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园林工程 > 第三章-作物病虫害调查统计与测报
第三章作物病虫害调查统计与测报2020/3/251作物病害虫的调查统计作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主要内容2020/3/252作物病害的调查统计农业昆虫的调查统计第一节作物病虫害的调查统计2020/3/2531、调查时期和次数调查时期:主要根据病害的发生期和为害期来确定。如苗期病害应在苗期进行调查;花期、穗期或铃期为害的病害应在开花后、抽穗后或结铃后进行调查;整个生长期都能为害的病害,选择病害为害的关键时期或病害的盛发期进行调查。调查次数:越多越好。用于测报一般是每5日调查一次;但是一般病害的调查,为了节省人力物力,以在病害的盛发期进行一次或两次为适宜;如果从作物播种到收获,不断进行调查,可以系统地了解病害发生发展的规律,这种方式适用于研究性质的调查。2020/3/254一、作物病害的调查统计2、取样方法取样方法最重要的是要有代表性。由于病害种类和调查性质的不同,取样方法不一样。1)样点数目:气流传播而分布均匀的病害,如麦类锈病、稻瘟病、马铃薯晚疫病等,样品数目可以少些;土壤传染而分布不均匀的病害,如马铃薯、烟草、番茄等的青枯病、蚕豆枯萎病等,样品数目要多些;在地势、土壤和耕作制度不一致的地区,样点要多些,反之可以少些。一般病害取样的方法是在一块田里调查4-5点,在每一地区调查10块田。例如,稻瘟病叶瘟的调查,一般在一块田中抽取5个点,每点调查10丛水稻,全田共调查50丛;稻纹枯病一般每点调查200株或40丛,全田共调查1000株或200丛。2020/3/2552)取样地点:样点应离开田边5-10步的地点抽取。如田块较小,可以缩短到2-3步。要避免在田边取样,因为田边植株一般情况较特殊,往往不能代表全田的发病情况。3)取样单位:根据病害而定。全株性病害如苗枯病、枯萎病、病毒病等以株为单位;黑穗病类以穗杆为单位;叶斑病类以叶片为单位;果实病害以果实为单位;而枝干病害则要看发病性质而定,如主干发病并影响全株生长的,应以株为单位,如发病并不影响全株生长的,可以枝干为单位。2020/3/2563、计量方法1)发病率发病率=发病株数/调查株数X100%2)严重度严重度=分级法(如下页图示):用各级代表值或发病面积的百分率表示。3)病情指数病情指数=Σ(各级病叶数×各级代表值)/(调查总叶数×最高级代表值)×100%2020/3/2572020/3/258严重度分级各级代表值分级标准10全株叶片无病斑20.5植株下部叶片的病斑占总叶面积的10%以下31植株下部叶片的病斑占总叶面积的10%-25%以下42植株下部叶片的病斑占总叶面积的25%-50%,中部病斑占总叶面积的10%-25%53植株下部叶片的病斑占50%以上,出现大片枯死现象,中部病斑占25%-50%,上部占10%-25%64植株下部叶片基本枯死,中部病斑占总50%以上,出现大片枯死现象,上部病斑占25%-50%75全株基本枯死玉米小斑病严重度分级标准2020/3/259分布型(一)昆虫的空间分布型不同种类的昆虫在田间的分布形式不同,即每种昆虫或虫态在田间都有其特定的分布形式,因而调查取样的方法也不同。二、农业昆虫的调查统计2020/3/25101、随机分布随机分布又叫泊松分布(Poissondistribution),是一种稀疏形的分布。种群内个体是独立的,个体之间的距离不等,但是较均匀。如三化螟成虫和卵块在水稻田的分布。2020/3/25112、非随机分布非随机分布又叫聚集分布,这种分布是种群内的个体由于某种原因形成了个体的聚集,因此个体存在的位置还会受到其他个体存在的影响。在聚集分布中,还可进一步地分为核心分布和嵌纹分布。2020/3/25121)核心分布核心分布又叫奈曼分布(Neymandistribution),这种分布类型的特点是个体形成核心团,并自核心团向外作放射状蔓延。如三化螟、玉米螟的卵块孵化后,蚁螟向四周分散为害属此类分布。