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热点专题突破系列(二)极端天气事件及其影响极端天气事件,也叫高影响天气气候事件、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如台风、雾霾、洪涝、干旱、寒潮、沙尘暴等。其形成多和锋面、气旋(反气旋)、锋面气旋等天气系统有关。往往会引发洪涝、旱灾、冷害等灾害,对生产生活甚至人类生命产生巨大影响。2013年入夏以来,我国多地上演极端天气事件,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高温天气达20天以上,致使多地受灾;四川、甘肃、陕西等地出现特大暴雨等极端天气,致使多地发生高强度的滑坡、泥石流事件;2013年11月4日,西北太平洋近20年来的最强台风“海燕”诞生,先重创菲律宾,然后又登陆越南和我国南部沿海地区,带来严重危害。结合近几年的高考特点,预测今后高考在本热点中命题的角度有:(1)结合某地天气数据、某时段海平面气压分布图或天气系统图,考查天气系统对我国某地区的影响、等压线与风向、风力大小的关系等。(2)结合副热带高气压带与我国雨带的推移关系,考查我国旱涝频发的气候特点以及南方高温天气的成因。(3)通过台风路径图考查台风的成因、危害和应对措施。(4)通过多变的气象灾害,考查全球变暖对世界及我国气候产生的影响。(5)结合雾霾等大气污染事件,考查雾霾等天气的气象条件。2013年第7号超强台风“苏力”于7月8日8时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6级(55米/秒),13日在福建中部到浙江南部一带沿海登陆。下图是我国沿海某城市在这次台风天气过程中的风向和风力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1.在图示天气过程中,台风中心的移动方向是()A.由东南移向西北B.由东北移向西南C.由西北移向东南D.由西南移向东北2.中高纬度的海洋上很少形成台风,其主要原因是()A.洋面水温较低B.空气以下沉气流为主C.地转偏向力太小D.空气湿度太大【解析】1选A,2选A。第1题,台风是热带气旋强烈发育而成,根据图中风向的变化是西北风→西风→西南风→南风,可知该台风与城市的位置关系是:东部→东北部→北部→西北部,因此台风的移动方向是由东南向西北移动。第2题,台风的产生必须具备以下条件:要有广阔的高温、高湿的大气;要有低层大气向中心辐合、高层向外辐散的初始扰动;垂直方向风速不能相差太大,上下层空气相对运动很小;要有足够大的地转偏向力作用,地转偏向力在赤道附近接近于零,向南北两极增大,台风发生在大约离赤道5个纬度以上的洋面上。下图是我国东南局部地区春雨开始期(实线)和终止期(虚线),图中“3下”表示3月下旬,“4上”表示4月上旬,其余类推。据此完成3~5题。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诗中第一句所描述的特点与下列地区最吻合的是()A.巫山地区B.南岭地区C.广西桂林D.杭州西湖4.春雨期最长的天数可能是()A.61天B.71天C.81天D.91天5.春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昆明准静止锋东移B.多热带气旋活动C.华南准静止锋影响D.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解析】3选B,4选C,5选D。第3题,从图中看,巫山地区春雨开始期为4月上旬,广西桂林春雨开始期为4月下旬,杭州西湖春雨开始期为5月上旬,南岭地区春雨开始期为3月下旬,终止期为6月上旬。清明时节为4月初,故与“清明时节雨纷纷”最吻合的是南岭地区,选B。第4题,图中春雨期最长的天数位于春雨开始期为3月下旬、终止期为6月中旬处,按一旬10天计算,春雨期最长的天数可能是80至90天,选C。第5题,春雨的形成与影响我国的锋面雨带的形成与移动有关,而影响我国的锋面雨带的形成与移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因此,春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13年7、8月份浙江省多地连续多日出现38℃~40℃局部40℃以上的酷热天气,奉化、杭州城区、余姚、新昌、嵊州、鄞州、萧山、临安均破历史同期的高温记录。材料二下图是中央气象台发布的8月3日我国海平面气压分布图。(1)分析浙江多地7、8月份气温创同时期历史新高的原因。(2)描述我国8月3日天气特征和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气温增高主要的原因是自然原因,受高气压的控制,同时城市化、全球变暖对气温的升高都起到了加剧作用。第(2)题,描述天气特征要根据等压线和锋面活动的分布特征来描述;我国东南部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的控制,冷锋和暖锋主要分布在中、俄、蒙三国的交界处。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是从缺水方面回答。答案:(1)浙江省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城市热岛效应加剧城市气温的升高;全球气候变暖产生一定影响。(2)我国南方地区普遍高温,降水主要集中在东北的局部地区。南方干旱高温导致农作物生长严重缺水,粮食减产或绝产;同时干旱会引发虫灾,危害农业生产安全。
本文标题:【世纪金榜】2015届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 热点专题突破系列(2) 极端天气事件及其影响配套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584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