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综合/其它 > 议论文中的“记叙”教师
1巧于“记叙”——如何写好议论文中的记叙(第三课时)时间作者:于艳馨(大连市103中学)教学目标1、明确记叙文中的“记叙”和议论文中的“记叙”的区别。2、掌握议论文中“记叙”的特点,学习写议论文中的“记叙”。3、学会将议论文中的“记叙”写得精彩深刻,使之更好的服务于议论文。4、提升学生概括事件的能力。教学重难点:1、记叙文中的“记叙”与议论文中的“记叙”的区别。2、掌握议论文中的“记叙”的写法。3、学会用简短精炼的语言概括事件。一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归纳总结。1、赏析下列语段,归纳其中的“记叙”的特点。(1)拿破仑的宽容拿破仑在长期的军旅生涯中养成了宽容他人的美德。作为全军统帅,批评士兵的事经常发生,但每次他都不是盛气凌人的,他能很好地照顾士兵的情绪。士兵往往对他的批评欣然接受,而且充满了对他的热爱与感激之情,这大大增强了他的军队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成为欧洲大陆的一支劲旅。在征服意大利的一次战斗中,士兵们都很辛苦。拿破仑夜间巡岗查哨。在巡岗过程中,他发现一名巡岗士兵倚着大树睡着了。他没有喊醒士兵,而是拿起枪替他站起了岗,大约过了半小时,哨兵从沉睡中醒来,他认出了自己的最高统帅,十分惶恐。拿破仑却不恼怒,他和蔼地对他说:“朋友,这是你的枪,你们艰苦作战,又走了那么长的路,你打瞌睡是可以谅解和宽容的,但是目前,一时的疏忽就可能断送全军。我正好不困,就替你站了一会儿,下次一定小心。”拿破仑没有破口大骂,没有大声训斥,没有摆出元帅的架子,而是语重心长、和风细雨地批评士兵的错误。有这样大度的元帅,士兵怎能不英勇作战呢?如果拿破仑不宽容士兵,那只能增加士兵的反抗意识,丧失了他本人在士兵中的威信,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2)越王勾践“苟且偷生”服侍吴王,最后报仇雪耻,不是成为一代霸主了吗?鲁迅先生面对敌人的追捕,“破帽遮颜”东躲西藏保存自己,以便与敌人做持久斗争,不是成了华夏儿女的“民族魂”了吗?邓小平,这位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当“文革”的重拳再三敲击他的时候,只好“低头认罪”远謫江西,最终不也成为“中国改革设计师”了吗?(归纳:(1)详细的“记叙”记叙文特点的“记叙”;(2)概括的“记叙”议论文特点的“记叙”。)(教师总结:在记叙文和议论文两种文体中,“记叙”和“议论”的表现各有不同。学生在两种文体中对“记叙”“议论”两种表达方式的处理存在一定的问题。特别是议论文中的“记叙”存在更为严重的问题。今天就议论文中的“记叙”和大家一起探讨,如何写好议论文中的“记叙”。)2、了解“记叙”和“议论”。教师总结:“记叙”,亦作“记序”。用文字叙述。“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在写事文章中应用较为广泛。教师总结:议论是一种主要的行文方式,议论是一种评析、说理的表述方法。议论的特点是以理服人,用说理的办法,以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形式,直接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评论、证明。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用到议论,说长道短,论是说非。在写作时,更要进行议论,宣扬观点、阐明理论,来影响读者。或者说,议论是评论人或事物的是非、高低、好坏。或者说,议论是对人或事物所发表的评论性意见或言论。3、记叙文中的“记叙”和议论文中的“记叙”有什么区别?教师总结:可以这样说,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记叙”是主体,是主要表达方式。只有少量而精到的抒情性的议论性的文字,以此来深化文章的主题,或使结构趋于严谨。议论文则是以“议论”为主,“议论”是主体,是主要表达方式。而在议论文中一些记叙是作为论证的材料,可以使文章的论证方法更为活泼,说理更为深刻。