2020/3/25132)嵌纹分布嵌纹分布又叫负二项分布(Mosaicdistribution),这种分布的特点是个体呈不规则的疏密相间状态,通常是较浓密的分布。如朱砂叶螨在虫源田四周的棉田内的分布;三化螟幼虫、棉铃虫的卵、盲蝽的若虫等在田间密度大时,也呈这种分布状态。2020/3/2514昆虫或某一虫态在田间的分布形式,是通过测定出来的。一般是按每株虫数的多少分为若干等级,再分级计算株数,然后计算方差(s2)和平均数,用s2与的比值,称为扩散系数(c)来判断。※如果,属于随机分布;※如果C﹥1,为聚集分布。2020/3/2515(二)田间调查常用的取样方法田间取样的方法,常用的是随机取样法。随机取样法包括以下几种:对角线取样法:有单对角线和双对角线两种,常取对角线的5点,也叫五点取样法,一般适用于密集或成行的植物和昆虫呈随机分布的田块。2020/3/2516单对角线双对角线棋盘式取样法:适用于密集或成行的植物和昆虫呈随机分布的结构。分行式取样法:适用于成行的植物和昆虫呈核心分布的结构。“Z”字形取样法:适用于昆虫呈嵌纹分布的结构。棋盘式取样分行式取样Z字形取样2020/3/2517(三)田间虫情的表示方法1、以虫口数量表示根据调查特点,调查昆虫在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单位容积或一定寄主单位上出现的数量。2、以作物受害情况表示有些害虫个体小,虫口数量很大,很难以虫口数量表示,因此常以作物受害情况来表示,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示方法:2020/3/2518注意:在调查时要按受害的轻重,分成不同的等级,然后分级计数,再计算被害指数。2020/3/2519被害率:表示作物受害的普遍程度,不考虑每株的受害轻重,只要某株的茎、叶、花、果实等一部分受害,都计为被害:被害指数:被害率只能反映作物受害的普遍程度,不能表示植株受害轻重程度的实际情况,因此,往往用被害指数来表示:损失率:被害指数只能表示受害的轻重程度,不能反映产量的损失情况。要估计产量的损失,应以损失率表示。损失是指产量或经济效益的减少,病、虫所造成的损失应该以生产水平相同的受害田与未受害田的产量或经济总产值对比来计算;也可用防治区与不防治的对照区产量或经济总产值来计算;还可在田间直接抽样调查,挑选若干未受害和受害植株直接测产,求出单株平均产量,计算出损失系数,然后调查受害植株的比例,从而计算出产量损失率。2020/3/2520损失率=防治区产量-不防治区产量×100防治区产量产量损失率(%)=单株平均损失率×株被害率作物病害的预测预报农业害虫的预测预报第二节作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2020/3/2521预测:依据病害的流行规律和害虫的发生规律,利用经验的或系统模拟的方法估计一定时限之后,病虫害发生和流行的状况。预报:由权威机构发布预测结果。有时对两者并不作严格的区分,统称病虫害预测预报,简称病虫测报。2020/3/2522(一)预测的种类按预测内容的不同,可分为流行程度预测、发生期预测和损失预测等。1、流行程度预测:是最常见的预测种类,预测结果可用具体的发病数量(发病率、严重度、病情指数等)作定量的表达。也可用流行级别作定性的表达,流行级别多分为大流行、中度流行(中度偏低、中等、中度偏重)、轻度流行和不流行,具体分级标准根据发病数量或损失率确定,因病害而异。一、作物病害的预测预报2020/3/25232、病害发生期预测:是估计病害可能发生的时期。例如:果树与蔬菜病害多根据小气候因子,预测病原菌集中侵染的时期,即临界期(criticalperiod),以确定喷药防治的适宜时机,这种预测也称侵染预测。3、损失预测(损失估计):主要根据病害流行的程度,预测减产量。损失预测结果可用以确定发病数量是否已经接近或达到经济阈值。在病虫害综合防治中,常应用经济损害水平和经济阈值等概念。经济损害水平:是指造成经济损失的最低发病数量或害虫数量。经济阈值:是指应该采取防治措施时的发病数量或害虫数量。此时防治可防止发病数量或害虫数量超过经济损害水平,防治费用不高于因病害或虫害减轻所获得的收益。