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社会保障制度的国际比较
社会保障制度的国际比较LOGO目录1社会保障制度的两个历史渊源4社会保障制度的扩张3二战以后社会保障制度的转折2世界范围内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目录5福利资本主义不同模式的结构比较8国际经验及其启示: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创新7两种不同的改革主张6社会保障两种筹资模式的比较经济分析LOGO社会保障制度的两个历史渊源1社会主义保障制度,是指国家和社会为了维护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动力,保证和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对由于各种原因而失去生活保障的社会成员给予一定物质帮助的社会安全制度。第一节20世纪以前的英国一、《济贫法》和友谊社1.《伊丽莎白济贫法》《伊丽莎白济贫法》执行后,虽然不尽如人愿,但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当时较为紧张的社会矛盾,所以,该济贫法一直被以后的历届政府承袭。2.斯宾汉姆莱法斯宾汉姆莱法德制是维护行将崩溃的社会经济结构的尝试,仅就这个意义来讲,它代表了要求倒退的社会势力,而工业化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这就决定了这种保障形式的命运难以持续下去。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它的人口补贴政策刺激了人口的发展,为后来大规模的工业化准备了充分的劳动力资源。3.新《济贫法》新《济贫法》的实施结果却未如人愿。新《济贫法》停止向院外穷人救济,一方面为资本主义自由发展提供了更多廉价的劳动力,另一方面,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事业者越来越多,穷人也越来越多。尤具讽刺意味的是,以压制贫民为出发点的济贫法修正案,却奠定了未来福利国家的基石,成为现代福利国家的先声,这也预示着旧自由主义的某种总结。4.友谊社友谊社这种自发产生的非正式组织则开始为其成员提供一些层次略高的生活需求的保障了。二、政府的作用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由放任的自由市场意识形态,同样也扩张到了当时各个阶层的英国人对于社会保险的认知中。于是,在1908年之前,英国始终没有一个由政府管理的公共养老金计划,从而把缔造者的地位拱手让给了德国的俾麦斯。第二节20世纪以前的德国一、中世纪的救济与自助团体中世纪的社会保障是通过教会救济机构进行的,尤其是通过修道院的救济来进行的。二、俾斯麦时代的社会保险立法这样,从1883年到1889年,德意志帝国国会相继通过几项法令,批准由国家建立了疾病保险计划(1883年),工伤事故保险计划(1884年)和退休保险计划(1889年),从而完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工人社会保障计划。三、社会民主运动的影响当19世纪晚期德意志帝国的社会冲突愈来愈激烈的时候,为了瓦解工人群众的种种自发性组织,包括互助互济的和基金会在内,德意志帝国被迫走上建立强制性社会保险的道路。四、政府的作用从政治角度看,德国的社会保障的产生是自上而下的,它是俾斯麦政治斗争的一个筹码。俾斯麦把社会保障的责任抓到中央政府手中的作法既符合普鲁士封建家长的传统,又能缓解阶级矛盾,使普鲁士容克地主这个业已过时的政治统治阶层能够成为仲裁人,超越于工业化带来的阶级矛盾之上,居高临下地实行统治。五、德国新历史学派的理论1.主张国家具有管理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职能。2.经济的发展进程,不仅依靠国家的法令、法规、法律,而且还要同伦理道德联系起来。3.德国面临的老公问题是最危险的社会问题,国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尽快解决。LOGO世界范围内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2第一节自由主义主导下的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初步形成一、英国原有社会福利事业的衰落1.民间自助组织的作用和局限友谊社、工会等工人自助组织只能解决部分收入较高的工人社会保险问题,而低工资工人由于交不起互助金被排斥在这种福利组织外,而且这种自助组织完全排斥妇女,其社会保障的作用非常有限。2.英国社会贫穷的显化19世纪末,大英帝国从其繁荣昌盛的顶峰开始逐步走向衰落,1873年的经济大危机和随后而来的长期经济大萧条给英国经济以沉重的打击,贫困和失业成为当时最为尖锐的社会问题。3.传统社会福利政策成为社会矛盾的焦点作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的英国,最早产生建立覆盖范围广、效率比较高的社会保障制度的需求绝非偶然。18世纪的英国社会中存在的济贫制度,其制度性缺陷成为社会矛盾的焦点。二、以自由主义为主导的社会福利政策主张在19世纪末,英国出现了费边社会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两种对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政治思想,费边社会主义从资本主义外部,新自由主义从资本主义内部对当时的社会制度进行了批判,从社会福利政策方面分别提出了自己的主张。