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中学如何发现、引导帮助、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中学的根本在于育人。中央领导已讲得很清楚:“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胡锦涛,2010年7月13日);“把培养人才作为高等学校的第一职责”(温家宝,2010年7月13日),但真正做到并不容易,关键在于育什么样的人。胡锦涛总书记讲的“八荣八耻”中提到的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是国际标准、普世价值观。素质教育在一系列的中央文件中都已讲得很清楚,甚至提到这样的高度:“素质教育已从实践探索上升为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和法律规定,成为教育工作的主题。”胡锦涛总书记曾明确指出:“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民族素质竞争。”爱国、诚信、求真、勤劳等价值观的缺失,不仅造成社会风气日下,更会使国家与民族发展缺乏后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需要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高中阶段是创新人才早期培育的关键期,我们不难想象,18岁以前不能够发现创新的潜能,不能种下创新的种子,到了大学要大学来培养是很为难的事情。因此,为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有效的联接,为社会提供需要的人才应该是普通高中的追求。那么,在当前社会的大环境下中学应该如何育人,如何在与人的过程中发现、引导、帮助、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呢?“‘人之云,非知之难,行之惟难;非行之难,终之斯难。’知道不是最难的,行动才是最难的,不仅行动是最难的,善始善终才是最难的。”(温家宝,2007年5月4日)在提出如何行动之前,先看看国外的经验。国外对拔尖创新人才的教育相当热度,因材施教突出因材,是美国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美国在普及大众教育的同时,对拔尖创新人才的教育始终相当重视,195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教育法案,要求联邦政府提供奖学金培养数学、外语等学生。后来成立了天才教育处,联邦办公室和全国研究中心,国家因材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先后颁布了天才儿童教育法,优异学生支付法案等保障拔尖创新人才的培育。奥巴马通过的中小学教育法案特别强调的是公平创新问责,俄罗斯也富有经验,1996年起俄罗斯拨出专款进行拔尖创新人才的培育。日本对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尽管相对较晚,但是发展很快。日本2002年建立26所理科高中,2006年增加到99所。韩国2006年发布了总统令,因才教育振兴法实施令,2007年建立了18所科技高中。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就拔尖创新新人才培养观念提出的具体要求,引发了基础教育的思考:1.中学应营造一种为学生创新自主学习的激励氛围中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和积极性,没有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联想,很难形成创新思维。因此,要使中学生自主能动地学习,养成积极探索、勤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就必须为学生创新自主学习的激励氛围。这就要求教师就要有民主的观念。教学民主是创新思维形成的阳光、雨露和土壤。只有构建课堂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民主和谐的教育氛围,实施全员参与的合作学习策略,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积极的学习动机,提高他们的求知欲望,增强他们的探索精神,使他们的创新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创新这种氛围还应当努力创设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情境,把学生带人情境,启发他们产生各种疑问和设想,引导他们在亲身参与中求知、探索、创新。创设这种氛围的方法很多,组织不同观点的学生开展讨论和辩论,利用现代教学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开展具有竞争性的创新活动,都是行之有效的。比如语文课侧重于整体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与联想力。2.指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面对未来学习化社会,如果没有自主学习的意识,没有自主学习的精神和能力,没有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这样的人将束手无策,寸步难行。因此除上面说的外,教师还要善于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以指导学生的学法。如提出自相矛盾的问题,激发学生发散思维各抒己见的“矛盾设疑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最后得出结论的“激励发现法”;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指出问题本质,指导学生克服思维定势的“变式疏导祛”;引导学生逆向思维,培养其在特殊情况下另辟溪径的“反思法”等等。这些方法其本质是指导学生的学法。因为,教师的作用不是“渡船”,负责把学生运到知识的彼岸,而应当是“游泳”的教练,指导他们游到知识的彼岸,去获得知识,发现知识,创新知识。教师的教法归根到底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嘴巴去表达,用自己的双手去操作,在运用常规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学会举一反三。总之,创新教育贵在创新,其本质是解放学生的创新力。3.引导,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发挥个性特长。新的学力观旨在培育学习动机与主动地应对社会变化的能力。任何课程(学科)的目标大体有四个组成部分:(1)兴趣、动机、态度:(2)思考力、判断力、表现力;(3)技能;(4)知识、理解。这四个要素作为一个整体反映了一种学力观。学力的“冰山模型”清楚地说明了新学力观的特色。假如有一座冰山,浮在水面上的不过是“冰山的一角”。这个浮出水面的可见部分就是“知识、理解”,还有“技能”。而隐藏于水下面有不可见部分是支撑浮出部分的基础,这就是“思考力、判断力、表现力”,以及“兴趣、动机、态度”。正如冰山由浮出水面与未浮出水面两部分组成一样,学力也由显性学力和隐性学力组成,倘若海水下面的部分不扎实,那么海水上面的部分也不可能稳固、发展。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一个人他对某一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著地去探索,去思考。因此,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重要。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新欲呢?人的爱好可能有多种多样,但是,在学校,要重点引导学生选择三种爱好,即:1.选择最喜爱的课处读物;2.选择最喜爱的学科;3.选择最喜爱的劳动创新项目。学生选择了最喜爱的项目,就能引起兴趣,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也有利于发挥个性特长。我们应从改革课程结构,加强课外学科兴趣小组入手,要求学生在全面学好课程计划安排的各门学科基础上,根据各自最喜爱的学科,参加该学科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以发挥个性特长,接着创新能力。