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38景观生态规划案例分析
景观生态规划案例分析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其它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研究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以及人类活动与景观的相互作用,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与评价的基础上,提出景观最优利用方案和对策及建议。景观生态规划的概念与内涵我眼中的景观生态设计一般来讲,生态应该是指人与自然的关系,那么景观生态设计就应该处理好人、景观和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它既要为人创造一个舒适的空间小环境,同时又要保护好周围的大环境(自然环境)。具体来说小环境的创造包括:健康宜人的温度、湿度,清洁的空气以及具有长效多适的灵活开敞的空间环境。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对自然的索取少2、对自然的负面影响小。景观生态规划的目的与任务目的通过对景观及景观要素组成结构和空间格局的现状及其动态变化过程和趋势进行分析和预测,确定景观结构和空间格局管理、维护、恢复和建设的目标,制定以保持和提高景观和景观多重价值,维护景观稳定性、生态过程连续性和景观安全为核心的景观经营管理与建设规划,并通过指导规划的实施,实现景观的可持续利用。景观生态规划的任务:分析景观组成结构和空间格局现状;发现制约景观稳定性、生产力和可持续性的主要因素;确定景观最佳组成结构;确定景观空间结构和理想的景观格局;对景观结构和空间格局进行调整、恢复、建设和管理的技术措施;提出实现景观管理和建设目标的资金、政策和其他外部环境保障。景观生态规划原则生态可持续性原则资源可持续利用原则经济合理性和针对性原则社会广泛参与原则景观改造谨慎性原则景观生态设计原理多重利用原理循环再生原理局部控制、整体调节因地制宜、远近结合生态规划的特点和科学内涵⑴以人为本⑵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前提⑶系统开放、优势互补⑷高效、和谐、可持续景观设计的核心基础对于环境的认知和“视觉分析”,人的视觉范围,空间感受。人类的感受与情感通过五大器官激发而产生。因此,以三维空间为主的景观视觉是设计的核心基础。视觉要素主要指形态,大小,色彩,质感,这些和具体的视觉特征有关系的要素。以“生态”为理念的现代景观设计的出现,它围绕“人·自然·技术”三要素为核心,力求平衡人、城市与自然的关系,达到生态上的“平衡”。案例一:绿荫里的红飘带—秦皇岛汤河公园设计一、项目区位及背景1.项目区位2.场地状况分析二、设计目标及原则1.设计目标2.设计理念三、解决方案1.概述2.构成部分四、结语目录项目区位秦皇岛是中国北方著名滨海旅游城市,汤河位于秦皇岛市区西部,因其上游有汤泉而得名。本项目位于海港区西北,汤河的下游河段两岸,北起北环路海洋桥、南至黄河道港城大街桥,该段长约1公里左右。设计范围总面积约20公顷。汤河为典型的山溪性河流,源短流急,场地的下游有一防潮蓄水闸。原场地有以下几大特征,为设计提出了挑战,同时提供了机会:(1)良好的自然禀赋:地段内植被茂密,水生和湿生植物丰富,为多种鱼类和鸟类生物的栖息地。(2)“脏乱差”的人为环境和残破的设施:场地具有城郊结合部的典型特征,多处地段已成为垃圾场,有残破的建筑和构筑物,包括一些堆料场地和厂房、水塔、提灌泵房、防洪丁坝、提灌渠等;(3)安全隐患和可达性差:场地可达性差,空间无序,存在安全隐患,环境治理迫在眉睫.(4)使用需求压力:目前这一地带由于位于城乡结合部的特点和缺乏管理;同时,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把它当作游憩地,包括游泳、垂钓、体育锻炼等。(5)开发压力:城市扩张正在胁迫汤河,渠化和硬化危险迫近。就在场地的下游河段,两岸已经建成住宅,随之,河道被花岗岩和水泥硬化,自然植被完全被“园林观赏植物”替代,大量的广场和硬地铺装、人工的雕塑和喷泉等彻底改变了汤河生态绿廊。场地特征面对上述挑战,如何避免对原有自然河流廊道的破坏,同时又能满足城市化和城市扩张对本地段河流廊道的功能要求,成为本设计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也是本设计的主要目标。