记叙文中,“记叙”是文章的基础;议论文中,“记叙”简明扼要。4、议论文中的“记叙”有什么作用?教师总结:引出观点,作为论证的材料,增加可信性,增加文采,体现学生的素养。5、议论文中的“记叙”有什么特点?教师总结:议论文中的“记叙”具有针对性、概括性。(1)根据论点的需要,对记叙的事例作定向限制,着重记叙符合论证需要的内容,突出某个侧面,而不是完整地、面面俱到地叙述事实,就是所说的“针对性”(2)根据论证的需要,对涉及到的事实,叙写时要高度概括。舍弃不必要的细节描写,只保留与论证观点有着密切关系的部分,就是所说的“概括性”6、学生议论文中的“记叙”存在的问题。教师总结:2(1)记叙过长,繁琐,不明白议论文中的“记叙”该如何写。(2)缺乏针对性,不知道“记叙”中的哪些材料是有用的,那些是可以省略的。(3)“记叙”的语言枯燥乏味,缺少文采,不能增加文章的语言内涵。二、赏析议论中的“记叙”的语段。(1)“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句话是前人的经验总结,它诠释了人生总要经历磨难,只要保住性命,即使是自己的身份变得卑微,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因为生命存在,才有捍卫尊严的时候。越王勾践为顾全大局,不惜委屈自己尊贵的身份,因为他懂得危难当头,留得“青山”,才是最重要的,最终凭借三千越甲吞并吴国;鲁迅为唤醒民众,不惜“破帽遮颜”,因为他懂得只有活着才能继续斗争,因此他的文章影响了大批人士;红军为了拯救中国革命,毅然踏上了二万五千里的长征之路,因为他们深知战略转移是反败为胜的唯一机会,因此他们写下了光辉的历史篇章。……许多事例都向我们展示了一个道理:只要保住身家性命,就有捍卫尊严的日子。教师点评:作者为论证“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一论点。选择了“越王勾践”“鲁迅”“红军长征”三个材料,作者就是用了恰当的“记叙”来论证论点。语言简省、概括,针对性强。(2)唐太宗接纳魏征等人的进谏,于是有了开明盛世;朱元璋接受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的建议,于是也国泰民安。相反,那顽固的马谡置王平忠言于不顾,自认为“熟读兵书”,结果痛失街亭,丢掉性命。(点评)这是一个论证“相信别人,察纳雅言”的议论语段中的“记叙”,选用了“唐太宗”“朱元璋”“马谡”三个材料。语言都极为简省,都紧紧围绕“相信别人,察纳雅言”这一观点。三、议论中的“记叙”如何写?1、写好“记叙”,要遵循以下原则:把握文体,明确差异,有的放矢,增一字为多,减一字为少。紧扣论点,叙述关键,针对观点,概括材料。饱含感情,展现文采,增加内涵,体现素养。排比事例,正反对比,记叙有序,长句表达。2、写好议论文中的“记叙”有如下几种方法。(1)直接使用人事物的名称,省去其他相关的内容。这种方法中的“人事物”必须具有众所周知耳熟能详的特点,写作文时一提及其名称,读者就知道其用意所在。这样文章的语言就会因记叙的减省而显得紧凑有力。比如,写到方仲永就知道是用来论证做事要坚持不能半途而废的道理;写到廉颇蔺相如就知道是用来证明团结协作的观点或者是廉颇的知错能改,蔺相如的宽以待人;写到乌龟和兔子就是证明坚持就是胜利的论点,等等,很多情形之下,例证中的事例不用过多的语言不用冗长的“记叙”一个名称足矣。多了就是啰嗦就影响了文章的严谨。(2)使用人事物的名称和一个有明显特点的词语,就是谁谁的什么什么的形式。这种方法中的人事物的“特点”要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因此在议论文中的“记叙”时,可以减省,去掉一些“枝叶”,从而体现论证语言的简练。比如,勾践的卧薪尝胆,祖逖的闻鸡起舞,李白的铁杵磨针,王安石的墨池等等,用这种形式来完成议论文中的“记叙”就可以了,不用再“详细”和“具体”了。再比如,大英博物馆的“脚印”,居里夫人的“镭”,牛顿的“苹果”,乔布斯的“iphone”等等,这些组合表明的观点也很明显。在议论文中需要“记叙”时,这种方法也可以提升论文语言的力量,提升论文论证的力量。(3)用一两句话来概括事件,尽量去掉事例中的修饰的内容。这种概括要根据论点的需要摘录重要的信息,论点需要什么就保留什么,论点不需要就省去,不必枝枝叶叶花花朵朵地修饰了一大通,要知道此“记叙”只要证明论点即可。