地理,物理与此与化学等学科兴趣小组,都很有特色。地理学科小组,地理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培养学生的能力,课外活动是一个重要渠道。地理教师可从“认识我们的学位,我们的家乡,我们周围的环境”开始,每年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系列课外活动。如“星空观测”“天气是预报与分析”“武汉的地质调查”“认识石头”“三峡与地理”等活动。让地理特长生主动积极参加,活动不但可增长知识,发展智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物理与化学学科小组。主要形式是进行学科课外实验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主操作仪器实验,分析实验过程,做出实验结论,撰写实验报告,以培养特长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幽默,也不失为激发学生兴趣的一种良好方法。英国学者M·鲍门指出:理想的教师应当达到艺术化的教学水平,善于利用幽默来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学得更好。我国著名的教育改革家魏书生主张,每堂课都应充满学生的笑声。这都要求我们有必要把幽默搬进教学舞台,运用幽默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首先,要有幽默的语言。如果我们教师只是照本宣科,语言干瘪,没有一点生动活泼的味道,就如同催眠曲令人乏味。如果教师恰当地运用一些巧妙的语言,通过声音的变化,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这样,就能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学生随之进入境界,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产生共鸣,兴趣也就随之而来。其次,要有幽默的动作。把讲台作舞台,以一些幽默、怪异的动作来吸引学生,正是许多老师的成功之处。再次,适当地运用成语、俗语、谚语、事例、顺口溜等等,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扩展思维,丰富学生联想,使学生从中受到有益的启迪,而且对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也有神奇的功效。但要避免片面追求,大量堆砌,搞得学生眼花缭乱,这样事与愿违。例如:在讲平均主义中的’大锅饭’的做法带来的后果时,我引用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一个茶杯一张报纸混一天的顺口溜,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了学生对平均主义大锅饭做法的认识。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在教学中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等于找到了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打开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大门。4.创新思维的训练,创新品质的培养。创新思维不是一种单一的思维,是多种思维的有机结合。不同的研究课题,创新思维的各种形式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大小可能是不同的,但是创新思维过程,往往是几种创新思维形式交错进行的。因此,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对各种创新思维形式进行训练,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判断,揄能力。加强思维的广阔性,济性与灵活性训练,能提高发散思维能力,发展类比思维能力特别是联想思维能力,对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很有帮助,勤于思考,积极想象,能促进直觉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利用各门课程的教学,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新因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同时,还应开辟第二课堂,要让学生从书本和课堂中适度解放出来,多参加实践多接触实际问题,在经历实践的同时和解决总是当中,训练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课堂教学是学生汲取基础知识,培养创新思维,开发创造力的主渠道。我们要求教师运用创造教学手段设置的课堂结构,应有利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于积极主动、互相启发和交流的状态。各科教师均应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和教学内容,设计出不同的课堂结构,如语文教师在讲授鲁迅的议论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课时,就可以设置介绍背景----自学探索----启发讨论----概括总结----练习应用的五阶段课堂结构;物理高级教师在上单元测验后的试题讲评课时,一反传统试题讲评课的纠偏改错、释疑解难的惯例,而设置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启发讨论解答----归纳小结四阶段课堂结构,在归纳小结中,特别强调该问题的收敛思维求解方法和发散思维求解方法的区别及运用技巧,大大提高了试题讲评课的效率,不但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也学得轻松自如,印象深刻,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良好效果。改革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另一重要途径就是要注意仔细挖掘教材本身的创新教学内容。如数学教师在复习立体几何中异面直线的距离和角一课时,通过正方体的体对角线、面对角线和棱的相互关系,运用逻辑分类的方法考察它们之间的距离和角,学生分析的情况有多种多样,答案也不是千篇一律,刘老师坦然地告诉学生,最终答案他也不知道。教师用自己思维的暴露,启发学生暴露思维过程,这就进一步调动了学生们的探索兴趣,人人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个个兴趣盎然,回味无穷。我们可以清楚地意识到,创新是新时代的主旋律,创新教育是当今教育的必由之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树立创新观念,高度重视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造就二十一世纪具有竞争能力的创新人才,首先要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要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遵循教育自身规律,还要把学生当作教学的主体,尊重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他们全面发展,生动活泼主动性发展,为此,我们要更新教育观念,探索新的教育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创新精神,形成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模式。为适应二十一世纪的人才需求,要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创新教育是开发学生智能,培养学生创造力的良策,是迎接知识经济挑战,实现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一个不变应万变的现实选择。
本文标题:中学如何发现、引导帮助、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50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