1.费边社会主义的社会福利主张2.新自由主义的社会福利主张三、英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初步形成1.自由党执政前的英国社会福利政策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英国政府迫切希望尽早解决失业问题,因为英国政府与民众一致认为失业是近代晚期英国各种社会问题的主要根源,贫民有可能成为社会动乱的肇事者。失业保险立法的制定,也就是从这种考虑出发的。2.自由党执政时期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1906年大选被看做英国自1831年至1945年以来最重要的一次大选,在连续执政二十年后,保守党被赶下台,在劳合.乔治的领导下,自由党上台执政,新自由主义正式成为英国官方政策的重要基础。这一时期英国颁布了一系列社会福利立法,确立了英国现代保障体系的基础。3.两次世界大战时期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政治实践上,新自由主义的影响受到英国国内外的阻碍,二、三十年代经济危机期间政府推行的“节约”政策和经济危机与战乱使各国政府力量得以加强,新自由主义和自由党在英国无可避免地衰落了。其政治上转折的标志是1915年3月由包括多数保守党人和一名工党成员在内的联盟取代了阿斯奎斯领导的清一色的自由党政府,直接二战后,新自由主义才得以复苏,成为欧洲广泛推行“福利国家”的指导思想。第二节社会民主主义主导下的欧洲大陆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一、社会民主主义运动在欧洲的兴起和影响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大陆,如同当时的英国社会一样,由工业化所引起的失业和贫困使社会矛盾日益尖锐,进而导致社会民主主义运动的兴起和工人运动的高涨。二、社会民主主义的福利政策主张社会民主主义运动对欧洲大陆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由于社会民主主义运动中组建的各种政治团体通过对政府决策的影响,使国家在推进社会保障制度的进程中发挥了主导作用。三、欧洲大陆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全面建立1.一战结束前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德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需要更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劳动者群体的低收入限制了人力资本的投入,这迫切需要政府进一步完善已有的社会保障制度,把更多的资源投入到劳动者身上2.两次世界大战中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①德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败的德国出现了政治力量的重新分化组合,雇主联合会与自由工会双方领导人于……并成立了“中央劳动共同体”,以便协调劳资双方的关系。②法国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短短20余年时间里,法国统治者为维持统治,稳定社会秩序,制定了一系列社会保障措施,从而形成了法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四、二战前欧洲大陆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特点和原则特点:1.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全面并且具有创造性。2.具有集中性和强制性。3.由于欧洲各国历史条件的不同,社会问题的类型及其严重程度也不一样,这就决定了各国在解决社会问题过程中的立足点、侧重点的不同。①各国社会保险立法各有侧重。②面临同样的问题,各国政府在不同的形式下出台的具体规定各有特色。原则:1.强制性和自愿性相结合的原则,但基本的社会保险以强制方式推行。2.雇主责任原则。3.共同责任原则。第三节保守主义主导下的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一、美国以保守主义为主流的社会福利观念1.减少税收以尽可能减少公共行为,避免国家经济资源的国度浪费;2.主张把有关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共事务转由自愿私营机构或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组织等非政府机构来管理,从而减少政府的干预;3.主张政府决策应该分散化,应该由地方政府针对当地的需要来管理社会保障事务。二、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初步形成当时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进展是缓慢的,但意义却非常重大。