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唐】韩愈松原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育部柳淇韩愈,字退之。著名文学家,哲学家。1.古文运动的倡导者2.苏轼:文起八代之衰3.明人:唐宋八大家之首4.韩昌黎;韩文公5.《昌黎先生集》四十卷作者介绍写作背景“复为国子博士,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嘲。执政览其文……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旧唐书·韩愈传》进:长进、进步。学:“业”(学业、事业)与“行”(德行、品第)进学:增进学问,为使学业有所进。解:辩解,论析,是我国古代一种文体的名称,属于论说文的范畴。(论、说、议、辨、原)进学解:对增进业、行问题的辨析。作者假托向学生训话,勉励他们在学业、德行方面取得进步,学生提出质问,他再进行解释,故名进学解。题解朗读课文疏解文义整体把握第三部分(3—5):先生自责。第二部分(2):学生诘难。第一部分(1):先生训示。文本研读——第一段⑴找出表达作者关于“进学”的主要观点,并谈谈你的理解。明确:“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对我们读书治学非常有启发价值,作者强调了“勤”“思”的重要。⑵找出本节中能概括作者命运的词语。明确:注意“有幸”二字,有幸获选被任用的人,当在少数,无幸入围者则占多数,作者不谈无幸的一面,而让下段学生所言自己的遭遇证之。从而使得本段的结句中“患”与“无患”所揭示的尖锐对比,实际上已经暗伏了与字面相反的意思。因此,“幸”字是理解本段真意的一个关键字。小结:先生训示第一,良好的习惯决定学习的成效第二,当今时代很好,选贤任能第三,作为学生应该考虑自己学业的好坏,而不用担心有关部门的不公这段极力颂扬当今圣君贤臣的话,说他们千方百计网罗造就人才有大功大德。说他们又公又明是障眼法,真正用意是放一个破绽,让学生抓住把柄,当靶子打。文本研读——第二段⑴学生针对先生的训示,进行了反驳,可分为几层?明确:分两层完全推倒先生的说法。第一层从“先生欺余哉”至“可谓成矣”。学生赞颂先生业精、行成。第二层从“公不见信于人”至段末。指出先生“无幸”被重用,遭遇可悲。•⑵“诸生”是从哪几方面对“国子先生”给予评价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①治学之勤恳②儒学的功绩③文章的境界④为人的成功•先生之业,可谓勤矣:博学→精益求精→持之以恒•先生之于儒,可谓有劳矣•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于外•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诸生从四个方面对先生进行了高度的评价。但是他在公务上得不到别人的信任,私交上得不到朋友的帮助,仕途坎坷,进退无由,甚至落得对家庭都不能保证妻儿无饥无寒的悲惨境地。这种局面是怎么造成的?显然不是因为先生和许多无幸获选者一样的学业不精、德行不成。虽未直斥有司之不明、不公,但已隐含此意。•⑶对比诵读1、2节,体会“国子先生”和“诸生”对话时的不同情绪,说说你对作者内心思想感情的理解。•第一节多为挥洒自如的散句,语调不疾不徐,舒缓轻快,先生的情绪都显得比较平和而内敛。•而第二节则多为骈偶句,语调短促,节奏紧迫,情绪强烈。•透过这样的对话,我们可以感受得到作者对自己不受重用、反遭贬谪的不满,对当权者不以才德取人、用人不公的愤慨。文本研读——第三~五段1.作者是如何面对诸生的质疑的?作者先以匠人因材而选用木料,医师“俱收并蓄”各类贵贱药材,引出宰相用人量才录用。接着作者极力褒扬孟子、荀子在儒家思想发展中的巨大贡献,并极力渲染他们不遇于世的悲惨结局,说明这两位古贤“业精”“行成”,已达圣人地步,尚且未能“有幸”。继而言自己才学远不如二儒,却沾恩泽。表面上是为古人抱不平,似在为有司开脱,实际上是以孟、荀自况,以儒家的卫道者自居,宣扬自己远继儒家道统的功绩,并抒发自己不见信于有司的愤郁不平之情。但因为表面上是在述说古人之事,兼及与自己的对比,所以既表达了自己的心意,又取得了委婉含蓄的效果。2.韩愈批评学生在认识上的不足之处是什么?不考虑自身情况,而单纯地纠缠于俸禄多少、官位高低;盲目指责有司之行。THANKYOUSUCCESS2020/3/2512可编辑3.关于人才,韩愈在他的《杂说》中的《马说》(《说马篇》)就有了自己的看法,在《进学解》中他又是怎样看待人才这一话题的呢?请结合文本分析。作者在《进学解》中列举了不同木材有不同的用途,有良匠可以各尽其材。不同的药材能治不同的疾病,良医可以用其特性治病,可以药尽其用。接着列举了古代圣贤虽各有所长,但均未能见用。