2020/3/2524按照预测时限可分为长期预测、中期预测和短期预测。1、长期预测:也称为病害趋势预测,习惯上概指一个季度以上,有的是一年或多年,多根据病害流行的周期性和长期天气预报等资料作出。预测结果指出病害发生的大致趋势,需要以后用中、短期预测加以订正。2、中期预测:预测时限一般为一个月至一个季度,多根据当时的发病数量或菌量数据、作物生育期以及实测的或预测的天气要素作出预测,准确性比长期预测高,预测结果主要用于作出防治决策和作好防治准备。3、短期预测:预测时限在一周之内,主要根据天气要素和菌源情况作出,预测结果用以确定防治适期。如侵染预测就是一种短期预测。2020/3/2525(二)预测的依据—病害流行规律1、根据菌量预测:单循环病害的侵染概率较为稳定,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小,可以根据越冬菌量预测发病数量。如小麦腥黑穗病、谷子黑粉病等种传病害,可以检查种子表面带有的厚垣孢子数量,用以预测次年田间发病率。麦类散黑穗病则可检查种胚内带菌情况,确定种子带菌率和翌年病穗率。菌量也用于麦类赤霉病预测,为此需检查稻桩或田间玉米残秆上子囊壳的数量和子囊孢子的成熟度,或者用孢子捕捉器捕捉空中孢子数量,来预测发病数量。多循环病害有时也利用菌量作预测因子。例如,水稻白叶枯病,在病原细菌大量繁殖后,其噬菌体数量激增,可以测定田水中噬菌体的数量,用以代表病原细菌的菌量。2020/3/2526例如,根据稻桩上的菌源量预测小麦赤霉病的流行程度:小麦抽穗前,稻桩带菌率上升到10%-20%或以上,即达到流行的菌量。年份稻桩带菌率流行程度1958年30%大流行1957、1959年12%~15%中度流行1960、1962年3%~10%轻度发生小麦赤霉病流行程度与稻桩带菌率的关系(苏南地区)2020/3/2527孢子捕捉器2020/3/25282、根据气象条件预测:多循环病害的流行受气象条件影响很大,而初侵染菌源不是主导因素,对当年发病的影响较小,因此通常根据气象因素预测。如葡萄霜霉病菌,以气温为11-20℃,并有6h以上叶面结露时间为预测侵染的条件。有些单循环病害的流行程度也取决于初侵染期间的气象条件,也可利用气象因素进行预测。如苹果和梨的锈病是单循环病害,每年只有一次侵染,菌源为果园附近桧柏上的冬孢子角。在北京地区,每年4月下旬至5月中旬,若出现大于15mm的降雨,且其后连续2d相对湿度大于40%,则6月份将大量发病。2020/3/2529图在桧柏上的冬孢子角2020/3/25303、根据菌量和气象条件进行预测:综合菌量和气象因素的流行学效应,作为预测的依据,已用于许多病害。有时还把寄主植物在流行前期的发病数量作为菌量因素,用以预测后期的流行程度。如我国北方冬麦区小麦条锈病的春季流行,通常依据秋苗发病程度、病菌越冬率和春季降水等情况进行预测。我国南方小麦赤霉病流行程度,主要根据越冬菌量和小麦扬花灌浆期的气温、雨量和雨日数预测。在某些地区菌量的作用不重要,只根据气象条件预测。2020/3/25314、根据菌量、气象条件、栽培条件和寄主植物生育状况预测:有些病害的预测除应考虑菌量和气象因素外,还要考虑栽培条件和寄主植物的生育期和生育状况。例如,预测稻瘟病的流行,需注意氮肥施用期、施用量及其与有利气象条件的配合情况。水稻纹枯病流行程度主要取决于栽植密度、氮肥用量和气象条件,可以作出流行程度因密度和施肥量而异的预测式。油菜开花期是菌核病的易感阶段,预测油菜菌核病的流行,多以花期的降雨量、油菜生长势、油菜始花期的迟早以及菌源数量(花朵带病率)等作为预测因子。5、根据介体昆虫数量和带毒率进行预测:对于昆虫介体传播的病害,介体昆虫数量和带毒率也是重要的预测依据。2020/3/2532(三)预测方法调查内容:寄主的抗性变化;病原物数量:检查种子带菌率、空中孢子的捕获量、田间调查的发病数量等。
本文标题:第三章-作物病虫害调查统计与测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470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