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第五章--硅材料及其太阳电池技术3-带硅材料
光伏物理与太阳电池技术IPV/NCU黄海宾,王立13576906107haibinhuang@ncu.edu.cn第五章硅材料及其太阳电池技术3-带硅材料IPV/NCUIPV/NCU目录带硅材料的制备技术带硅材料的杂质和缺陷带硅材料的后处理IPV/NCU带硅材料简介带硅材料又称为硅带材料或带状硅材料,是一种正在发展的新型太阳电池硅材料。利用不同的技术,直接在硅熔体中生长出带状的多晶硅材料具有减少硅片加工工艺、节约硅原材料的优点到目前为止,已经有20多种技术被开发,也有部分技术进入实际生产应用,但大部分技术仍处于研究阶段。对于不同技术制备的带硅而言,面对的共同问题是:由于生长速率、冷却速率较快,带硅硅片的晶粒细小,缺陷密度高;同时,金属杂质及其他轻元素杂质含量相对较高。IPV/NCU带硅材料的制备技术带硅材料的技术分类垂直提拉生长,晶体生长速率为每分钟数厘米,生产速率为10~160cm2/min.结晶前沿与硅片表面垂直??。水平横向生长,生长速率可达每分钟数米,结晶前沿与带硅表面平行??。一般而言,垂直提拉生长的速率远低于水平横向生长。IPV/NCU带硅材料的制备技术边缘限制薄膜带硅生长技术(EFG,edgedefinedfilm-fedgrowth)将硅料放入石墨坩埚,加热1420℃熔化,再利用中间缝宽为300um左右的石墨模具,从模具中间引出厚度为300um左右的带状晶体硅,然后依靠熔体的毛细管效应将熔硅不断地输送到固液界面,最终制备成具有一定长度的带硅材料。生长薄板的厚度主要由模板顶部厚度所决定,而不是由开口的宽度所决定的。(石墨模具被硅熔体润湿的状态和模具的几何形状,将决定弯曲的固液界面和带硅的厚度、形状IPV/NCU带硅材料的制备技术实际生产中,使用八面体的石墨模具,因此生产出来的带硅为长的八面体管状材料。利用闭合管形,带硅边缘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沉积结束后利用激光进行切割。边缘限制薄膜带硅生长技术(EFG,edgedefinedfilm-fedgrowth)IPV/NCU带硅材料的制备技术边缘限制薄膜带硅生长技术(EFG)IPV/NCU带硅材料的制备技术边缘限制薄膜带硅生长技术(EFG,edgedefinedfilm-fedgrowth)EFG的优点之一就是可以连续生产,制备长的带硅材料。材料损耗小,EFG带硅的材料损耗只有13%。EFG带硅是多晶材料,且晶粒细小,大小约为100um左右,晶粒生长趋于110晶向;并且表面不平整,微有起伏;带硅内位错密度高,在106/cm2数量级(铸造多晶硅为103~109)。另外,由于利用石墨模具,在晶体生长过程中,部分碳可能会进入带硅,形成SiC沉淀;而且,由于石墨的损耗,使得带硅的宽度和厚度随晶体的生长都会有所增加。目前,EFG带硅材料的性能要低于单晶硅或铸造多晶硅。IPV/NCU带硅材料的制备技术线牵引带硅生长技术(SRG,stringribbongrowth)20年代90年代中期由美国的EvergreenSolar公司首先开发并投入商业生产。两条具有热抗性的线(石墨纤维)穿过熔体,用于稳定带硅的边缘,直接将一定厚度的带硅从熔硅中拉出。生长速率可达25mm/min。IPV/NCU带硅材料的制备技术线牵引带硅生长技术(SRG,stringribbongrowth)IPV/NCU带硅材料的制备技术线牵引带硅生长技术(SRG,stringribbongrowth)其生长速率由抗温性纤维上升的速度决定。薄板的厚度是由表面张力、拉速、散热速率所决定的。SRG最薄可长出厚度5um的薄板,不过商业一般应用100~300um。IPV/NCU带硅材料的制备技术枝网带硅工艺(DWG,dendriticwebgrowth)利用石墨坩埚将硅料熔化将籽晶在坩埚中部与熔体接触、浸润,此时快速提高熔体的过冷度,使籽晶下端向两侧长出左右对称的针状晶体在其长到一定长度后提高晶体的拉伸速度,此时针状晶体两端长出枝网状晶体并不断向下和中间延伸,形成带状晶体硅。IPV/NCU带硅材料的制备技术枝网带硅工艺(DWG,dendriticwebgrowth)该法生长速率慢,但晶体质量好。工艺简单,可连续加料需精确控制熔体的温度,以得到确定的晶硅厚度。这种技术制备得到的带硅也是多晶硅材料,但如果控制得当,可得到大晶粒多晶甚至单晶。DWG带硅的厚度一般为100um,宽度6cm,长度可达37m。目前使用DWG材料制备的实验室太阳电池的转换效率最高可达17.3%,主要是带硅的晶体质量好,表面复合少,所以电池的开路电压可做的很高。IPV/NCU带硅材料的制备技术衬底上带硅生长技术(RGS,Ribbongrowthonsubstrate)该法是水平生长技术。与前述几种主要区别在于:带硅的晶粒生长方向不是平行于而是垂直于拉制方向。通常利用石墨坩埚熔化硅原材料,在石墨坩埚底部开一条细槽,熔硅从槽中流到冷却的衬底上,形成晶体硅。