说明不论什么样的人都有特长,但材有高低,术有短长,只要有识才之人,就可以用其所长,发挥作用,否则未能见用,不是人才不好,而是不遇明世。他这种思想和“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立论完全一致,同样是说人才的使用,其意思是说掌权的人应该知人善任,否则天下人才虽多,亦不见用,反而说天下无才岂不荒谬。他这种思想还是有积极意义的。赏析艺术性1.文章幽默中见深刻,含蓄中显丰赡。讽刺和批判是这篇文章的基调。2.文章以问答形式抒发不遇之感。3.大量短句的使用,排比修辞手法的使用,使得文本音节铿锵,对偶工切,虽属赋体,然而气势奔放,语言流畅,摆脱了汉赋、骈文中常有的艰涩呆板,堆砌辞藻等缺点。4.“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语,凝聚着作者治学、修德的经验结晶。5.大量成语的使用,辞采丰富。名句成语韩愈不但是唐代的大诗人和散文家,同时还是一位语言大师。他一方面响亮地提出了唯陈言之务去、词必己出和文从字顺等口号,一方面又以“善造语”著称于世,提炼和创造了大量的文学语言,尤其是为我们留下了数以百计的成语。就连只有千字的短文《进学解》,光成语就有二十余个。第一类是被后人直接用作成语的,如:业精于勤行成于思爬罗剔抉刮垢磨光贪多务得细大不捐含英咀华佶屈聱牙同工异曲动辄得咎牛溲马勃俱收并蓄投闲置散第二类是经过后人浓缩和提炼,演化而成的成语,如:【提要钩玄】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解释〗总结其纲要,探索其深义。【焚膏继晷】〖原文〗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解释〗膏:点灯用的油;晷:日影。点上灯以接替日光。【力挽狂澜】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解释〗挽:挽救,挽回;狂澜:猛烈的大波浪。比喻尽力挽回险恶的局势。【闳中肆外】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解释〗闳:博大;肆:奔放。形容文章内容博大,文笔又酣畅淋漓。【啼饥号寒】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解释〗啼:啼哭;号:哭喊。为饥饿寒冷折磨得无法忍受而哭喊。形容缺衣少食的惨状。第三类则是韩愈化用古代典故而形成的成语,如:【跋前踬后】〖解释〗跋:踩,践踏;踬:绊倒。比喻进退两难。〖出处〗语本于《诗经·豳风·狼跋》:狼跋其胡,载疐其尾。疐,跌倒。诗的原意是说,狼向前走,便踩着颈下肉;往后走,则被尾巴拌倒。韩愈将《诗经》中这两句话,浓缩成一个四字成语,用来比喻进退两难。〖例句〗见到自己的两位领导因为自己的问题激烈地争执起来,他~,非常狼狈。【各得其宜】〖解释〗每一事物都得到适当的安置。〖出处〗语源于《易经·系辞下》: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原指每个人都得到满足。韩愈巧妙地将所字变成宜字,指每一事物都得到适当的安置。第四类是还有一些四字结构的词语,今天人们仍然在使用,作用已经接近成语,如:左右具宜、较短量长、绝类离伦、安坐而食、动而得谤、人之瑕疵,诸如此类四字短语,在《进学解》中,比比皆是,不可遍举。第四类是还有一些四字结构的词语,今天仍然在使用,作用已经接近成语:左右具宜较短量长绝类离伦安坐而食动而得谤人之瑕疵思想价值与现实意义首先,文章涉及到发现、培养、选拔人才的标准和方法。他主张用贤去愚,拔去凶邪,登崇俊良。还主张唯才是举,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登明选公,杂进巧拙。并认为应精心选就人才,爬罗剔抉,刮垢磨光。同时也涉及到朝廷在用人方面的弊端和当时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对此进行了揭露、斥责,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牢骚不平。其次,文章也谈到了学习态度,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记事者必提其要,篡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必得,细大不捐。学习内容方面,则要求知古博今,广收博采,在继承的基础上求创新。这些都是韩愈的经验之谈、甘苦之言。就今天而言对我们学习仍有启发意义。THANKYOUSUCCESS2020/3/2523可编辑
本文标题:进学解PPT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451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