河流廊道的自然过程和城市居民对它的功能需求两者合起来,就是汤河滨河公园的生态服务功能,包括水源保护、乡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休憩、审美启智和科普教育。设计目标尊重乡土知识、适应场所自然过程、充分利用当地材料;保护与节约自然资源,坚持保护、减量、再用和循环与再生理念;让自然做功,强调人与自然的共生与合作,减少设计的生态影响。打破通常水利和园林工程的设计模式,不再走“硬化河岸,绿化、硬化路径与人为景观相隔离”的老路,而是在维护汤河公园原有生态功能、保留自然河流的绿色与蓝色基调的基础上,以最简约的设计、最经济的人工干预,对有利用价值的自然元素进行保护性改造。景观设计中不追求豪华与离奇,而是将景观设计作为“生存的艺术”,与普通人的生存为重,倡导“寻常景观”与“大脚美学”和“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设计理念设计最大限度地保留场地原有的乡土植被和生境,在此绿色基地上设计了一条绵延500多米的红色飘带,整合了多种城市功能:它与木栈道结合,可以作为座椅;与灯光结合,而成为照明设施;与种植台结合,而成为植物标本展示廊;与解说系统结合,而成为科普展示廊;与标识系统相结合,而成为一条指示线。解决方案构成部分1、保护和完善一个蓝色和绿色基底,绿色即指植物景观,在植物选择上,以本地种为主,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在水中设计者引入大面积水生植物,如芦苇,菱角,一方面起到美化水体环境和增强视觉效果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有净化水体和涵养水源的生态价值2、建立连续的自行车和步行系统:沿河两岸都有自行车道和步行道,并与城市道路系统相联系,使本区成为城市居民安全可达性都很好的场所。3、一条红飘带:这是一个绵延于东岸林中的线性景观元素。4、五个节点:沿红飘带,分布五个节点,分别以五种草为主题。在这天与地之间是人的活动和休息空间和专类植物的展示空间。乡土的狼尾草、须芒草、大油芒、芦苇、白茅是每个节点的主导植物。5、两个专类植物园区:(1)宿根植物展示区:总面积约为7700平米,在东岸北侧原堆料场。(2)草本植物园:总面积约为4300平米,位于场地西岸的北端,与宿根植物园隔河相望6、旧建筑和构筑物的保留和利用:其中包括专类植物园区内利用料厂的建筑基底建筑茶室和接待中心7、一个解说系统:解释系统由23组解说点构成,采用统一的形式分布于东西两岸,与栈道和各个平台相结合,用于向人们展示讲解自然和场地知识,使人们在亲近大自然的同时对自然有更深入的了解,起到科普与启智的作用。不同年龄的人都可以以自己的方式享受公园景色随时间变化而变化俞孔坚用他的理论和设计作品倡导着他的“低碳美学”,对中国正在进行的“城市化妆运动”进行了尖锐的讽刺。秦皇岛的红飘带,经过最少的干预实现自然环境的城市化,创造一种以低碳城市、野草之美和低维护成倍为特点的新的美学:大脚美学。也许我们不必同意城市里必须长满庄稼和果树,但是减少浪费,不再有无意义的造作和装饰却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要努力的方向。建筑和景观等设计在这一点上是相通的,我们要学习的是这个理念,把它应用在合适的地方。“红飘带”究竟冲击着什么呢?争论的焦点是以传统的园林价值观还是以当代景观设计学的理念指导项目设计。一些评委所持的中胡传统园林价值观在中胡是非常普遍和典型的,事实上,直到最近,许多大学的园林专业教育扔建立在士大夫化的清代、甚至明代以前的审美观的基础之上。而我们更注重景观设计领域的全球趋势,我们的设计团队提出了新的设计理念——尊重乡土知识、适应场所自然过程、充分利用当地材料;保护与节约自然资源,坚持保护、减量、再用和循环与再生理念;让自然做功,强调人与自然的共生与合作,减少设计的生态影响。我们看到太多的优美河道在公园建设和美化的名义下被毁弃,代之以化妆式的、硬化的所谓城市公园。打破通常水利和园林工程的设计模式,不再走“硬化河岸,绿化、硬化路径与人为景观相隔离”的老路,而是在维护汤河公园原有生态功能、保留自然河流的绿色与蓝色基掉的基础上,以最简约的设计、经济的人工干预,对有利用价值的自然元素进行保护性改造。