在晶体生长过程中,冷却的衬底不停地向前运动,从而使晶体硅形成带状。IPV/NCU带硅材料的制备技术衬底上带硅生长技术(RGS,Ribbongrowthonsubstrate)衬底温度是决定带硅厚度和生长速率的重要因素。衬底温度越高,带硅厚度越薄;接触后的时间延长,带硅的厚度增加。衬底温度越低,带硅的生长速率越快;随着时间的延长,生长速率则逐渐降低。IPV/NCU带硅材料的制备技术衬底上带硅生长技术(RGS,Ribbongrowthonsubstrate)RGS带硅的结晶度受到衬底与熔体界面的成核条件以及生长速率的影响。通常,RGS的晶粒尺寸会随着生长速率的增大而减小,当达到可承受的最大生长速率时,晶粒尺寸仅为0.1~0.5mm。相对而言,该方法的生产速率较快。(因晶粒生长方向与拉制方向不同。)带硅前表面有一层不平坦层,背面有一层高碳层,在制备太阳电池时必须除去。晶粒细小,有大量的晶界和位错等缺陷。IPV/NCU带硅材料的制备技术工艺粉末带硅生长技术(SSP,siliconsheetofpowder)SSP技术利用的是硅粉颗粒两步熔融工艺。首先将硅粉均匀的铺洒在水平的衬底上,然后利用激光或其他光加热技术,将硅粉预加热;其后在利用光加热技术,将硅粉末熔化;随后熔化的硅熔体离开加热区,逐渐冷却,形成多晶硅的硅带。IPV/NCU带硅材料的制备技术工艺粉末带硅生长技术(SSP,siliconsheetofpowder)晶粒宽度可达毫米级,长度达到厘米级,但是缺陷依然很多。而且原料需要颗粒细小的硅粉,在工业应用时,原材料的来源受到限制,或者需要特殊的加工。工业应用是还比较遥远。IPV/NCU带硅材料的制备技术带硅生长的基本问题无论垂直生长还是水平生长,对于带硅材料而言,在晶体生长时都会面临三个基本问题:边缘稳定性、应力控制和产率[cm2/(min·台机器)]边缘稳定性是指在晶体生长时,带硅边缘需要约束,以便生长出宽度一致的带硅。要实现带硅边缘的稳定,一般需要对边缘进行限制。IPV/NCU带硅材料的制备技术带硅生长的基本问题应力控制是指在一定的生长速率下,带硅必须在固液界面保持一定的冷却温度梯度(~500℃/cm)。因此带硅的冷却速率都很高。导致带硅中残留较大的应力,最终导致带硅中产生大量的缺陷,甚至产生带硅的弯曲和断裂。为减少应力,对晶体生长完成后的带硅进行后加热处理,防止降温过快。产率是指单台设备单位时间的带硅产量。有多因素决定。考虑产率是还应综合考虑制得硅片的性能。IPV/NCU带硅材料的缺陷和杂质带硅材料的晶界晶界是影响带硅材料的主要因素之一。EFG带硅和SRG带硅都有许多的孪晶界和一些大角度的晶粒晶界。因硅中(111)晶面上形成孪晶界能量很低。因此,在带状生长的晶体硅材料中很容易发现大量的(111)晶面孪晶。与SRG带硅相比,EFG带硅具有更多的大角度晶界,位错密度也更高。而在SRG带硅中,孪晶更多,高达80%的表面被孪晶带所覆盖。而且孪晶界通常很宽,可达厘米级。SRG中大角度晶界多倾向于从其线边缘向体内发射,仅数毫米消失。可通过控制生长条件,生长出尺寸非常大的单晶颗粒,有时长度可达20cm。与其它带硅相比,DWG(枝网生长带硅)的多晶程度最低,最接近于单晶。其晶粒粗大,晶界对材料的性能影响相对较小。IPV/NCU带硅材料的缺陷和杂质带硅材料的晶界位错是带硅中另一种重要的缺陷。带硅冷却速度很快,在晶体中存在一定的应力,从而具有与别的材料相比更多的位错。带硅的位错密度一般在104~107cm-2。在位错密度很低的孪晶带和晶粒中,起始少数载流子寿命可达10~15us。而在高浓度位错区域,起始少数载流子寿命可低到1~5us。一定工艺处理后,会增加,甚至超过30us。IPV/NCU带硅材料的缺陷和杂质带硅材料的杂质利用带硅技术生产的带状硅片,其杂质类型和浓度与普通晶体硅显著不同,与具体生产技术密切相关。EFG和SRG带硅在石墨坩埚中生长出来,因此碳浓度很高,基本都达到了饱和水平,而相对氧浓度则较低。RGS带硅材料中氧、碳浓度都比较高。典型带硅生长过程是晶体连续生长,通常需要不断地添加硅原料,使得坩埚熔体中的杂质浓度不断增加;同时坩埚使用时间较长,可以达到2~3周,可能有更多杂质自坩埚进入熔体,导致硅中金属杂质浓度增加。IPV/NCU带硅材料的后处理带硅材料的氢钝化与铸造多晶硅的氢钝化过程相同,带硅材料的氢钝化可在氢气中进行也可结合SiN减反射膜的制备进行。氢钝化主要是由于氢原子对位错、晶界和杂质悬挂键的钝化。IPV/NCU带硅材料的后处理带硅材料的吸杂带硅中的大量的位错、晶界以及晶界内的缺陷对带硅材料的吸杂效率有严重的影响。IPV/NCU请对提到的几种带硅技术做比较分析,从工艺特点到材料性能。带硅技术欲进一步发展需克服哪些困难思考题
本文标题:第五章--硅材料及其太阳电池技术3-带硅材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490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