这些立法确定了政府对贫穷者、妇女儿童、老年人和失业工人救济和援助的责任。对贫穷者的帮助不再是私人机构和慈善团体的事情,而成为国家的职责之一;它不再是一种救济,而是以社会保障的形式出现。三、大萧条的爆发和对社会的巨大影响1.大萧条期间,失业人数剧增,工人和城市居民极度贫困。2.持有保守主义观点的中产阶级中有许多人遭受苦难。3.大萧条对美国人口教育和家庭道德观念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4.经济危机加重了老年人的孤苦。四、罗斯福时代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全面建立1.“罗斯福新政”中有关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①安全保障问题在工业化日益突出,社会保障成为一项取消传统”家庭保障“的制度安排。②“普遍福利”为核心的社会保障制度应成为国家的根本制度之一。③社会保障制度应与国民的自我保障意识的相辅相成。2.罗斯福时代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①有关事业保险和老年保险制度的内容。②有关社会救助制度的内容。③有关社会福利制度的内容。3.罗斯福时代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①在筹资方式上,采取了多元筹资支撑下的“三条腿凳子”型社会保障模式。②体现了享受社会保障必须遵循权利与义务对等的原则。③保障面不够宽,制度很不完全,对受惠者有较严格的条件限制。④在美国这个联邦制国家中,各州在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方面有相当大的自主权。⑤与当时的欧洲工业化国家相比,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明显滞后,罗斯福新政所实施的社会保障计划是“使美国人民跟上英语国家标准的为时已晚的尝试”。⑥由于保守主义的主张,罗斯福新政建立的社会保障是模仿私营保险体制的。⑦美国工人运动对罗斯福时代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影响较欧洲国家而言相对较小。LOGO二战以后社会保障制度的转折3第一节欧洲的福利主义之路一、贝弗里奇报告正是在贝弗里奇报告中,社会保障待遇首次被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得以确立,较为完整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结构与轮廓也得到开创性的阐释和界定。贝弗里奇报告不仅为英国在战后重建社会保障制度奠定了决策的基础,而且也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在战后发展社会保障模式的一个重要依据。二、福利国家在欧洲大陆的诞生福利国家:是指那些有意识地运用政治权利和组织管理的力量,在分配领域为主的某些领域,减缓市场机制的作用力度,矫正市场机制优胜劣汰的缺陷,为所有社会成员提供最基本的物质生活需要的国家。特点:1.社会保障政策是国家的一项主要社会政策,颁布有相应的法律,依法实施,并设有多层次的社会保障法庭监督执行。2.强调福利的普遍性和人道主义、人权观念,受益对象为社会全体成员。3.福利开支基本上由企业和政府负担,个人不缴费或低标准缴费。4.保障项目齐全,一般包括“从摇篮到坟墓”一切福利保障,保障的标准较高。5.社会保障的目的是维持社会成员一定标准的生活质量,而不仅仅是预防和消除贫困。背景和原因:1.作为社会保障事业的基础,社会救济和社会保险在这些国家有过多达60多年的实践。2.二战结束后,西欧和北欧地区的人民渴望安居乐业,改善生活条件。3.战前30年代全球经济大衰退的深刻影响。4.政治斗争的产物。5.对抗共产主义,安定本国劳动者队伍。三、欧洲大陆模式的形成从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史来看,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过程,基本上可以分为以前联邦德国、北欧诸国为代表的欧洲大陆国家和以英国、美国及澳大利亚等国为代表的盎格鲁-撒克逊国家两大脉络。1.瑞典的社会保障制度2.前联邦德国的社会保障制度3.法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第二节战后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变化一、加强政府的作用1.美国政府加强对社会保障制度干预的历史渊源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演变3.战后美国政府加强在社会保障制度中作用的原因①它是美国社会政治、经济不断发展的产物。②美国社会保障制度在二战以后的发展演变,也是各种政治势力斗争的结果。③市场经济运作中逐渐暴露出来的市场失灵,要求用市场外或非市场的力量(通常是国家权力机关)来对其进行干预和校正。二、盎格鲁-撒克逊模式的代表1.美国的社会保险制度①老年退休保险a.老年遗属保险b.私人退休计划c.个人退休计划②残疾保险③医疗保险a.老年医疗保险b.医疗救助c.私人医疗保险d.健康维护组织④失业
本文标题:社会保障制度的国际比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453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