设计强掉对原有自然河道和植被的尊重,即便是最野的本地草木,也是值得保护和利用的;对历史遗迹,哪怕是最寻常的,被认为是破旧的农业或工业建筑和曾经的水利设施,都应该作为场地的历史,给予认真的研究和善待用它们来丰富场地的故事;在此基础上,叠加新的设计,那应该是当代人的,反映当代生活和审美情趣的。在城市与自然之间,在人与生物之间,在历史与现代之间,建立一种界面,这种界面便体现为一种设计的景观。案例二中山岐江公园目录1、公园创建背景2、公园设计定位3、公园规划设计——规划部分4、公园规划设计——设计部分5、小结一、公园创建背景历史渊源中山岐江公园的原场地是中山著名的粤中造船厂厂址。该造船厂作为中山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的象征,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终于90年代后期。几十年间,历经了新中国工业化进程艰辛而富有意义的历史沧桑。开发建设缘由岐江公园总体规划面积11公顷,其中水面3.6公顷,建筑3000平方米。岐江公园合理地保留了原场地上最具代表性的植物、建筑物和生产工具。岐江公园是在广东中山市粤中造船厂旧址上改建而成的主题公园,引入了一些西方环境主义、生态恢复及城市更新的设计理念,是工业旧址保护和再利用的一个成功典范用地环境二、公园设计定位岐江公园总体规划面积11公顷,其中水面3.6公顷,建筑3000平方米岐江公园位于中山市区中心地带,东临石岐河(岐江),西与中山路毗邻,南依中山大桥,北邻富华酒店,东北方向不远处是孙文西路文化旅游步行街和中山公园,再往北一点就是逸仙湖公园。设计定位歧江公园是一个综合性城市公园。以具有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反映场地历史的能满足市民休闲、旅游和教育需求的综合性城市开放空间。可供人们娱乐的游戏场所设计理念岐江公园以原有树木、部分厂房等形成骨架,采用原有船厂的特有元素如铁轨、铁舫、灯塔等进行组织,反映了历史特色。同时,又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构筑部分小品及雕塑如孤囱长影、裸钢水塔和杆柱阵列等,形成新与旧的对比、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以公园路网的设计为例,该路网采用若干组放射性道路组成,既不用中国传统园林的曲线型路网,又有别于西方园林规整的几何图形。它打破了一般“公园”或“园林”的概念,而是将之作为城市空间。设计者在一开始便提出不设围墙,不收门票的思路,为市民提供一个可达性良好的城市开放空间。岐江公园合理地保留了原场地上最具代表性的植物、建筑物和生产工具,运用现代设计手法对它们进行了艺术处理,诠释了一片有故事的场地,将船坞、骨骼水塔、铁轨、机器、龙门吊等原场地上的标志性物体串联起来记录了船厂曾经的辉煌和火红的记忆,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功能类型与布局红色区域:是工业遗产区,大部分关于原造船厂的景观节点都分布在这片区域。黄色区域:为休闲娱乐区,这片区域主要有中山美术馆。绿色区域:是自然生态区,这片区域的主要功能是让游园者嬉戏、散步用。三、公园规划设计——规划部分景区、景点分布与内容组成平地起涌泉,刚性的栅格铺底,构成儿童嬉戏的乐园,形式上仍采用开放式。铁轨是工业革命的标志性符号,也是一种重要景观元素。园路布置曲线园路从这张图上可以看出,除了自然生态区内曲线道路较多外,其它俩个区域被曲线环路包围的区域内几乎都是直线路网。直线园路出入口植物规划工业遗产区:内植物绝大多数都是以低矮灌木和草坪为主,乔木只是点缀休闲娱乐区:主要是乔木为主自然生态区:主要与野生植物为主空间特征由于白色柱阵的存在,道路的线性在空间上被加强了,也丰富了单一的道路由于红盒子的封闭性及外部环境的开阔性,使身处在盒子里面的人的视线固定,视距很大且正好将外面的景色框入其中,形成框景。四、公园规划设计——设计部分雕塑小品建筑美术馆红色记忆琥珀水塔骨骼水塔水体(岸际)植物配置在歧江公园的设计中,很少见到公园里常见的园艺花木,大量使用了乡土野草,如白茅、橡草和田根草等,通过与机器的对比,成为营造公园历史与工业气氛的主要材料。生态和环境也是歧江公园的主题之一铺装设计生锈铸钢与花岗岩组合的铺装组合的铺装花岗岩铺装红砖与花岗岩组合的铺装组合的铺装五、小结
本文标题:38景观生态规划案例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534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