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2019(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古诗三首-出塞》教案精品教育.doc
第1页古诗两首出塞教学设计2以《出塞》为例:(一)讲解诗题,简介作者。1.出塞:到边防线上去戍守边疆。2.王昌龄:唐代诗人,善写七绝,多边塞诗。(二)自读全诗,读准读通。1.熟记“秦”的读音及写法(可与“泰”比较)。2.可先个体读,再同桌互读互查。(三)查阅注释,弄清诗意。注意诗中的“关”,此处指边关;“还”,是回家的意思。首句是将两种不同事物(明月,边关)分属于两个不同的时代(秦,汉),应解作“还是秦汉时的明月,还是秦汉时的边关”,不要讲成“秦”时的明月照在汉代的关内”。(四)细读诗文,理解感悟。一边读诗句,一边思考:1.“秦时明月汉时关”,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这景象有变化吗?(一直如此)联系“万里长征人未还”,想象一下:那些边关战士,面对明月,可能会想些什么?2.后两句诗表示了对飞将军的怀念,其言外之意是什么呢?(希望唐王朝能起任英勇善战的名将来镇守边关,抵抗外敌。)(五)感情朗读,练习背诵。想想读了本课,有些什么感受?(从诗人对长期战乱、百姓苦楚、镇守边关的看法,体会他关心国家安危的激情。)带着体会到的情感,读出悲壮慷慨的气势。(六)推荐诗作,拓展阅读。提供内容相关的边塞诗,供学生自主选读。如: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对此,教师要放手,鼓励学生运用已有学习方法和能力,独立地去查阅注释、进行简析,从而读懂它们。
本文标题:2019(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古诗三首-出塞》教案精品教育.doc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522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