如,要证明“宽容”的观点,有这样几个材料,将相和的故事,三尺巷的故事,管仲鲍叔牙的故事。我们知道这些故事生动感人,而且非常熟悉可写的东西很多。那么如何概括成议论文中的“记叙”呢。这就要根据“宽容”的需要来概括,可以这样写:蔺相如用“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的胸怀接收了廉颇的负荆请罪,而成就了一段将相和的佳话,清大学士张英一纸书信让家人退让三尺,而成就了一段“三尺巷”的传奇,管仲不计前嫌,推荐鲍叔牙为相,而成就了一段荐人唯贤的美谈。这段概括中,“接受了廉颇的负荆请罪”“让家人退让三尺”“不计前嫌”这几个词语就是“宽容”的体现,所以故事中的其他内容再怎么好也不写了,因为能证明“宽容”就可以。这几个材料也可以这样概括,将相和中蔺相如的大度,“三尺巷”中张英的退让,管仲的不计前嫌等等都是“宽容”的美谈。等等都可以。四、课堂练习:将下列材料概括成具有议论文特点的“记叙”,证明“勤能补拙”的观点。(1)马克思说过:“在科学的到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只有不谓劳苦在崎岖小路上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他本人为了写《资本论》,就曾经花费了45年的时间,勤奋学习收集资料。3(2)高尔基说过:“天才就是劳动,人的天赋就像火花,它即可以熄灭,也可以旺盛的燃烧起来,而使它门成为熊熊烈火的方法,那就是劳动。”劳动就是勤奋,勤奋是产生天才的根本原因。(3)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曾经说过:“天才出自勤奋。”一个人只有不断努力,刻苦学习,才能取得成绩。(4)我国青年数学家陈景润为了摘取“皇冠上的明珠”,解决“哥德巴赫猜想”,坚持每天凌晨3点起床学外语,同时每天去图书室,沉浸在数学符号的海洋之中。有3天中午,管理员临走时曾大声喊叫,问里面是否还有人,但全神贯注看书的陈景润啥也没有听见,于是他被反锁在里面。后来他望着那紧锁的大门,毫不在意的微笑了一下,不觉饥饿,不知疲倦地重又回到书堆中。陈景润同志正是由于这种勤奋,摘取了“皇冠上的明珠”,成为著名的数学家。(5)爱因斯坦小时候,是被所有人公认的一个小笨蛋,笨到同学们见到他就议论纷纷,笨到老师也觉得他无可救药了。可是呢,爱因斯坦却具有了常人所没有的意志力,那就是“勤奋”!在手工课上,别的小朋友都交了一个个精美的手工作品,可他却交了一个工艺粗糙的小木凳子,大家都笑话他。老师也讽刺他:“我看没有比这个更糟糕的东西了!”可是爱因斯坦却拿出了两个比这个更加糟糕的小凳子,这时,老师和同学们惊呆了,也由此改变了对他的看法。这是爱因斯坦的成长过程中一次小小的勤奋,他的收获是得到了同学和老师对他新的看法;长大以后,爱因斯坦更加勤奋了,他的成就也就更大了——他获得了诺贝尔奖、以及许多数都数不清的奖项。瞧,这不是一个典型的勤能补拙的例子吗?(6)贝多芬也是如此,作为一个音乐家,他的耳朵竟然聋了,可是他付出了比别人多十倍、一百倍、一千倍、甚至一万倍的精力!跌倒了,再爬起来;失败了,再重新来过。他就是这么的勤奋,这么的坚持不懈,所以,他成功了——他终于成了一个举世闻名的伟大的音乐家!这成功的奥秘是什么?对,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勤奋!(7)我国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家梅兰芳曾说过:“我是个笨拙的学艺者,没有充分的天才,全凭苦学。”其实他说的一点不假。梅兰芳年轻的时候去拜师学戏,师傅说他长着一双死鱼眼睛,灰暗、呆滞,根本不是学戏的料,不肯收留他。然而,天资欠缺不但没有使梅兰芳灰心、气馁,反而促使他变得更加勤奋了。他喂鸽子,每天仰望着天空,双眼紧跟着飞翔的鸽子,穷追不舍;他养金鱼,每天俯视水底,双眼紧跟着遨游的金鱼,寻踪觅影。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梅兰芳的眼睛终于变得如一汪清澈的秋水,闪闪生辉,脉脉含情五、课后小结:
本文标题:议论文中的“记叙”教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60385 .html