的行为的有用信
本文标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误区分析(第6届全国多媒体大赛)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4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